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保障的财源快枯竭了

2017-03-27 05:53:11 来源:网络

摘要 由于社保窟窿逐年加大,养老金、医疗和老人护理等主要开支项目,战后以来始终有增无减,老龄化凶猛势头更加剧了这一窘况。因财政收入开源乏术,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采用发行赤字国债这一饮鸩止渴的方法填补亏空。

  由于社保窟窿逐年加大,养老金、医疗和老人护理等主要开支项目,战后以来始终有增无减,老龄化凶猛势头更加剧了这一窘况。因财政收入开源乏术,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采用发行赤字国债这一饮鸩止渴的方法填补亏空。

  日本财政状况正在持续恶化,这已是老生常谈了。那么,到底恶化到了什么程度?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吧:目前日本消费税率是8%,但这一税率远远无法填补财源匮乏留下的巨大窟窿。然而,增税不啻从老百姓口袋里掏更多钱,在收入增加无望的情况下,当然是不得人心的。尤其2014年4月上调消费税并未对经济增长产生任何刺激作用,因此原定在2015年10月提高至10%的消费税,先是宣布推迟一年半从2017年4月实施,但因原先被寄予厚望的“安倍经济学”迟迟无法奏效,又不得不在去年6月宣布再推迟两年半至2019年10月。至于届时是否会继续推迟,谁也说不准。

  消费税不能如期提高,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充实养老金的预定目标就无法实现。日本是当今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超过27%。老年人不断增加而工作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导致每个劳动者所供养的人口越来越多,养老包袱越背越重。今天,日本0至64岁群体的年均个人医疗开支为17.5万日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6万日元;而65至74岁年龄组的老人将从55.3万日元猛增至83万日元;75岁以上高龄老人则将从89.2万日元增加到134万日元。65至74岁年龄组老人年均护理费将从5万日元增至9万日元;75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从46.1万日元猛增至83万日元。你想,没有新增财源,这笔急剧增加的社保费用从哪里开支?

  1964年即东京奥运会之年,是日本经济起飞的重要年份。当年日本社保开支还不到1万亿日元,到2010年已超过了100万亿日元,眼下仍在逐年猛增。本来,那些靠养老金生存的老人们翘首以待消费税能如愿以偿提升至10%,以便老来生活更稳定。例如,原先确认的领取养老金年限从缴纳25年可望缩短至10年,低收入者每年领取的补贴可望从3万日元增至6万日元。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让老人们叫苦连天。

  日本的社会保障范围分四大块,分别是保险(包括医疗、养老、就业、老人护理和工伤);福利(其对象是残疾人、单亲母亲家庭及育儿家庭);补助(低收入者)和公共卫生(包括预防接种和环境卫生等)。过去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也稳定增长,还能对付社保开支增加。近20多年经济始终低迷,收不抵支状况逐年加剧。即便几度提高了消费税,仍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如今日本社保政策领域最突出的问题还包括:为50万无法入托的婴幼儿增建幼托设施以及增加幼教师资费用需要1000亿日元;而对养老金收入低下者每人每年补贴6万日元则需5600亿日元;缩短养老金缴纳年份又需要300亿日元;为低收入老人提供护理补贴还需要5000亿日元。可上述几大块迄今无一落实了财源,日本政府的应对之策是后三项以后再说,第一项所需财源则待定。这样做造成了什么恶果呢?以解决幼儿入园入托为例,早在2001年,时任首相的小泉就承诺将确保所有儿童如愿以偿入园入托,但时至今日全国无法入园入托的儿童仍多达170万!以至于此前一位婴儿妈妈在愤懑之余,在网上咒骂“连入托都这么费劲,日本去死吧。”此事在日本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

  日本从1989年开始征收3%的消费税,这是一种价外税,也就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另外支付的税金,例如购买一件100日元的商品,就须支付103日元。1997年这一税率提高到5%,2014年4月提至8%。而原先是准备一举提至10%的,其中的一个百分点就准备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如缩短缴纳养老金年限等。因财政收入开源乏术,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采用发行赤字国债这一饮鸩止渴的方法填补亏空。

  一国的社会保障政策直接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关系所有国民的生计,理应相对稳定。然而日本的社会保障政策却因不同政党和党派执政而频繁变化。本来这些年应以消费税作为充实社会保障的财源,但如今已根本指望不上了。

  由于社保的窟窿逐年加大,诸如养老金、医疗和老人护理等主要开支项目,战后以来始终有增无减,不期而至的老龄化凶猛势头,更加剧了这一窘况。近年来,对究竟应实行怎样的社保政策成了日本政坛争论不休的焦点。从老龄化开始凸显的1996年以来,上述费用几乎翻了一番,2015年已高达116.8万亿日元。据厚生劳动省预测,到2025年还将攀升至149万亿日元这一惊人水平。

  2016年度日本财政中的社保开支预算盘子不足32万亿日元,而赤字国债的发行额度28万亿日元,可见缺口之大。东京财团曾为此做了一次测算:即便今后消费税猛增至25%(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也将继续攀升,甚至再加上国民在看病时的个人支付比率翻了一番(此举无疑极不得人心),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仍无望下降。

  日本社会保障就处于这样一种灾难性状况。但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安倍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原标题:日本社会保障的财源快枯竭了)

(责任编辑:DF319)

,日本社会保障的财支点网 源快枯竭了

相关:

特朗普立法首战告吹 避险资产接棒“总统行情”摘要 对于美国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来说,上周五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日子。当天下午,他宣布放弃在国会推进新版医改法案,原因是共和党“内斗”不断。分歧令外界担忧,特朗普政府是否拥有使经济议程在国会过关的政治技能。   对于美国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来说,上周五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日子。当天下午,他宣布放..

汇添富基金赵鹏飞:中国高端制造迎来黄金时代摘要 先进制造业是一国强大与繁荣的基石。18世纪的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20世纪初期,制造业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美国的百年富强;二战战败的德国与日本凭借先进制造业在短短几十年再次成为经济强国。只要具备强大的工业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具备充足的韧性,在全球竞争中可以从容胜出。   先进制造业是一国强大与繁荣的基石。1..

公益律师说维权 群体性诉讼帮助下岗职工拿回股票摘要 证券诉讼纠纷向来有“群体性、矛盾多、影响大”的特点,再加上诉讼成本高、举证难、耗时长,让不少中小投资者维权望而却步。   证券诉讼纠纷向来有“群体性、矛盾多、影响大”的特点,再加上诉讼成本高、举证难、耗时长,让不少中小投资者维权望而却步。2016年3月,全国首例证券支持诉讼(又名证券公益诉讼)在上海打响,投服中心作..

辽宁省公安厅驻辽宁证监局执法协作办公室揭牌摘要 3月26日,公安部证券犯罪办案基地、辽宁省公安厅驻辽宁证监局执法协作办公室正式揭牌。同一天,辽宁证监局与辽宁省公安厅重新签订了《关于协作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合作备忘录》。   3月26日,公安部证券犯罪办案基地、辽宁省公安厅驻辽宁证监局执法协作办公室正式揭牌。同一天,辽宁证监局与辽宁省公安厅重新签订了《关..

持续强化一线监管 深交所严管“类借壳”重组摘要 自证监会发布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至今已有半年。记者发现,重组新规在实例中明确了边界和标准的同时,随着交易所一线监管介入的增强,一些试图通过“向A转让控制权,向B购买资产导致主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的设计来规避监管的“类借壳”重组方案,也都折戟而归。   自证监会发布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至今已有半年。记者发现,重组新..

人民日报:高管1元年薪避税 个税改革该给谁减负?原标题:个税改革,该给谁减负?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历来都是热门话题。今年两会期间,“个税如何改革”再度成为代表委员和社会各方热议的焦点。未来个税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免征额会不会提高?哪些人的个税负担会减少?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工薪所得最高一档税率要下调吗?年应纳税所得96万元以上,才有“资格”按45%最高税率缴税。下调这档税率,未必能解决富人“一元年薪”问题..

宏观审慎管理应松紧适度摘要 我国新的金融监管格局正浮出水面,中国人民银行以宏观审慎管理来统领金融监管的态势日渐清晰。   我国新的金融监管格局正浮出水面,中国人民银行以宏观审慎管理来统领金融监管的态势日渐清晰。  所谓宏观审慎管理,是从宏观角度,以降低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度为目标所进行的金融监管活动。由于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有传递及放大..

人民日报:中国机器人如何赢得更多3美分原标题:中国机器人如何赢得更多3美分人工智能的较量无时无刻不体现为人与人的竞争,我们值得为3美分而欣喜,同样也需要有潜沉之心为赢得更多3美分努力几天前,在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启动仪式上,浙江余姚一位副市长讲了一个很励志的故事:当地一家制笔企业,自主研发了两条智能生产线,外商来考察,对生产状况很满意。言笑晏晏之际,余姚老板却“坐地起价”:每支笔涨价3美分!因为品质有保障,客户没多想就爽快答应了。这3美..

周小川: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摘要 在主题为“货币政策”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分论坛上,参与讨论的嘉宾大多数时候谈的却是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这或许能说明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决策者对于各类政策工具的态度与抉择。   在主题为“货币政策”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分论坛上,参与讨论的嘉宾大多数时候谈的却是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这或许能说明在当前..

关中治理空气污染需加大联防联控力度摘要 2016年末和2017年初,包括西安在内的陕西关中地区连续遭遇严重污染天气,局地时段污染指数甚至直逼500,关中已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关中空气污染缘何如此严重?多年治理为何难见成效?对此,多位专家指出,除地形、气象条件不利外,机动车增速过快,工业布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空气污染叠加,治理成效削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