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走向当代:“宁波手艺”的发展之路

2023-10-10 04:42:19 来源:网络

  【守望家园】

  “技艺类非遗”,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手艺”,是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宁波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的方向前进,不断强化区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在技艺类非遗,也就是“宁波手艺”的保护传承方面,逐渐探索出一种模式。

  历史价值是基础

  宁波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勤劳而富有才智的宁波先民创造了越窑青瓷、金银彩绣、红帮裁缝技艺、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灰雕、石雕等丰富多彩的“宁波手艺”。

  “宁波手艺”不仅是宁波先民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思想、情感、审美创作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是他们千百年来维持、改善生计的重要手段。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满足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且大量出口海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文化的精彩、传播中国文化。2009年,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之源流”特别展。该展览汇集了唐宋以来,由宁波港输出的现收藏于日本各大博物馆、宗教寺院的中国佛教造像、绘画、书法等珍贵文物170余件,从中不难看出,石雕、佛画等“宁波手艺”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艺术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

  当下保护是根本

  伴随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各类非遗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正在改变、消失。但制作这些作品的技艺,全凭口传心授传承至今,既无法精确量化,又不能通过文字准确再现,只存在于一代代工匠们的头脑中。与那些有着具象物质形态的手工艺品相比,这些抽象的无形的“宁波手艺”,其传承的紧迫性更甚。倘不注重传承,人亡艺绝的悲剧就随时可能发生,文化失忆绝非耸人听闻。

  2003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开始进行民族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截至2023年,宁波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7项,其中技艺类项目160项。

  宁波市还积极探索构建非遗保护的长效机制。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了对非遗项目、传承(传播)人和传承(传播)基地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非遗保护“三位一体”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传承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相互联动,展示馆建设国家、集体、个人相互联动,生产性保护政府、企业、社会相互联动,生态区保护整体性、传承性、持续性相互联动,几乎全面覆盖非遗保护,涉及社会各层面。这一模式还对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开展捆绑式评估考核,评估制度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评分细则,评估指标体系可随着政策法规及非遗保护形势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也可通过区分部分指标的适用范围与评价方式来落实分类评估。评估制度的实施有效推动了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

  同时,从市到县,各级非遗保护中心的设立,也使保护工作有了组织保障。此外,宁波市依托“以宁波博物馆为龙头、专题性博物馆和行业性博物馆为两翼,民办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建设,建成非遗博物馆多家;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重点文化会展,展示非遗文化企业、产品,推动文化产品出口;组织、实施编纂出版《甬上风华——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丛书等。通过20年的实践探索,宁波已形成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为“宁波手艺”的传承发展构筑了一条快速路。

  活态传承是途径

  “宁波手艺”是宁波代表性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找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式,推陈出新,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好“宁波手艺”,讲好宁波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

  非遗的传承,重中之重是人才。众所周知,非遗保护欲不陷入“人绝→艺亡→业衰”的恶性循环,关键的突破口是人才培养。因此要解决“宁波手艺”的人才迭代问题,确保“宁波手艺”有序传承。一方面可以结合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面向全市传承人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依托乡村振兴等战略,对农村非遗传承人和意向从业人员开展精准帮扶,全面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完善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引进、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传承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同时,广招有志于此的人才,在宁波构建以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特色优势、高水平技能人才为支撑的人才队伍。

  “宁波手艺”不仅要“活”在当下,而且要焕发出时代光彩,这也是活态传承题中应有之义。“宁波手艺”蕴含丰富的现代性和文化性基因,可催生出巨大的生产力。因此,可以运用数字化、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手段,利用动漫、创意设计等业态,通过直播、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开发富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让“宁波手艺”活起来、火起来;同时,加强其与当代生活的结合,推动“宁波手艺”的市场化、生活化。此外,还应推动“技艺类非遗+”产业综合体,推动文化、旅游、休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

  目前,“宁波手艺”基本以手工作坊业态存在,传播能力弱、辐射影响小。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宁波手艺”走出去的力度,支持其产品及衍生产品到海外展出。同时,还可在国外进行技艺表演,举办宁波技艺类非遗展览、艺术研讨会等,扩大“宁波手艺”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好“宁波手艺”是宁波打造文化标识、提升文旅工作的重要抓手,也为宁波“宋韵文化”推进工作项目化、项目体系化、体系品牌化找到了新的路径。

  (作者:吴忠,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临港现代服务业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编辑:刘阳禾】 ,从淘宝好评100字通用评论 历史走向当代:“宁波手艺”的发展之路

相关:

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柯琦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人们在纪念孔子之时,恐怕也会好奇,孔子到底长什么样?作为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既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古圣贤,也是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人之一。他的理念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人的气质,还深刻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儒家文化圈。孔子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国人。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孔子与古埃及的摩西、古希腊的梭伦的塑像并排站立。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宣言》,写入..

三星堆首个线下城市数字空间亮相  9月29日,“梦回古蜀·三星堆沉浸式数字城市展厅”在成都市高新区铁像寺水街拉开展幕。   据悉,该项目是三星堆走出博物馆与成都高新区携手打造的第一个线下城市数字展示空间,旨在通过当下最新潮的数字沉浸展示技术、虚实联动的线下体验、文创展示等互动环节,广三星堆文化,让“三星堆的世界”无处不在。   此次推出的三星堆城市数字展厅于中秋节和国庆期间向公众免费开放,为人们的国庆假期平添了不一样的体验。 ..

《志愿军:雄兵出击》高校路演 以青春致敬最可爱的人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正在全国热映。9月30日,该片演员朱亚文、陈飞宇、魏晨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国防建设中的青春力量共同回溯那段象征热血与荣光的烽火岁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我国国防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从“神舟”筑梦无垠星河,到“天眼”望穿百亿光年,始终在中国航天事业中步履不停地探索深耕。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校园路演将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高校路演起点。映后,有同学感言,..

首次看片 于和伟眼眶湿润  由张艺谋执导的国庆档电影《坚如磐石》正在火热上映中。9月30日,影片主创雷佳音、于和伟、孙艺洲、许亚军来到成都,与观众分享影片银幕内外的创作历程及心得感悟。雷佳音、于和伟、孙艺洲惊喜亮相观众席,陪伴在场的影迷一同观影。通过影片再度沉浸式回到拍摄的故事中,于和伟坦言,在观影过程中一度眼眶湿润。   电影《坚如磐石》是张艺谋再度回归现实主义之作。故事讲述了金江市副市长郑刚(张国立 饰)之子苏见明(雷..

《坚如磐石》:实力派演员飙戏火花四射  袁云儿  虽然剪辑零碎、逻辑硬伤较多,但凭借紧张刺激的情节和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演,电影《坚如磐石》依旧成为2023年国庆档票房冠军。主演于和伟和张国立的表演尤其吸睛,一个心狠手辣,另一个老奸巨猾——双反派的创新设定为影片塑造了亮眼的“双子星”。  于和伟在片中饰演富商黎志田。这个既可恨又可怕、还有一丝可怜的人物,被他演绎得戏剧张力拉满。黎志田出身贫苦,刚开始是个做苦力的“棒棒”,但当他和张国..

“中文书架”走进菲律宾国家图书馆  近日,由菲律宾国家图书馆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菲律宾国家图书馆“中文书架”活动暨《100个热词了解新时代中国》图片展,在菲律宾国家图书馆举行。   活动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向菲律宾国家图书馆捐赠图书200余册,并由菲律宾国家图书馆馆长阿德里亚诺、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副校长何塞·马卡帕加尔等共同为“中文书架”揭幕。此次捐赠图书不仅包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足迹”系列图书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中..

天府之国携手东方之珠 “凝视三星堆”大展亮相香港  来自三星堆遗址考古新一轮发掘出土的扭头跪坐人像,有着长长的发髻和奇特的姿势;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商周圆形铜眼泡、商周铜眼形器等,让人得以感知古蜀人的憧憬和远眺……漫步在美丽“东方之珠”的文化殿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就能在众多珍贵精美的文物中,邂逅一场关于古蜀国的时空穿越之旅。   9月26日下午,“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展览开幕式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聚焦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

乔叶《宝水》:中国农村的转型与新书写  乔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走神》等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乡土文学一直都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乡土文学从鲁迅到周立波、丁玲,再发展到赵树理,最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莫言、贾平凹、路遥。从内容上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到展现改革开放,基本上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能出现代表时代的优秀作品。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一直都在变化,从曾经的城市化到如今的去城市化..

漫话节气|为何“寒露脚不露”? 【编辑:李岩】

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亮相国家大剧院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6日晚,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现场图   《胡桃夹子》由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由著名芭蕾舞艺术家、哈尔滨芭蕾舞团团长兼艺术总监、总导演张丹丹与著名指挥家、哈尔滨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汤沐海携哈尔滨芭蕾舞团与哈尔滨交响乐团联合完成。 现场图   芭蕾、交响双驾马车齐驱,将这部世界经典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再现了这部世界级的芭蕾舞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