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影视产业添薪加火

2023-11-14 05:59:36 来源:网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高科技与高水平艺术相结合,营造出一个个绝美瞬间。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场景,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智能渲染出总导演张艺谋要求的既像奔腾的黄河水又像中国山水画的效果,最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大屏及影视技术系统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

  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短视频+长综艺的形式,融合大量高科技手段,将中国传统绘画、雕塑、陶瓷等静态艺术品进行影视化的动态创造,后期再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动,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传播。

  今年暑期档公映后广受好评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中国盛唐时期的诗歌和诗人为IP,采取新技术手段、新动画方式等,鲜活地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

  10月24日,以“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影视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科技发展论坛上,嘉宾们对这些融合科技与艺术的影视和新媒体现象津津乐道。

  该论坛由首都广播电视制作协会与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作为论坛主持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在致开场辞时指出,当下,中国已经进入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智时代,高科技发展使影视及新媒体影像艺术的生产、制作、传播和接受发生全产业链的变革,影视人的观念、思维和工作方式也深受影响。论坛邀请人工智能专家、影视研究专家、影视创作者等,探讨影视与新媒介艺术在高新技术赋能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浪潮汹涌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工智能浪潮汹涌。它不仅影响影视创作的技术手段,也对内容、题材和表现方式都有深远影响。”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新认为,“科技与影视是相互促进、彼此成全的,影视创作中蕴藏着人们关于科学和未来的直觉。”她指出,上世纪一些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关于未来科学的构想,有的今天已经变成现实;而人工智能近来的发展中,对影视行业影响最大的当属“无中生有”的生成技术。

  近期,很多影视大制作把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虚拟预演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有的甚至直接虚拟成像,如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也采用了虚拟制作。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认为,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将影响影视行业的各个环节,也将改变观众对影视的观看方式和体验。“以往观众到影院看电影,在家里看电视,在电脑上浏览视听内容,但未来虚拟的屏可能无处不在,以虚拟人的表演替代真人演员也并非不可能。”他举例说,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里,真人演员就和虚拟人混搭表演。

  与会嘉宾同时指出,人工智能大发展也带来了影视创作与研究在原创性、主体性、伦理性等方面的挑战。比如有的作品难以确定是人类原创还是机器原创。“人工智能抓取人类文艺创作数据之后的输出,很难分辨来自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而且这个问题不光涉及作家,还涉及音乐家、画家等。”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宋方金说。

  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在影视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冲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指出,这需要通过立法规范和解决,比如通过版权法保护原创文字和图像的著作权、肖像权等。

  利用高科技开拓艺术空间

  虽然新兴科学技术对影视行业影响巨大,但大多数研究者和从业者表现出乐观态度,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还是人类的工具,主张发挥人的主体性,拥抱新技术,利用新技术,以此开拓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打造更精良的艺术作品。

  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带给影视制片方的便利,目前主要表现在降本增效、实时预览、数据存档等方面。比如关于视效,此前工作人员可能只能给导演提供一个方案,现在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提供5个,而且花费的时间更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数字创意实验室主任高峰说:“归根到底,新技术是为了帮助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而不能取代艺术家、成为艺术家。只不过我们要学会利用新工具。”

  人工智能在影视中的应用目前也还存在短板。北京墨境天合数字图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建、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辉等指出,人工智能在电影的节奏和情感把控等方面很难替代人,例如还不能创作出足够幽默搞笑的作品。这说明人工智能可能还难以处理人类艺术创作中比较高阶、难度比较大的作品,而文艺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和艺术家的鲜明个性正是作品吸引和打动观众的关键。

  还有业内人士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鼎盛佳和(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升认为,新技术给艺术家带来的是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他举例说,照相机刚被发明出来时,全世界只有寥寥几台,超过一半在画家手里。这些画家应用后,对照相机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照相机因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所以艺术和技术永远是相互促进和引导的”。

  北京壹同传奇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视效指导许明军入行已经十几年,他观察体会到,是数字技术让电影行业、视觉行业出现了井喷式发展。“正因为有了新技术,我们的行业才往前跨了一大步,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会被技术打断、损毁,而应该尽可能拥抱新技术。”

  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

  与会嘉宾指出,身处高科技时代,影视行业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传统的影视制作模式也亟待调整。

  “文化产业常常稀缺一类优质人才,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深刻见解或者创新方式来表达和组织有引领性的内容。”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研中心总监于博说:“人和技术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的。我更关注人工智能如何不断激发我的想象力,让我自己变得更好。”

  以往中国的影视教育、影视人才培养常常归属高校的艺术类、传媒类、文学类学科,但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电影不再是一种纯文学或者纯艺术的影像活动,而是已经与科技高度融合。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志忠介绍,几年前浙江大学筹建自己的电影学院时,确立了“科艺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且做了相应的探索:一是成立未来电影实验室,着重与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合作,探索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影像叙事和生成;二是今年新增电影制作专业,与中外高校和机构合作,围绕虚拟制作开展研究创作活动,着力培养一批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影视应用型人才。

  国内实力派影视制作人以及他们的团队也正努力与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接轨。徐建表示,他们公司一方面成立人工智能应用部门,由一些对此感兴趣和技术能力较强的同事在全世界寻找相关的人工智能案例进行研究,希望在生产流程中加以应用和落地;另一方面,公司在为《流浪地球3》进行视效创作等工作的过程中,尝试用人工智能解决公司负责的一部分低价值、高密度劳动。今后他们还打算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公司的设计和高阶的生产、制作阶段,努力为中国影视工业化生产积累经验。

  嘉宾们表示,期待中国电影科技企业做大做强,能够出现自己的影视科技巨头,实现影视技术的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

  苗 春 【编辑:陈文韬】 ,科技创新为影视产舒伯特 业添薪加火

相关:

申城上演东方美学盛宴 国风表演探索创新表达  中新社上海11月12日电 (记者 王笈)11月11日、12日晚,《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以下简称“《云之上》”)于申城黄浦江畔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上演。上海民族乐团在船厂工业遗存中搭建起一方舞台,衣袂飘飘的国乐演奏家们围坐一圈、纵情演绎113件乐器,歌者的空灵吟唱与之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全新的东方美学视听盛宴。 11月11日晚,《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首演。(上海民族乐团供图) ..

西藏拉萨《文成公主》史诗剧第十一季演出收官  中新网拉萨11月12日电(贡确)11日,享誉全国的《文成公主》大型史诗剧第十一季在拉萨圆满收官。当日作为本年度的最后一场演出,观众和演员们热情高涨,现场掌声不绝。 图为11月11日晚,《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第十一季演出在拉萨圆满收官。贡确 摄 图为剧中展示文成公主入藏艰险。贡确 摄   据悉,截至今年收官,《文成公主》正式走过了11个演出季。今年演出235场,项目营收超1.5亿。11年来,该剧累计演出场..

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出山”又“出海”  中新社广西三江11月12日电 题:传唱千年的侗族大歌“出山”又“出海”   中新社记者 黄艳梅   “幸福的侗家哎,多嘎多耶情豪放,花桥上,把歌唱……”正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上,侗乡人踏歌起舞,欢快地唱起侗族大歌,纯净的天籁之音深深打动着海内外游客,掌声一次次响起。   在三江县多耶广场参与活动的人群中,来自广东省湛江市的陈佳颖听得入迷。“侗族大歌没有伴奏..

非遗馆里唱响原汁原味上党梆子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戏出太行: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上党梆子专场展演”12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登台,山西省“四大梆子”代表性院团之一的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带来原汁原味的唱段。 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级非遗传承人崔嫦娟演唱的《打金枝·劝宫》。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供图   开场前,青年文化学者弓宇杰介绍,山西有四大梆子戏: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上党梆子..

徐浩峰新片《入型入格》杀青 陈坤吴磊演兄弟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11月12日,动作武侠电影《入型入格》宣布杀青,并发布杀青照及概念海报。该片由徐浩峰、徐骏峰联合编剧导演,陈坤、吴磊领衔主演,影片官微配文:“命运多舛,引入迷局,且看兄弟携手,搅动风云。入型入格,办得漂亮!” 《入型入格》导演徐浩峰,领衔主演陈坤、吴磊。   电影《入型入格》改编自导演徐浩峰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于1931年的中国南方,银行家以自己收藏的名画高攀名士,不想竟被..

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 研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  中新网杭州11月12日电 (王潇婧)宋韵文化是浙江文化独特的文化标识,也是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的富矿。如何让宋韵文化“活”起来?   11日,2023年杭州文史论坛暨“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宋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开幕。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文博单位的100余位文史、考古、文博、文旅、建筑、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收到相关学术成果60余项。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宋代是杭州城..

首届北苑贡茶文化节在福建建瓯启幕  中新网南平11月12日电 (叶国宝)“海内外人士大多知道江西的景德镇出产皇家订制的瓷器,今天我才知道闽北的建瓯北苑贡茶也是皇家定制的饮品。”曾去过云南、四川、浙江等中国著名茶叶产区的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12日在首届北苑贡茶文化节开幕式上透露了自己的新观感。   当天,首届北苑贡茶文化节在福建南平建瓯市开幕。来自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茶人、..

擦亮“大运河”金名片 文体旅融合展新景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陈杭)从天安门广场向东,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与贯通南北、联通古今的中国大运河“相汇”,见证着千年漕运历史为通州这座运河之城留下的丰富文物古迹和美景,也讲述着运河文化生生不息的传奇故事。   11月13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以下简称“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将在北京通州开幕。本次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

西泠印社庆建社120年 社长之位依然空缺  中新社杭州11月12日电 (谢盼盼 刘玉涵)11月10日至15日,“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系列活动”在浙江杭州召开。   西泠印社社址坐落于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   庆祝活动期间,西泠印社召开了第十五次社员大会,同时召开社长会议和理事会议,就换届选举、章程修订等社务工作进行商..

成都演出市场“井喷” 彰显音乐演艺“第三城”魅力  中新网成都11月12日电 (唐倩)11日晚,在位于成都市高新区文化地标性建筑的金融城演艺中心,伍佰演唱会正火热开唱。 伍佰演唱会现场。(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伍佰演唱会原计划在成都只有11日这一场,因为售票秒空,群众呼声太高,在平台上强烈要求加场,演唱会主办方又追加了12日这场。”据成都金融城演艺中心宣传负责人唐沁介绍,这是他们今年以来的第13场大型演出活动,几乎每场都是“售票秒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