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制度性技术性开放理该并行

2019-05-11 10:52:08 来源:网络

  深化金融生态开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也是金融生态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内在需要。这既需要努力巩固技术性开放的成果,保证金融生态开放的“宽度”,也需不断寻求制度性开放的突破,增加金融生态开放“深度”,在两者统一中提升金融生态的发展质量。

  我国金融生态在不断突破和持续扩大开放中健康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稍早时候,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第39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上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以更加透明、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同等对待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

  从层级和属性上讲,金融生态开放包括技术性开放与制度性开放两方面。技术性开放,是指金融主体、市场关系(类别)、经营范围和产品手段的开放,侧重解决市场丰富性、多样性、创新性和市场活力等问题。制度性开放,是指金融规则、监管标准、模式选择和市场目标的开放,侧重解决市场公正性、连通性、持续性和市场动力等问题。相对而言,目前我国金融生态的制度性开放还不够甚至薄弱,需在协调好与技术性开放关系中有序和加快推进。

  我国金融生态以技术性开放为主导。金融生态的技术性开放,既适应和满足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又促进和推动了金融生态自身的壮大成长。这些年来,涌现的众多金融机构(国有控股、民有合营、外资参股),使市场主体在不断丰富中竞争更为充分,多种类别的市场在配置资源上更为有效,市场手段在不断变化中表现得更为灵活。

  当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和转型节奏越来越快时,对金融生态技术性与制度性开放的统一性、协调性要求会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我国金融生态制度性开放相对不够,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发展要求的矛盾日显突出,正成为诱发“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重要因素,既影响金融生态技术性开放的深化,又对金融生态全局性开放的效率形成掣肘,还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质效。比如,在允许各类主体通过开放的通道进入市场后,如没有或缺少对其市场身份无差异化的制度性开放内容,已进入的主体必然会趋势性萎缩,有的还可能会被动地选择退出。又如,当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后,如果没有或缺少对不同类别市场的连通、市场运作规则相对统一标准的制度性开放内容,这些市场的稳定性就会十分脆弱,并出现众多以牺牲效率为前提的套利空间。

  因此,深化金融生态开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也是金融生态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内在需要。为了稳中求进,协调有序,突出重点,确保实效,既需努力巩固技术性开放的成果,保证金融生态开放的“宽度”,也需不断寻求制度性开放的突破,增加金融生态开放“深度”,在两者统一中提升金融生态的发展质量。在此过程中,既要注意因技术性开放的某些失衡挤压制度性开放,又要注意因制度性开放的某些冒进扭曲技术性开放。从金融生态的系统性协调、过程性联动和环节性优化上,确保制度性开放的有序推进和落地,在“遵循国际标准”与“体现贯通原则”上下工夫。

  我国金融生态是全球金融生态的一部分,融入全球经济或金融体系之中,是金融生态发展和开放的方向。为此,当遵循国际标准,力求底线起点和高线要求的统一。毋庸置疑,在我国经济和金融总量不大时,金融开放结构自当偏重于技术性开放,并从自身实际出发增多选择性因素,而当发展到了今天体量之后,必得注重开放的结构性,注重技术性开放与制度性开放的协调与平衡。因此,监管部门和各类主体对象,需加快在市场开放的基本精神、基础规则和核心原则等方面的国际化接轨步伐,借鉴和吸收发达地区与国家的做法,系统梳理传统环境下技术性开放的相关流程与内容,在寻求制度性开放的突破中,优化原有技术性开放的方式方法、渠道路径、特定领域和发展模式,创新制度性开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在坚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前提下,以国际标准(准则)透明与公平金融开放的更多空间、更多过程和更多结果,增强我国金融生态融入全球金融生态的主动性、便捷性和有效性。

  我国金融生态的制度性开放,必须体现贯通原则,力求做到基础方法和动态手段的统一。为此,要从制度性安排上为“过程开放”提供基本保障,并做好动态管理。比如对市场主体的资本比重、市场地位、风险补偿标准等基础要素,既要有开放标准的管理规定,又要根据变化动态调整,从制度性约束上为“过程贯通”提供必要手段。比如对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等不同单元,既要有贯通起来的管理要求,又要有对不合理开放标准差异的有效管理方法。只有金融生态的关键性制度、基础性要素和重要性单元能开放性贯通和连通起来,制度性开放的成果才能得到有效体现。制度性开放的安排对市场基础要素的约束越充分,市场平等与公正的程度就越彻底。

  我国金融生态的制度性开放,对推动实体经济生态的中性竞争环境形成,还具有基础性推动作用。比如,解决市场运行中不同地域、不同市场、不同主体和不同产品交易过程中的“绝对差异化”问题,实现交易条件、交易过程和交易结果的相对公平,是中性竞争市场环境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优化金融生态开放结构,协调和有序推进制度性开放,补上这一短板,是价值形态上关于市场主体和关系“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完善与重塑,这对激活市场活力、形成中性竞争市场环境,具有特别的意义。

  (作者系原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起草专家之一、资深财经评论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DF372)

,金融生态:制度性技术性开放理该并yahoo中国 行

相关:

扩展风险分类更能反映银行资产质量   银保监会日前公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办法》),拟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体现了全面风险监管理念。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占其全部资产总额的51.71%,有近一半为非信贷资产。而现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主要针对贷款提出分类要求,对贷款以外的资产及表外项目规定比较粗略。《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全..

新华国际时评:尊重彼此核心关切是解决好分歧的前提摘要 【新华国际时评:尊重彼此核心关切是解决好分歧的前提】5月9日至1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牵动全世界目光。磋商期间,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升至25%。对于美方此举,中方深表遗憾,并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同时再度重申:加征关税无法解决问题,合作和协商才是正确出路,但必须以尊重彼此核心关切为前提。(新华社) ..

八大视角看经济转型期的投资机遇摘要 【八大视角看经济转型期的投资机遇】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动能面临巨大转型。2019年面对外需收缩和消费不振,稳增长关键依然是要稳投资。下面笔者从八个视角分析存在的结构性机会与挑战。(证券日报)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质量发展让中国更从容摘要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质量发展让中国更从容】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外部世界风云突变带来的威胁与挑战,中国的立场坚定不移、态度灵活务实、措施有理有据。这份从容,首先离不开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与可观的市场体量。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除了练好内功之外,高质量发展还必须是敞开门的。如果关起门来搞经济,虽然或逞一时之快、获短浅之益,但终..

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从中国产品走向中国品牌   今年5月10日是第三个中国品牌日,2019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活动作出批示: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是顺应消费升级、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多重利好因素护航 国内经济发展韧性足 GDP拉动显著扩大进出口总值7.0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7%,这一增速较去年全年下降6个百分点。出口3.77万亿元,增长6.7%,较去年全年下降0.4个百分点;进口3.24万亿元,增长0.3%,较去年全年大降12.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5296.7亿元,扩大75.2%。  出口增速大体符合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外贸形势,贸易顺差的扩大,主要是进口低迷。进出口的这一变化,在3月份尤其显著。一季..

国际锐评:解决中美经贸摩擦 关键在照顾彼此关切   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当地时间星期五(10日)在华盛顿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磋商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双方进行了比较好的沟通与合作,谈判并没有破裂,而是恰恰相反,这只是两国谈判中正常的小曲折,是不可避免的,中方对磋商未来审慎乐观。他同时透露,双方经贸团队商定,将很快在北京见面,继续进行沟通,推动磋商。..

国际锐评:关税大棒损人害己摘要 【国际锐评:关税大棒损人害己】美国再次举起关税大棒,企图阻挡中国发展的步伐,但是不会得逞。人们看到,过去一年多来,中国应对得当,经济、社会和民众心理的抗压性都大大增强。现在各方面有利于中国的积极信号更多了,中国将会更加从容淡定地应对,更加有信心、有能力经受住风浪的考验。办好自己的事,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将给世界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消费旺投资稳 中国市场足够大摘要 【人民日报:消费旺投资稳 中国市场足够大】海关总署近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进口增长10.3%,远超市场预期,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得益于中国内需向好。相关专家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有所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背景下,内需的强劲表现充分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一潜力的加速释放,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底气,也将在中国和世界进一步加深融合中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好..

“制造”应与“设计”深度融合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睿对《金证券》记者表示。  SGS中国消费品检验部总监张云波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而质量已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一步,良好的质量提升将协助中国制造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不断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让更多中国好企业稳健走向全球市场,让更多中国好产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