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改革关键在限制权力本身

2014-09-06 05:49:43 来源:网络

  据媒体报道,荆州一家化工公司准备上马一个100多万元的项目,按照当地安监部门的要求,去一家指定的中介公司做安全评估,收费竟高达20多万元。同样,恩施州利川市一家企业去当地有关部门指定的一家中介公司做安全评估,评定安全等级居然是看交钱多少,5万元一级达标,3万元二级达标。显然如此“中介机构”称得上名副其实,从事的是真正的“洗钱”业务,纯粹的“白手套”。

  政府部门制定中介机构做评估,原因十分简单,就是想收费,但不为法律所容,借社会中介,从现有制度中找到一条缝,“站着把钱赚了”。对这条路径稍做分析,可以看到若干明显的问题。

  第一,既然已经取消行政审批,为什么仍然允许行政部门“收取评估报告”?这个权力到底是行政审批改革中留下的“活扣”,看似取消了,实际一切照旧,还是职能部门自己设置的“暗道”,既应付了改革,也保住了部门利益?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结果都让行政体制改革成了走形式,搞丢了公信力。

  第二,即便确有必要收取评估报告,只要面向所有中介机构,市场竞争之下,自然会出现“公允价格”,哪会发生“项目投入100万元,评估费用20多万元”的咄咄怪事?所以,问题又转化为,职能部门有什么权力垄断评估市场,指定出报告的机构?这不又出现了一个“活扣”或“暗道”了吗?

  第三,评估机构由行政部门指定,完全缺乏市场因素,但评估的运作却颇多“市场”色彩,可以“随行就市”,“一分价钱一分货”,给多少钱定哪个等级。问题是完全可以用钱买来的评估结果,何以能够得到行政部门的认可?指定中介机构必定为行政部门所信任,这个信任的基础是什么?是利益分享吗?对这样的中介机构和评估市场是否需要管理?谁来管理?从出具的等级证明和收取费用都得到有关部门认可来看,不但收取报告的行政部门,还有对中介机构进行管理的行政部门都与之沆瀣一气,而听任行政管理、市场管理,还有社会管理都因为政府部门使用“白手套”而全部失守,如此代价是否太高了?

  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本意是为企业松绑,更是要促使政府转变职能,但结果却成了企业松绑徒有虚名,政府职能变本加厉,如此目的与结果的“南辕北辙”又是如何形成的?

  一切症结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只要行政权力未得到有效制约,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在内的行政体制改革,都将流于形式:当征税的权力都可以由人大授权国务院行使,还有什么权力不掌握在行政手里?还有什么力量能够制约行政权力?而既然一切权力都由行政掌握,那取消不取消审批,取消多少又会有什么实质性效果?

  不仅如此,改革前的行政审批虽然不利于市场运行,但至少行政权力尚且运行在相对完善的自身体制之内,审批相对规范,行政部门也难以全面渗透,直接进入市场和社会领域,即便同样寻租还有被法律追究的风险。现在随着名义上大量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行政权力反而通过“白手套”,洗白之后任意进入市场和社会领域,结果行政审批阻碍市场发育,干扰企业正常运作的状况非但没有缓解,还日趋严重,更可怕的是,行政权力开始脱离行政体制,跨界滥用的机会更多,成本更低,而影响更大、更深,还更难查处,如此有违本已的改革能不发人深思?

  事实上,不仅在具体行政审批事项上,就是在宏观上都存在不受制约的行政权力伴随改革而越加膨胀的现实。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年,按照“放权让利”的原则,理应是行政权力逐渐收缩,市场主体的权利日渐扩大。但30多年来的实际成效是行政权力有增无减,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发育迟缓,究其根本无非因为能够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约束的体制和机制始终未能建立起来,靠政府自我觉醒的革命往往“进一步,退两步”,困难重重。

  吊诡的是,偏偏在行政权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以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证明了行政权力及其滥用还有助于或至少不阻碍经济发展的全新道理。到这里,关于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取消之后行政机构的“白手套”和行政权力向市场和社会直接渗透等所有问题的最后破解都取决于一点,那就是在行政权力大有作为的体制环境下,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以往的发展速度,只要吃饭没有问题,就一切没有问题,改与不改又有什么区别,改革又有什么必要?

(责任编辑:DF127)

,行政审批改革关键在限制权星巴克加盟费 力本身

相关:

争执国资流失 方案暂无进展争执国资流失 方案暂无进展   混合所有制国企员工持股  指导意见或年底单独出台   在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之外,另一项同样由人社部 、财政部和国资委等部门参与讨论的国企改革员工持股方案却进展缓慢。  “现在各方的认识还没有统一。”参与方案讨论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很多参与讨论的人都认为,员工持股需要分企业、分性质地进行,否则会造成国有资产的..

王冬雷孤注一掷 德豪润达危局待解王冬雷孤注一掷 德豪润达危局待解   92台MOCVD机台只有58台投产,产能有待消化   随着王冬雷在惠州建立临时总部,雷士照明就陷入惠州和重庆双总部割据的状态。而在雷士照明和德豪润达相继发布半年报后,王冬雷和吴长江的运营能力,开始被外界置于数据化的对比中。   一个被曝因赌博欠下巨额赌债,另一个则从几年前就开始了大规模的LED 豪赌。吴长江和王冬雷,这对雷士照明内斗的主角,仿佛都处于一个赌局当中。而决..

五粮液高管薪酬调整:被倒逼的改革五粮液高管薪酬调整:被倒逼的改革   国内白酒巨头五粮液 (000858.SZ),终于在白酒业深度调整棋至中盘之际推出了薪酬体制改革。   根据五粮液最新公示的《副职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考核暨薪酬管理办法》显示,这份改革方案已经涉及除董事长、总经理之外的所有副职及中下层管理层,其核心薪酬与业绩挂钩,副职薪酬可进逼董事长,中层可超越管理层。   就在这份薪酬改革出台前夕,五粮液刚刚交出了近十年来最差“成绩单”..

实施细则仍在制定  最近,四川省发改委铁路建设综合处的王军 (化名)和他的同事们工作变得十分忙碌。“在国家”以地养路“政策下来后,我们正在抓紧时间修改川南城际铁路的招商引资方案,准备将铁路站场周边和毗邻地区土地加入到方案中,再重新向社会公布。”  从2012年开始,四川省就将川南城际铁路作为创新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向社会资本伸出了橄榄枝,但由于城际铁路效益差、成本回收期长等原因,两年来没有一家民资愿意入股。“..

高调改革 黯然“闪退” 职业经理人难解汇源式宿命  高调改革黯然“闪退”   职业经理人难解“汇源式”宿命   不出外界所料,“空降兵”苏盈福在履职汇源果汁总裁一年后即宣布离任。   由于被寄予破解汇源复杂“家族化”的厚望,苏盈福的上任备受关注,彼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其任期不会超过180天。一年之后,其“杀尽官僚作风”的管理风格在汇源尚未开花结果,即匆匆离场,铩羽而归。而汇源则重新起用元老,回归家族化管理的原点。   有长期关注汇源发展的分析人..

53号文为极草身份正名 ST贤成或迎来春天53号文为极草身份正名 ST贤成或迎来春天   此前债务缠身的ST贤成(600381.SH)与饱受政策争议的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春天”)重组果然引发媒体和投资者的极度关注。按照现有停牌规则,ST贤成或将需要在不久后复牌并确认重大资产重组事宜进展。   ST贤成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拟出售公司的经营性资产,同时发行股份购买青海春天的股东持有的青海春天的股权。   ST贤成披露的信息显示,青海春天专..

全球装备制造领域迎来“中联重科时间”全球装备制造领域迎来“中联重科时间”   在国家力推企业升级转型战略,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之际,中国农机行业也传来捷报:8月20日,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目标指向全球领先的农业机械企业。   这是中联重科继并购德国 M-TEC公司和荷兰Raxtar公司后,又一次成功的并购,也是中联重科坚持推进五大战略的又一实践。   在“全球并购浪潮”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这些战略举措预示着装备制造领域将迎来“中联..

民资参与尚需降低“门槛” 中石油混改两步走  管道业务或成民资试水首单   中石油混改渐行渐近。   近日,中石油总裁汪东进表示,销售板块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列入中石油的改革方向之一,拟采取两步走策略,第一步先选择新疆试点,第二步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另外,中石油将通过销售业务的合资、合作,与各方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不仅销售成品油 ,还可能开展综合业务,做大这个平台。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表示,中石油将..

危机频繁爆发 男装企业遭遇“生死劫”危机频繁爆发 男装企业遭遇“生死劫”   国内男装的“利空”消息在这个季度密集爆发:业绩跳水、相继关店、企业破产的消息接踵而至——行业似乎已经陷入集体濒危的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男装行业正经历着最为深度的调整期。从服装批发商向零售企业的转型,需要企业从产品定价、渠道模式、订货会制度等各个环节动“大手术”。   集体遇袭  国内主要男装上市公司近日陆续公布的半年报告显示,身处其中的大多数企业..

日本资生堂“洋基因”与中国本土“接地气”日本资生堂“洋基因”与中国本土“接地气”   日本资生堂“洋基因”与中国本土“接地气”   欧珀莱中国本土化试验:“彻底顾客主义营销”   舶来品“水土不服”,本土品牌因技术、营销、渠道、消费者不自信等问题迟迟无法突围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小到服装、零售业,大到中国的汽车工业,似乎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9月2日,欧珀莱品牌迎来了20岁生日,这一品牌正是日本资生堂“洋基因”与本土品牌北京丽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