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中国经济的陷阱与突围

2014-02-12 14:00:44 来源:网络

  点击查看>>>牛刀最新观点

  ——关于中国吸血经济模式的再思考

  1978-2013年,中国的发展世界瞩目,一大批中国富人批发,城市在地产高速发展的海洋中熠熠生辉,高楼林立,制造业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的背景下产能膨胀,政府在人民币制造中推进世界上最大的造路运动,高铁、高速、地铁大跃进,农民进城,赤脚上楼,城市化高歌猛进,世界在中国低端制造的冲击下假货泛滥,一片愕然,中国人也在自己的假货的与财富的追逐中陷入发展的可怕陷阱,环境、资源、精神、文化的瓶颈等发展陷阱,资源陷阱、环境陷阱、文化陷阱、制度陷阱、货币陷阱、教育陷阱—等全方位的陷阱。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再工业化浪潮”初露端倪,欧盟生病、日元大贬值,针对中国发展的国际陷阱悄然形成。

  正当中国为自己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模式欢呼雀跃的时候,2008年,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在大洋彼岸向世界蔓延,本次金融危机,美国地产泡沫破裂,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世界的大宗商品泡沫破裂,为世界提供低端消费的中国代工、订单消费的下游制造业也被一扫而光,秋风扫落叶,中国沿海数千万农民工卷铺盖回家,欧洲几个躺在欧元温暖环抱的国家也在金融危机中国家债务问题暴露无遗,最终演变为一场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国家债务危机,本次危机迄今为止已经为期5年,中国制造业辉煌不再,欧洲大部分国家至今深陷泥潭,只有美国-危机的发源地开始重振雄风,经济发展开始呈现出良性的、实体经济带动消费、地产复苏、“页岩气革命”(新能源革命)带动高端制造业回流本土的可喜势头。

  本轮危机,美国轻伤、欧洲重伤,中国遍体鳞伤基本显露无遗。美国为自己产业转型赢得了时间与空间,世界大量资金回流美国避险,美元资产成为世界避险港湾,大量美元的回归美国为新产业的培育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为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培育提供了资金支持。美国世界货币的产业培育优势、科技技术产业化的货币生成机制再次完美演绎,美元又一次上演世界货币与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经典案例,这一无与伦比的世界货币优势是任何国家无法复制的。美国财富的先进文化生成机制、先进文化的创造机制又一次助推美国文化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之上。

  在“页岩气革命”助推下,美国经济率先走出了本次经济危机的阴影,稳步引领世界的下一经济周期高潮的到来。从最近2013年5月美国公布的一系列靓丽经济数据,可以看出,除失业率(7.6%)还处于危机线之上,其余如非农数据大幅度改善,消费者购买力信心指数、居民存款都创出了历史新高,房地产销售、居民购房指数底部强劲回升,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制造业大幅度增长,实体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传统制造业在“页岩气革命”带领下、美国本土开始呈现出以成本比较优势而吸引了众多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的可喜势头,这个新型的产业发展动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这是美国由于“信息技术革命”而引发的制造业空心化而导致竞争力下降多年以后,美国本土出现一个非常显著的“再工业化浪潮”,现在这个新的产业革命浪潮的出现,将极大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节能、环保、低碳等符合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人性化的新型制造业在世界呼之欲出,美国、日本、德国将是这一新型产业的代表力量。率先引领世界这场“再工业化浪潮”的美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国。

  未来美国与世界经济主要经济力量的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还将进一步巩固。在“美国再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资金流入美国本土,美国股票市场在资金的培育下一路高歌猛进,连创历史新高,出现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繁荣景象。美元进一步走强,黄金、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开始走向漫漫熊途,而处于大宗商品资产关联度最高的“金砖五国”将是本轮经济周期调整幅度最大的几个国家,“金砖五国”即将沉沦,由黄金发展周期转变为长期失去的反发展周期,中国必将是其中调整幅度最大、产业链转型最艰难的国家,中国将陷入一个长期的发展陷阱。中国学术界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流行的“美国经济衰退论”以及“美国国力衰退论”者的学术谎言已经破产。

  欧洲部分国家(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为自己高福利与劳动力效率持续下滑、竞争力下降交出了巨额的学费,未来重振南部欧洲的劳动效率,科学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南部欧洲未来的重点课题。但是欧洲有德国高端制造业产业链的支撑,整个欧洲有良好市场环境的制度性支持,南欧各国的转型也只是市场文化的重造,市场机制与经济自由主义理念也将逼迫南欧国家进行转型。南欧问题只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解决与处理的难度不大,需要的只是时间与空间,在国际与国内的压力下,在欧元贬值的预期下,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地欧盟,欧盟长期的经济低迷给中国出口蒙巨大的阴影。

  在欧洲的经济版图中,德国将一枝独秀,德国统一的红利与欧元贬值、世界高端制造业的产业优势与未来世界“再工业化”发展方向一致,德国实体经济的在中国制造业退出欧洲的舞台的历史背景下,面临更大的市场份额,“再工业化浪潮”对于德国高端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在“再工业化浪潮”、美元走强、安倍政权启动日元贬值(近几个月贬值幅度与美元、人民币达到30%以上)多重内外的作用下,日本经济呈现出强劲的20年以来底部复苏的强劲势头,日本本轮的经济底部复苏动态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是继美国“页岩气革命”之后世界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世界重大格局的变化,日本经济重新崛起的势头开始明朗化,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空间将受到巨大挤压。日本本轮经济底部崛起得益于新首相安倍提出的安倍经济学,其主要内容如下:

  安倍政府近日推出的“日本未来5年至10年的经济振兴政策”被称为第二轮经济振兴政策。第一轮发生在今年4月份,安倍发表了旨在有利于年轻人就业和妇女参加工作的经济振兴政策。如果说,第一轮经济振兴政策的指向性还不明显。那么,第二轮政策的指向性已经显露无余。目标就是中国。

  此轮经济振兴政策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促进投资政策;第二是扩大出口战略;第三是发展农业政策;第四是改革教育政策;第五是推动文化产品出口政策。据计划,日本政府将今后3年确定为“集中投资促进期”,积极鼓励民间企业进行以技术开发为中心的投资活动。为此,日本政府将引进租赁制度,向积极投资和技术开发的企业提供低息设备租赁,以减轻企业的设备投资成本。政府还将针对技术开发投资企业实施“放宽限制”的政策,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问世。

  日本政府制定了促进投资的长期目标,将目前每年63万亿日元的民间投资提高到2016年的70万亿日元。

  这是一项带有杠杆性质的投资促进计划,日本到底采用怎样的方式从事设备租赁业务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着实是一项好计划,表面上看,三年之间从63万亿日元扩张到70万亿元日元不是一个大数,但如果新增的投资都是依靠租赁,那将为日本实际经济产出带来巨大增长。

  在出口方向,日本政府今后将积极推动社会基础设施(智能电网、交通网路建立和管理、高速信息化等)的出口,向全球推广日本先进的社会基础设施开发技术和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以满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社会基础设施越来越大的需求。日本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社会基础设施出口额从目前10万亿日元扩大到30万亿日元。

  这也是一项十分聪明的做法。因为,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大量采用日本技术,那终端设施、包括消费品就很难摆脱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所以,日本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战术是从上游开始的,然后通吃下游。

  这样的投资和出口领域不是中国的热切期待吗?但是,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与日递减,而日本在日元大幅贬值的支撑下却与日递增。更关键的是,中国国内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差,而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却在迅速改善。

  再看看日本的农业政策。日本政府将成立农林水产和地区活力创造本部,制定和推行综合农业政策。其目标是大幅提高农业用地的集约化和效率化,放宽法人企业参与农业生产和加工的限制,积极开发高附加价值的农产品,并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使日本的农业从“防守型农业”向“进攻型农业”转变。日本政府将使日本农产品出口从目前的4500亿日元扩大到2020年1万亿日元。如此一个土地资源小国,居然敢提农产品出口,而且鼓励出口。说明,日本农业已经从满足自己,发展到特殊为先。

  日本人十分明白,日本的耕地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必须依赖进口,所以与其低收益地种植传统粮食,不如发展高效农业,为农民创造高额的收益,改善其消费能力。再有就是“日本将加快高校教育的国际化步伐,大量引进国际教育人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争取日本10所高校能进入全球100所名校之列”。

  这是日本在为自己储备人才,储备独立技术。这方面,日本因其技术过度依赖美国而吃过大亏,现在它们开始注意了。“吃着碗里的、看着盘里的”大力扶持技术人才。包括文化产业,日本经济振兴的主导方向全部都是实体产业,而并未像过去那样关注金融。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回归,是“安倍经济学”的典型特质。

  据计划:日本将积极拓展独特的文化产品开发能力和出口潜力,今后将以动漫和音像产品为中心,向全球出口反映日本文化特色的产品。为此,日本政府将与民间组织合作成立酷日本推进机构,重点扶持有创意的文化产品,目标是5年内使日本文化产品出口额从目前的63亿日元扩大到163亿日元。日本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输出,却有得天独厚的根基,那就是特点鲜明的日本民族文化的特质,这一点中国有很大差距。

  总体评价,日本的经济振兴政策简陋而明确,针对性十分明显:就是你中国想干什么,我就要干什么,而且要比你干得出色。

  据彭博社2013年5月16日报道,日本近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2013年第一季GDP增长年率为3.5%,远高于预估,日本股市也是一路蹿红,日经指数上涨了近45%,居民消费率更呈强势增长之势。 这是日本久违了的“好消息”,也是近段时期以来世界各国都陷入各自“问题”而一筹莫展之时,格外突出的好成绩。被指吃“冷战红利”长大的日本经济,冷战结束后沉入了“失去十年”和“再失去十年”的经济停滞,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日本经济再受打击,经济总量萎缩3%。几乎看不到曙光的日本经济,缘何当下突然大放异彩?答案在“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并不是学术概念,而是指与执政力密切相关的经济新政策,是领袖人物把观念中的经济学,经过其强有力的执行力与动员力,落实成政府内阁的具体政策。与之可以媲美的,如撒切尔夫人时代的英国。

  安倍目前享有高达70%的民意支持率,这与法国奥朗德13%和美国总统奥巴马50%相比,几乎就是奇迹。安倍在国内操弄民粹,对外表示强硬,一定程度上就是为推行其“安倍经济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在他注意到人们已经从怀疑到确认“安倍经济学”之后,他也开始收敛一些迎合右翼的民粹论调。

  “安倍经济学”由三套组合拳组成,日本国内学者称为“三支箭”,每一套组合拳,都是“重量级”的,都是弱势政府所不敢尝试的。如安倍经济学中大胆甚至放肆的宽松货币政策,超规模回购债券或超规模印钞,人为拉高通胀预期,是以往内阁所做不到的。安倍之前,民主党政府也尝试过货币宽松,却在低迷的支持率和各派的政治掣肘下,往往只能做到“浅尝辄止”,结果均是无功而返。

  我们也可以从人事结构及变动上看出安倍这届内阁的“执政力”。日本派阀政治积重难返,民主党小泽派内斗,严重削弱了来之不易的执政机会的持久能力。自民党内的麻生派,是安倍派所不敢轻视的一支力量,安倍不但给麻生委以副首相之位,甚至把“财相”这样显赫的内阁部长之职一并交给了麻生。这使安倍可以对不称职或不满意的官员能快速变动,以利于政策的雷厉风行,如安倍果断撤换了作风传统保守的日央行总裁。

  安倍经济学这么短时就见显着成效,又一次让人们看到改革与执行力之间的天然关系。改革的推动,有时不仅仅只在于意愿,也不在于改革的设计看上去是不是很美,而是在于有没有创设适合于把意愿落实的环境,更在于推动新政策的执行力与动员力。

  日本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坚持节能、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理念与人类社会发展目标一致,尽管经过20年的低迷,但是其扎实的、高效的管理水平一脉相承,强大的资金实力仍然保存,特别日本大和民族务实、合作、严谨、勤劳的民族精神的魅力,在经过认真反思自己“失去的20年”后日本时代更加值得期待,本人高度看好未来的后“日本模式”。

  安倍晋三政权推出的“安倍经济学”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基础。

  第一,美元处于历史性的上升周期是日元未来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贬值周期,安倍政权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

  第二,日本经济处于长期的通货紧缩是过去弱势美元长期打压的结果,而且,资源价格的暴涨严重推高了日本资源依赖型产业结构(制造业)的成本。使得日本制造业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第三,中国与印度等人口红利优势,生产要素的廉价竞争与市场化优势,中国市场化、城市化带来的市场空间巨大释放、挤压了日本制造业的世界市场,日本20年长期低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随着以上中国制造业优势的逐步消失,日本的低耗、环保、低炭、高效的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必然重新恢复其活力,在制造业成本下降、日元贬值、低耗、环保、低炭、高效集约化的发展背景下,日本经济的恢复性上涨、活力重现是必然的趋势。

  第四,顺应了世界“围堵中国”这个世界规则的破坏者、自然资源浪费者、环境污染者、不可持续发展者、道德与文化底线的破坏者、世界正常价值观念的异化者、资产高度泡沫化国家的世界潮流。是遏制“中国威胁”的现实选择。

  第五,通货紧缩是日本20年经济低迷的结症,“反通缩”是安倍政权的政策核心,安倍经济学终于找到了一把解开了日本经济振兴的钥匙,出现了国内日本各派政治力量强力支持与民意高度认同的局面。“中日纷争”也使得日本获得了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与呼应,与国际上“围堵中国”潮流相互配合,日本获得了天时、地利、人和全方位的发展机遇。

  “中日纷争”“南海危机”、“朝鲜核问题”“中印领土纷争”、“中国危险论”使得中国发展的国际空间与外交处于历史上最艰难的困境,中国发展的陷阱是现阶段中国问题的真实解读。

  在“页岩气革命”、美元升值、欧元区经济前景暗淡、日本安倍政权推出重量级日元宽松政策、人民币对外虚假升值对内大幅度贬值以及中国制造业成本飙升的重压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外部压力,特别是低效率、未充分市场化的、低成本的、享受垄断地位的制造业领域的国企在中国红利消失后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备国际优势的制造业—中国的实体经济未来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抉择。中国的发展陷入国际力量的包围圈,中国发展的国际陷阱已经形成。

(责任编辑:DF010)

  123 下一页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牛刀:中国经济的永远的0 陷阱与突围

相关:

中诚信托兑付事件影响几何  春节前夕,神秘接盘者出手兜底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项目,投资人本金悉数到账,只损失了一小部分利息,30.3亿元的信托兑付危机以“刚性兑付”的形式告终。  然而在信托人士看来,这起信托兑付事件将对今后影子银行市场投资蒙上一层阴影。“银信合作、甚至投资者对影子银行市场的信心出现了裂痕。”  经济学家则认为,倘若该信托项目以违约告终,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信托和其他影子银行信贷市场丧失信心,致使这些市场..

中国应加快改革力避新兴市场流感  今年以来一个多月时间里,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资金流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受其影响,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波动幅度明显加剧。是什么因素导致新兴市场上演年初震荡波,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  岁末年初,以“脆弱五国”(“Fragile Five”,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和印尼)为代表,新兴市场继去年夏天美联储表达削减QE意向以来遭受了又一轮冲击:外资撤离、汇率下跌、股票和债券市场遭受重创,备受市场关注。  在瑞..

评论:中国不具备其他新兴经济体加息环境  目前中国还不存在其他新兴经济体那样的逆差和货币贬值的环境。中国的顺差继续居于高位,人民币汇率还远没有到达均衡水平,升值趋势仍然很明显,因此不需要升息来促使本币升值和阻止资金外流。  新兴市场自1月底以来正遭遇新一轮危机。仅1月29日—2月5日一周内,新兴市场股市流出的资金规模达64亿美元,创出自2010年10月以来单周流出规模最高纪录,而南非、印度、土耳其央行更是先后无预警加息,试图减缓资金外逃的压力。(..

美报载文分析耶伦首份国会证词五大看点  美国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12日刊载题为《耶伦首份国会证词五大看点》的文章,摘编如下:  在成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后的首份国会证词中,耶伦向全世界传达的信息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将具有连续性。以下是对耶伦证词以及美联储国会报告的五点总结:  耶伦没有闪烁其词:伯南克向国会递交的半年度证词书面讲稿一般都有8-12页之厚。但是耶伦的首份证词只有五页多一点。她说话直接,意在解决急迫问题。耶伦是否会坚持..

项峥:我国房地产黄金期或已步入尾声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很少有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连续十多年持续上涨而不调整的。如今已有太多的迹象显示,我国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以来的黄金发展期即将结束。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上涨,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强烈的调整需求。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房价上涨,使得房地产市场已远远偏离了宏观经济基本面,形成了较大的房地产泡沫,存在很大风险隐患。由于社会资金加快向房地产市场聚集,实体经济“失血”较为严重,技术投入..

中国人的黄金偏好能持久吗?  据中国黄金协会新发布的数据,去年中国消费者的黄金购买量猛增了41%,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中国黄金协会称,2013年中国黄金消费量达到1176.4吨,同比增长41%。这是中国黄金消费量首次突破1000吨。中国去年的黄金产量和消费量均创历史新高。中国黄金协会表示,2013年中国以428.16吨的黄金产量创下历史纪录,较2012年增长6.2%。过去七年,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世界黄金协会马上会发布2013年黄金消费数据。分析人..

中国不具备其他新兴经济体加息环境  ■ 管窥天下  新兴市场自1月底以来正遭遇新一轮危机。仅1月29日—2月5日一周内,新兴市场股市流出的资金规模达64亿美元,创出自2010年10月以来单周流出规模最高纪录,而南非、印度、土耳其央行更是先后无预警加息,试图减缓资金外逃的压力。(据2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2014年以来,新兴经济体普遍出现了“钱紧”的问题,但是许多国家却不得不加息应对。虽然也属于新兴经济体,中国却未必会出现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情况..

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不宜超过GDP增速  二十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一直大大高于GDP增长,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却长期低于GDP增长,如今应该扭转这个局面,以平衡中国经济,创造一个可以让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  财政部年前公布了2013年的中国财政收入情况。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129143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0174亿元,实际上最终仅超收114亿元,同比增长7.1%。中央财政超收仅百亿,这在近年来已属罕见,而中央财政..

周鸿祎: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药  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众多企业面临着互联网的挑战,希望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于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不胫而走,也越来越热,但我很担心互联网思维最后变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其实,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都还是在它的海边玩耍的小孩子,即使有互联网思维,那也是海边的几个小浪花。  但作为在互联网里从业近二十年的创业者,我认为传统企业必须要理解互联网经济的特征,与传统经济不一样..

叶檀:东莞经济转型艰难 需要反思政策的滞后  驱车穿行于珠三角,人们才能真实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未来自发的城镇化将走向何处。  珠三角城市群内部没有农村与城市的区别,没有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区别,番禺成为广州一个区之前,服务消费与广州也没有太大区别。全球产业链转移自发形成的城市群,与大量财政资金投入、空城密布的人工城市不可同日而语。在此处,可以领略市场的伟大力量,横眉冷对这样的力量,就是与市场为敌,与中国的发展为敌。  2007年,东莞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