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2023-10-10 04:42:09 来源:网络

  □柯琦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人们在纪念孔子之时,恐怕也会好奇,孔子到底长什么样?作为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既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古圣贤,也是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人之一。他的理念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人的气质,还深刻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儒家文化圈。孔子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国人。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孔子与古埃及的摩西、古希腊的梭伦的塑像并排站立。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宣言》,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这样一位现代人最熟悉的古人,我们对他的相貌如何却知之甚少。翻开《论语》,我们可以看见孔子的笑——“莞尔而笑”,孔子的哭——“颜渊死,子哭之恸”,孔子的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的骂——“朽木不可雕也”,甚至孔子如何穿衣、吃饭、如何睡觉的细节都有,但是对孔子的相貌却少有论述。

  孔子是“力招城关”的“长人”吗?

  距离孔子两百多年的荀子说,孔子“面如蒙俱”。杨惊注:“俱,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俱。”说孔子的脸像驱鬼的神像。这是一个比喻,喻体和本体有不止一个相似之处,关键看取的是什么相似。一般理解为孔子的脸长得和驱鬼的面具一样,给人以凶神恶煞的感觉。也有人认为,是说孔子的脸有威仪感,就像驱鬼面具一样,具有威慑力。结合《论语》中说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后一种解释似乎更接近实情。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被后世看作信史。他距离孔子已有三四百年。当时经学兴起,带有迷信色彩的谶纬之学中就有关于孔子容貌的内容。比如“孔子反宇,是谓尼甫(一作尼邱)”(《礼纬·含文嘉》)。

  班固《白虎通·姓名》篇记载:“孔子首类鲁国尼丘山,故名为丘。”所谓“首上圩顶”,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圩顶,言顶上窳也”,窳通洼,凹低的意思。“圩顶”即指头顶凹陷。由于圩顶取象于尼丘山,所以被称作“尼首”。《后汉书·高获传》记载,高获“为人尼首方面”,唐代李贤注曰:“尼首,首象尼丘山,中下四方高也。”

  司马迁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名曰丘云”,应该是受到当时民间传说的影响。在《孔子世家》中还有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一句。这似乎说明,孔子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得名于出生后头部的生理特征,二是得名于家乡的一座山名。如果孔子出生前,父母确实“祷于尼丘”,那么得名于尼丘山似乎顺理成章。反驳此说的人则考证古人“不以山川”命名的原则。

  持前一说的学者,认为孔子得名于生理特征,征引了现代医学来解释,婴儿期如果患有腹泻等症,会引起婴儿前囟门凹陷,明显低于周围颅骨。学者推测孔子出生后患病,导致前囟门凹陷。孔子父亲叔梁纥在孔子出生时已经年过六旬。由于父亲年龄偏大,可能影响了孔子先天体质。学者引用晋成公名“黑臀”(“黑臀”当为胎记)来佐证孔子之命名。类似的还有郑庄公名“寤生”(“寤生”近似今天“逆产”)。

  如果孔子的名字得自山名,那就和相貌无关。如果得自生理特征,则与相貌密切相关。以上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在没有更加过硬的证据之前,只能两存之。

  再说孔子的身高。《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根据战国、汉代出土实物,一尺约合23.1厘米,这样孔子就有2.2米多高,和前篮球健将姚明相当。这应该也和当时的谶纬之学有关。汉代《春秋纬》:“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这样看,司马迁还是比传说中少说了一点。孔子的身高在《论语》中同样找不到佐证。不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春秋时鲁国的一员猛将,曾扛起落下一半的城门,放同伴出去。《春秋左传》载叔梁纥:“身长七尺,武力绝伦。偪阳之役,纥抉悬门以出诸侯之师。”

  孔子也有类似父亲的功绩,《吕氏春秋·慎大》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关,指门闩,国门之关,指用一根巨大横木做成的门闩。孔子力气虽然不及他父亲,只身托举起城门,但举国门之关的力气,也非常人可比。《淮南子·主术训》篇记载孔子有多项本领:“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蹑郊菟,力招城关。”“力招城关”,即“举国门之关”,可见孔子并不是一身书生气的夫子,而是英杰。

  在民间,相传孔子相貌有“七露”之说,即“耳露轮,眼露白,鼻露孔,口露齿”,这种说法最早见于金代孔元措所撰《孔氏祖庭广记》。民间流行的许多孔子像都具备上述特征。

  孔子是文人画家喜欢描绘的人物

  塑造孔子形象,是历代艺术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传说历史上最早的孔子塑像是孔子弟子子贡在孔子去世后雕刻的孔子夫妇楷木像。

  西汉时,蜀郡太守文翁修学宫,作石室,刻孔子坐像供奉。东汉时,桓帝建庙,在壁上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汉代海昏侯墓漆器屏风,绘有孔子生平文字及孔子画像,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东汉灵帝建鸿都门学,命画工刘旦、杨鲁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这两位画工是已知最早的创作孔子形象的职业画家。山东嘉祥武氏祠“孔子见老子”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的孔子石刻形象。山东东平县“孔子见老子”汉墓彩色壁画,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孔子彩色壁画。

  魏晋以后,孔子成为文人画家喜欢表现的人物。西晋太康时期,益州刺史张收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东晋顾恺之、王廙、戴逵等,南朝陆探微、刘滇、张僧繇等都画过孔子。

  唐代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各地建孔庙,为孔子塑像。孔子画像和塑像大量出现。阎立本、吴道子、周昉等都画过孔子。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有“双绝”之誉,盖孔子为“文圣”,吴道子为“画圣”,一图见两圣,是为双绝。这幅孔子像是迄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孔子“标准像”。

  为孔子画像代不乏人。明代出现了按编年顺序反映孔子一生言行事迹的连环画册。这些画册被称作“圣迹图”。今天我们见到的各种“圣迹图”,应以明正统九年(1444年)张楷序刊的“圣迹图”木刻本为最早。清代改琦手绘的《孔子圣迹图卷》现存10幅,属名家真迹。
两幅明代佚名画家的《孔子燕居像》是流传较广的孔子像。

  近代以来孔子画像更是数不胜数。任伯年、徐悲鸿、黄羲、戴敦邦、刘国辉、毕建勋、马振声、黄发榜、冯远、于受万、孔维克等名家都创作过相关画像。

  今天我们如何呈现孔子的样貌?

  如何呈现孔子的样貌,是摆在历代画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头顶凹陷在画像中不好呈现,呈现出来也不好看,不能体现孔子的威仪。所以这一特点几乎在历代孔子画像中都难以看到。

  此外,孔子孙子子思曾有“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孔丛子》)这样的话。如果属实,那么孔子连眉毛和胡子都几乎没有。但是我们看到的孔子像,几乎都有浓密的须眉。如果在画像中呈现没有胡子的孔子,实在是有违古人心目中孔子高大的形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身高很出众,但是这一点也几乎没有体现在画像中,如果真把孔子画得有两米高,他周围的人都比他矮半截,在构图上实在难看,显得很不协调。

  总之,绘画不同于学术研究,学术研究追求的是“真”,绘画追求的是“美”和“善”。归根结底,真善美是一体的。但还是各有侧重。通过学术研究来探求孔子的真实相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孔子,也有助于画家更好地呈现孔子。而画孔子像和雕塑孔子像,一方面是艺术创作,要追求“美”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价值观的宣扬,要追求“善”的效果。

  笔者认为,历史人物画创作,不是以物质材料来描绘人物,而是画家用心灵穿越时空的帷幕,与我们辉煌文明史中的不朽灵魂对话,以现代人的心智和情怀诠释历史和历史人物。那些我们在史籍上读过并想象过千百次,但始终朦胧模糊的形象,被绘画者充满情感的画笔塑造出来,辉耀于读者眼前,这是画家神思妙想的结晶。这是我研究孔子画像三十多年的心得。

  当代画家创作历史人物画,已有很多成功先例。如蒋兆和创作的张仲景、孙思邈、张衡、祖冲之、曹操、杜甫、李时珍;刘旦宅创作的秦始皇,李斛创作的关汉卿,都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教科书上以他们创作的形象为这些历史人物的画像。

  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人物,是我们当代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宝藏。我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艺术家可以创作,也应该创作出新的形神兼备的孔子形象。新的孔子形象应该既能体现历史上孔子的神韵,同时也能被现代广大读者所接受和认可。新的孔子形象既是赓续传统的,又是符合时代审美的。 【编辑:刘阳禾】 ,淘宝好评率 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相关:

三星堆首个线下城市数字空间亮相  9月29日,“梦回古蜀·三星堆沉浸式数字城市展厅”在成都市高新区铁像寺水街拉开展幕。   据悉,该项目是三星堆走出博物馆与成都高新区携手打造的第一个线下城市数字展示空间,旨在通过当下最新潮的数字沉浸展示技术、虚实联动的线下体验、文创展示等互动环节,广三星堆文化,让“三星堆的世界”无处不在。   此次推出的三星堆城市数字展厅于中秋节和国庆期间向公众免费开放,为人们的国庆假期平添了不一样的体验。 ..

《志愿军:雄兵出击》高校路演 以青春致敬最可爱的人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正在全国热映。9月30日,该片演员朱亚文、陈飞宇、魏晨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国防建设中的青春力量共同回溯那段象征热血与荣光的烽火岁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我国国防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从“神舟”筑梦无垠星河,到“天眼”望穿百亿光年,始终在中国航天事业中步履不停地探索深耕。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校园路演将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高校路演起点。映后,有同学感言,..

首次看片 于和伟眼眶湿润  由张艺谋执导的国庆档电影《坚如磐石》正在火热上映中。9月30日,影片主创雷佳音、于和伟、孙艺洲、许亚军来到成都,与观众分享影片银幕内外的创作历程及心得感悟。雷佳音、于和伟、孙艺洲惊喜亮相观众席,陪伴在场的影迷一同观影。通过影片再度沉浸式回到拍摄的故事中,于和伟坦言,在观影过程中一度眼眶湿润。   电影《坚如磐石》是张艺谋再度回归现实主义之作。故事讲述了金江市副市长郑刚(张国立 饰)之子苏见明(雷..

《坚如磐石》:实力派演员飙戏火花四射  袁云儿  虽然剪辑零碎、逻辑硬伤较多,但凭借紧张刺激的情节和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演,电影《坚如磐石》依旧成为2023年国庆档票房冠军。主演于和伟和张国立的表演尤其吸睛,一个心狠手辣,另一个老奸巨猾——双反派的创新设定为影片塑造了亮眼的“双子星”。  于和伟在片中饰演富商黎志田。这个既可恨又可怕、还有一丝可怜的人物,被他演绎得戏剧张力拉满。黎志田出身贫苦,刚开始是个做苦力的“棒棒”,但当他和张国..

“中文书架”走进菲律宾国家图书馆  近日,由菲律宾国家图书馆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菲律宾国家图书馆“中文书架”活动暨《100个热词了解新时代中国》图片展,在菲律宾国家图书馆举行。   活动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向菲律宾国家图书馆捐赠图书200余册,并由菲律宾国家图书馆馆长阿德里亚诺、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副校长何塞·马卡帕加尔等共同为“中文书架”揭幕。此次捐赠图书不仅包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足迹”系列图书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中..

天府之国携手东方之珠 “凝视三星堆”大展亮相香港  来自三星堆遗址考古新一轮发掘出土的扭头跪坐人像,有着长长的发髻和奇特的姿势;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商周圆形铜眼泡、商周铜眼形器等,让人得以感知古蜀人的憧憬和远眺……漫步在美丽“东方之珠”的文化殿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就能在众多珍贵精美的文物中,邂逅一场关于古蜀国的时空穿越之旅。   9月26日下午,“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展览开幕式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聚焦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

乔叶《宝水》:中国农村的转型与新书写  乔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走神》等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乡土文学一直都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乡土文学从鲁迅到周立波、丁玲,再发展到赵树理,最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莫言、贾平凹、路遥。从内容上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到展现改革开放,基本上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能出现代表时代的优秀作品。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一直都在变化,从曾经的城市化到如今的去城市化..

漫话节气|为何“寒露脚不露”? 【编辑:李岩】

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亮相国家大剧院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6日晚,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现场图   《胡桃夹子》由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由著名芭蕾舞艺术家、哈尔滨芭蕾舞团团长兼艺术总监、总导演张丹丹与著名指挥家、哈尔滨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汤沐海携哈尔滨芭蕾舞团与哈尔滨交响乐团联合完成。 现场图   芭蕾、交响双驾马车齐驱,将这部世界经典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再现了这部世界级的芭蕾舞剧。演出..

报告显示:电影国庆档上海居城市票房榜榜首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 高凯)7日,灯塔研究院联合抖音发布《2023国庆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国庆档总票房达27.34亿元,上海以11993.1万元票房占据城市票房榜榜首。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国庆档此间日均票房同比提升59.6%,总场次达353.5万,刷新国庆档场次纪录。从内容供给层面来看,国庆档影片题材多样,涵盖剧情、悬疑、爱情、喜剧、历史、战争、动画等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