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悼念的不是Kindle 是曩昔爱看书的自己

2022-06-02 20:39:41 来源:网络

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张博文

头图 | 自己拍的

今天下午,亚马逊 Kindle 服务号对外发布:

亚马逊将于一年之后即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在此之后,您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您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 亚马逊将继续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提供客户服务和质保服务。对于在2022年1月1日之后购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并且符合相关退货条件的用户,亚马逊还将提供非质量问题退货服务。退回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须购买于亚马逊中国授权经销渠道,且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

在详细条款里,亚马逊说明了,在 2022 年 1 月 1 日之后通过官方渠道购买的 Kindle,在没有人为损伤的情况下可以退货。其他的 Kindle 用户就只能自己留着用了。

最好的电子阅读工具

2007 年,第一代 Kindle 发布,2013 年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诞生之初,Kindle 就只有两个特别最明晰的愿景:一是不管做的设备怎样,体验都是服务于最纯粹的阅读,第二点就是希望能让用户在 60 秒内在 Kindle 上会找到任何一部他想看的书。

从始至终,Kindle 只服务一件事:阅读。

作为一款消费数码硬件产品,Kindle 的成长周期是相当反常理的,不跟随摩尔定律快速更新性能,也不会为了吸引用户频繁更改外观。每一代 Kindle 硬件的更新,都是为了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做出的细微调整。

不同产品线的产品逻辑也只有一个,通过屏幕下更均匀的灯光或者是更智能的冷暖色调节,让那块儿刷新速度并不算高的电子墨水屏实现更高的阅读舒适度。

亚马逊是家相当本分的公司,所以在官方的介绍页面最下方,非常明确的列出了 Kindle 所有在售产品的参数对比图,供消费者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对于目前大批只谈体验不列参数的数码厂商,亚马逊这点做法值得好评,因为其实 Kindle 就是这样,本来就是为了阅读而生,你买更贵性能更好的 Kindle,本质上对于你看不看书这件事并没有任何决定性作用,改变的,只是细微的阅读体验差别罢了。

Kindle 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刚上大学时候从闲鱼花 500 块钱淘换到的日版第一代 Kindle Paperwhite,是我的第一款 Kindle。随后这八九年的时间,每次亚马逊更新 Kindle 的旗舰款,我都会第一时间入手。

因为尽管 Kindle 的电子阅读器产品从诞生至今一直保持着黑白电子墨水屏这一最基础特性,但是 Kindle 每一次更新旗舰款,在设计上看似细微的任何一点调整,放大到整个读书过程的长时间上,都是大幅度的体验改善。

非常惭愧的是,尽管手头的 Kindle 几乎一年一换,但我用 Kindle 看书的频率,还是远比当年入手第一款 Kindle Paperwhite 时候低太多了。

但每个用过 Kindle 的人内心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电子书阅读器,只有两类,一类是 Kindle,一类是其他。

很长一段时间,对比其他电子阅读工具,Kindle 的优势不止在可以舒适阅读的硬件,还有随时可以购买到最新数据的软件体验。

举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18 年 4 月时候,库克传海外发布。我在亚马逊平台之前就预购了一本实体书,但是实体书送货时间可能要到 6 月,即使是我用海淘的方式,可能也得等上一周,但是好在 Kindle 版本的库克传同步也开售了,我直接中国亚马逊购买,一分钟以内就推送到我的 Kindle 还有我手机的 Kindle app 上了。

但这样的体验,在明年,都会画上句号。

Kindle 的衰亡,从自认泡面神器开始

不可否认,在过去几年,Kindle 一直是个没什么存在感的设备。似乎每一篇写 Kindle 的文章,都会说到 Kindle 的衰败,是从智能手机普及,数字媒体兴起开始的。

确实,Kindle 诞生的同年 iPhone 发布,智能手机无论是硬件能力,联网体验,还是各类功能的发展速度,都远比 Kindle 快。网速的发展速度,也开始让人们火速从自己只能刷文字段子的小手机屏幕,飞速发展到,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数据流量在全面屏手机看短视频。

似乎是人们不爱看书了,大环境不好,所以 Kindle 越来越小众,所以走向了终结。

似乎亚马逊中国自己也接受了这种心理设定,决定躺平,甚至开始自嘲。前几年亚马逊在天猫平台投放了一组广告,广告图片是 Kindle 放在了一桶泡面上,官方广告文案是:盖 Kindle,面更香。

是用户不爱读书,只知道用 Kindle 盖泡面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2022 年,第 19 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公布,数据显示,在传统纸质媒介中,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1.05分钟,比2020年的20.04分钟增加了1.01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5.22分钟,少于2020年的5.71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2.96分钟,少于2020年的3.25分钟。

在数字化媒介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1.12分钟,比2020年的100.75分钟增加了0.37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阅读内容接触时长为68.42分钟,比2020年的67.82分钟增加了0.6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1.78分钟,较2020年的11.44分钟增加了0.34分钟;人均每天接触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9.82分钟,较2020年的9.73分钟增加了0.09分钟。

人们的阅读习惯可能变了,但绝对不是不爱看书了。

Kindle 的成功,在于只服务阅读,而 Kindle 的失败,在于固执与懒惰。

Kindle 的使命是服务阅读,让阅读体验更舒适,更便捷。但实际上,Kindle 的硬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服务的都是读书人中很小的一部分。

特别在意阅读质感的人,会直接选择纸质书购买,而对阅读体验没那么在意的人,也很难另外花个几百甚至上千,去专门买一台 Kindle 来看书,毕竟大部分的轻量化阅读行为,用 iPad 或者是手机,体验也没多糟心。

而对于真正长期使用 Kindle 硬件的人来说,Kindle 每一次的更新,几乎是完全无法引发换机意愿的。

在过去 10 年,Kindle 这件产品最大的硬件形态,是发布了 Oasis,用实体按键的回归和楔形机身的设计,来提升阅读体验。

而在最近几年,Kindle 频繁的去靠更新机身颜色企图吸引新用户,显然也是一种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佛系放弃”的无用市场动作。

Kindle 还能更好吗?显然可以,彩色电子墨水技术已经不是个不可量产的新技术,Kindle 在提升握持感的工业设计层面也有很多进步的方向与可能,但亚马逊并没有选择投入资本去搞研发,精进 Kindle 硬件。而是反复摇摆,在中途推出 Kindle fireworks 平板但毫无竞争力,败给 iPad 后,又回到了依赖传统电子墨水屏的传统路径上。

被时代抛弃,是必然结果。

不是你不配 Kindle,是 Kindle 配不上你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配不上 Kindle。

因为作为一个科技博主,我自己很清楚 Kindle 的硬件已经体验够好了,软件也足够方便了,但自己确实因为工作忙碌,阅读时间越来越少了。

所以在所有科技硬件中,我把 Kindle 放在了一个很神圣的内心位置中,甚至还曾经写出过:只要文字魅力不死,Kindle 就依然迷人。

但我后来逐渐发现,不是我自己配不上 Kindle 了,是 Kindle 跟不上时代了。

我们抨击定向推荐,抨击手机游戏,抨击短视频,抨击这些不停塑造信息茧房且占用了我们大量业余时间的新事物。但我们也忽视了,技术只是手段,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的动作,都是由我们自己一步步做出的选择。某种意义上,信息茧房是我们亲手构建起的。

这就像明明快递行业已经可以让任何一本实体书上午下单,下午送达,Kindle 买了,随时拿出来就可以阅读,但很多人还是不会看书。

不是大环境不好,是自己坏了大环境。

十多年时间,无论是有声书籍,还是国内类似于微信读书的,依托于智能手机或者是平板的电子阅读内容,已经在软件层面,逐渐超越亚马逊当年力推的 Kindle 商城。对于任何一名有阅读习惯的用户,Kindle 商城的内容大部分都不再是独占,保证舒适阅读体验的 Kindle 设备,也不是一个必须要随身携带的设备。

那我看,Kindle 在中国的消亡,也并不是个多么值得可惜或者悼念的事情。

大概率,你怀念 Kindle,并不是怀念 Kindle 本身,而是怀念当年那个可以沉下心去看书的自己。

,你悼念的南京我爱我家 不是Kindle 是曩昔爱看书的自己

相关:

清点王敞亮成本邦畿 7家公司有5家为存续状况凤凰网科技讯 6月2日消息,据天眼查App显示,6月1日,知网关联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两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经理均由王明亮变更为刘长欣。天眼查显示,王明亮关联的7家公司有5家为存续状态。其中,王明亮担任《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担任知网企业管..

比亚迪: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4943辆凤凰网科技讯 6月2日消息,比亚迪2022年5月销量出炉,新能源汽车销售114943辆;本年累计销量507314辆,同比增长348.11%。公司2022年5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6.203GWh,2022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27.183GWh。

AMD Zen 4装机成本曝光:判定攒钱吧今年AMD为Zen4锐龙7000处理器准备的600系主板变化很大,除了AM5接口,还带来了对DDR5、PCIe 5.0、DP 2.0等前言技术标准的支持。为了达成这一点,X670E更是采用双芯片组(南桥)设计。那么这些主板售价几何呢?在一份最新视频中,爆料好手MLID透露,别看X670E是双芯,实际上成本低于X570主板。这似乎意味着,X670E最终的零售价可能低于当前中高端的X570产品,B650肯定会比B550便宜,但这也不绝对。至少从同一个信源给出的600系..

今年的苹果WWDC,MR头显、M2芯片和Mac Pro可能城市来作者 | 云鹏编辑 | 心缘智东西6月2日消息,就在昨天,苹果发布了今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的最新邀请函,北京时间下周二凌晨1点,库克又要与我们见面了。细数过来,这已经是苹果的第33届开发者大会,而从现有信息来看,这届WWDC仍然会以线上形式进行,与被疫情耽误的上两届相同。最新邀请函中的“码上开场”无疑表明了与“代码”相关内容会成为主角,而本次WWDC最初的邀请函是一个简单的“Swift”LOGO,Swift是苹果自家的..

亏失踪174亿后 威马拉响了警报作者|连禾编辑|何玥阳早就传闻要上市的威马汽车,终于在6月1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蔚来、理想和小鹏先后赴美上市之后,有媒体报道威马正筹备科创板上市,但最终止步于递交上市材料的阶段。随后又传出美股上市的消息,威马对传言的态度也含糊不明。现如今,靴子终于落地。与在上市进程中扮演的“追随”角色不同,威马曾经也是第一梯队。威马成立于2015年,由汽车行业的老兵沈晖成立。此时,蔚小理也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最早拥..

威马员工爆料总部已欠几万万物业费!官方辟谣:不属实近日,威马汽车因为香港IPO一事,引起关注。不过,据媒体报道,虽然冲击IPO,但仍掩盖不住威马从创立至今的诸多隐忧。一位威马员工向媒体透露,公司没钱了,总部大楼还欠着几千万的物业费。据悉,上海市青浦区中建锦绣广场一号楼便是威马的总部大楼,沈晖的办公室在19层,那也是视野最好的顶层。对此,威马官方辟谣:不属实,相关稿件已删掉这些表述。此外,6月1日,威马汽车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截至招股书发布时,公司股权表..

空头赚超600亿美元!科技股大跌 做空特斯拉赚近70亿美元特斯拉空头今年赚翻了。当地时间6月2日,《华尔街日报》援引Ortex Research的数据称,2022年初截至5月27日收盘,做空特斯拉的投资者的实盈和浮盈已达到68亿美元。而就在5月26日,这一数字一度超过80亿美元。截至6月1日美股收盘,特斯拉跌2.36%,报740.37美元/股。万得数据显示,特斯拉股价自今年年初以来下挫近30%,股价振幅达到55.59%。今年以来,纳斯达克100指数也下跌了23.11%,振幅为30.77%。股价下跌为空头提供了机会。他..

核查:德国政府为乌克兰难平易近设计野猪形象吉利物?明查员丨杨依然速览小野猪米科拉的形象是由德国儿童插画家伊娃·昆泽尔所画,作为联邦经济和管理天主教协会牵头组织的“我的朋友米科拉”网站吉祥物,以帮助乌克兰难民儿童学习德语、融入德国。联邦经济和管理天主教协会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非政府组织,设计小野猪“米科拉”并非德国政府行为。事件背景近日,有微博网友声称,德国政府为来自乌克兰的难民们设计了一个野猪形象的吉祥物。这只野猪名为“米科拉”,以乌克兰国旗颜..

刘和平:拜登政府“笑里藏刀”要出格警戒直新闻:刘先生,台当局与美国即将启动所谓“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并授权“美国在台协会”和台当局在美联络机构于月底展开谈判。对此,你做何解读?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记得在200多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函拜登总统,敦促白宫把台湾纳入到拟议中的“印太经济框架”中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虽然台湾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符合美国企图通过“印太战略”来遏制中国大陆的大战略,这与蔡英文当局近年来推行的“亲美抗陆”政治路线以及..

社交部催促美方遏制与台湾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在6月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记者提问:美国和台湾昨日启动了旨在深化贸易关系的会谈。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赵立坚: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建交国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包括商签具有主权意涵和官方性质的协定。近期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动作频频,伎俩不断,实质上都是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打气,搅乱台海和平稳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