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对话?

2020-05-18 09:48:55 来源:网络

孩子最开心的是感到自己被关注、被爱,而且是以他能接受的方式。亲子之间双向的、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沟通,是打开孩子心扉的捷径,让他们有话愿意对父母讲。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同感:孩子到了青春期,自己跟他们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不是自己不想交流,而是孩子变得心不在焉、用三言两语搪塞,每天的亲子对话刚刚开了头儿就卡壳。不少家长困惑,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说,想知道他们心里到底想什么,难!孩子为什么会疏远父母?家长怎样做,才能与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

“话语体系”不同 双方各唱各的“曲儿”

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不畅,是不少家庭的常态。在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多数父母最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学习,平时与之谈论最多的也莫过于此。然而,孩子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回到家,最想的是放松,男孩感兴趣的或是吃鸡、喊麦、极速飙车、荒野求生等电子游戏,或是篮球、足球等体育明星;女孩则埋头于八月长安、郭敬明等流行作家的青春小说、言情剧,或迷恋于杨幂、唐嫣、肖战、TFboys等当红影视明星、歌星,津津乐道于他们戏外的故事。就算宅家看电视剧,孩子喜欢《庆余年》,而父母热衷于《亮剑》,双方也是各唱各的“曲儿”。

家长和孩子关注的内容不一样、感兴趣的事不同、谈论的话题不一致,甚至孩子所说的家长根本就听不懂、答不上来,反之亦然,双方的思路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对话的内容不在同一个“话语体系”中,如同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自然就失去了对话的契机。久而久之,孩子对家庭“话语体系”越来越厌倦,最终“无话可说”。

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不是我冷,是我妈觉得我冷。”它呈现出的恰是一些家庭真实的生活状态。如果家长坚持自己的惯性思维,不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凡事以一副“我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的霸道总裁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他们就很难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理解和认同孩子;孩子也会因此反感父母的话,不理不睬。

亲子之间双向的、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沟通,是打开孩子心扉的捷径,让他们有话愿意对父母讲。否则,如果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其结果只能是孩子一次次放弃与父母的交流。

共同话题从哪儿来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即便是一些学霸,回到家也不大愿意说学习,甚至抵触爸妈跟他们说功课、说考试,问分数、问排名,唯恐躲之不及。但如果父母换一个思路换一种方式关心孩子,他也会换一副面孔。

站在孩子的角度

无论聊什么话题,父母都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多数家长担心孩子玩游戏上瘾,严格控制、限制上网时间,不少家长谈游戏色变,家庭气氛很快陷入僵局。然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玩游戏的孩子少之又少,电游也成为青少年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亦是孩子融入群体的一个“指标”——如果他对流行于青少年中的热门游戏一无所知,与同学、与同龄人对话的内容就会缺失一部分,他很可能因此被边缘化。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也要转变观念,了解新媒体、关注新事物,与时俱进,学习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言,跟上孩子的表达节奏;同时,换位思考,以同理心感悟孩子的心理需求、回应孩子的言谈话语。

当孩子诉说他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的不愉快,家长需要先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他的伤心、郁闷、生气或者愤怒的情绪,倾听、认可他的感受,安慰他,一起分析如何解决两人之间的小摩擦。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理解、被尊重的,父母的话能给自己减压或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总之,父母的这番表达,表明他们的思路和孩子的在同一个频道上的,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孩子才能有交流的欲望。

接纳孩子的兴趣

喜欢喜欢篮球、足球、滑雪或者拼乐高玩具的孩子,如果有了爸爸这个“队友”,他肯定不会拒绝;爱听音乐、唱歌、刷偶像剧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也和自己一起听碟、听歌、追剧,想必也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细心观察孩子课业之余喜欢做什么,接纳、尊重孩子的爱好,抽时间体验一把他感兴趣的这些事,即便是自己不擅长的,诸如挑战一把吃鸡、荒野求生等游戏为什么那么吸引孩子。

父母与青春期的孩子能愉快对话,离不开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由孩子主导话题,大人跟着孩子的兴奋点走,即便是大人不感兴趣的话题,也不给孩子泼冷水,避免说“这有什么好说的?”“除了这些无聊的内容,你能不能关心点有用的?”一类煞风景的话。你会发现,避开了学习内容,顺着孩子的心意,你们之间的交流就变得自然而然,可说的、能聊的其实并不少。

保持充电的热情

今天,很多孩子喜欢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知识与技术方面的内容,有的孩子从着迷于电子游戏,进而对电子游戏设计产生兴趣,也有的孩子对乐高生化战士玩具、对游戏主播的生存方式、对电子竞技为什么会有职业选手等等谙熟于心。如果孩子对此津津乐道,而家长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家长及时“补课”,适时拜孩子为师,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这个时候,家长放下身段请教,孩子的成就感倍增,他们一定愿意发挥己之所长,弥补你的短板,浓郁的家庭学习氛围之下,何愁没有共同语言?

共读一本书、共看一部电影电视剧,也是拉近家长和孩子关系、增加对话内容的一条捷径。比如孩子读《小王子》《三体》《明朝那些事儿》,看《流浪地球》《小欢喜》,为了跟上孩子的节奏,大人也需要赶紧补课,和孩子聊聊其中的情节、各自喜欢的角色,讲讲其中的小段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家长也可以把自己读的好书推荐给孩子,孩子有兴趣,读后一起分享阅读心得,反之,父母也不强求。共同欣赏一部作品,双方能比较容易地产生共鸣,找到共同的话题,打通与孩子交流的通道,各抒己见、求同存异。

孩子最开心的是感到自己被关注、被爱,而且是以他接受的方式。青春期孩子有时侯获得的信息比我们快、比我们多,想法也更丰富,他们并不缺少谈资。所以,比聊什么更重要的问题是怎么聊,如果家长抱着平和积极的心态,多肯定、认可孩子,激发其表达的欲望,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家长一定会走出亲子之间“无语”的尴尬境地。(陈若葵)

,如何跟青春期科比遗体 的孩子对话?

相关:

产后困境妈妈,不该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27个国际家庭日刚刚过去,建设幸福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位家庭成员的参与。 不久前,湖南长沙一位二胎妈妈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跳楼。事发后,丈夫闻讯赶来,一边痛哭,一边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女儿,为什么要把她带走?把我女儿留下……” 我们理解这位丈夫的心痛,可他的这句话让无数人心碎。一个女人,熬过十月怀胎,忍过十级阵痛,逃过羊水栓塞……最终却没能躲过产后抑郁的鬼门关。 作为身边最亲近的丈夫,他是..

生养孩子需要家庭系统的支撑 生孩子对女人来讲是一次冒险。这次冒险会让她意识到自己身体的脆弱和心灵上的无助,她会面临自己的功课以及整个家庭的功课。 生养孩子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 听到过很多女性抱怨:结婚生孩子后,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结婚生子对一个人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女性朋友们有期待,也有担忧:正在孕期家人建议回家养胎,真要停止工作吗?生完孩子后还要继续工作吗?孩子谁来带?怀孕后在老家养胎,和伴侣分开..

困境妈妈如何破茧成蝶? 在中国式大家庭内,你最需要意识到,不是一个人在困境中。要想获得持续的幸福体验,就要从浮躁氛围中抽离出来,安静地去观察和了解自己,有能力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感知世界。困境突围,恰恰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来重新审视自己,成长蜕变。 成为妈妈,是一个女人在复杂关系里成长的开始。生儿育女带来喜悦,但每个妈妈的生存现状天壤之别。很多产后抑郁的妈妈,心智没有做好准备,陷入崩溃边缘。 产后抑郁有生理激素影响,..

家庭琐事才是婚姻的真实面貌 说好了无论贫穷富有、健康疾病都一直走下去,可如果连精神负荷,连家务琐事都不愿意分担,那又如何共担风雨? 一项调查显示,62%的夫妻认为共同分担家务是婚姻和谐的重要因素。 家务不是简单的洗衣服、做饭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扇窗户,折射出婚姻的真实面貌。 作家桌子说过一段话:有人问你,你在公司是干什么的?你说你什么都不干,那你如何体现你是这个企业中的一员?有人问你,你在家里都做什么家务?你说你什么都不..

性别平等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在广东省中山市,说起性别平等教育,大家都会提起冯继有老师,作为国内首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执笔人,他对性别平等有着自己更深的理解:性别平等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性别平等教育是一种使命 冯继有与性别平等教育的缘分,始于2014年7月。当时,他参与到广东省中山市妇联、市教体局启动的广东省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工作中。他回忆,在一节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试点课上,老师问一位男生:“将来成家,你希望妻子出去..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怎么建?首都划出六重点   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发布并解读了《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按照2022年、2025年、2035年三个节点进行部署,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强化公共卫生人才支撑等6个方面,提出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内容。为提高可操作性,北京还制定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

确保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本报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7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促进职业健康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当前,境外疫情持续蔓延,疫情输入压力和国内个别地区出现的散发病例、聚集性病例增加了我国疫情反弹的风险,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说,吉林省舒兰市发生的局部疫情表明,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个别地区存在麻痹松懈的思想,“聚..

恢复接收新入住老年人 北京养老机构服务全面重启 经历了近4个月的全面封闭管理,北京养老机构服务终于按下“重启键”。5月17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调整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5月18日起,符合条件的北京养老机构可重新接收老年人入住、返院,家属也可恢复对院内老人的探视。不过,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也表示,今后,常态化封闭式管理将成为北京养老机构服务重启前的“必选项”。 恢复接..

瑞幸门店调整 宣判前的挣扎?   瑞幸承认财务造假40余天后,上个周末,先后有相悖的消息传出。其一是,截至5月12日的二季度,瑞幸咖啡在中国平均每天新开10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6912家;另一则是,瑞幸咖啡又在北京市场开始收缩门店,预计关店80家。   面对门店调整的消息,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到瑞幸咖啡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受疫情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确实在进行正常的门店优化,对个别效益不好或客户覆盖重合的门店进行“关停并转”,同时持续新开门..

良好习惯需大家共同努力 碰到危难,人才会改变。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许多人戴起了口罩,懂得多洗手,在餐厅吃饭知道要公筷……这些卫生习惯的养成,不仅对自己有好处,更重要的也是对他人负责。 改变容易,坚持很难。防疫期间,因为对个人身体健康的担忧,一些良好卫生习惯大家会遵循和坚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转入正常,将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很多良好习惯因疫情而生,不能因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亡。 培养和坚持好习惯,是个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