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莉:建议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2020-09-18 10:20:52 来源:网络

“晨起或久坐后腰部僵硬,疼痛明显”“下腰背痛,活动后疼痛改善,休息却不能得到缓解”“驼背到90度,眼睛只能朝下看,脖子也不能动”……多数患者出现此类腰背痛症状,是何原因?目前国内有哪些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手段?如何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长期诊疗需求?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张卓莉在接受采访时,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引发腰痛、腰骶部僵硬、腰部背伸和转动受限等症状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了解答。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主要因为炎症导致疼痛和晨僵,以脊柱受累为主,也可以累及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晚期可以出现脊柱强直,同时可能不同程度地累及眼、肺和肌肉。

“强直性脊柱炎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张卓莉介绍,从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来看,强直性脊柱炎总体患病率约为0.3%,而全球的患病率在0.5%-1%。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发展到相对晚期称为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主要见于青年男性,一般发病高峰年龄为30岁左右,男女比例约为2:1。

张卓莉表示,对患者而言,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腰背痛等症状带来行动不便,随着年龄增长,患者在40-50岁间发生较为明显的强直症状,影响患者生活及就业,甚至致残;对家庭而言,强直性脊柱炎作为慢性疾病,病程长,治疗成本高,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较大。

强直性脊柱炎之所以会造成残疾等严重后果,是因为它可以逐步破坏骨结构,我们也称“导致骨结构进展”。张卓莉解释,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病名的最后一个字是“炎”,而“骨进展”的起因正是这个炎症。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附着点炎症,也就是身体中的肌腱、韧带等附着于骨部部位的持续发炎,这也会刺激周围附着的骨头发炎,从而导致骨炎。骨炎刺激身体进行修复,过量的修复导致病理性新骨形成,而这种病理性新骨连接起来就会形成骨桥,最终使得整个脊柱变成竹节样。脊柱一旦发生竹节样改变是不可逆的,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致残致畸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强直性脊柱炎诊疗现状如何?

相关数据显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从第一次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误诊时间长达9年。为何强直性脊柱炎的误诊时间如此之久?张卓莉表示,临床常见原因是大部分患者忽视了腰痛,或者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性腰背痛缺乏了解,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腰背痛十分常见,但是腰痛有两种不同性质,即炎症性腰背痛和机械性腰背痛。张卓莉谈及如何区分两种疼痛时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腰背痛一般多见于晚上,早上起来患者晨僵较明显,白天经常活动量疼痛反而减轻,这是炎症性腰背痛的特点。而越活动越疼,越锻炼越疼的则属于机械性腰背痛,这种多见于劳损性腰背痛”。提高对早期炎症性腰背痛的重视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此外,张卓莉认为,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也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早期确诊率,她认为,X光、CT和核磁共振是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常用的三种影像学手段。其中,传统的X线比较简单,查看椎体的骨结构非常清楚,而CT可以更敏感地发现骨结构病变,但这两种手段都无法发现急性病炎症性病变。核磁共振是近年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领域用得很多的影像学手段,看炎症很清楚,可以将诊断时间平均提前5-10年。

在谈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时,张卓莉介绍,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包括2类:TNF-α拮抗剂和白介素-17A抑制剂。其中,白介素-17A抑制剂是近期国内批准应用的,针对白介素-17A全新靶点。据介绍,白介素-17A炎症因子在强直性脊柱炎最初炎症发生和后续病理性新骨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作用,所以抑制这个炎症因子能起到双重作用。从临床研究数据可看出,这一新靶向疗法能明显改善外周关节(比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肿胀和疼痛;在长达四年的观察数据里也可以看到它在抑制脊柱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方面的改善。但这需要长时间治疗。

如何保障患者的长期治疗需求?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治疗,长期用药带来的经济负担本不容小觑。新的靶向疗法虽然可以给患者带来获益,但长期使用,加上又不是医保药物,病人负担确实很重。“我每天给病人开处方时,发现他们使用药物减轻病痛的同时,也在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毕竟普通家庭都很难长期承受相对较贵的药物和治疗。”张卓莉说。

如何让患者既能享受到创新药物带来的短期和长期获益,又不用背负太大的经济压力,从而更好保障长期治疗需求?张卓莉认为,考虑到临床上对于此类创新药物确实有需求,这样的新靶点药物在国内又尚属首个,作为临床医生,还是强烈呼吁能把此类创新药加入到国家医保目录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帮助更多患者有机会延缓甚至避免脊柱强直的发生。不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这都很重要。

,张卓莉:建议将vc是什么意思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相关:

一只蚕宝宝带富广西隆林石漠化山区农民  中新网百色9月18日电 (蒋雪林 俞靖)一只小小的蚕宝宝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可能只是自然课本上要了解的一个动物种类。但对于石漠化严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猴场村村民,却是脱贫致富的法宝。猴场村信用屯村民杨志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我通过养蚕,可以赚到3万元人民币。”   9月17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团走进猴场村,记者们冒雨进行了采访。   杨志一家..

超1800万亩农作物受灾 “粮仓”安徽面临减产压力  水患重灾区安徽:丰收下的压力   本刊记者/黄孝光   发于2020.9.21总第965期《中国新闻周刊》   8月末的正午,烈日炎炎,安徽芜湖鹤毛镇的圩埂上,十几台抽水机开足马力,将蓄积的洪水源源不断地输往另外一头。正在值守的村民张允军望着眼前泽国,愁眉不展。不远处,他家的屋顶露出水面,水下还有他耕种的60亩良田。   “一个晚上就淹没了。”张允军说,比起房子,更让他难过的还是水稻,“一直被当成孩子..

“中国网事·感动2020”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群像扫描  新华社银川9月18日电 题:如暖阳和煦,似硕果甜美——“中国网事·感动2020”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群像扫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杨稳玺  或是晴空下的和煦暖阳,或是农田里的稻香麦浪,抑或是新学期校园的书声琅琅……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总会有一处景象,让我们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感动从来不只来自惊天动地的壮举,平凡生命的坚守奉献,亦能如暖阳一般和煦,似硕果一样甜美,直击人心最柔软之处。  18日,..

《阿甘正传》作者温斯顿·格鲁姆去世,享年77岁据外媒报道,9月18日消息,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Winston Groom)去世,享年77岁。据悉,温斯顿·格鲁姆是知名电影《阿甘正传》的原著作者,其死因等细节尚未得到证实。《阿甘正传》电影海报《阿甘正传》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这部小说被改编成1994年由汤姆·汉克斯(Tom Hanks)主演的电影,并获得了六项奥斯卡金像奖。1995年..

美媒:新协议让字节跳动保留对TikTok的控股权(图:Getty)海外网9月18日电美媒17日消息称,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本周正在审批TikTok与甲骨文的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将继续保留TikTok的控股权。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如果美国政府批准该协议,TikTok将继续把总部留在美国,并由甲骨文担任美国用户数据安全合作伙伴。沃尔玛也有望作为小比例投资者及电商合作伙伴入局,但最终结果尚未敲定。美媒称,16日晚,字节跳动和甲骨文都同意..

比中国晚了10年 苹果将于9月23日在印度推出在线商店苹果印度在线商店9月23日上线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8日消息,苹果公司今天宣布,将于9月23日在印度推出在线商店,首次直接把苹果各种产品和支持提供给印度顾客,比中国晚了近10年。从9月23日起,印度消费者将能够访问苹果官网,直接从苹果购买商品,就像全球其他消费者在各国苹果在线商店购物一样。目前为止,苹果在印度的产品销售完全通过授权经销商以及亚马逊、沃尔玛旗下的Flipkart等电商进行。“能够在印度扩张让我们感..

国新办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18日发布《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军队为世界和平出征。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源于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源于中国人民的天下情怀,源于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源于中国的大国担当。白皮书指出,中国军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中国维和官兵的足迹遍布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马里、中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推进和平解决争端..

美官员提醒加州气候变暖 特朗普:天气会变凉的 你等着瞧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连日来受山火持续侵袭,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往加州参加山火简报会。加州自然资源局局长强调天气变暖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特朗普直接回应说“天气会变凉的,你等着瞧吧”,“事实上,我认为科学啥也不懂”。

专访《马克思小姐》导演:女性传记片还有很大空缺文/九歌今年在疫情余震之后艰难举办的威尼斯电影节,摆脱了来自好莱坞的资本捆绑,出人意料地奉献了历史上最为女性主义的一届——主竞赛18部电影中有8部出自女导演之手。在这其中,《马克思小姐》这部女性传记电影则更为抢眼。一方面本片聚焦马克思最小的女儿、十九世纪第一波女权主义思潮的领军人物埃莉诺·马克思。另一方面,本片的阵容也十分吸睛:英国女演员萝玛拉·嘉瑞领衔主演,威尼斯“嫡系”、曾拍摄过《1988年的妮可》..

抑郁症纳入体检? 越快越好! 在中国,抑郁症进入公众视野,大概也就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的事。 之前,大家不了解这种病,以为就是情绪低落,不开心。后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才逐渐为人所知。但仍有不少人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得了抑郁症不要紧。 实际上,抑郁症由于可引发自杀等极端行为,绝不可小觑。专家说过,如果你问一个重度抑郁病人,要是被车撞了怎么办,他们的回答会是“那没什么”,甚至还觉得挺好。有机构调查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