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需要“四位一体”改革

2014-02-14 07:49:19 来源:网络

  近日,国务院召开会议提出要下大力气解决 “心肺之患”,彰显了决策层对于“治霾”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高度认识。然而,治理雾霾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必须把治理雾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强化“顶层设计、综合治理”。

  持续的严重雾霾是工业化对生态损害程度的直观展示,是对传统工业生产触碰自然底线的警示,也是对经济发展、城市治理有效性的检验。大面积雾霾带来了经济社会风险和重大损失,而其成因又极其复杂。笔者认为,解决雾霾问题,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必须改变目前环保管理体制,强化环境污染出口管理和入口管理相结合,强化多种污染控制和全国联防联控相结合,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雾霾治理新模式。

  加快推动“大环保”

  体制改革

  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在现有的环保体制背景下应对则显得非常被动,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形成合力。

  一是加快推动环保体制改革,成立“大环保部”。雾霾现象只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缩影,除此之外,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也已非常严重,迫切需要建立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为职能的“大环保部”,或设立高级别的环保协调机构,改变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局面,实现全国环境保护垂直管理、区域管理和综合管理,研究拟订国家大气治理发展战略,完善生态建设咨询评估机制,并统一发布大气污染评估报告。

  二是加快推进环保立法,加强法律和行政监督。当前,要把《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进一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加大污染治理的法律保障,以及环保部和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

  三是健全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和“追溯问责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的政府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公开制度。同时,建立“追溯问责”制度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让用污染代价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危害无所遁形。

  四是引入“第三方治理”和市场化环保手段。当前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低下与“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导向有关。要按照“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原则,推行 “把治污权交给第三方”的管理模式,并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管理师制度等节能服务新机制改善能源管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脱硫、脱硝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加快调整重化工业结构

  推动产业升级转移

  我国重化工业总体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沿海地区,具有明显的集聚性。过密的工业布局,使有限的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分配,加重地区环境污染的隐患。要通过推动产业布局调整,逐步疏散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重化工业产能,逐步降低大气污染严重区域的煤炭消费量。建立产业分工和转移的利益协调机制,加大重化工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避免产能转移“重化扩散”。

  重新谋划能源布局

  坚持实施总量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方式过度依赖输煤,电力发展以分省(区)自我平衡为主,导致东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考虑中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但能源匮乏,而西部地区煤电、水电、风电资源充沛,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特高压西电东送,另一方面,凡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集中建设坑口电站,加大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的力度,实现输煤输电并举。

  坚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促进能源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在能耗总量分解上,应综合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目标等因素,把能耗指标差别化分配给各地区,因地制宜;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能源量指标交易置换制度,实现不同企业、不同地区间的配额交易;建立健全能源与碳排放监测平台,真正发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能源结构转型的倒逼作用。

  倡导低碳发展理念

  推动绿色城镇化发展

  协同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多种污染减排控制一揽子计划:

  一是在生产领域,强化企业排放标准,加快与空气治理相关的低碳技术开发应用,积极使用低污染排放的原材料、能源和工艺流程,开发工业污染的回收利用技术,以及工业污染的疏散工艺流程等。

  二是在交通领域,提高汽柴油和市场准入标准,加快推广汽车加装催化转化和PM2.5过滤器装置,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加快城市和交通网络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在建筑领域,全面强制推广城市建设扬尘抑控措施和控制标准,对建筑工地扬尘措施不到位的实行一票否决的停建制度。

  此外,积极倡导低碳环保新理念,引领低碳消费方式,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DF127)

,雾霾治理需要“四位一英语简历模板 体”改革

相关:

“中国制造”应在“二次创新”中确立新定位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在日前召开的第12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外贸的产业政策应该定位于有比较优势的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而非整个产业链条。这是由全球产业价值链所决定的。中国企业应在“二次创新”中寻求突破。  “中国制造”从名声大振到向转型升级的“中国创造”迈进,从代加工起步的企业家们一直致力于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到注重品牌、研发和销售的艰难探索,都凸显出中国企业努力向产业高端的终极..

界定土地产权是农民致富之本  【经济解释】想从穷人那里赚钱那是发神经,让自己富裕的不二法门是让身边、社会上有更多的富人存在。  劳动能致富是骗人的。劳动可以让人温饱、小康,但是不能让人富裕。  费歇尔讲:凡是能够带来收入的都是资产,机器、厂房、知识、技能、漂亮的脸蛋都是资产。资产的市值就是资本,收入是资本的利息。利息不是收入的局部,而是收入的全部。因此,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径是增加资本存量。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也是资产,但是劳..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趋好 无需出手救市   繁忙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2013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52万标准箱。数据显示,青岛港的全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世界排名双双由第八位提升至第七位。   去年底至今,新兴市场国家遭遇资金外逃、货币贬值、通胀攀升、经济恶化等动荡,很多人据此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并将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放大,希望国家尽快放宽宏观政策以刺激经济。专家指出,中国与其他新兴..

孙大午:我所期待的城镇化  大午集团创始人孙大午认为,城镇化就是对乡镇或者大的村落进行改造,使它们成为街道宽敞整洁、生活服务功能齐全、宜居的小城镇。搞城镇化不如搞村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中央第一次这样说,以前的说法都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现在不再说“国家的宏观调控”了,这表明国家已经明确了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市场经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

专家:反腐力度加大 1月CPI或继续放缓  根据统计局统计信息发布表,1月CPI、PPI等经济数据将于今日发布。   由于正好处于农历新春之前,受假日因素影响,外界一般对1月数据会给予较为谨慎的判断。多家机构预测,1月CPI同比涨幅或将继续放缓。   一般春节前物价都会有小幅环比上涨,此前农业部公布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就显示,1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为103.9和104.7,但同比指数均只有98.8.   高盛高华中国..

五大思路引领变革 混合所有制破题的资本诀窍  以近几个月资本市场统计数据看,数年来“国进民退”(即央企、地方国企参股或收购民营上市公司)的重组方向有所扭转;反之,各类型的“国退民进”度过零敲碎打阶段,渐渐展露趋势化端倪:其一,国有上市公司引入民资或外资战略投资者;其二,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持续减持,民资股东顺势上位;其三,央企直接向民企转让国有上市公司控股权;其四,民资强势举牌国有上市公司;其五,国企高管“乘风”完成MBO.  因时而生,借势..

冯海宁:2014年土地市场“发烧”是大概率事件  国土部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金额达4.1万亿元,刷新201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3.15万亿元的历史高位。这既是地方土地财政推动的结果,也是2013年土地市场供需关系仍然紧张的直观反映。2014年1月份,一线城市地价同比上涨253.1%,创历史单月新高,已经暗示今年土地市场继续“发烧”。  土地市场持续升温的好处是,能让土地价值最大化体现出来,也能壮大地方财政,保障公共支出,但带来的问题显然更多,地价上涨会..

银行股题材股大玩“跷跷板”  创业板昨大幅杀跌,部分机构称其尚未见顶  在大盘冲击60日均线受阻的过程中,创业板率先“倒下”。昨日,创业板指午后跳水,大跌3.56%,失守1500点,前期强势股悉数回调。不过,展望后市,一些研究机构并不悲观,他们认为,成长股强者恒强的市场风格已经形成,风格切换很难一蹴而就。  截至收盘,沪指报2098.40点,下跌11.56点,跌幅0.55%;深成指报7857.11点,下跌44.97点,跌幅0.57%;创业板指报1485.13点,下跌54.84..

上海辖区调研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由上海上市公司协会、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中证投资者发展中心共同立项,历时半年完成的《上海辖区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课题近日揭晓。  课题组向注册在上海地区的202家上市公司、11家综合性证券公司和2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36家基金公司发放调查问卷,收回问卷分别为102份、11份和36份,占比为50.59%、84.62%和10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

一线城市年初个贷反常态收紧  不仅是房企资金在2014年有紧缩之虞,在流动性整体收紧的大环境下,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也出现了年初收紧的反常现象,这或将进一步影响后市销售以及房企的资金回笼。  记者多方了解到,与往年不同,2014年开年以来,一线城市各银行对房贷业务并未明显放松,依然延续去年底房贷紧张的局面,不仅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依然大多维持基准利率,有的甚至出现上浮,贷款审批时间依旧普遍维持在20个工作日的“慢节奏”  利率优惠难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