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数据收集怎么那么“难”?

2020-05-15 10:32:19 来源:网络

  作为发达国家之首,美国在新冠疫情响应机制技术层面的“落后”表现招致本国公共卫生专家诟病。

  按照美联社的说法:“看到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收集疫情重要数据的方法,你很难想象这个国家发明了互联网。”

  【数据障碍】

  4月1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一名研究员给内华达州疾控官员发电子邮件,要求对方发送有关两名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旅客的检测报告,并提醒对方经由安全网络或以“有密码保护程序的加密文件”形式发送,以便保护旅客隐私。对方为难地回应:发传真不行吗?

  美联社报道,尽管各地医疗保健系统的数据储存大部分已实现电子化,州及以下地方政府卫生机构苦于经费不足,没能更新技术装备,依然严重依赖传真、电子邮件、电子表格收集传染病数据并共享给联邦机构。

  这种“数据功能障碍”正在拉低美国疫情响应效率,拖慢有效实施追踪病例及其接触者等防疫措施的步伐。

  美国疾控中心早已放弃统一汇集并发布全美疫情数据,这一任务现由各州政府分别承担。面对“数据缺失”指责,联邦政府花2500万美元委托硅谷企业帕兰蒂尔公司“匆忙”打造一个病例和检测数据上报系统,名为“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保护”。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彼得·蒂尔是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知名支持者。

  副总统迈克·彭斯3月底发函要求全美数千家医院每日经由该系统向联邦紧急措施署上报疫情相关数据,致抗疫一线的医护和科研人员向地方部门报告以外,又多一重上报任务。

  按照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说法,帕兰蒂尔运行的上报系统迄今覆盖美国大约8000家医院中的近四分之三,除了县级以上的病例和病床数据,还包含医疗物资供应链数据和州抗疫政策等信息。

  然而,截至目前,这一系统除了增加一线人员工作负担,没有多少证据说明它能有效改善联邦或州政府疫情响应机制。

  【“出奇落后”】

  美联社获取的疾控中心和内华达州官员在3月至4月初的往来通信资料显示,仅仅是确认患者的电话号码和住址这类基本信息,也要花好多天工夫;患者近期行程和病史等信息更是缺失严重。

  美国疾控中心内部对这个问题早就心知肚明。中心“二把手”安妮·舒沙特在去年9月一份报告中承认,美国的公共卫生领域数据技术水平“出奇落后”,她把现状比喻为“好像开着福特T型车(1908年推出的首款量产车型)在数据高速公路上吭哧前行”。

  美联社比较了其他发达国家状况,指出美国疾控中心在传染病上报系统方面“过时”。比如德国、英国、韩国以及美国部分州如纽约和科罗拉多,已能够应用线上表格实时更新和共享数据。德国还提供一种急诊医师协会编绘的数据地图,可以显示各医院可用病床数量。

  收集并发布全美新冠疫情数据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珍尼弗·努佐说,美国许多医院和医生没能上传详细的新冠病例临床数据,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必须手工摘抄内部系统的电子病案信息,再用传真或电邮发给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因为难以从医疗系统内部获取完整信息,不少美国疾控工作人员不得不靠翻查社交媒体记录、电话簿和其他公共卫生数据库收集患者信息。疾控中心4月汇编的新冠病例数据中,75%的病例缺失族裔信息;一份儿童病例报告记录的已知患者年龄的确诊病例中,仅有9%记录了症状;另一份报告中,疾控中心仅仅掌握6%的上报病例基础疾病史;一个有关全美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的研究无法完成感染人数统计,因为收上来的病例报告表只有16%的表格完成了所有该勾选的选项。

  疾控中心公开的信息缺失包括“过去24小时全美新冠病患住院人数”和“全美病毒检测预定执行和完成量”这两项对指导联邦抗疫工作至关重要的数据。

  【尝试“补漏”】

  法尔扎德·穆斯塔沙里10年前负责监督医疗机构在联邦层面实现“纸质病历电子化”。他直言,从效率和成本来说,与其另外打造一个平行上报系统,不如修补现有的公共卫生数据系统。

  联邦政府以外,一些机构已尝试“补漏”。以一个公私合营项目“数据桥”为代表,一些打造传染性疾病“自动上报”系统的试验性项目已自1月底开始扩大运作,正在犹他、纽约、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密歇根等州运行。去年12月,国会批准拨款5000万美元支持这类项目。按照疾控中心的说法,公私合作创建系统迄今已产生25.2万份新冠病例报告。

  疾控中心还在考虑如何利用国会3月所批5亿美元抗疫经费,更新医疗系统信息技术设备。穆斯塔沙里参与撰写、杜克大学5月1日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指出,目前上报给公共卫生部门作病例研究的实验室报告中,多达一半仍缺失患者的地址信息,当研究人员联系医院或医生核实时,对方表示“太忙了,没空帮你查”。(沈敏)(新华社专特稿)

,美国疫情数据收集怎么那么“难胯下之臣 ”?

相关: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40万例   新华社纽约5月14日电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4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40万例。   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4日13时38分(北京时间15日1时38分),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升至1400500例,累计死亡病例为85066例,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是全球最多。   数据显示,纽约州为美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累计确诊病例340661例,累计死亡病例27567例。新泽西州累计确诊病例142704例..

小肚腩大问题 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加强版假期”后,除了年龄,增长最快的就数腰围了。更有甚者,四肢一点肉都没增,但唯独小肚子像“吹了气”似地长。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给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导致疾病。比起在腹部、大腿、臀部及小腿的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过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更高。迄今为止,向心性肥胖是医疗人员用来衡量慢性疾病发病率的重要指标。各..

疫情期间,如何保护孩子视力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户外活动少了,看电视、电脑多了,上网课成常态,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主要的学习娱乐都变成了用电脑、玩手机、看电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无疑加重了对眼睛的损害。 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简称《指引》),其中特别提到应该增加户外运动。相关人士表示,适当的户外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对于儿..

后疫情时代,你亮“健康码”了吗? 杭州的晓谢前两天去了趟深圳,回家后健康码就变为红色,她马上接到街道的电话,要去做核酸检测。她不由发朋友圈感叹道“咱们国家效率就是高,放心”。 疫情期间,记者的生活状态基本是家——单位两点一线,一直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健康码。在微信上跟朋友互动时还对此颇为质疑,真有这么神奇吗?没想到,当天下午就不得不接连使用了两次健康码。 先是去交通队交车辆非现场违章罚款。办事大厅门口,一位协管员提示人们依次扫码..

健康码全国统一,生活重启更安心 目前,随着新冠肺炎疫区的解封、全国陆续复工复产复学,健康码就像身份证一样,成了每一个人健康状态身份证明的必备“神器”,走到哪里,除了测体温,还要出示健康码。随着全国统一健康码的上线和《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的发布,健康码有望实现一“码”平川,更是极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兼顾之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健康码”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个人而言,一方面,线上注册..

一“码”平川,健康码有了国家标准 健康码是浙江省杭州市于2月11日率先推出的一项数字化健康评估证明,旨在将通行证电子化,实现“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其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个人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本地区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全市通用。 健康码的数据来自大数据,一般使用手机操作的基本上都可被记录到。比如移动支付消费,二维码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购买火车票的..

老年群体防护不能松懈足不出户也能云游四海 【现实挑战】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老年人仍需重点做好个人防护 【应对措施】云旅游模式风行,老年人在家“云”游四海,虽少了旅途乐趣但也省去舟车劳顿 云游四海原本是不少老年人退休生活的“重头戏”,疫情一来都搁置了。最近,多家老年旅游公司主营业务都陷入困局,既有垂直于老年旅游市场的公司,也有接受部分老年群体报名的国内外大型旅游公司。 不过,云旅游等创新模式来袭,老年人也跟着“上车”。博物馆看藏品、..

健康码,让安全多一份保障 2020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正常出行都成了一种奢求。从严防社区人员出入到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核实个人行迹,从小区出入登记领取出入证到进出公共场所登记信息,一个新事物常浮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健康码。 健康码能准确有效地分类识别每个人的实时健康状态,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也让我们的健康安全多了一份保障,已然成为疫情之下出行的安全凭证。小小的健康码背后也折射出很多信息: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

村书记带货直播 碰撞出农业发展新理念 “这22款优质农特产品都是从农户家中直接采购,每一粒米、每一颗花生都来自农户”……5月8日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和大包干“带头人”化身“带货”主播,宣传推广小岗村的农特产品。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数近5万人次,销售额突破30万元。 直播中,李锦柱现场试吃小岗村农特产品,与网友“边吃边聊”:“直播是第一次,也是在学习,但是觉得这个方式很好,和无数网友面对面互动,对我来说就是聊家常,把..

黄爱龙:扎实调研 攻关科研(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黄爱龙委员——   扎实调研 攻关科研(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走进办公室,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正在梳理调研成果,准备今年的提案,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调研材料。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庆市万州区的患者较多,黄爱龙协调有关方面,组织医疗人员援助万州。他亲自前往一线,了解更多一手情况。“作为医学学者,我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作为政协委员,更要到一线倾听民声,才能更好建言献策。”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