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网页里的ChatGPT 想在移动生态里突围

2023-06-29 05:54:31 来源:网络

“相信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试用过了ChatGPT,也相信很多人试用过之后,已经将它放置一边了,因为目前它和我们的工作基本上还是割裂的,所以用用就放下了。但我依然希望大家不要‘起个大早,赶了晚集’,因为这是一个会带来颠覆性变革的范式革命。”

最近,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在一场新书共读会上说了上述一段话。其中的后半句还需时间验证,但是前半句的“割裂”,已然成为普遍的现实。

ChatGPT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满一个月,拿下500万下载量。可其网页流量入口,正在逐步趋于放缓。此前的高速增长奇迹,成了昙花一现。

用户总量是有限的,增速越快,也意味着到达天花板的时间越短。不到一年时间,就已经在PC端遭遇流量天花板的ChatGPT,把下一步瞄准了移动互联网。

01.桌面生态见顶

ChatGPT哪怕像火箭般蹿升,终也要面对万有引力般的规律。

根据分析机构SimilarWeb的数据,ChatGPT的网页访问量开始遭遇增速放缓,虽然5月份全球访问量依然达到18亿次,但是环比增速仅2.8%。

相较于自1月份以来开启的环比三位数暴涨,昔日具有扭曲现实力场的大模型概念,正在重新回到物理世界。

这不仅是ChatGPT自己正在面临的问题,和其具有同样大模型内核的Bing也正在重回旧的轨道。

来自SimilarWeb的数据洞察显示,2月份引入GPT-3.5/4模型的Bing,在3-5月份的自然搜索关键词中,用户使用代表大模型版本的New bing等关键词搜索进入的自然流量,合计大幅下滑56.84%。

反之,传统的搜索引擎相关的自然流量关键词正在回归,也一定程度意味着,大模型能力赋能的搜索引擎并没有那么好用。

以市场份额为例,New bing所代表的大模型增速期望不断落空,今年3月市场份额是2.86%,5月下滑至2.77%,回归到正常的市场波动区间。

与此同时,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开始复制ChatGPT最初的增长速度进行追赶。

比如第二大人工智能聊天网站Character.Ai ,5月份的访问量为2.814亿次,环比增长62.5%;今年2月份推出,5月初全面开放的Google Bard 同月访问量达到1.426亿次,环比增长187.2%。

虽然二者和ChatGPT 18亿次的访问量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是在PC桌面竞争生态下,ChatGPT显然正在面临更多后来者的围猎。

新对手层出不穷,老伙伴也祸起萧墙。以颠覆性的用户体验“抢食”的ChatGPT,属于传统网站眼中不折不扣的野蛮人。

仅在五月份,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不完全统计,就先后有三家公司因为ChatGPT的流量增长而率先承受压力。

先是美国最大的社交新闻论坛Reddit流量下滑,随后宣布对于API收费。作为OpenAI最早的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Reddit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损失掉的商业利益。

无独有偶,程序员最常用的网站之一Stack Overflow,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网络分析公司SimilarWeb ,4月份的报告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份以来,Stack Overflow的流量较2月份下降了13.9%,4月份该网站的流量较3月份下降了17.7%。

从2022年长期以来的个位数波动,到今年连续多个月的两位数下滑,主要因为更多的用户去使用ChatGPT帮助调试代码。程序员这一细分人群,目前是ChatGPT使用率和使用频次最高的领域。

垂直学术论坛网站Chegg,此前深受大学生欢迎。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复杂的家庭作业,比如STEM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与Stack Overflow一样,用户发布他们的作业问题,随后等待人工回复。

不过这种商业逻辑,正在面临可以为学生提供即时答案的ChatGPT的压力。Chegg最近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报告称,该公司的股价和收入正在下降,而ChatGPT是主要原因。

Chegg首席执行官Dan Rosensweig,在本月早些时候的电话会议上表示:“自 3 月份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对ChatGPT的兴趣显著增加。我们现在相信它正在对我们的新客户增长率产生影响。”

PC桌面生态下,面对ChatGPT的压力,Stack Overflow、Chegg均先后宣布API付费、开发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等措施,提高桌面数据流通的门槛。这同样也是整个行业的现状。

以对于大模型最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例。根据5月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5月28日,国内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基础大模型至少已发布79个。

但根据《财经》报道,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具备实际能力跑通大模型商业化的企业寥寥无几。当行业领头羊ChatGPT增速放缓后,大模型也正在来到PC桌面端产品发布的尾声:脱离早期的市场新鲜感,进入一个竞争环境更激烈的落地新节点。

有美国分析人士评价:“在科技产品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划时代的技术新鲜感,比如曾经多次重复出现的VR元年,自动驾驶元年、人工智能元年。但是大多数时候,这些所谓的元年,最终都在席卷全球用户的尝鲜心理过后,等待下一次重启。”

对于ChatGPT来说,以大模型的科技体验感席卷全球用户后,虽然不至于等待重启这么悲观,但是如何找到更多的场景留住用户,已经迫在眉睫。

02.抢滩登陆移动

OpenAI此前上线了ChatGPT桌面插件,不过并未获得显著增长。创始人萨姆·奥特曼在访谈中表示,ChatGPT不会很快发布后续插件,因为从实际的市场情况看,插件目前没有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

或许是桌面插件的受挫,让发力移动场景成为OpenAI最近一个月的主要动作。

5月18日上线苹果应用商店,截至目前已经连续更新6个小版本。相比网页版的ChatGPT,移动生态里的App版本明显更加努力,当然好处也显而易见。

首先,从流量天花板来看。根据ExplodingTopics数据服务商6月份发布的全球互联网流量分布调查来看,目前来自移动设备的用户贡献了全球近55%的网站流量。

这意味着移动生态可以为ChatGPT的大模型圈地运动,快速抬高流量天花板。

其次,还有更多的用户触达。数据显示,大约92.3%的用户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只有 65.6%的人使用更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

最后,按照地区划分来看,发力移动生态,也有利于ChatGPT借助渗透率更高的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将大模型能力下沉。

目前ChatGPT的大模型用户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非洲、亚洲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移动设备的普及率和使用度反而远高于桌面设备。

根据海外媒体预估,在安卓版本发布会后,借助移动生态的高渗透率,ChatGPT理论上可以覆盖全球86.29%人口。

不过受制于移动端更成熟的软硬件闭环生态,ChatGPT的App版本目前进展也很难称得上顺利。

根据公开报道,上线当天,苹果就宣布限制在公司内使用ChatGPT和其他外部AI工具。文件指出,苹果担心使用外部程序的员工“可能会泄露机密数据”。

即便如此,抢滩移动场景,依然是大模型圈地运动的关键一步。多家厂商都在尝试推出更小版本的大模型,以便于在手机上运行。

以谷歌为例,发布的新一代大语言模型 PaLM 2便有四个版本,从小到大分别为Gecko、Otter、Biso和独角兽Unicorn。其中,Gecko可以在手机上运行,而且速度足够快、不联网也能正常工作。

国内的百度则是发布旗下首款智能手机,定位青少年学习机,以文心一言为核心,搭载AI学习大模型,宣称是智能手机新物种。

03.大模型+,坦途未现

从ChatGPT赋予搜索引擎新生,到6个月后增速放缓;从扎堆发布网页版大模型到抢滩移动场景应用;席卷全球的浪潮下,大模型重做一切的速度,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快。

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先后摸索了大模型+搜索引擎和大模型+App之后,OpenAI正计划推出一个类似App Store的大模型应用商店。

该商店可以让开发者上架他们基于OpenAI技术搭建的产品,比如针对各种垂直领域的聊天机器人或者定制模型等,为企业提供一种访问前沿AI大模型的方法。

这条路径意味着OpenAI将跳出之前以大模型能力优化、改善的现有互联网产品的赋能路径,转而围绕开发者构建新的AI生态。

在生态建设者的角色下,不仅要做GPT这种通用多模态大模型,而且要开放连接GPT垂直领域模型。这样看来相比做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OpenAI更想成为一个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几乎所有最有价值的公司,都运营着支持数十亿日常用户和每天数百亿美元经济价值的数字平台。

iOS的所有者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苹果,而Android的所有者是排名第三的谷歌。微软拥有第三大操作系统Windows以及第二大云基础设施提供商Azure。

Meta是全球第九大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线上社交身份平台,数千个网站和应用程序使用其“通过Facebook登录”功能来代替或与其专有的客户ID系统并列运行。

显然,作为推出大模型的划时代者,这样的野心更匹配OpenAI的潜力。

但是当领头羊去做平台,对于更多的大模型从业者来说,也意味着“大模型+”这条商业应用落地之路,尚未出现坦途。围绕数据、商业利益的分配问题,也将在未来层出不穷。

以“大模型+教育”为例,此前学而思与其合作伙伴被爆“扒库”事件,核心矛盾就是数据合作伙伴,认为学而思违规使用其数据进行AI作文助手的大模型开发。

未来随着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在全球数字经济系统中的规模、复杂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构建AI商业文明和规范,也是市场之上的监管层,要未雨绸缪的重中之重。

,困在网页里谢治宇 的ChatGPT 想在移动生态里突围

相关:

张雪峰,再不闭嘴危险了这几天,全国各地纷纷出了高考成绩,也划出了分数线。一年一度的“报志愿”季又到了。志愿到底怎么报?报什么专业不后悔?前一阵自媒体博主、考研名师张雪峰的炮轰新闻学,炸出大学教授的怒火,也引来了普通网友的围观。事情是这样的。一名家长来到张雪峰的直播间咨询,说自己的孩子高中理科模拟考了590分,能不能报新闻学专业?张雪峰说,590分报新闻,怎么想的,建议直接把孩子打晕。“别报新闻,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

到底怎样才能没蚊子啊?蚊子,一种超级烦的生物人类对于它的控诉,可以说上几天几夜啥地方都能被咬一口,脚底心、手指关节、眼皮、嘴唇……好不容易躺下睡个觉,一关灯就开始在耳边「嗡嗡」,一开灯找也找不到……吸血就算了,还肿;肿就算了,还痒;痒也算了,还会留印……是疟疾、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丝虫病、日本脑炎等传染病的携带者,绝对的人类的第一大杀手……于是就有这么一句话——万物皆有灵,蚊子除外。图片来源:网络深受其扰的人类..

劳荣枝辩护律师称收到死亡威胁电话,警方已立案警方的受案回执。由于吴丹红没有到场,警方受理了“赵德芳被威胁人身安全案”。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6月28日,劳荣枝辩护人吴丹红律师告诉澎湃新闻,两天前其助理赵德芳律师收到一个死亡威胁电话。电话称,如果劳荣枝被发回重审或者改判,他将杀死吴丹红全家。当日赵德芳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常营派出所报案,警方已经受理案件。赵德芳提供的录音显示,来自江西鹰潭的号码在确认赵德芳的身份后称,“你别管我是哪位,我跟..

她这性别观,比陈思诚还离谱风波的缘起是一个祝福父亲节的短视频。幼儿园的教室里,老师把男同学和女同学分成两边阵营,视频的左边全是女孩,右边全是男孩。女孩子们问:“你有房吗?”男孩子们答:“我爸有!”“你有车吗?”“我爸有!”“你有存款吗?”“我爸有!”“那你有什么?”“我有我爸!”触目惊心的对话,在网上疯转。图源:新浪微博这个视频集齐了对成年世界里最恶毒、最刻板的想象:女性是只知道要车要房要存款的拜金女,男性是拼爹躺平还洋..

母猪玩命生,猪企玩命亏“一口肉一口蒜,神仙日子都不换。”北京一家大型超市内,一位猪肉商户正卖力地吆喝着。有道是,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国一年要吃掉近7亿头猪,全球一半的猪是中国人消费的,因此猪肉价格变动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图/图虫创意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对于消费者来说,猪价便宜意味着“吃肉自由”,但对于企业而言,低猪价意味着低利润。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已经连续亏..

我为什么从北大金融系转到了心理系?大多数人的职业目标是一样的,无论是赚钱,还是做有意思的事,最终都是为了幸福生活。《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李牧阳2016年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生,播客“问题不大”主播。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高质量的心理服务。人生问答信箱:renshengwenda@163.com牧阳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刚刚高考完的考生,面临报志愿选专业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我想选什么专业,现在感觉好迷茫啊,该怎么办呢?回复:你好呀~关于报志愿..

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毕业了!“愿我们无论在何方,都心怀梦想,坚持热爱,永远脚踏实地,淡定从容。愿我们的心中有祖国河山,有社会大任,有世界格局,在各自的人生当中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也成就世界。”今天(28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举办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毕业生代表发言环节,一名女生被引导着走上台发言,她就是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毕业生董丽娜。","type":"text"},{"data":{"duration":521,"bigPosterUrl":"https://x0.ifengimg.c..

踢足球长大的B站小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刚刚过去的端午,5万球迷从全国各地而来,在一个小村庄聚集。“村超”,无疑是这个夏天除了“阿根廷中国行”外最热血的体育赛事。你很难想象,一个村里的球场,再加上几十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草根球员,竟然能够上演“50米世界波”“右脚空中停球,左脚倒挂金钩”的场面,点燃数万人的激情和热血。能够让观众自动忽略掉硬件不足的魔法,大概叫“快乐”。这种纯粹的快乐不只在“村超”,在中国的乡村里,藏着1万个“大空翼”。今年6..

难以匹配的县城女孩,相亲的尽头是编制作者 | 桑桑编辑 | 刘奕然单身男女在县城被物化选择相亲,是当代年轻人面对生活的妥协;条件匹配,则成为这场双向选择的重中之重。北上广深中超半数年轻人选择单身的背后,是频繁搬家、占据一半收入的房租、没攒够落户年限的社保、以及与“稳定”持反义的残酷现实。即便拥有一段稳定的恋情,想在这里安家也始终是个奢侈的念头。回归县城成为很多人的备用选项,房、车踮踮脚总能够得到,生活在老家似乎要容易得多。较低的安家..

谁在让暑假变得“可怕”?摘要中青评论对于“暑假可怕体”忽悠话术,一方面要露头就打、及时清理,另一方面,提升我们的“防忽悠”能力,塑造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也十分必要。“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六升七的暑假是分水岭”“初二暑假不利用好,基本就和高中无缘了”……最近,短视频平台上的“暑假最可怕”系列引发关注。这类视频往往有着相似的模板套路:面对镜头,所谓的“资深老师”以斩钉截铁的态度大谈暑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