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食补 不是大口吃肉

2020-12-23 10:50:45 来源:网络

冬至过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人体消耗的热量增加,爱好美食的人觉得是时候大鱼大肉补一补了。从中医理论上讲,冬季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冬季进补,什么人需要补、怎么补,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对于一些平素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体虚人群而言,更适合在冬季进补,因为寒冷容易加重上述症状,而科学的食补可以有效起到补虚助阳的作用。对于一些体型肥胖,内热炽盛,平日痰多色黄、腹满便秘的人群,则不适合在冬季进补,否则容易导致助邪生热,加重症状。没有这些症状的“平和之人”,冬季进补量力而为,可以补但不必太过。

进补是有讲究的,不是一味地大口吃肉。那么,在冬季如何科学地饮食养生呢?

宜选温补

冬季主“藏”,体虚之人在冬季进补会达到更好疗效。平素体质虚弱,常出现手足冰冷,怕冷喜温的人可以适当进食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牛羊肉、韭菜、糯米、虾、鸡肉等。注意不能过度温补,燥热之品进食过多也会造成津液亏虚。因此,饮食上要搭配一些较为平和的食物,如山药、藕片、白萝卜、木耳、莲子、黑芝麻等具有滋阴益精效果的食材,以发挥阴收阳长的作用。

减咸增苦

中医认为冬季为肾经当令之时,而咸味入肾,过食咸味食物容易影响肾脏藏精气化功能,造成水液潴留等不适症状。所以,冬季饮食应减少食用咸味食物,如榨菜、酱豆腐、海米、虾皮等,适量进食苦味食物,如莲子心、苦荞麦、杏仁等。苦味入心,可有效防止心火上炎,更可制约温补食物的温燥之性。

少食生冷

冬季要避免大量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凉菜、海鲜、冰啤酒。过食生冷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长期进食生冷则可能造成人体脾胃虚寒,阳气亏损。

多饮温水

冬季室内暖气开放,容易导致人体津液耗损,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不适症状,科学的饮水习惯能很好地补充人体耗失的水分。推荐饮用温开水,健康成年人每天饮用7-8杯水(1500-1700毫升),少量多次去主动饮水,不要等明显感到口渴时再喝水。

此外,我们推荐两个适合冬季进补的食疗方:

1.羊肉山药粥(《遵生八笺》)

组成:羊肉50g,山药粉50g,粳米100g,食盐适量。

制作:将羊肉洗净,捣烂,加山药粉、粳米一同煮粥,熟后加盐少许调味。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阳补虚,固精止泻,适用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体虚人群。

使用注意:外感实邪或有宿热者禁服。

2.清炖牛肉(《食医心鉴》)

组成:牛肉500g,白萝卜500g,姜丝、醋、食盐适量。

制作:将牛肉及白萝卜洗净,切小块;牛肉同姜丝一齐入砂锅内,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去浮沫,文火炖煮,出锅前15分钟加入白萝卜,一同煮至熟烂,加食盐、醋调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补益精血,利水通便,适用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体虚人群。

使用注意:素体火盛者慎服。

(作者:北京中医医院营养科医师)

,冬季新年手抄报 食补 不是大口吃肉

相关:

打好新年疫情防控这场“有准备之仗” 如果说,作为最早遭受疫情袭击的国家,中国“提前于世界进行了一场闭卷考试”,而且拿出了经得起考验的成绩,那么面对当前的防控形势,我们打的已经是一场“有准备之仗”,尤须坚守底线思维、保持坚韧从容,将抗疫精神和有效经验坚持下去。 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我们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也已持续了将近一年。目前,国外疫情仍在恶化,国内病例零星散发,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年,如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统筹好疫情防控和..

从疫苗优先接种看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最新消息,备受关注的国产新冠疫苗即将面市,在全国接种方案中,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人员将优先接种。 疫苗是抗击病毒的科学利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第一时间投入疫苗研发,五条技术路线同步“奔跑”,Ⅲ期临床试验接续推进,严格按照法律审评审批,安全有效性得到高度保障。现在到了接种分配环节,我们明确提出将高危职业暴露者、一线医护人员及..

别把育儿经做成伪科学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妈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儿问题,都习惯于去网上寻找答案。但据媒体调查,在母婴育儿领域,大量自媒体账号身份全靠包装,白大褂一套就是医生,传授几条经验就自称育儿师,海量信息鱼龙混杂,伪科学泛滥成灾。 信息混乱到什么程度?诸如婴儿黄疸是否需要晒太阳等基本问题,都会有完全冲突的答案。苦心求解越搜越乱,已经足够添堵,而一旦不慎,更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某些账号一旦积累足够粉丝,便开始带货、卖课..

世卫专家:英国变异病毒对疫苗有效性尚无重大影响 新华社日内瓦12月21日电(记者 刘曲)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1日在日内瓦总部说,尽管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病毒已出现数次基因突变,但包括英国近期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在内,目前已知变异对新冠药物、疗法、检测手段及疫苗有效性都尚未构成重大影响。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后者变异之快要求每年根据当年的流行毒株对疫苗进行审查和调整。 她说,尽管到目..

冬天粗粮这样吃,不胖又营养   冬天很容易食欲旺盛,有些人总是有饿的感觉。确实,冬天既要保证营养,又想保持体型,这一矛盾如何破解?用粗粮替换部分主食是答案之一。   实际上,粗粮和细粮在等量的前提下,两者所含的能量是一样的。但是粗粮的优势在于膳食纤维的含量偏高,吃粗粮以后可以更快、更多地增加饱腹感,这样对于后面食物的摄入就会产生轻微限制,再吃进去的食物量就会变少了。比如,有人可能一天要吃五两细粮,换成粗粮以后可能吃三两..

抗糖等于抗衰老?   近年来,网上流传一种新的饮食理论:要想皮肤好,抗糖少不了。甚至一些以“冻龄”著称的娱乐明星,也纷纷晒出“抗糖”餐单。一时间,在爱美人士眼中,糖是衰老的“头号敌人”,吃糖会让人容易长斑、长痘,使皮肤松弛、下垂、长皱纹。有的人为了阻止糖分摄入,开始进行“抗糖饮食”,甚至连主食、面包、水果都不吃。   所谓糖化反应,是指人体内的糖分,如葡萄糖、乳糖、蔗糖等,与蛋白质发生化合反应,产生晚期糖基化..

小心“加湿器肺炎”   无论是北方的集中供暖,还是南方的电热地暖和空调,冬天的取暖设施或多或少都会让室内空气变得干燥,因此加湿器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小家电。   加湿器确实可以缓解室内空气干燥、湿度过低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呼吸道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加湿器肺炎”。这是由于有害微生物经加湿器雾化后进入了人体的呼吸道并引发了炎症造成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比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近日,“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前三名,引发大家热议。   中国人习惯共同进食的“合餐”,好像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亲情和人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亲朋好友聚到一起,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夹菜,场面热闹又温馨,但唾液也在这时相互交融,许多健康问题随之凸显,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其中之一。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专门寄生在胃的细菌,一般感染后若不经治疗,很难自愈。它们有特殊的本领寄生于..

“三九天”谨防心脑血管病 冬至到,“三九天”也就来了。中国民间有“进九”“冷在三九”的说法,意味着从此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刻,这也是一年里心脑血管病发作的一个高峰期。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调查还显示,在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俗称“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而现有脑卒中患者则达到了..

高尿酸血症:常被忽视的慢性病   经常有朋友拿着体检报告来问我,“我别的指标都没问题,为啥尿酸高啊?这严不严重啊?”“我不抽烟不喝酒,坚持健身运动,为什么尿酸会高呢?”……其实,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为嘌呤代谢异常性疾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病。据统计,近九成患者仅有血尿酸的波动或持续性升高,而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往往是在体健报告上突然发现自己尿酸高了,如果自以为没有症状就对其听之任之,则会留下后患,因为HUA会导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