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夏粮主产区丰收在望

2020-06-07 10:17:53 来源:网络

在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农机手操作大型收割机收获小麦(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摄

芒种到,麦金黄。眼下,我国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一台台收割机在麦田里往返穿梭,丰收在望。

面对暖冬、新冠肺炎疫情、病虫害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各地通过超常规助农措施,努力降低疫情等对夏粮生产的影响,取得了积极而明显的成效。那一粒粒归仓的收获,是对耕耘的回报,更是中国应对挑战开启新局的底气。

历艰辛:开镰来之不易

时下的江淮大地,蓝天下金色麦田耀眼夺目。

“今年小麦从种到收遇到不少困难,没想到收成还挺好,亩产比去年要高200斤。”张海清是安徽省定远县种粮大户,流转了1200多亩地,种了多年的麦子,今年格外感慨。

冬小麦从种到收,要经历七八个月时间。作为每年收获的第一茬粮食,产量受制于天气好坏、病虫害轻重等多重因素。

张海清的麦子去年10月播种,今年5月28日开镰,“播种时遇到干旱,好不容易麦子种下去了,返青田管时又遇到疫情。”

“县里给我开了运送农资的绿色通行证,农技人员通过微信群及时提供信息,开具个性化的‘田管处方’。”张海清说,得益于政策“及时雨”,小麦保住了。

5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午季小麦各主产省相继开镰收割。截至6月4日17时,安徽、河南两省已分别收获小麦4049.6万亩和6900万亩,收获进度分别达到94.2%和80.7%。

“疫情给今年小麦生产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除草、施拔节肥、防治赤霉病等全都不能耽误,否则产量必将受创。”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董召荣说,“重重考验之下,开镰丰收着实来之不易。”

助丰收:政策到位、科技强援

春耕伊始,疫情给农业生产造成冲击。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超常规政策措施陆续推行,确保战“疫”、生产“两不误”。

3月2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不搞“一刀切”,打通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等堵点。农业农村部开展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积极作为、精准落实,明确解决办法,力保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供应。

“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治领导力度、投入力度、调度力度均超历史。”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

收割、秸秆回收、旋耕再播种,现代化农机让麦收变得简单。

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大型收割机“一马当先”,金灿灿的小麦被齐茬儿“吞下”,打捆机紧随其后回收麦秸,撒肥、旋耕机械交替作业,播种机种下秋季丰收的希望。

刚收割完2200多亩小麦,安徽省怀远县种粮大户尚跃又忙着旋耕整地,准备水稻直播。

“我每天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着地里的庄稼,发现有病虫害,可以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尚跃说,在线会诊解决了疫情期间的不少难题,“返青期的小麦长势好,但田里有杂草,专家通过手机视频给出了除草方案。”

“云端”种地的尝鲜者不断涌现。

在山东省夏津县新盛店镇东风村,种了多年粮食的李其河正在学习用手机控制全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这让他“手机一点就能浇地、施肥”,还能节水、节肥。“有了这一套智慧农业设施,点点手机就把地浇了。”李其河说。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更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张韪说。2019年,安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比为53.4%,较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保粮安:稳定收购、抓好生产

在中央提出的“六保”中,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夏粮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获得好收成,预计产量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收购量也稳中有升。

为做到“有人收粮”“有仓收粮”,各地粮食部门提前谋划,部署夏粮收购监管工作,确保夏粮收购有序进行。

“个别地方仓容紧张的问题已引起我们关注,麦收前,全省各地忙着并库腾仓、跨地区移库,以保证有足够仓容执行可能的托市收购。”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杨洲群说。

山东省汶上县及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做到“有钱收粮”。通过“鲁担惠农贷” “金种子丰收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为全县118家粮食经营户提前筹措夏粮收购资金。

一手抓收购,一手抓生产。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各地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海说,农村以托管、流转形式集中土地的速度正在加快,适度规模经营渐入人心。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这是破解“谁来种地”的可行之路。

安徽省在35个产粮大县,对50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灾保险试点,政府补贴保费80%。

我国粮食已连续多年增产,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又遇疫情,还能保持稳产高产,“中国粮仓”在疫情下经受住了考验,交出的这份“高分答卷”,也为全球粮食安全注入了信心。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合肥6月6日电)

,我国夏粮兼职qq 主产区丰收在望

相关:

北京将建首都健康教育馆 到2022年和2030年,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40%和50%。6月6日,健康北京行动启动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宣传。本市将建立健康科普知识库,向公众推荐精准、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此外,相关部门将与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统筹规划,建立集体验、互动、参与于一体的首都健康教育馆。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提出,要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完善以市区两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医疗卫生、社区、机..

国家卫健委: 6月5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屈婷)国家卫健委6月6日通报,6月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3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1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88人,重症病例无变化。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3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1771例,累计治愈出院..

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不代表可以放松警惕 6月6日零时起,北京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全市社区防控策略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由“封闭式管理”调整为“常态化防控”。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内还有少部分中高风险地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社区(村)防控策略由“封闭式管理”调整为“常态化防控”后,决不意味着可以..

“三级响应”不等于万事大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是几天来市民尤为关注的话题。“进社区不再要求测体温”“可举办一定规模的会议、会展、体育赛事和演出”“基础教育各学段、高校师生有序返校复课”……防控措施的变化,正带来新的生活之变。 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是全民抗疫的战果,也是针对当前形势作出的科学研判。自4月30日北京将响应级别下调至二级后,继续坚持高标准常态化防控策略,经过“五一”小长假、全国两会、高三初三开学..

克服疫情影响 抢抓疫后机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昨天上午,市委书记蔡奇带领十六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华熙LIVE·五棵松、王府井步行街进行拉练式检查并召开现场推进会。他强调,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窗口期,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工信部部长苗圩,中宣..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100万个 本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白剑峰)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逐步增加,卫生人力构成进一步优化。《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床位880.7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8年6.03张增加到2019年6.30张。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

卫生好习惯 健康相与伴 外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亲友聚餐,使用公筷公勺;公共场合,咳嗽、打喷嚏时自觉做好遮挡…… 如今,一些在抗疫期间推广的好做法、养成的好习惯,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文明健康新风尚。 疫情防控能有效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从注重营养搭配到保证充足睡眠,从讲究科学健身到重视心理健康,人们在抗击疫情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中进一步培养健康意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上工治未病”,预防..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是国际社会在抗击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中取得的重要经验,是各国人民合力抗疫形成的广泛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主持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经验做法,向100多个国家..

安定团结才能再出发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日前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连日来,香港各界以各种方式密集发声,表达对全国人大决定的支持,盼望堵住国家安全漏洞,社会恢复安定、重回正轨。 社会稳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香港经济遭遇困难,许多人本已有心理准备。作为一个成熟的发达经济体,香港曾多次穿越风浪,从政府到企业都不乏应对..

贡献侨力  同心战疫 4月16日,当最后一批驰援火神山医院的解放军医疗队从武汉世茂希尔顿酒店撤离,酒店副厨师长徐亮结束了每天凌晨4点起床备餐的忙碌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各地医护人员迅速驰援武汉,但食宿问题如何解决?侨资企业世茂集团旗下的武汉世茂希尔顿酒店接下了这个重要的任务。70多天里,徐亮和酒店40余名员工全力以赴,为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提供住宿、餐饮等后勤保障。 “疫情当前,坚守岗位,做好后勤保障,就是我们致敬英雄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