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或成为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地理枢纽

2018-10-22 01:43:10 来源:网络

  当前,全球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革命,各国工业都被卷入其中,纷纷从自身的优势领域切入,以谋求在新的产业分工中获得有利位置。从全球各个城市角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来看,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工业带(泛上海工业带)在产业基础、资金成本、通达能力等方面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综合优势,将成为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地理枢纽。

  工业革命是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由强变更强的契机,也是一个城市带快速崛起、引领发展的难得机遇。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是城市带中部分工业门类的革命,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全门类的革命,这轮工业革命没有死角和盲点,也没有旁观者。从产业变革的趋势来看,新工业革命将会率先在产业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链集中度高、企业开放步伐走得早的城市带落地。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互联,表现为两个典型特征,第一个是整体革命。在以前的工业革命中,不同产业门类之间是分裂的,而在新工业革命中,不同门类之间是并联的,并且并联的程度越高,推进的速度就越快。从全球范围来看,泛上海工业带的产业门类最为齐全,这样的布局增强了门类之间的互联性,交叉学习的效率更高,大规模知识流动也更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所有门类的整体变革。

  与其他城市带相比,泛上海工业带还有一个重大的优势,那就是围绕不同产业门类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簇群。也就是说,泛上海工业带产业门类上下游的互联程度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最强的,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配套。当前,美欧产业的不同职能分布在不同的空间里,在获得了成本优势的同时却失去了速度优势。互联网时代,信息以光速传输,而物品的移动速度成为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产业簇群优势明显的泛上海工业带可以在紧凑的空间里实现上下游的深度变革,这是全球其他工业带难以实现的。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人口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人口少的国家在竞逐中逐渐落伍,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供应与需求的重组,不仅涉及产业工人,更涉及社会工人——产消者。如果说以前的工业革命的驱动力来自内部,而这次的驱动力则来自外部,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二个典型特征,即外部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工业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工业化,每一位消费者都可以零门槛、低成本的进入工业体系进行自我创造。

  相对其他城市工业带来说,泛上海工业带不仅拥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更坐拥中国庞大的社会工人,这些数量庞大的消费者可以快速变现为产消者。新工业革命是一场“消费关系”的大解放,未来的消费关系是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就得生产什么。企业必须由封闭的工厂转变为开放的组织,而数量庞大的产消者就是推动企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未来的制造业与生产何种产品无关,只与是否采用互联网手段改变产消关系有关,从这一点来看,上海将走在全球其他城市前列。

  资金是工业发展所必需的血液。上海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取得了良好的开端。金融中心是伴随经济中心的发展而形成的,只有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并成为一定区域的经济中心之后,它才可能产生、积聚和使用巨额资金。同样,金融中心也会反哺制造业等经济活动,为制造业提供金融动力。相对其他城市来讲,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可以使企业从区内或境外获得更低成本的融资,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助推工业企业的创生、发展和转型升级。

  凡是在工业革命中快速崛起的工业带,都兼有水运和铁路运输的优势,低成本和便利的运输工具,可以降低工业原材料和产成品的移动成本。如果说伦敦、底特律、东京等之前崛起的工业带更多的是依靠水运,而未来的工业带必须依靠水运和铁运等综合成本优势。上海不仅拥有现代化的港口群,而且坐落在全球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中,这意味从上海到达全球任何一地方的空间被压缩了,让泛上海工业带拥有全球最低的物流成本优势。

  这样的交通区位优势让泛上海工业带兼顾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巨大的全球市场是孕育城市带的温床,18世纪中后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走在前列的英国中南部城市首先形成世界级工业带,背靠的是本国内需市场,对外则是广阔的出口市场。之后崛起的欧洲西北部工业带、北美五大湖工业带、日本东海道工业带都是如此。泛上海工业带向西是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腹地市场,向东则是广阔的海外市场。

  媒体称,虽然无缘前三次工业革命,但中国显然不会缺席正在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无论是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国家战略,抑或中国本土新兴行业领军者的不断壮大,可以预见,中国跻身第四次工业革命潮头不再是梦。从综合产业门类、资金成本、交通运输等要素来看,上海将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地理枢纽,加速长三角地区的新工业变革,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DF353)

,上广州到北京 海或成为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地理枢纽

相关:

泰国今年暂不考虑对中国游客减免落地签证费   泰国旅游和体育部长威拉萨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游客赴泰旅游情况稳定,今年内暂不考虑对中国游客减免签证费。   泰国副总理颂奇曾于10月17日宣布,已经指示相关部门,在今年最后两个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实施落地签证免费政策,此举是为了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扭转由于普吉岛沉船事故造成的中国游客人数减少的趋势。很多泰国华文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称11月和12月赴泰中..

稳定资本市场预期 促长期资金入市   稳定金融市场,特别是做好股票市场投资者预期稳定工作,将是今后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工作重心,也是中国经济“六稳”工作内容之一。当前A股市场“政策底”渐明,市场参与各方应当对A股市场的发展坚定信心。   A股市场正在迎来密集的政策春风。10月19日,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到一行两会的负责人,高层罕见地密集发声力挺A股市场。刘鹤提到,中国正在成为..

“新农人”薛耀辉: 理顺“供给侧” 才有好收成   这两天天气不错,“产粮大县”吉林省公主岭市进入了秋收高峰期。虽然今年的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影响,但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山前村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耀辉脸上依然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根据气象信息等提示及时调整了品种和结构,又是个丰收年。”薛耀辉说。   在合作社的加工基地内,薛耀辉看着刚刚收获的大豆喜不自禁。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带领合作社农..

中国经济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稳的格局没有改变   中国经济“三季报”10月19日出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用三句话概括了前3季度的经济形势:“稳的格局没有改变,进的态势持续发展,新的力量快速壮大。”当日,中国新闻社举办“2018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对2018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做充分解读,研判2018年四季度经济走向。  国内生产总值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1季度同比增长6.8%,2..

补短板扩内需政策仍将加码 全年经济目标将可实现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同时也要看到,外部挑战变数明显增多,国内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

促外商投资便利化 外汇局改革FDI前期费用管理   促外商投资便利化,外汇局再出一策。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通知,取消了相关文件中FDI前期费用额度及前期费用账户有效期的要求,投资项目前期费用不再受30万美元限制,投资者可根据实际需求安排资金的汇入和使用,前期费用账户也不再受6个月有效期限制,投资者根据交易情况决定账户期限。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旨在更好推进直接投资领域外汇管理改革,提升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便利..

意大利预算案引发连锁反应

“脱欧”恐变“拖欧”   18日结束的欧盟峰会上,英国与欧盟仍未能达成“脱欧”协议。这让“英国将以何种方式脱欧”的悬念延续,也增加了人们对“脱欧”变“拖欧”的担忧。  峰会期间,欧盟指责英国提供的“脱欧”方案毫无新意,双方在“脱欧”问题上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大的阻碍仍是爱尔兰边界问题。有消息称,双方原定在11月举行、敲定最终“脱欧”协议的欧盟峰会也将被搁置,直至谈判取得“重..

国务院: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要快速落实到位摘要 【国务院: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要快速落实到位】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会议重点讨论改善企业金融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观点地产网)   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会议由国务院副总..

1个合理加4个增长 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改革开放力度明显加大,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在“外部挑战变数明显增多,国内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的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