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苗优先接种看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2020-12-23 10:49:57 来源:网络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最新消息,备受关注的国产新冠疫苗即将面市,在全国接种方案中,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人员将优先接种。

疫苗是抗击病毒的科学利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第一时间投入疫苗研发,五条技术路线同步“奔跑”,Ⅲ期临床试验接续推进,严格按照法律审评审批,安全有效性得到高度保障。现在到了接种分配环节,我们明确提出将高危职业暴露者、一线医护人员及出境需求者列为优先接种对象,也是根据病毒传播规律、立足疫情防控经验和不同人群实际风险作出的理性务实之举。在确保本国人民打得上、打得起的同时,中国还积极加入全球“新冠疫苗实施计划”,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人民至上、生命第一”的价值理念,“休戚与共、和衷共济”的天下情怀,无不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然而,在中国版疫苗接种方案让人分外踏实安心的时候,一些西方国家的疫苗购买和接种情况却呈现出大相径庭的画风。以“震中”美国为例,随着疫情进一步恶化,疫苗紧赶慢赶破格上市,接种分配继续呈现一团乱麻。不但率先带领发达国家超额抢囤疫苗让发展中国家“无针可打”,在其国内也出现了分配混乱各州互撕的情况。据最新报道,大批明星富豪为了能第一批打上疫苗大显“钱”通,涌向医院问询捐款赞助能否享受优先,一些大财团更是以财开道,花式游说疾控中心“暗开后门”。观察人士直言,这一号称“史上最庞大疫苗分发计划”还未铺开,就已被蒙上阴影。深受疫情之苦的美国人民,还没有看到疫苗力挽狂澜,倒先等到了一地鸡毛。

事实上,花钱“插队”打疫苗,在西方社会只算一种习以为常的操作。当资本左右着经济社会的运转,“金钱至上”深度支配着教育、医疗、就业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格局,“山巅阶层”捐款赞助就能给孩子换来名校入门券,普通家庭孩子被录取的概率粗略统计仅为前者的1%左右;“高净值”人士能享受“礼宾式医疗服务”,普通大众却有半数以上家庭因医疗支出破产。很显然,“美国的市场体系是为财富,而不是道德或集体利益设计的”。也正因为如此,疫情暴发以来,无论检测还是治疗,富人名人始终优先,疫情失控固然有政治操弄的“人祸”,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按照“规则”和“惯例”,美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最终也是他们,承受了不成比例的巨大伤害。花钱“插队”打疫苗,不过是以财富和权势享受一切优先的缩影,也将进一步扩大疫情期间本已加剧的不平等现象。

疫情如镜,映照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让世人清晰看到,“以人为本”不是耍嘴皮子说出来的,人权状况究竟如何,根本还要在事儿上见。作为第一个被疫情突袭的国家,中国始终将“人民至上、生命第一”作为基本原则,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反观一些整日将“人权”挂在嘴边的西方国家,特别是以“人权教师爷”自居的美国,抗疫犹豫不决,保资本、保大选倒是利索,“群体免疫”鬼话连篇,“富人先检、穷人排队”是必须接受的“人生”。这样的抉择,让一些昔日用来敲打他人的口号显得分外苍白可笑。

“好的人权保障举措能够减少疫情带来的冲击。”这是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提出的忠告。时至今日,谁在真正保障人权,谁是涂脂抹粉表演,还需多言吗?

,从疫苗优先接种看两种不同的价新年祝词 值观

相关:

别把育儿经做成伪科学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妈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儿问题,都习惯于去网上寻找答案。但据媒体调查,在母婴育儿领域,大量自媒体账号身份全靠包装,白大褂一套就是医生,传授几条经验就自称育儿师,海量信息鱼龙混杂,伪科学泛滥成灾。 信息混乱到什么程度?诸如婴儿黄疸是否需要晒太阳等基本问题,都会有完全冲突的答案。苦心求解越搜越乱,已经足够添堵,而一旦不慎,更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某些账号一旦积累足够粉丝,便开始带货、卖课..

世卫专家:英国变异病毒对疫苗有效性尚无重大影响 新华社日内瓦12月21日电(记者 刘曲)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1日在日内瓦总部说,尽管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病毒已出现数次基因突变,但包括英国近期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在内,目前已知变异对新冠药物、疗法、检测手段及疫苗有效性都尚未构成重大影响。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后者变异之快要求每年根据当年的流行毒株对疫苗进行审查和调整。 她说,尽管到目..

冬天粗粮这样吃,不胖又营养   冬天很容易食欲旺盛,有些人总是有饿的感觉。确实,冬天既要保证营养,又想保持体型,这一矛盾如何破解?用粗粮替换部分主食是答案之一。   实际上,粗粮和细粮在等量的前提下,两者所含的能量是一样的。但是粗粮的优势在于膳食纤维的含量偏高,吃粗粮以后可以更快、更多地增加饱腹感,这样对于后面食物的摄入就会产生轻微限制,再吃进去的食物量就会变少了。比如,有人可能一天要吃五两细粮,换成粗粮以后可能吃三两..

抗糖等于抗衰老?   近年来,网上流传一种新的饮食理论:要想皮肤好,抗糖少不了。甚至一些以“冻龄”著称的娱乐明星,也纷纷晒出“抗糖”餐单。一时间,在爱美人士眼中,糖是衰老的“头号敌人”,吃糖会让人容易长斑、长痘,使皮肤松弛、下垂、长皱纹。有的人为了阻止糖分摄入,开始进行“抗糖饮食”,甚至连主食、面包、水果都不吃。   所谓糖化反应,是指人体内的糖分,如葡萄糖、乳糖、蔗糖等,与蛋白质发生化合反应,产生晚期糖基化..

小心“加湿器肺炎”   无论是北方的集中供暖,还是南方的电热地暖和空调,冬天的取暖设施或多或少都会让室内空气变得干燥,因此加湿器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小家电。   加湿器确实可以缓解室内空气干燥、湿度过低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呼吸道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加湿器肺炎”。这是由于有害微生物经加湿器雾化后进入了人体的呼吸道并引发了炎症造成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比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近日,“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前三名,引发大家热议。   中国人习惯共同进食的“合餐”,好像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亲情和人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亲朋好友聚到一起,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夹菜,场面热闹又温馨,但唾液也在这时相互交融,许多健康问题随之凸显,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其中之一。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专门寄生在胃的细菌,一般感染后若不经治疗,很难自愈。它们有特殊的本领寄生于..

“三九天”谨防心脑血管病 冬至到,“三九天”也就来了。中国民间有“进九”“冷在三九”的说法,意味着从此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刻,这也是一年里心脑血管病发作的一个高峰期。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调查还显示,在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俗称“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而现有脑卒中患者则达到了..

高尿酸血症:常被忽视的慢性病   经常有朋友拿着体检报告来问我,“我别的指标都没问题,为啥尿酸高啊?这严不严重啊?”“我不抽烟不喝酒,坚持健身运动,为什么尿酸会高呢?”……其实,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为嘌呤代谢异常性疾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病。据统计,近九成患者仅有血尿酸的波动或持续性升高,而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往往是在体健报告上突然发现自己尿酸高了,如果自以为没有症状就对其听之任之,则会留下后患,因为HUA会导致体..

欧洲多国应对英国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 新华社日内瓦12月22日电 英国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近来引起广泛关注,瑞典、瑞士、法国等欧洲多国已针对变异新冠病毒采取应对措施。 这一变异病毒被命名为“VUI-202012/01”,英国新冠疫情较严重的一些地区已出现大量这种变异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21日宣布,这种变异新冠病毒已在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冰岛和荷兰等国被发现。 德国联邦交通部20日宣布,鉴于新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将于21日零时起至今年年底禁止来..

变异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级版”吗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新变异毒株传染力激增”“英国升级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病毒进化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英国最新报告的新冠病毒变异,更引发公众担忧。 那么,应如何看待新冠病毒变异?英国这次报告的变异病毒是否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会不会就此失效? 病毒常“犯错” 尽管“病毒在持续变异”这句话听来让人胆战心惊,但事实上,为适应不同宿主,变异是病毒自我复制过程中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