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能挣脱镜框式舞台上的封闭景观吗

2023-11-14 05:47:59 来源:网络

  戏剧能挣脱镜框式舞台上的封闭景观吗

  届“秋是国际戏剧季”渐入佳境,探索多元化作品和社区、在地观众有效联动

  ■本报记者 柳青

  金星舞蹈团的新作《不期而别》首演后,金星和现场观众交流时谈到:“这个作品的出发点是希望观众看到台上的舞者就是生活中的你我,舞蹈表达每个普通人的困境和渴望,而不是唯美的、遥远的观赏之物。”

  《不期而别》是首届“秋是国际戏剧季”的参演剧目之一,金星的这番演后谈呼应着这个戏剧季的精神追求:舞台不是一道闭塞的景观,剧院不是悬浮于生活的场所,在戏剧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观众的联结,唤起人们的参与感和主动思考。

  “秋是国际戏剧季”汇聚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的7台剧目,从十月中到十二月中的两个月里,《过去五年》《不期而别》《布莱希特的鬼魂》《朱丽叶与罗密欧》《奶酪圆舞曲》《芝士哞哞》和《笑忘书》依次上演于YOUNG剧场。其中的三台剧目——伦敦西区音乐剧《过去五年》、柏林剧团《布莱希特的鬼魂》和舞蹈文学剧场《朱丽叶与罗密欧》,也是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秋是国际戏剧季”以杨浦为主场,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实现“全城有戏”的联动,更探索多元化的舞台作品怎样和社区、和在地观众有效联动。

  改变舞台与观众的关系

  将于11月11日、12日演出的柏林剧团的《布莱希特的鬼魂》是这次“秋是国际戏剧季”最受关注的剧目。布莱希特创办的柏林剧团首次亮相上海,《布莱希特的鬼魂》是去年秋天在施普雷河畔船坞剧场首演的新作,它在YOUNG剧场的演出是亚洲首演,并且剧团的中国之行仅有上海一站,两场演出开票即售罄,剧团临时决定加演一场,仍一票难求。

  《布莱希特的鬼魂》成为“秋是国际戏剧季”的高光剧目,这本身构成了一种强势的表达:戏剧节展的使命不仅限于挑选和引进“好戏”,在上海这样的“演艺大世界”和“文化码头”,剧目集中的展演能否在策展思路中更进一步,封闭的镜框式舞台怎样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

  《布莱希特的鬼魂》是一部成年人的木偶剧,随着木偶盒子打开,满台小人偶钩沉一部关于戏剧的断代史。导演苏瑟·魏西特是现今德国和奥地利地区最为重要的木偶师之一,她致力于革新木偶戏剧,大部分作品以木偶和操作师、舞蹈和音乐之间的互动为特点。她之前为《20世纪的英雄》这部作品制作了80多个世界历史名人的木偶,作品演出后,她持续地制作了更多影响过历史进程的名人的人偶,组成了她称之为“祖先长廊”的群像。当她受邀到柏林的船坞剧场演出时,她意识到可以把“祖先长廊”和柏林剧团的历史以及布莱希特的创作观念结合成一部形态特殊的作品。她无意于用具象重现一个剧团或剧作家的传记,因为,“重点不在戏剧,而是对布莱希特的重新发现,通过和他(的鬼魂)在对话中探讨对戏剧和表演、对时代变迁中的观众的看法”。

  回望历史是必要的。《布莱希特的鬼魂》还原了《三分钱歌剧》首演时的舞台风貌,当年,布莱希特以《三分钱歌剧》成为魏玛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本雅明极为敏锐地觉察到布莱希特带来的触及戏剧本质的改变,他说:“布莱希特改变了舞台与观众、剧本与演出、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功能关系。”战后,结束流亡的布莱希特回到柏林创立剧团,剧团名字的准确直译是“柏林的集体”。布莱希特在默认“导演中心制”的德国戏剧界开创了全新的集体创作的方式,演员不再是导演意志的容器,观众也不是表演内容的接收者,日常生活中的“政治角落”用舞台化的方式被揭示。柏林剧团第一次到巴黎巡演,罗兰·巴特评价:“布莱希特的戏剧方法使法国所有的戏剧显得过时。”几年后,彼得·布鲁克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看看柏林剧团吧,去见识在我们闭塞的舞台上不曾有过的社会面。”

  现在,木偶师们将在上海的舞台上唤出《布莱希特的鬼魂》,这个作品与其说是缅怀柏林剧团“最好的时光”,倒不如说,它在这个时代的语境中又一次发起迫切的追问:戏剧可以挣脱镜框式舞台上的封闭景观吗?它怎样呈现正在变化中的“世界图像”并唤起观众主动的参与意识?

  扩展到剧场外的讨论

  “秋是国际戏剧季”的展演作品中,默剧《笑忘书》、现代舞《不期而别》、舞蹈剧场《朱丽叶与罗密欧》的创作方式多元,各自具有鲜明风格化的、非传统的形态,而它们的创作逻辑是相通的,都是对生活中普通人切身相关议题的回应,用舞台和表演语言创造了一个人人可以介入、人人可以参与的公共讨论的场域。

  在这些作品中,现代舞《不期而别》是“在地感”最强的一部,不仅制作人金星是本土艺术家,金星舞蹈团则以杨浦定海桥为驻地,这部新作从时间和地理层面都是“近作”。《不期而别》原是三年前因疫情而搁浅的一部旧作,被现实中断又在重启之后成就舞蹈和现实的双向塑造。它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身边的舞蹈”,舞者的动作看似日常,装扮更是直观的日常化。金星和两位编舞认为,舞蹈的目的是唤起身体深处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舞者的,也是观众的。生活化的服装和保留粗粝感的动作,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舞蹈和观众的距离,就像编舞之一的大卫·埃尔南德斯表达的:舞者们的每个动作其实诉诸芸芸众生的普通人在过去的几年里经历了什么,舞蹈是为了让每个人置身其中地思考个体怎样组成社群、强者又如何接纳弱者。

  优质演出在上海的生活中已经不是稀缺品,随之带来的更迫切议题是,怎样的演出和策展能挑战观演关系?怎样让观众意识到自己是艺术的一部分,观众能积极地介入艺术、甚至介入现实?“秋是国际戏剧季”所做的正是这个方向的探索。

  音乐剧《过去五年》剧组进入复旦大学公共艺术课堂,学生和主创们交流“文学和艺术对现实中的爱情难题有启发吗?”英国文学和莎士比亚戏剧研究的专家谈峥教授在舞蹈剧场《朱丽叶与罗密欧》的演前导赏中和观众探讨“注重市场反馈的莎士比亚如果在这个时代会怎样写受到阻碍的爱情?”呼应《奶酪圆舞曲》和《芝士哞哞》的演出,整个剧场改造成“奶酪小镇”,观众踏入剧场的一刹那能够沉浸式感受戏剧背后的饮食文化。以上种种,尚且是常规的围绕演出的观演互动,那么默剧《笑忘书》则以演出为起点,开启了一场渗透到许多人身边的公共讨论: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我们怎样应对疾病、记忆,乃至更广义的生命?

  《笑忘书》的导演透露,他在创作中得到了一位神经医学专家的启发,对方告诉他,人类的记忆是不断被建构出来的,大脑边缘的海马体像一个创作工坊,排列组合编导着人的记忆,所谓“失忆”不是记忆消失,“那部分内容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进入工作坊。”《笑忘书》不是一部阿尔茨海默病的科普剧,也不是号召观众祛除疾病歧视的宣教作品,而是在舞台上揭开冰冷的病理报告背后多样化的生命感知。就像导演形容的:“我更愿理解为这是生命的庆典,疾病和失忆,可以视为另一种平行的生命体验。”这部默剧曾反复在非剧场、非常规的表演空间里演出,这构成了作品之上的又一层言说:戏剧和表演回到身边,回到生活内部,它触发的公共讨论也是“每时每刻的生活”。这次在上海的演出虽然回到传统的镜框舞台中,但它和整个“秋是国际戏剧季”掀起的讨论和思考,将从剧场蔓延到观众身边的日常。(文汇报) 【编辑:曹子健】 ,戏剧能挣脱镜框式舞台上的封闭景观输入手机型号自动生成灵敏度 吗

相关:

中新人物|陆毅:48岁出道43年 不在意红与不红  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上官云)最近,演员陆毅出现在《披荆斩棘3》舞台上,跳舞、唱歌,白色西装造型很快出圈,接二连三登上热搜。   “48岁陆毅出道43年”,一时成为网上的热梗。这样说倒也不算夸张,陆毅5岁就开始拍戏,还是在校大学生时,饰演爆款电视剧《永不瞑目》里的肖童,成为当红偶像。   他塑造的影视剧人物,如今八零后、九零后的观众都还能说出不少,《像雾像雨又像风》的陆英奇,《男才女貌》里的邱..

音乐剧《绽放》在厦门开演  中新网厦门11月9日电 (记者 杨伏山)“为爱绽放,迎着阳光,我将无限成长”,作为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重磅剧目的《绽放》,9日至10日在闽南大戏院连演两场。 音乐剧《绽放》演出剧照。 闽南大剧院 供图   音乐剧《绽放》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从张桂梅老师调任到云南省华坪县民族中学后发现女孩上学困难,并立誓建立免费女子高中开始,讲述了她一路历经艰险,克服了缺少经费、曲解难辩、老师出走..

西藏林芝逾120种文创产品亮相广州塔  中新网广州11月9日电 (记者 程景伟)2024西藏林芝工布新年乡村旅游文化周暨“林芝有礼”文创产品展开展仪式9日在西藏林芝旅游(广州)推广宣传中心(广州塔)举行。本次文创产品展以“工布古韵·潮趣林芝”为主题,共展出7大类120余种文创展品。 展出的玩偶手办。程景伟摄   珞巴围巾、玩偶手办、察隅香囊……产品展现场摆放了充满林芝风情的特色周边及旅游文创产品,既传承传统工布民族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时尚风潮品味..

47位省外浙籍文艺名家被聘为“艺术乡贤”  中新网杭州11月9日电 (童笑雨)11月9日,省外浙籍文艺名家交流研讨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47位省外浙籍文艺名家被聘为“艺术乡贤”。 活动现场。浙江省文联供图   近年来,浙江省文联积极探索建立浙籍文艺名家柔性引进机制,先后聘请了6位影视理论评论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浙江省文联首批“艺术乡贤”,16名浙籍书法名家为浙江书法院首批特聘研究员。   为建立覆盖更为广泛的“艺术乡贤”工作长效机制,种好乡贤栖息“梧..

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开幕  中新网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 王笈)以“全球艺场·艺术上海”为主题的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9日在沪拉开序幕,将集中举办100余场展览交易、30余场艺术拍卖,汇聚250余家中外艺术机构,货值预估超过100亿元。   作为本届交易周的重要项目之一,第十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岸艺博会”)于当天启幕,吸引了185家参展商纷至沓来,展商数量及展示面积皆为历届之最。其中,境外画廊比例达50%,头部画廊数量超..

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作品展在吉林桦甸开展  中新网吉林11月9日电 (记者 石洪宇)9日,“白桦杯”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作品展在吉林省桦甸市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画乡代表、农民画画家、农民画理论研究专家等共同领略“乡村之美”。   桦甸市是中国有名的农民画之乡,已有40余年的创作历史,还被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开展前,大赛组委会从全国22个省市征集了794幅农民画作品,经过40天的初评、复评、最终审核..

陕西咸阳碱滩发现战国晚期秦人平民墓地  中新社咸阳11月9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9日从陕西省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咸阳碱滩发掘清理墓葬263座,其中战国晚期秦墓237座。本次发掘区与塔儿坡前两次发掘区毗邻,时代相近、文化属性相同,且墓葬等级差距不大,形成上千座规模的大型战国晚期秦人平民墓地,进一步证实咸阳市东郊是秦咸阳城的一处墓葬区。   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为配合咸阳市渭城区碱滩村项目建设,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

作家高维生:于写作之中,寻找文化记忆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上官云)在今年出版的生态文学作品中,《长白山野生飞鸟集》显得有些特别。它介绍了很多长白山野生鸟类的个性特征和生存环境,但又涉及考古学、民俗学、人文地理、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作家高维生回应道,《长白山野生飞鸟集》是一次跨界写作。在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也对当地民俗和地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近几年,自己对人文地理更加关注,大自然是有生命、有情感..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最早恐龙蛋壳为革质蛋壳  中新网武汉11月9日电 (马芙蓉 柯宇铮)中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最早的恐龙蛋壳为革质蛋壳,并揭示早期恐龙蛋的演化过程。相关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   此项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和云南大学共同完成,改变了人们对早期恐龙蛋软壳或者硬壳的传统认识。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韩凤禄。   韩凤禄9日受访时..

费城交响乐团艺术家访华 用音乐续写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电 题:费城交响乐团艺术家访华 用音乐续写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   作者 应妮 曾玥   第一次来中国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特里斯坦·瑞斯·舍曼认为,11月10日在中国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将是一个光荣的历史时刻,无论于他个人还是费城交响乐团。   这场名为“‘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将会由中国交响乐团和费城交响乐团联袂演出,曲目包括伯恩斯坦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