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携手东方之珠 “凝视三星堆”大展亮相香港

2023-10-10 04:41:08 来源:网络

  来自三星堆遗址考古新一轮发掘出土的扭头跪坐人像,有着长长的发髻和奇特的姿势;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商周圆形铜眼泡、商周铜眼形器等,让人得以感知古蜀人的憧憬和远眺……漫步在美丽“东方之珠”的文化殿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就能在众多珍贵精美的文物中,邂逅一场关于古蜀国的时空穿越之旅。

  9月26日下午,“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展览开幕式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聚焦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四川地区考古新发现,展出120件出土自成都平原地区的三星堆、金沙和宝墩等遗址、距今2600至4500年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近半数的文物为2020年至2022年三星堆的最新发掘成果,也是此批文物首次在四川之外展出。展览将从2023年9月27日展出至2024年1月8日。

  从艺术世界到精神信仰

  四大单元演绎古蜀文明辉煌成就

  造型奇特的扭头跪坐人像、凸眼巨耳的青铜纵目面具、高近1米的“青铜大神兽”、璀璨夺目的金面罩……观众漫步在“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展览展厅中,似乎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古老又神秘的古蜀国。

  本次展览的四个单元,不仅呈现了三星堆的艺术世界、城市生活、精神信仰和来龙去脉,更探索了成都平原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艺术造诣与技术成就。

  据介绍,展览的第一单元“穿越之眼”,聚焦各类青铜人头像、面具和神像,它们形态各异、生动而神奇,既古老又具有未来感;而在第二单元“三星堆的城市生活”中,则重现了三星堆的城市面貌,此单元展出由当时城中能工巧匠打造的多款青铜器、玉器、金器和陶器;同时,第三单元“三星堆的神与巫”,探究三星堆文明的信仰及宇宙观,考古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拼对并复原了部分青铜神坛、神像等,展示了三星堆先民的祭典场景;在第四单元“三星堆的来龙去脉”里,则追溯三星堆的起源、流传和延续,探索这个盛极一时的文化如何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这次‘天府之国’与‘东方之珠’携手,共同举办‘凝视三星堆’特别展览,这是三星堆新发现的出土珍贵文物首次大规模出展,亦是川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的隆重献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在致辞中表示,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造型生动、内涵丰富,极具地域特色,从造型到制作技术均源自黄河、长江流域区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不同区域文化交流互动的重要物证。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还总结了近百年来三星堆及四川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呈现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发展历程。

  此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展览不仅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和各区域文化间的交流,亦是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发展的回眸与致敬。

  23件国家一级文物亮相

  让观众领略古蜀文物的博大精深

  “凝视三星堆”展览的120件展品中,有100件三星堆遗址文物、20件金沙(含宝墩遗址)出土的文物,当中23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展览中的55件文物为2020年至2022年间三星堆遗址最新发掘的重要文物,几乎全部为首度于四川省外展出,其中包括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青铜神兽、眼形器、龙形器、虎头龙身像、兽面凤鸟纹玉方座等珍贵文物。

  漫步展厅,观众还能看到一件青铜大立人像复制品,这件重180公斤的立人像原件是目前已发现同时期全世界最高的青铜人像,这也成了展览一大看点。同时,在展览第四单元中,出土于金沙遗址的商周圆形铜眼泡、商周铜眼形器等,为观众打开了一扇回望古蜀历史深处的窗户;商周有领玉璧、商周凹刃玉凿、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等精美文物,不仅勾勒出古蜀文化在商周晚期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更为大家解答了三星堆去向之谜。其中,首次出境参展的商周连弧刃玉钺极为罕见,在金沙遗址出土的众多玉器中仅此一件,同时也是四川地区的首次发现。

  不仅展出了众多珍贵的精美文物,展览还设有十多个多媒体装置,将古蜀文化的悠远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领略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博大精深。其中,就采用了沉浸式多媒体科技,展示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1号青铜神树”,以3D全像投影1:1重现神树的盛大场景。展览还通过裸眼立体技术,展示三星堆遗址沙盘动态地图,生动呈现古蜀文明的历史背景,同时透过纪录片展示三星堆遗址文物的发掘、保护工作及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除署名外图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编辑:李岩】 ,天府之国携手淘宝兼职 东方之珠 “凝视三星堆”大展亮相香港

相关:

乔叶《宝水》:中国农村的转型与新书写  乔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走神》等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乡土文学一直都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乡土文学从鲁迅到周立波、丁玲,再发展到赵树理,最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莫言、贾平凹、路遥。从内容上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到展现改革开放,基本上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能出现代表时代的优秀作品。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一直都在变化,从曾经的城市化到如今的去城市化..

漫话节气|为何“寒露脚不露”? 【编辑:李岩】

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亮相国家大剧院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6日晚,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现场图   《胡桃夹子》由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由著名芭蕾舞艺术家、哈尔滨芭蕾舞团团长兼艺术总监、总导演张丹丹与著名指挥家、哈尔滨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汤沐海携哈尔滨芭蕾舞团与哈尔滨交响乐团联合完成。 现场图   芭蕾、交响双驾马车齐驱,将这部世界经典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再现了这部世界级的芭蕾舞剧。演出..

报告显示:电影国庆档上海居城市票房榜榜首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 高凯)7日,灯塔研究院联合抖音发布《2023国庆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国庆档总票房达27.34亿元,上海以11993.1万元票房占据城市票房榜榜首。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国庆档此间日均票房同比提升59.6%,总场次达353.5万,刷新国庆档场次纪录。从内容供给层面来看,国庆档影片题材多样,涵盖剧情、悬疑、爱情、喜剧、历史、战争、动画等多种类型,..

沈阳故宫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接待观众超32万人次  中新网沈阳10月7日电 (记者 韩宏 禹瑞斋)据沈阳故宫博物院7日消息,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沈阳故宫接待观众32.7786万人,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5.96%;文创产业收入489.07万元(人民币,下同),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30.54%。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沈阳故宫接待观众32.7786万人,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5.96%。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沈阳故宫作为中国目前仅存的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

《莫斯科行动》:工业化视觉表现的新高度  《莫斯科行动》:商业电影主流价值表达新高度   在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中,商业电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又叫好叫座的商业影片在题材选择、价值传播上开始回归最朴实、最传统的民族力量、民族内核上,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电影《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根据中国第一桩跨境追捕真实案件改编,将20世纪90年代最骇人听闻的中俄列车大劫案搬上银幕。作为“国家行动三部曲”最终章,它与《..

假日期间辽宁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文化大餐助力深度游  中新网沈阳10月7日电 (记者 韩宏)记者7日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中秋、国庆8天假日辽宁省共接待游客5596.2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9.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9.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8.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4.3%。   假日期间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人们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印记。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雷锋纪念馆等辽..

文明的坐标丨“美人”保俶塔  保俶塔矗立于杭州宝石山东端,秀丽挺拔,在西湖整体景观中,与雷峰塔形成著名的“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南北对景。宝石山上堆满奇峰怪石,由火山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石组成,每当霞光映照时,熠熠闪光如宝石,故称为宝石山。尤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晖时,亭亭玉立的保俶塔和紫褐色山岩呈现岚光霞彩流溢的迷人景色,得名“宝石流霞”,并被列入“新西湖十景”。站在宝石山山麓,凭风眺望远处的西湖,换个角度感受西湖的..

芦月林:拍好《援疆干部》“就是对援疆做出一份贡献”  中新网新疆奇台10月7日电 (陶拴科)“《援疆干部》这场戏讲述了一代代援疆人对新疆的帮扶和无私奉献,他们有的扎根在新疆,把整个人生都奉献在这里,在他们身上展示的大爱,我们不仅要记住,还要记录下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拍好这部戏,也就是对援疆做出了应有的一份贡献。”电影美术指导芦月林说。   芦月林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获全国儿童剧舞美设计奖,获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提名奖,获第26届中国..

广西精品剧目创意杂技剧《百越稻盛》在马来西亚首演  中新社南宁10月7日电 (韦佳秀)10月6日晚,由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出品的创意杂技剧《百越稻盛》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又见马六甲剧场成功首演,并拉开了该剧目在马六甲市为期24天的驻演序幕。 10月6日晚,创意杂技剧《百越稻盛》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又见马六甲剧场成功首演。(广西杂技团供图)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原大使柴玺、马中商务理事会董事拿督马汉坤、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卢瑞翔等嘉宾观看了演出。整场演出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