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监管组合拳齐出 杠杆牛市遭遇260点急刹车

2015-01-20 04:48:42 来源:网络

  1月19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刊登一文—《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当中提到上周五,证监会通报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司官员撰文称要防止过度“放水”。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证监会认为“这与事实不符。”

  综合记者采访的多方消息,三大监管机构是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自行做出的决策。并未有意联合。但是其效果确实会对目前的股市产生“去杠杆”的效果。

  根据德银的分析,A股属于全球杠杆率最高的市场之一。A股保证金债务占流通市值比重高达7.8%,占总市值比重也达到2.9%。相比之下,美国股市在牛市持续近6年之后,纽交所保证金债务占市值比重为2.4%;台湾地区股市为1.0%,日本为0.5%。

  高杠杆意味着流动性更多向股市流动,而对实体经济的直接作用减弱。因此各部门都会有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举动,并且控制高杠杆地区的风险。只不过,这些措施近期凑到一起去了。于是引发了A股的1·19行情 .

  本期《21世纪经济报道》重点从去杠杆的角度来观察A股的1·19行情,同时在金融版块和财经版块都有从不同纬度记录这一财经事件。

  三大监管层合力“去杠杆”组合拳下,上证指数 “如期”遭遇7年来单日最大跌幅。

  1月19日,A股进入7年来最“冷”一天,融资盘出逃的恐慌最终由大金融/有色、煤炭、建材等领域扩散至A股各个板块。数据显示,截至收盘,除医疗、教育、互联网板块外,其余板块全线尽墨。这一天,上证指数暴跌260点,收于3116.44点,跌幅高达7.7%。

  恐慌性情绪发酵成为大跌的首要原因,根据数据分析,2014年以来,两融账户中个人账户从不足140万户增至2014年底的逾290万户,增幅超过100%。而在“两融”收紧、委贷禁止入市、央行流动性迟迟不开闸三大利空下,杠杆上的牛市无疑难以承压。

  更受瞩目的是,A股的暴跌是否意味着牛市行情终结?通过对历史上出现的111次大跌后的数据统计发现:其中大跌后次日实现上涨的是69次,概率占62%;而在次月实现上涨的次数为37次,上涨概率仅33%。

  暴跌之后,牛市逻辑能否延续?三大监管层敲山震虎意欲何为?本轮牛市行情能否延续正在牵动着每一个投资人的心。

  保险 、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集体发力。当日,甚至有多位机构投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下周打新资金回归的预期下,上证指数有望重攻3400高点。

  但盘后监管层的联手“釜底抽薪”显然出乎机构们的预料。1月16日收盘后,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意外”公布两融严罚名单,中信、海通等龙头券商纷纷中枪;而两融门槛重回50万的监管口径背后,监管层对于杠杆牛市的态度已颇为明确。

  这只是去杠杆的一个开始,当晚,银监会公开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指出委贷资金不得投向权益类投资,继两融资金后,股市又一资金入口被堵。

  另一边,央行放水对冲救市的预期被彻底打消。周六,央行连续七周暂停公开市场的操作。

  虽然三大监管层都是根据自己的业务逻辑做出独立的决定。但市场将三大监管层联手“去杠杆”捆绑到一起:A股的暴涨并未与实体经济产生联动,相反,在大金融板块主导的“杠杆牛市”巨量涨幅背后,资金由匮乏的实体经济不断入市,股市呈现“抽血式”上涨。

  从上涨板块来看,2014年上证金融指数大涨81.97%,上证公用和上证工业指数涨幅也在70%左右,但其他行业指数涨幅均明显落后于上证综指,其中上证医药指数涨幅仅有6.31%。另一边,全市场2500多只个股 ,下半年蓝筹股行情启动以来,跑赢上证综指的股票仅有600只。

  在这种背景下,监管层合力出手目的越发清晰:“疯牛”式上涨必须抑制,资金要由股市回流实体经济来。

  “无论查两融也好,委托贷款的新规也好,都是为了稳增长,使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当中,卡住”脱实向虚“的信贷渠道。使得2014年末及2015年初批复的大量项目和贷款都能流入实体经济。三大监管部门实际上是在相互配合。”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员任泽平指出。

  安信非银板块则更为直接地点评称,整体上看,这是监管层对短平快、大干快上的单一融资业务的警告。短期利空券商板块,调整节奏和幅度要观察对市场情绪影响。

  另一边,新一轮面向实体经济的“加杠杆”动作已经展开。1月16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证监会与中国国土资源部协商,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并购重组涉及房地产业务的,国土部将不再进行事前审查。

  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国土部审查环节通常在2个月到3个月之间,由于审核时间较长,会延缓整个方案通过的时间。取消事前审查无疑将加速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审核速度,有利房企通过资本市场输血补给。

  此外,伴随IPO环节的进一步松绑,将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作用。1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上市程序将不断简化,未来将取消企业境内上市盈利要求。

  “未来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也可以不要盈利,我们也在改革当中。”肖钢指出。而此前,证监会为便利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已将上市审批的程序由13项简化为7项,并将作进一步的精简。

  股市暴跌前(1月上旬),公司的”中国式绝对回报“模型显示,周期股趋势下行,消费股和科技股趋势向上。”私募基金星石投资有关人士向记者指出。

  在这种情况下,该基金进行大幅调整持仓:大幅减持周期板块股票,抛掉了金融、地产等前期上涨过快、估值修复结束的股票,只保留化工等景气度较好的部分周期股票;同时,大幅增加了食品饮料、农业等景气度趋势转好的消费股,软件、传媒等景气度趋势较好的科技类蓝筹股。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经理也向记者透露称,1月以来,他们已经开始撤离周期股,开始增持前期跌幅较大的信息股和医药股,保留部分估值较低的地产股。

  而伴随着两融压力的不断释放,机构未来调仓的动向或将越发明显,前期被遗忘已久的高送转、具有抗跌性质的大消费、医疗和跌幅较深的成长股或将成为未来的热点。

  不过,一些大金融“爱好者”仍然对该板块念念不忘,“每一次回调都是买入的最佳时期”言论再度尘嚣直上,华泰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罗毅就宣称,券商股的短期利空并不影响后续长期走势,券商股仍有50%的增长空间。

(责任编辑:DF127)

,三大监管组胡萝卜的英文 合拳齐出 杠杆牛市遭遇260点急刹车

相关:

主流板块对比:领跌品种迥异  在昨日行情中,蓝筹成重灾区,先前行情领头羊券商板块集体跌停,多只金融股也大面积跌停。在“5·30”大跌时则未出现券商、保险和银行股集体跌停的现象,当时中小板成重灾区,中小板指当日跌幅达7.85%。在“5·30”大跌结束后,市场切换热点,有色、石化等权重蓝筹成为市场焦点。   昨日 (1月19日)沪指暴跌260.15点,跌幅达7.7%。从跌停公司数量来看,有141家公司跌停,这些公司的大多数正是大盘蓝筹。   回顾本..

“1·19”对比“5·30”6个不得不知的真相  监管层收紧政策、股市暴跌—这样的剧情,勾起了投资者对“5.30”行情的回忆。但历史不会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两次暴跌,到底有多少相似,多少区别?必须仔细辨别。在股指期货 、两融开展的今天,A股环境早已大不同,“1·19”大金融的集体跌停和“5·30”小盘垃圾股的崩盘,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抓住内因,找准行情主导者,才能真正把握后市脉络。   两融业务的规范则是对高杠杆股市非理性大涨进行纠正。那么,这样..

政策面对比:多空交织更复杂  如果说2007年上调印花税让小盘股疯炒受挫,那么此次证监会对两融业务的规范则是对高杠杆股市非理性大涨进行纠正。那么,这样的措施,是否将改变股指运行呢?   207年有关部门于“5·30”宣布印花税上调,令市场回归理性,理性之后蓝筹股又陷入疯狂。在此期间,政策面一直趋稳,直到牛市后期癫狂上涨,货币政策的改变才令牛市完结。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

资金面对比:货币环境大不同  2007年,新股民疯狂入市成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当时开户数每天的纪录不断被刷新,社会闲钱不断流入股市中。   数据显示,2005年7月~2006年6月,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幅平均值为17.95%,2006年7月~2006年10月,上述数据为15.95%。从增幅变化不难估计,截至2006年10月,储蓄资金大约少增3000亿元。而从进场情况来看,2006年股票型基金净增约1000亿元投入。   再看当时的保险资金。2007年5月30日前后,保险资金投资..

行情对比:缩量放量迥异  虽然昨日A股重挫,但两市成交金额仅为7013亿元。这一成交数据在本轮行情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A股本轮行情2014年11月下旬启动以来,对沪深两市的总体表现,用“有钱就是任性”来形容可谓贴切。6908亿元、9149亿元、1.07万亿元、1.27万亿……两市成交屡创纪录。   不过,2015年1月以来,两市成交量并未随大盘持续走高而维持在高位,反而从1月13日开始大幅降低。1月13日~16日..

融资榜“18强”踩踏式跌停 证监会连夜出面安抚  2014年末掀起的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 ,在2015年1月19日遭遇惊魂一日:沪综指大跌逾7%,大金融板块几近全线跌停,股指期货迎来了诞生以来的首个跌停,让人不由想到2007年的“5·30”。19日晚间,证监会紧急辟谣“打压股市说”,强调市场不宜过度解读对存在违规行为券商的行政监管措施。但无论如何,“杠杆上的牛市”拉响了“1·19”警报,未来A股会否从“疯牛”转变为“慢牛”,请看《每日经济新闻》今日为您带来的特别报道。..

曹中铭:四大举措为注册制保驾护航  在近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是涉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一项“牵牛鼻子”的系统工程,也是证监会推进监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这不仅说明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性,也说明改革的急迫性,而2015年也被称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关键性一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核准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因为新股发行需要核准,监管部门..

全球宽松预期加强 国内政策偏向审慎稳重  上周,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取消欧元兑瑞郎1.20的汇率下限,并将3个月期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目标区间下调至-0.25%;将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75%。该消息引发瑞郎大幅升值,而欧元兑瑞郎一度暴跌3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瑞士央行此举的背景在于,欧元区陷入5年多来首次通缩,欧盟统计局 (Eurostat)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油价下滑影响,2014年12月欧盟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滑0.2%。数据公布后,欧元创纪录地连续下跌。..

人民币或小幅贬值  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微贬0.36%,而国际清算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26.16,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展望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出现小幅贬值,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更加明显。   2015年,由于美元总体走强、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共同影响,人民币面临一定贬值压力。   首先,美联储年内加息似已成定局,日本和欧洲央行还将继续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美元汇率指数..

瑞郎被“大幅高估” 瑞士央行或再度干预汇市瑞士央行行长乔丹 18日表示,瑞士法郎被“大幅高估”,瑞士央行将继续监控形势,必要时将采取行动。瑞士央行上周意外宣布取消瑞郎对欧元的汇率限制后,全球市场剧烈震荡,瑞郎暴涨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巨亏,瑞士出口行业和旅游业遭受重创。   瑞士央行行长乔丹 18日表示,瑞士法郎被“大幅高估”,瑞士央行将继续监控形势,必要时将采取行动。瑞士央行上周意外宣布取消瑞郎对欧元的汇率限制后,全球市场剧烈震荡,瑞郎暴涨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