高发的子宫肌瘤该拿它怎么办

2020-12-23 10:51:31 来源:网络

子宫对于女性至关重要,具有维持内分泌平衡、保护卵巢,以及生育的作用。但有一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病总在这里生根发芽,发病年龄横跨青年到老年,它就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还有一个“坏习惯”——容易复发,不易根除。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率呈高发态势。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招惹”了近半数女性的子宫肌瘤,应该拿它怎么办。

1.发病与哪些因素相关

子宫肌瘤,是起源于子宫肌层的良性平滑肌肿瘤。大多数子宫肌瘤不会导致明显症状,经常是在女性体检时被发现。少数患者是因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或因尿频、便秘、腰部酸胀感等症状,或因触摸下腹部发现有肿块就医而确诊。

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但它的发生通常认为与以下五个因素密切相关。

一是年龄

年龄是子宫肌瘤形成的关键因素,子宫肌瘤多见于30岁至50岁之间已生育的女性身上,20岁以下比较少见。

二是激素

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原因,生育过的女性比较多发就与妊娠期高激素环境有关。还有学者认为,妊娠期子宫肌瘤生长加速除了与妊娠期高激素环境有关之外,人胎盘催乳素可能也发挥了作用。而一旦女性绝经后,子宫肌瘤便萎缩或者消退,这是因为体内雌激素的降低。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的良性肿瘤,主要基于以下证据:1.子宫肌瘤好发于性激素分泌旺盛的育龄期妇女,青春期前少见,而绝经后肌瘤停止发展或缩小;2.妊娠期雌、孕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肌瘤有增大的倾向;3.外源性性激素摄入,如激素补充治疗会引起肌瘤增大;4.抑制性激素分泌的药物治疗能使肌瘤缩小。

不过,雌、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是否为子宫肌瘤发生的启动因子目前仍存在争议。

三是肥胖

肥胖可引起代谢紊乱,导致孕激素周期性调节缺乏,进而引起月经周期异常,影响排卵,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相较于体重正常的女性,肥胖女性的内分泌系统更容易紊乱,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例容易失衡,并且形成恶性循环,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亦会升高。

四是过度焦虑

这是很多职场女性的通病。工作节奏紧张、压力过大或家庭不和、情感受创、情绪不佳等都可能引起卵巢功能紊乱,导致子宫肌瘤发生。另外,若过度焦虑进展为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便会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这也是造成子宫肌瘤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是乱吃补品

一些女性为了美容养颜,经常吃一些含有类雌激素作用的补品,长期食用会使雌激素过量。研究发现,绝经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市面上的女性滋补保健品种类繁多,大多数产品的功效为排毒养颜、祛斑美白、塑身减肥、补血补气,同时还附带有促进睡眠、改善内分泌、延缓衰老等概念,建议女性在选择保健品时要提高警惕,避免购买高浓度激素的保健品。

总的来看,子宫肌瘤的发生是子宫细胞组织受到雌、孕激素与其受体共同调节的多种生长因子的综合作用,在肌瘤细胞的发生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和细胞遗传学异常均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认为子宫肌瘤不会遗传,但从医学研究来看,的确有家族聚集性。

2.手术能否彻底清除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20%-50%,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女性会发病。除了高发病率外,子宫肌瘤的另一个特点是容易复发,复发率约为22%。其原因是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任何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都会受限,因为只要保留了子宫,就有复发的可能。

不少患者有这样的疑问:做了手术,肌瘤不是都拿掉了吗,怎么还会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临床手术中,医生通常会拿掉较大的肌瘤,有些小的肌瘤是拿不掉或者不处理的,而那些小的肌瘤有可能会继续生长。所以一般情况下,肌瘤数目越多,复发的几率会越高。B超检查能发现的肌瘤,手术过程中能发现或摸到的肌瘤,往往都能及时切掉。但有的多发性肌瘤可能比绿豆粒还小,B超也无法发现,就留下了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目前,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经腹手术(包括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术式),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期望保留子宫者,具体选择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取决于术者的手术操作技术和经验,以及患者的自身条件。宫腔镜手术适用于部分黏膜下肌瘤、肌壁间内突肌瘤等。经阴手术,可行子宫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当然,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还包括其他微无创手术或局部治疗,但与传统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手术相比,这些方法多数通过缩小肌瘤体积或破坏子宫内膜达到缓解子宫肌瘤症状的目的,但不易取到肌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肌瘤会不会癌变

子宫肌瘤究竟可不可怕,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无症状的肌瘤不需要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因为绝经后肌瘤大多可以萎缩和消失。对于其他女性的无症状肌瘤而言,建议每3个月至6个月随访一次,如果出现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要积极寻求专科帮助与治疗。

很多人担心子宫肌瘤不除,会有癌变风险。事实上,子宫肌瘤恶变的情况很少见,发病率仅为0.4%-0.8%,多见于绝经后伴有疼痛和出血的患者。绝经前妇女的肌瘤若每年增长速度在1厘米左右,基本在可控范围内,若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考虑癌变可能:肌瘤突然生长过快;原来没有症状的,现在出现症状;患者年龄大了,肌瘤却没有消退等。

4.与胎儿能否共存

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在怀孕这件事上,总是比较纠结。肌瘤和胎儿能共存吗?

我们建议女性朋友怀孕前,一定要做B超检查子宫。临床上,怀孕后期,同时伴随较大肌瘤时,容易引发肌瘤变性。肌瘤变性主要是指随着孕周增加,肌瘤过度生长,医学上叫红色变性,会引起疼痛,甚至刺激子宫收缩造成流产。

女性孕前发现子宫肌瘤,医生会根据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是否有症状来处理。如果症状明显影响健康、子宫肌瘤较大或位于黏膜下影响了宫腔形态,进而影响受孕,会建议手术或药物治疗,去除肌瘤或缩小肌瘤体积,但治疗后多数需要避孕一年后才能怀孕。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和不适,也不影响受孕,肌瘤较大也是可以怀孕的。

大多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在整个孕期是没有症状的,不需要频繁做B超看肌瘤大小,正常产检就可以。如前所述,即使发现肌瘤长大了,孕期没有症状也不需要特别处理。据统计,90%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女性在产后3-6个月后肌瘤体积会缩小。少数孕妇会有症状,大多发生在早期妊娠的后期或中期妊娠早期,因为那时肌瘤最容易增大,特别是肌瘤大于5厘米时,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需及时去医院检查和处理,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

最后,关于子宫肌瘤的预防,我们给广大女性的建议是注意饮食和情绪控制,保持良好的心态及生活习惯,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如子宫彩超。如已发现子宫肌瘤,且大于4厘米,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以便及时掌握肌瘤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作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高发的子宫肌瘤该新年贺卡模板 拿它怎么办

相关:

截掉了胳膊为何还在疼 在世纪坛医院疼痛科主任李娟红的诊室里,一位患者诉说着自己的病情,“大夫,我这右胳膊钻心地疼,晚上疼得更厉害,没法睡觉,吃多少止痛药都没用……”看着他痛苦的面容,还有他那空荡荡的右衣袖,李娟红不由叹息:又是一个备受幻肢痛折磨的截肢患者! 是的,这位患者已经没有了右胳膊,却仍然感觉到右胳膊在疼,因为他是一名幻肢痛(PLP)患者。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幻肢痛,究竟是怎么回事? 截肢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幻肢痛..

冬季食补 不是大口吃肉 冬至过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人体消耗的热量增加,爱好美食的人觉得是时候大鱼大肉补一补了。从中医理论上讲,冬季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冬季进补,什么人需要补、怎么补,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对于一些平素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体虚人群而言,更适合在冬季进补,因为寒冷容易加重上述症状,而科学的食补可以有效起到补虚助阳的作用。对于一些体型肥胖,内热炽盛,平日痰多色黄、腹满便秘的人群,..

打好新年疫情防控这场“有准备之仗” 如果说,作为最早遭受疫情袭击的国家,中国“提前于世界进行了一场闭卷考试”,而且拿出了经得起考验的成绩,那么面对当前的防控形势,我们打的已经是一场“有准备之仗”,尤须坚守底线思维、保持坚韧从容,将抗疫精神和有效经验坚持下去。 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我们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也已持续了将近一年。目前,国外疫情仍在恶化,国内病例零星散发,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年,如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统筹好疫情防控和..

从疫苗优先接种看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最新消息,备受关注的国产新冠疫苗即将面市,在全国接种方案中,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人员将优先接种。 疫苗是抗击病毒的科学利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第一时间投入疫苗研发,五条技术路线同步“奔跑”,Ⅲ期临床试验接续推进,严格按照法律审评审批,安全有效性得到高度保障。现在到了接种分配环节,我们明确提出将高危职业暴露者、一线医护人员及..

别把育儿经做成伪科学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妈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儿问题,都习惯于去网上寻找答案。但据媒体调查,在母婴育儿领域,大量自媒体账号身份全靠包装,白大褂一套就是医生,传授几条经验就自称育儿师,海量信息鱼龙混杂,伪科学泛滥成灾。 信息混乱到什么程度?诸如婴儿黄疸是否需要晒太阳等基本问题,都会有完全冲突的答案。苦心求解越搜越乱,已经足够添堵,而一旦不慎,更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某些账号一旦积累足够粉丝,便开始带货、卖课..

世卫专家:英国变异病毒对疫苗有效性尚无重大影响 新华社日内瓦12月21日电(记者 刘曲)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1日在日内瓦总部说,尽管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病毒已出现数次基因突变,但包括英国近期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在内,目前已知变异对新冠药物、疗法、检测手段及疫苗有效性都尚未构成重大影响。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后者变异之快要求每年根据当年的流行毒株对疫苗进行审查和调整。 她说,尽管到目..

冬天粗粮这样吃,不胖又营养   冬天很容易食欲旺盛,有些人总是有饿的感觉。确实,冬天既要保证营养,又想保持体型,这一矛盾如何破解?用粗粮替换部分主食是答案之一。   实际上,粗粮和细粮在等量的前提下,两者所含的能量是一样的。但是粗粮的优势在于膳食纤维的含量偏高,吃粗粮以后可以更快、更多地增加饱腹感,这样对于后面食物的摄入就会产生轻微限制,再吃进去的食物量就会变少了。比如,有人可能一天要吃五两细粮,换成粗粮以后可能吃三两..

抗糖等于抗衰老?   近年来,网上流传一种新的饮食理论:要想皮肤好,抗糖少不了。甚至一些以“冻龄”著称的娱乐明星,也纷纷晒出“抗糖”餐单。一时间,在爱美人士眼中,糖是衰老的“头号敌人”,吃糖会让人容易长斑、长痘,使皮肤松弛、下垂、长皱纹。有的人为了阻止糖分摄入,开始进行“抗糖饮食”,甚至连主食、面包、水果都不吃。   所谓糖化反应,是指人体内的糖分,如葡萄糖、乳糖、蔗糖等,与蛋白质发生化合反应,产生晚期糖基化..

小心“加湿器肺炎”   无论是北方的集中供暖,还是南方的电热地暖和空调,冬天的取暖设施或多或少都会让室内空气变得干燥,因此加湿器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小家电。   加湿器确实可以缓解室内空气干燥、湿度过低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呼吸道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加湿器肺炎”。这是由于有害微生物经加湿器雾化后进入了人体的呼吸道并引发了炎症造成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比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近日,“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前三名,引发大家热议。   中国人习惯共同进食的“合餐”,好像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亲情和人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亲朋好友聚到一起,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夹菜,场面热闹又温馨,但唾液也在这时相互交融,许多健康问题随之凸显,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其中之一。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专门寄生在胃的细菌,一般感染后若不经治疗,很难自愈。它们有特殊的本领寄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