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小知识:月饼何时出现?为何要祭月?

2023-09-29 08:36:50 来源:网络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上官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轮明月,寄托了人们的无限情思。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孟令法表示,中秋在先秦时代就是一个重要的计时节点,在唐代定型为节日。月饼与月亮外形相似,全家于中秋节一起赏月吃月饼,故月饼也被赋予“团圆”之意。

  在漫长的岁月里,建立于月亮崇拜这一原始信仰上的中秋节,习俗不断丰富,其核心主题则是以月圆之兆,期盼团圆,庆祝丰收,寄托思乡之情,融洽亲友邻里关系。

  中秋为何称“仲秋”?

  中秋亦称“仲秋”,有“月夕” “追月节”“秋节”等称谓。

资料图:图为重庆江北区鸿恩阁与中秋明月相映成趣。 殷缘 摄   资料图:图为重庆江北区鸿恩阁与中秋明月相映成趣。 殷缘 摄

  据中国天文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第二个月,古人常以“孟(伯)、仲、叔、季”排序,故农历八月又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作为计时标记,其文字记载或可追溯至先秦时代。如《周礼•春官•宗伯》即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而其《天官•冢宰》则言“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

  可以说,先秦时代的“中秋”尚未形成“节日”,但《周礼》所载表明,上层社会此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礼物互赠习俗,这为后来中秋节俗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祭月习俗有哪些寓意?

  “祭月”作为一种信俗活动,起源于古人的自然崇拜,诸如蟾蜍、玉兔、桂树、嫦娥等信俗象征则是与之对应的想象产物。

  相关史籍显示,较为原始的“祭月”活动曾定在干支历的“秋分”之日。作为不同计时方式,秋分的确定要早于中秋节的普及。

  随着干支历为夏历取代,又因两节邻近,祭月逐渐融入中秋活动。古人的祭月礼仪复杂且有等级、地域差异,但其目的不外乎祈求福佑、托月追思,表达对阖家团圆、生活美好的期盼。

  古人如何祭月?

  古代,民间祭月仪式相对简单。

资料图:甘肃张掖汉服爱好者身着传统服饰,举行中秋祭月仪式,以祈福求祥。成学雷 摄   资料图:甘肃张掖汉服爱好者身着传统服饰,举行中秋祭月仪式,以祈福求祥。成学雷 摄

  一般来说,人们于中秋之夜在庭院设香案,上安“月神”牌位,并以时令瓜果和糕点为供品,如西瓜、苹果、石榴、葡萄、菱角等,月饼则是必不可少的。

  祭月场所布置完毕,主祭随后就位,依据“赞诗”“上香”“奠酒”等顺序祭月。祭毕,全家老少团座一起,叙话家常,饮筵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月的娱乐性大大增强,在宋代已有表现。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即载:“中秋节前……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十分热闹。

  赏月象征阖家团圆?

  赏月是中秋节较为核心的集体活动,大体形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宋。传说赏月习俗与“嫦娥”神话有关,有象征阖家团圆的寓意。

  其实,赏月是“祭月”的一种延伸。《礼记•祭法》规定:“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汉郑玄注:“夜明,月坛也。”唐孔颖达疏:“夜明着,祭月坛名也。”

  赏月习俗之外,投壶、击鼓传花以及诗文唱和等游戏行为也充实了中秋节的集体活动,如今中秋出游亦成人们的重要选择。

  为何要饮桂花酒?

  桂花酒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所写“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即可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酿饮桂花酒。

资料图:中秋之夜,一轮明亮的圆月高悬南京上空。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资料图:中秋之夜,一轮明亮的圆月高悬南京上空。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中秋节饮桂花酒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尚无定论,但从现存古诗文大可推之于唐或之前,如颜真卿写道:“桂酒牵诗兴,兰釭照客情”,而“吴刚伐桂”神话也常用来解释桂花酒的来历。

  桂花本身也是一味中药,俗谓桂花乃百药之长,浸有桂花之酒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之功效,因言“饮之寿千岁”。在中秋节这一团圆日饮桂花酒,不仅具有强身健体之实效,还有向月神祈求延年益寿之意蕴。

  古籍记述了桂花酒的酿造方法。一种是“桂花泡酒”,即将新鲜桂花浸泡于白酒之中;一种是“桂花酿酒”,即将所采桂花同蒸好的糯米一起搅拌酒曲等原料,装缸发酵。

  月饼有哪些类型?

  吃月饼是当下中秋节最为典型的集体习俗。从神话传说角度看,人们将江浙一带在殷商时用于祭祀闻仲的“太师饼”视为月饼起源,但并无史料支撑。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六中记“月饼”,同时期的周密亦于《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中载有“月饼”,因而月饼在宋代即已出现。

  后来,月饼逐渐成为一种节令食品,且发展出多种样式,如广式、晋式、京式、苏式等,作为重要时令礼品,对联络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形状与中秋明月相似,且全家于是日欢聚一堂,赏月食饼,故其被赋予“团圆”之意。

  这些习俗包含什么意蕴?

  赏月和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典型习俗,此外,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中亦有相对独特的民俗活动,但其形成并非一蹴即就,而是在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得以集体传承。

资料图:山西省太原市一月饼店,工作人员用传统技艺制作手工月饼。 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资料图:山西省太原市一月饼店,工作人员用传统技艺制作手工月饼。 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如潮汕地区流行中秋吃芋头;江西吉安有中秋用稻草烧瓦罐,并浇醋以发香气的习俗,北京一带则有中秋供兔儿爷习俗,后来,“兔儿爷”逐渐演变成特定时节的儿童玩具。

  总之,中秋节的节日意蕴包含了“祈福”“感恩”“会亲”“竞技”“娱乐”等多重要素,是人们勘察区域或民族文化个性的重要参照。

  中秋节也要赏花灯?

  在人们印象中,元宵节要赏花灯,其实在中国的岁时节日中,人们通常把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称为“三大灯节”。相较于元宵节,春节和中秋节的“灯”元素就少了很多。

  古籍对中秋节“观灯”习俗的记载,较早出现在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其卷三《中秋》写道:“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

  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可知,在中秋节的各种“灯”里,除了柚子灯,还有南瓜灯、桔子灯等,而燃“塔灯”、挂“草灯”、玩“果灯”等则意在驱鬼辟邪。

  这些“灯”的制作、使用模式及寓意与元宵节完全不同。它们多以真实的瓜果及建筑材料临时制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趋吉避凶,有彰显丰收之意。(完)

【编辑:叶攀】 ,中秋节天际网 的小知识:月饼何时出现?为何要祭月?

相关:

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举行首场拜登弹劾调查听证会当地时间9月28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由美国共和党领导的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当日就针对美国总统拜登的弹劾调查举行首次听证会。听证会将重点讨论有关总统拜登的宪法和法律问题,并有三名证人作证。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科默表示,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当日将审查大量证据,“揭露乔·拜登的腐败和滥用公职行为”,证据包括“电子邮件、短信、银行记录和拜登商业伙伴的证词等”。据悉,弹劾调查的核心焦点..

许家印在洛阳被中纪委批捕?未获确认沸沸扬扬的“许家印已被限制人身自由”传言尘埃落定。9月28日晚,中国恒大(03333.HK)公告称,本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本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不过,该份公告未公布许家印所涉及的罪名。作为恒大帝国的创始人和绝对实控人,许家印被控制后,令早已风雨飘摇的中国恒大雪上加霜。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来看,恒大集团的境外债务重组将会因为许家印以及部分高管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况..

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意味着什么?9月28日夜,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本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本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本公司股份由2023年9月28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停止买卖,并将继续停止买卖直至另行通知。”(点击查看此前报道)。这一公告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有人说,恒大的靴子终于落地了。目前公告并未透露出许家印被抓的更多详情,但,也还是能够解读出不少信息。许家印涉嫌罪名尚不清..

恒大审判日文 | sega昨天我们推送了文章《房地产敌不过历史周期》,今年各地出台的房地产刺激政策似乎又给了很多人一种幻觉,所以我们从几种经济周期规律的角度聊了下房地产行业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楼起楼塌的必然过程。不过发完文也实在想不到许家印被批捕的新闻今天就能出现在大众面前。对这一标志性事件有必要再梳理回顾一翻,所以今晚蹭个热点。▽就在刚刚不久,当广大人民群众正迫不及待冲出办公室奔向长假之时,一则新闻也为这..

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恒大员工:我们也是从新闻上得知央广网广州9月28日消息(见习记者 罗世伟) 9月28日晚,中国恒大集团在港交所公告: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先生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央广网记者通过股票平台看到了这份公告。恒大在这份“内幕消息公告”中写道:本公司谨此公告,本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本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先生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本公司的股份由2023年9月28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停止买卖。本公..

普京批准白俄罗斯推迟偿还核电站建设贷款今天,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批准的协议,该议定书将白俄罗斯根据俄罗斯国家出口贷款,用于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债务的偿还开始时间推迟一年。2011年11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署政府间协议,向白俄罗斯提供100亿美元的国家出口贷款,用于建设由两台发电机组组成的核电站。据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称,这笔贷款的总使用量约为53.6亿美元,其中2023年的贷款总额约为1亿美元。2021年,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发电量已超过94亿千瓦时。..

(申城风景线)走进图书馆,“邂逅”阅读的多种可能  中新社上海9月28日电 题:走进图书馆,“邂逅”阅读的多种可能   中新社记者 王笈   如一枚玉石“漂浮”于城市森林之上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图东馆”),是目前中国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9月28日,这座大阅读时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迎来开馆一周年。 2023年9月28日,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邂逅阅读——上海图书馆东馆开馆一周年系列活动”。 (上海图书馆供图)   上午9时走进上图东馆,读者耳..

“你好 北京”,乐享非遗:在京外国人体验首都文化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曹旭帆)9月28日时值中秋佳节前夜,来自39个国家近百名通过网络招募而来的在京外籍友人在北京智化寺庭院中汇聚一堂,伴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化寺京音乐的现场演奏,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开始了。   本次活动是“你好 北京”——在京外国人深度体验首都文化系列活动的首场,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及北京文博交流馆协办。“你好 北京”系列活动将围绕..

西藏布达拉宫发布古籍文献研究成果新书  中新社拉萨9月28日电 (记者 赵朗)古籍走进大众——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研究成果新书发布会28日在西藏拉萨举行。   此次发布会发布了《布达拉宫第一藏书阁文献目录》《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研究论文集》《布达拉宫馆藏格鲁派古籍文献目录》以及《布达拉宫藏品保护与研究——古籍文献研究》《守望布达拉宫》(藏文版)等五本书。   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研究室文博馆员班旦次仁博士介绍,《布达拉宫第一藏书阁文献目录》内容包括..

山西首部典藏级人文地理著作《大地上的山西》面世  中新网吕梁9月28日电 (记者 杨杰英)9月28日,《大地上的山西》新书见面会在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阳坡村的桃李芬芳乡村度假区举行。 9月28日,山西吕梁,《大地上的山西》新书面世。  中新网记者杨杰英 摄   《大地上的山西》由文化旅游学者姜剑波和秘境书房团队历时4年编著完成,系山西首部典藏级人文地理著作。 9月28日,山西吕梁,《大地上的山西》新书面世。  中新网记者杨杰英 摄   此书从地理的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