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新版中国癌症陈述” 我们需要知道的事

2022-04-07 09:18:51 来源:网络

不久前,2022年2月27日,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癌症报告:《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由于癌症数据统计通常会延迟3到5年,因此,这份记录了2016年癌症相关数据的报告,也是我国当下最新也最具代表性的一份癌症报告。

这份报告共纳入了 487个癌症登记处的数据,覆盖了约3.8亿人,占到了中国总人口的27.6%。通过这份报告,一个事实得到了确认——在中国,每分钟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有超过5个人因癌症逝世。无论你有多么不愿面对,癌症确实潜伏在每个人身边。

而与癌症对抗的第一步,就是去认识它,了解它,不打无准备之仗。

李治中是一位癌症科普作家,他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美国杜克大学获得了癌症生物学的博士,在研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的诺华制药待了8年,2013年开始,他以「菠萝」为笔名进行各种癌症科普。

关于这份最新版的中国癌症报告,有哪些信息是每一个普通人极有必要了解的, 以下,是来自「菠萝」李治中的解读——

口述|李治中

整理|枕木

编辑|金石

图|视觉中国(除特殊标注外)

肺癌依旧是第一杀手

根据报告,2016年,中国新发的癌症约406万例,相当于每分钟有8个人会得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是什么癌?肺癌。

无论发病人数还是死亡人数,肺癌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癌症里的第一杀手。仅2016年就有超过80万人诊断肺癌,其中,近66万患者去世,分别占所有癌症发病和死亡人数的20%和27%以上。

但这些年,面对肺癌,也不全都是坏消息。一个很重要的好消息是,过去十年,肺癌有很多新药上市,包括靶向药和免疫药。即使晚期患者,也有越来越多能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有的亚型甚至能临床治愈。但不可否认的是,晚期肺癌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依然不到20%。

所以面对肺癌,最好的选择还是预防。其中包括一级预防(规避风险因素)和二级预防(筛查)。

一级预防最重要的就是:控烟!控烟!控烟!

中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相关统计,有超过3亿吸烟者和超过7亿吸二手烟的人。而吸烟是肺癌的直接风险因素,因为烟里的微小颗粒会导致肺部细胞死亡,反复损伤肺部组织,肺癌就因此产生。

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尼古丁是极强的成瘾物质,很难戒掉,所以很多吸烟者喜欢自我洗脑,用很多个例来证明抽烟也不会得肺癌。但过去几十年,全世界无数统计数据不会说谎:戒烟,能大幅降低肺癌死亡率。

以美国为例,肺癌在美国也是癌症第一杀手,但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控烟运动,公共场合全面禁烟。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得到了显著回报——吸烟人数持续降低,有统计显示,从1990年到2014年,美国男性的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

关于控烟,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绝大多数抽烟的人都是学生时代开始的,我几乎没见过30岁才开始抽烟的人。所以控烟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降低青少年的吸烟率。最近我们对电子烟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很可能增加青少年尼古丁成瘾的风险,最后反而导致更多人吸烟。

肺癌的有效二级预防是筛查,也就是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有最新数据发现,每年即使不做规律体检,只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也能显著提高早期肺癌发现率,降低死亡风险。

但也有很多人反馈,自己去医院或者去体检中心,好像并没有低剂量螺旋CT这个选项,通常用的还是普通CT。这里有一个很现实的状况是,做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需要单独调CT仪,在我国很多基层的医疗机构,CT仪的数量本来就不足,一台CT仪更主要的功能还是其他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你说你调过来做一个低剂量的筛查,再调回去做一个正常CT,那他调来调去的这个过程中,可能都够再做一个普通CT了,所以他可能就会觉得犯不着调来调去,会觉得麻烦。但如果你去正常三甲医院的体检科,表示自己只是想做一个低剂量的筛查,医生也都会给你开这个检查。

总之,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想要预防肺癌,特别是你长期抽烟或者曾经长期抽烟(每年吸烟超过30包),或者经常接触室内外空气污染(包括二手烟、厨房油烟、雾霾等),那至少要做一次筛查,这或许就能救你一命。

尹夕远 摄

「穷癌」和「富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癌症类型和欧美不太一样。比如,我们特别高发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等,而欧美则是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皮肤癌这些。

这些肿瘤都和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像食管癌、胃癌、肝癌这种,常常会被通俗地称为「穷人癌」,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越低的地区会越高发,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高盐饮食、吃霉变的食物,还有环境、水质等造成的细菌病毒感染等,都是这类肿瘤的致病因素。

结直肠癌、乳腺癌这些则被称为「富人癌」,因为这和高脂肪的摄入、缺乏运动、肥胖有关,一般会在生活水平较好的地区高发。

比较2000-2016年期间中国的各种癌症发病率,我们清晰地发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越来越像发达国家,曾经中国特有高发的癌症开始减少,而以往中国少、欧美发达国家很多的癌症类型开始多了起来。

比如,刨去年龄因素后,中国男性的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发病率都在下降,但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白血病、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发病率在上升。

而中国女性的食管癌、胃癌和肝癌也在减少,但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则越来越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乳腺癌已经是中国女性的第一大癌症类型,每年发病人数超过30万。而且我国乳腺癌的发生,的确有一个年轻化的趋势。

根据这份最新的报告,在女性的癌症中,乳腺癌的死亡人数排在第五位,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乳腺癌患者发现时晚期的比较多。其实早期乳腺癌的生存率是非常高的,0期或1期,可能整体生存率都在95%以上,所以预防和筛查就显得尤其重要,比如要定期自检或者去做相关的检查。

关于乳腺癌,还有一个观念要转变,不要觉得切得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在现在的乳腺癌诊疗中,中国的保乳率还是比较低的,但对于很多患者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患者来说,保乳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方法,因为它会直接提高你日后的生活质量。但现实中,很多女性她确实比较恐惧,觉得切完比较放心,但其实国外有大量的数据,包括中国也有一些临床数据显示,保乳加上放疗和全切的效果应该是差不多的。

一名即将接受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坐在病床上。图源人民视觉

至于报告中发病率逐渐降低的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它们会从中国慢慢消失么?

我并不乐观。

因为在很长时间内,中国都会是个二元社会,既有非常发达的大城市,也有依然落后的农村地区。因此,中国的癌症类型在很长时期内,也会是一个混合型。

未来,在很多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这些,也会越来越像欧美发达国家,会有更多的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这其中,结直肠癌是可以通过筛查直接降低发病率的。例如,在过去十年的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这主要得益于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的普及。

通常,结直肠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而以肠镜为代表的筛查手段能有效地发现早期肿瘤。所以,如果想很好地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美国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可以达到60%,而我国只有15%,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内镜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肠镜检查

应该消失却没有消失的癌症

这次报告中,有个数据让我特别关注,那就是中国有12万宫颈癌患者。

宫颈癌也是一类典型的「穷人癌」,整体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这类癌症的发病率就会越低。在全球最发达的一批国家中,每10万女性中平均有9.6个宫颈癌患者,而最落后的国家中,这个数字是26.7个。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都不算最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患者占了全球1/3以上。

我之所以特别关注宫颈癌,不仅是因为中国患者多,更重要的是因为从2000到2016年,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在增长。这一点很不正常。

从理论上来讲,宫颈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类型之一,因为它既有很好的一级预防手段(HPV疫苗),又有有效的筛查手段(细胞学检查)。如果这两点都能做好,宫颈癌甚至有可能基本消失。我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哪一种常见癌症,可能最先从地球上消失?答案就是宫颈癌。

但现实却并不理想。从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中国无论是HPV疫苗接种率,还是宫颈癌筛查率都很低。这导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

这其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我国很多宫颈癌患者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缺乏健康意识,她们既不知道可以接种疫苗,也不会主动去进行筛查,再加上很多家庭中女性地位不高,导致经常拖延很久才来看病。即使到医院后,也不一定能接受规范治疗。

曾经,在西部的一家三甲医院,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不到60岁的农村妇女刚诊断晚期宫颈癌,她丈夫甚至没问医生怎么治,需要多少钱,就直接跟患者说:「走吧,癌症,不治了。」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妇女真的就这样跟着走了。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当然,也有人说,这份报告反映的是2016年的情况,当时,HPV疫苗还没有普及,等下一份报告出现的时候,这个状况可能会大大改善。但这种想法可能会过于乐观,因为现在很多接种疫苗的都是在大城市的年轻女性,而对于那些四五十岁的女性,还有农村女性,还是属于发病的高危人群。因此,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更下沉的地区,推广筛查可能是更有意义的。

总之,我们需要更努力,让各个阶层的女性都能得到足够的保护,无论是通过疫苗、筛查还是支付体系。

2022年,石家庄市为14周岁女孩免费接种国产2价HPV疫苗。

过度诊断的肿瘤

从2000年到2016年,去除年龄因素后,中国男性的癌症发病率整体变化不大(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总数稳定),但女性每年增加了2.3%。

这其中,除了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发病率都有上升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肿瘤在女性中数量暴涨。大家仔细看下面这张图,这是中国各癌种发病率的历史曲线图,你会发现女性那边有一条蓝色的线呈现指数型上升,短短10多年,就冲到了最高,已经超越肺癌,非常逼近乳腺癌了——这条线代表的就是甲状腺癌。

图源菠萝因子公众号

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美国、韩国等国家,甲状腺癌都在大幅增加,背后最大的原因是,检测仪器显著进步了——随着高分辨率B超的出现,我们找到了很多以前绝对发现不了的微小结节或肿瘤,以现在的超声技术,能找到只有1到2毫米的肿块。

这些微小肿瘤到底有多危险?

甲状腺癌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它们的发病率和危险程度各不相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比较危险,需要积极治疗,但乳头状癌,整体是比较惰性的,除非有高危指征,绝大多数并不会致命。而目前的高分辨率B超,检出的很多都是微小乳头状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20年的研究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甲状腺癌中多达60%-90%都属于过度诊断。

去年《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也发表了来自中国团队的评论,说明在中国,尤其是大城市中,这种过度诊断也广泛存在。

癌症的筛查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很有帮助,用得不好反而有害。

目前,被过度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患者会接受不必要的治疗,并面临相应的疾病负担和生活质量损害,比如甲状腺切除术和终生激素替代疗法。

要如何避免这种过度诊断呢?一方面,我们要开发更好的技术(比如基因检测或蛋白检测)来区分「危险的/需要积极处理的甲状腺癌」和「惰性的/只需要观察的甲状腺癌」。有不少公司正在做这件事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科普教育,让更多人正确认知筛查出来的微小甲状腺癌。

我曾遇到一个很无奈的外科医生,说他经常劝低危的患者观察,避免过度治疗,但很多患者听不进去,说知道自己有了肿瘤,不切就睡不着。最后他没办法,明知是过度治疗,也只能做手术。他说:「我治的不是肿瘤,是心病。」

总之,消除过度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患者和科学家一起努力。

医生在手术中

一位癌症科普作家的欣慰与无奈

如果想要减轻一个国家的癌症负担,除了更合理完善的医疗体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减少晚期癌症的比例——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癌症科普的原因,希望能有更多人正视这种疾病,并有意识地去做好预防。

做了这几年科普,变化也是有一些的,比如,年轻一代中对这件事关注的人可能多了一些,尤其是大城市。还有,目前社会上做癌症科普的人也变多了,很多医生因为自己的兴趣也好,或者科室有要求,大家都过来做一些常识的普及。但这也导致了另外几个问题,伪科学比以前也更多了,信息爆炸导致鱼龙混杂,大家要找到靠谱的信息其实并没有更容易。所以,还是很多的谣言,很多的迷惑,尤其是癌症高发人群——60岁以上的人,他们的普遍认知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所以,对于科普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我其实并没有那么乐观。

我也尝试过用一些短视频来做科普,但发现效果并不好。因为我发现大家去看短视频,就是想放松,而不是去学习。你如果说得太严肃他会不爱看,但那些伪科学啊什么的,都说得特别惊悚,又特别绝对,吃这个就不得癌,吃那个就要得癌,都是那种特别斩钉截铁、但不靠谱的东西。但科普是不可能说成那样的,科普得非常警惕、谨慎,一不小心说个五六分钟的话就没人看,所以我觉得是挺难的。

因此,某种程度上我觉得科普要前移,要从学校就开始做这种教育,所以我到中学开课,大学开课,给中学生做分享,要在他还没有那么固化,脑袋还可以收集一点新信息的时候去科普,如果等你岁数已经比较大、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其实挺晚的了。

在做科普的过程中,有令我很欣慰的部分,比如从我的公众号「菠萝因子」的反馈来看,很多人的学习意识和能力都越来越强,但令人无奈的是,这部分人要么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精英人群,要么是已经罹患癌症的人群。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的文化里,癌症还是一个忌讳。这也导致了很多中国的癌症患者浪费了很多钱,钱没有用在该用的地方。

很多人没生病的时候拒绝去了解癌症,觉得不吉利,我经常开玩笑说我的书都卖不掉,因为看到封面有「癌症」两个字,也没法送领导,也没法送朋友,好像看了以后就觉得不太好。但另一方面一旦遇到了以后,又特别恐慌,啥都看,你平时没有知识储备,在你真正遇到的时候就完全是瞎看,你根本没法判断到底哪个说法稍微靠谱点,哪个不靠谱,所以很容易最开始就走歪了。我觉得,在中国,癌症患者命运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你最开始走不走歪,而走不走歪,某种程度上除了运气以外,取决于你平时有没有储备,或者你身边的人,你的亲人、孩子有没有储备,这个太重要了。

在公众号的后台,很多人生病以后,尤其是年轻人生病之后,回来给我留言说,以前打死也不相信自己和这个有关系。但其实你从统计数据上来说,中国有1/3的人都是要得癌症的,所以,从某种角度,你要不就是患者,要不就是家属,这件事你是避不开的,所以该做的事还得做,该学的还得学,讳疾忌医是没用的。

李治中图源菠萝因子公众号

李治中图源菠萝因子公众号

参考资料:

1.《重磅!中国最新癌症报告发布,这几点值得关注!》公众号“菠萝因子”,2022年3月22日

2.《美国癌症报告的启发》,《健康时报》

3.《癌症·防御》,中信出版社

,关于“最外遇 新版中国癌症陈述” 我们需要知道的事

相关:

被热捧的低代码 抢不动轨范员的饭碗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作者 | 宛其编辑 | 李秋涵最近,号称可能让程序员失业的“低代码”再次引发关注。有媒体报道,低代码厂商黑帕云被字节跳动旗下飞书团队收购,将于今年5月底停止服务,其创始人陈金洲将入职字节跳动。此次收购,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低代码/零代码平台的重新洗牌。所谓的低代码开发,即无需编码或只需编写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对企业来说,这能降低IT技术门槛,让更多一线业务人员,..

31省份新增本土“1284+21711”4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2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9例(福建15例,四川11例,上海7例,北京1例,辽宁1例,江西1例,湖南1例,广东1例,云南1例),含1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9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284例(吉林890例,其中长春市766例、吉林市112例、白城市11例、四平市1例;上海322例,其中浦东新区150例、长宁区31例、普陀区28例、静安区27例、闵行区21例..

少林寺也要进军房地产 4.52亿郑州买地“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少林寺要进军房地产了。4月6日,来自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消息显示,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政东出[2022]2号(网)地块使用权。铁嵩科技刚刚成立两周,注册资本正好是4.52亿元,由河南铁投和沅翰实业分别持股51%和49%,而沅翰实业背后是少林资管及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近年,少林寺的商业活动和商业版图屡屡被公众关注。2015年少林寺就传出要在海外“搞房地产”,彼时“少林寺将..

军旅剧是流量小生转型的“试金石”  4月5日,由杨洋、李一桐等主演的军旅剧《特战荣耀》播出,平时电视剧中以白皙、文雅形象为主的杨洋,变身健康有力的超级“硬汉”,开始荧屏形象的转型。不只是杨洋,新生代的流量小生寻求荧屏形象转型,其中不少选择了军旅剧,硬朗的军人形象有助于他们摆脱“奶油”等标签,开拓偶像剧之外的荧屏关注度,逐渐走向实力与人气兼顾的演员之路。   《特战荣耀》中,燕破岳作为新兵素质突出,被称为“刺头新兵”,但他却与集体格格不入,在..

火神山手语自愿者小伙 再录手语视频抗疫  为了帮助听障朋友及时准确获得疫情防控相关知识,近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大三学生陈鑫就联合南京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团工委、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等单位录制了系列疫情防控手语视频,为全国2700万听障人士提供了疫情防控的知识科普。   记者了解到,此次录制手语防疫视频已经不是陈鑫第一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了。早在2020年,陈鑫就凭借自己手语翻译特长,为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冠肺炎听障..

当先锋、作表率 上海68.6万名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当先锋、作表率   上海68.6万名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   人民日报记者 曹玲娟 巨云鹏   “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冲上第一线,义不容辞!”4月1日下午6点半,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西镇居民区门口,一面鲜红的党旗耀眼,党员志愿者戈建源已经忙碌了一天。   自3月初上海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出致..

深咳痰液能检测核酸?江苏疾控:能,可是你很难咳出来  深咳痰液能检测核酸? 江苏疾控:能,但是你很难咳出来   大家对“捅喉咙”测核酸已经很熟悉,做过鼻拭子检查的也不少,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提到可采集痰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这让很多人很吃惊,咳痰也能检测核酸吗?确实可以,但遗憾的是,你可能根本咳不出来。来看江苏疾控科普!   深咳痰液测核酸?   可以,还很准   核酸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潜在的病毒传染源最可靠的方..

故宫钟表修复师徒:让“静止的时刻”流动起来  他们让“静止的时间”流动起来 “故宫男神”师徒两年发了800多条视频,展示精细修钟过程治愈网友   近日,“故宫帅气师徒带火钟表修复行业”冲上热搜,师父王津和徒弟亓昊楠修钟表时认真专注的样子被网友狂赞!原来,这对高颜值师徒正是前几年大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出镜的两位钟表修复师,师父王津更是因为过硬的技艺和温文尔雅的气质,被网友称为“故宫男神”。从2019年开始,徒弟亓昊楠把他们在故宫修钟表的日..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84例、本土无症状传染者21711例  中新网4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4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2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9例(福建15例,四川11例,上海7例,北京1例,辽宁1例,江西1例,湖南1例,广东1例,云南1例),含1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9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284例(吉林890例,其中长春市766例、吉林市112例、白城市11例、四平市1例;上海322例,其中浦东新区150例、长宁区31例..

海外高校青睐的申请文书什么样?说话表达有何技巧  海外高校青睐的申请文书什么样   留学申请想要收获录取信,一封优质的申请文书必不可少。文书中,申请学生通过展现教育背景、项目经历、未来规划等内容,吸引招生官的注意,得到学校认可。如何确定申请文书的写作思路?语言表达有何技巧?什么样的文书是学校想看的?几名独立撰写文书并获得录取的中国学子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文书写作结构怎么定   “确定申请方向后,我就去计划申请学校的官网上查找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