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性侵孩子最需要心灵关怀

2020-05-20 09:26:18 来源:网络

近年来,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时常曝光,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今年1~3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决定起诉4151人,同比上升2.2%。儿童遭受性侵后,心理上的阴影可能一生都难以抹去,家长若能及时做好心理抚慰至关重要。为此,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专访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知名专家崔永华教授,崔主任表示,避免儿童遭受性侵害,预防教育很重要,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被侵害后,千万不要沉默,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性侵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可能伴其终生

“性侵不仅会对孩子生理造成严重伤害,对心理也常导致明显而持久的影响,甚至会影响终生。”崔永华表示,这种心理影响一般分为初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初期影响类似于儿童的一般应激反应,比如恐惧、焦虑、易怒、抑郁、冲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日常生活退缩等。” 崔永华说,不同年龄孩子反应有所不同。比如,学前儿童会害怕、做噩梦、退行(比如遗尿)、 带有性特征的行为以及攻击行为;学龄儿童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学校适应、同伴相处及学习困难的可能。而青少年往往会用外化的不良行为来表达内心痛苦,比如吸毒、违法,甚至自残,进而出现抑郁及反社会行为。

长期影响就是长期来看容易导致各种慢性或更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崔永华说,其中有四种情况需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一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表现出PTSD的部分或全部症状,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噩梦、创伤事件的闪回、面对威胁时的无助感和焦虑感。

二是心境和情绪障碍:这种情况会在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期加剧,并可能导致自残及自杀行为。

三是人际关系障碍:难以信任他人、与父母交流困难,育有子女后也难以和自己的孩子交流。

四是物质滥用:处于长期情绪痛苦会借助酗酒和吸毒方式,用以暂时缓解低自尊和孤独感,应对不愉快记忆和现实中的压力,以求一时的放松和解脱。

家长不要沉默,要成为孩子的强大支撑和守护者

崔永华建议,如果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被侵害后,千万不要姑息养奸,不要软弱沉默,请第一时间报警,将犯罪者绳之以法,并保护好孩子不被二次伤害,及时带孩子寻求心理救助。

“对于孩子来说,发生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周围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崔永华特别提醒,父母要从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孩子坚定的支持者与守护者。对于年幼无助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支持与鼓励最重要。父母一定要及时向孩子传递出:这并不是你的错,爸妈会保护你不再受到任何伤害,你依然值得所有人喜欢。用行动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永远都在爱自己,保护自己。如果父母是强大、有爱的,能为他做主的,能保护及拯救他的;周围人是友善的,没有白眼与口水的,孩子的心理阴影就会大大减小。“怕就怕父母比孩子还软弱,闲人比凶手还恶毒。” 崔永华不无忧虑地说。

“同时,家长要像平常一样对待孩子,不要刻意回避,也不要过于小心翼翼,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想法与决定,让孩子在信任中逐渐恢复自信与开朗。” 崔永华建议。

崔永华还指出,如果通过家长或老师的努力孩子心理障碍仍然难以消除,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要教会孩子识别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如可通过一些艺术治疗的方式,比如绘画、沙盘、陶塑来帮助儿童疏导和宣泄。通过行使游戏中的角色权力,儿童也会消除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无助感。放松训练还会让儿童逐渐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坚定而明确的正向指导能直接针对其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会有效缓解受害者内心的“自耻感”,会有效帮助其完成“自我认知”的重建,促其“提升自我价值”。

防范儿童被侵害,做好预防教育迫在眉睫

崔永华表示,防范儿童被性侵,做好预防教育同样很重要。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针对儿童性侵害的预防项目。面向儿童,通过游戏、木偶剧、漫画、书籍、科教片来教给孩子如何有效使自己身体得以保护,并区分何为不适当的触摸。当发生性侵行为时,也教给孩子三种策略:说“不”;离开攻击者或现场;将发生的事情告诉给所信任的成人。同时也要面向家庭,帮助父母识别相关迹象,保护孩子;并致力于对相关专业人员的技能训练,鼓励他们明察性侵迹象并对事件开展调查。

崔永华认为,父母平时应努力做好四件事,以预防孩子被侵害。

一是让孩子知道身体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触碰,孩子有权制止任何想要触碰他们身体的人。

二是教会孩子了解身体隐私的概念,让孩子懂得适当触摸和不当触摸之间的界限。

三是帮助孩子知道如果发生不好的触碰时,可以找谁得到帮助。可通过和他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知道如何告诉他人。

四是尽量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应多关注子女的成长,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最基本的防范措施,掌握基本的异性交往礼仪。同时鼓励孩子倾诉,让孩子养成无论感觉到困惑或恐惧都愿意和家长倾诉的习惯。(见习记者 陈姝)

,遭性侵孩子最君主论 需要心灵关怀

相关:

哮喘患者怎么吃 哮喘患者在饮食方面,可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蛋白食物有取舍 过敏性食物主要是高蛋白质类食物,比如蛋类、奶类、肉类及海鲜等,甚至有人对麦类中的蛋白质也过敏。但蛋白质又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鱼、禽、蛋、奶、瘦肉和大豆制品都是常见的蛋白质类食物,过度限制可能造成蛋白质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也不利于哮喘的防治。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过敏史,或者过敏原检查结果,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尽可能..

儿童性教育越早越好, 教会孩子对性侵说“不” 生活中最容易受到侵犯的孩子往往具有顺从、尊重他人等性格,他们可能是来自不幸或破碎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渴望被关注和关爱。遭受性侵的孩子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行为症状,他们可能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抑郁、焦虑、抗拒某个地方或某个人,表现出好斗或自我伤害,有的孩子也可能不会表现出外在行为。因为孩子“很难说明自己受伤的部位”,如果孩子的隐私部位或任何身体部位出现家长不知道原因的伤痕、体液一定要留心,不论轻重请..

标本兼治才能止咳定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就对“哮”字有专门的解释,“豕驚聲也”,就是猪受惊时候的叫声。中医则称之为“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中医认为哮病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夙根),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而发作哮喘。 “哮”与“喘”有所不同 哮喘的临床表现有喘息、咳嗽伴呼吸困难。哮病发作时,病人喉咙中有..

换季时节哮喘患者如何自我防护 鲜花盛开的5月本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然而有一类人每到此时便容易受疾病的侵袭。他们就是哮喘患者。春夏之交忽冷忽热的天气,随风飘散的柳絮、花粉,都会诱发他们的病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哮喘患者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在这个哮喘病高发时节也能轻松畅快地呼吸。 1、一阵风吹过就喘了起来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的支气管因慢性炎症而变得肿胀及狭窄,令呼吸不顺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

广州39岁妈妈延迟“娩出”三个胎儿 三胞胎,分三次“娩出”:一胎因宫内减胎后自行排出,二胎于26周时破水提前出生,三胎在医患共同努力下艰难保胎,尝试延迟分娩,24天后降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日称,该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近日为一名三胞胎妈妈实施延迟分娩。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绍,39岁的王丽在外院通过试管婴儿怀上三胞胎。由于第一胎是剖宫产,子宫仍留有疤痕,王丽从得知怀上三胞胎以来便知道多胎妊娠的风险,打算减掉一胎。2..

慢病患者及老人出行前评估健康状况 本市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调整后,市疾控中心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旅行者防控指引,建议患有慢性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在准备旅行前听取专业医生的健康状况评价,慢性病发作或罹患其它急性疾病者一定要避免前往疫情发生地。 疾控部门建议,准备在国内旅行的市民,出发前可先查阅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情况以及旅游建议。同时可拨打当地12320卫生健康咨询热线询问当地防控建议。国际旅行可..

全国政协委员姚卫海:“三医联动”提案助推医联体建设   医联体,如今许多市民都耳熟能详,也受益其中。2019年5月2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19年底,100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与管理。而其具体试点工作方案中就吸纳了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姚卫海《三医联动,加强质量控制,建设好医联体》提案的部分建议。   2019年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姚卫海提交了一份提..

北京:坚持疫情防控和返校复课一起抓 昨日,本市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举行,明确要坚持疫情防控和返校复课一起抓,确保中小学幼儿园返校复课安全平稳顺利。市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副市长张家明出席会议。 《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试行)》颁布后,学校安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职责更加明晰,人员逐步到位,经费保障不断增强,安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完善,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现象进一步缓解,学校周边200米..

袁隆平、李子柒等6人获聘“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消息,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李子柒等6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   为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升节日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推进成风化俗,引导带动城乡同庆丰收、共迎小康,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决定从相关领域聘请一批杰出代表,参与丰收节民俗、..

中国及时向国际社会分享救治经验   本报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9日召开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我们本着‘早、快、透明’的原则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分享疫情方面的信息。”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早在1月3日,中国尚不清楚造成疫情的病原体是什么的时候,就向世卫组织及其他国家通报了不明原因的肺炎。1月7日,中国专家搞清楚了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明原因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