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2023北京文化论坛侧记

2023-09-22 22:31:22 来源:网络

  9月14日至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600多位中外嘉宾跨越山海相聚北京,围绕“传承·创新·互鉴”永久主题和“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年度主题,共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论坛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促成文化项目签约52个,开展50场嘉宾演讲和圆桌对话、4条线路观摩和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智慧力量。

  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青云胡同,三里河畔,一台好戏正在颜料会馆上演。绛州鼓乐《牛斗虎》兼具力量与美感,舞蹈与民乐三重奏《春江花月夜》意蕴悠扬,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唱出古今悲欢……精彩表演引来观众如潮的掌声,昔日会馆的繁荣景象仿佛重现。

  9月14日下午,中外嘉宾参加观摩活动,走进颜料会馆、韶州会馆,感受百年会馆的时代活力。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推进会馆活化利用工作,老会馆正成为文化新地标。据悉,颜料会馆至今已举办包括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一批“小而美”的演出,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传统戏曲。

  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连接着城市的历史与今天。

  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鼓楼和钟楼前后纵置、静静伫立。它们曾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也是全国现存钟鼓楼中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报时器具最具规模的一组古代建筑。

  步入鼓楼,数字沉浸展“时间的故事”正在展出。跟随讲解员,中外嘉宾了解了钟鼓楼的建筑特色和报时的工作流程。在沉浸式光影秀《共鸣》中,古老建筑与数字技术碰撞出绚丽火花,时空交织的别样美感扑面而来,中国人的宇宙观、时空观正以新的方式呈现。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论坛期间,各国嘉宾畅所欲言,分享各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探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希腊文化部副部长赫里斯托斯·季马斯认为:“文化遗产不仅是人们观赏的对象,而且通过各国的相互理解、平等交流、通力合作,它也将成为创造现代文明成就的灵感与起点。”

  “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看来,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弘扬是目标。他说,为了让壁画彩塑永久保存,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数字化团队,目前已完成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的整体数字化保护,同时也通过数字敦煌,把敦煌文化展示给更多人,“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方式,向全世界讲好敦煌故事”。

  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副主任蒋人和,分享了东西方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方面的合作。“大约在20年前,我们开始建立渠道,以获得分散在各地的中国艺术品的访问权。”她说,利用数字技术,他们创建了艺术品数字化收藏,包括汇编、处理、归档数据等,并以网站形式展示这些数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全球的大学、博物馆与中国文化机构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汲古润今对话世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京剧、日晷的呈现,让5000年中华文明跃然而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体现中华文明的时间智慧与中国式浪漫。

  “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我们的人民愈发自信,文化愈发繁荣。”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上,知名导演张艺谋在谈到两届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时说:“无论是夏奥的雄浑壮烈,还是冬奥的辽阔空灵,都是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因为我们始终把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作为灵感之源、创意之根。”他表示,团队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保持开放包容心态,努力挖掘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与国界、具有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的内容,并不断创新思路、技术和方式,借助奥运会这个全球性的盛大节日,与世界各国平等真诚地对话。

  “当我们的剧目走出国门的时候,外国人看到的不是简单的一个故事叙述,而是整体的美感,是中国的美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举例说,话剧《知己》有一次在海外演出结束后,负责国际演出的俄罗斯专家专门跑到后台来见导演和演员,说这是自己看过的最美的话剧。“这部话剧不仅是一个故事,也体现了中国的古典美。从这一点来说,讲好中国故事,也可以从中国美学的角度去考虑。”冯远征说。

  音乐剧制作人李盾制作过《白蛇传》《西施》《蝶》等多部融汇中西文化的音乐剧,作品屡屡走出国门,得到海外观众认可。他说:“最早做音乐剧《白蛇传》的时候,我们借用了中国戏曲的概念;《西施》则采用了双反串,直接借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到了《蝶》这部剧时,我们和世界顶尖的艺术家交流创作,提出了要‘站在世界中心去讲述东方的故事’。”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完成东西方审美的融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完成东方故事的表达。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日前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院线上映。导演乌尔善在论坛上透露,从海外影院现场反馈来看,很多外国人也喜欢这个故事。“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把有魅力的中国故事,用当代的电影技术和现代的观念进行重新阐释。”乌尔善说,《封神》的故事来自中国神话,包含着真实的历史,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中对于亲情、父子关系的讨论,可以跨越文化差异,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可以感同身受。

  著名作家梁晓声表示:“在展开中国叙事时,我是持一种很开放的态度,古今中外的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来表现中国故事。”

  以艺通心促进合作

  永定河畔,首钢园里,来自中国、希腊、埃及、伊拉克、印度的5位演奏家,同乘一叶小舟,用诞生于中国先秦时期的古琴、古希腊时期的里拉琴、古埃及时期的奈伊笛、古巴比伦时期的乌德琴、古印度时期的木丹加鼓,奏响了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这是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上的节目《同舟》。

  在这场演出中,文化交流交融是关键词。晚会现场,卓别林的儿子尤金·卓别林和梅兰芳的曾孙梅玮,代表两位大师实现了跨越时代的第三次牵手,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9月12日,国家大剧院与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维罗纳露天剧场基金会、洛杉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德利布歌剧《拉克美》迎来盛大首演。世界剧院联盟理事、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总经理翁贝托·法尼,就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文化具有精神价值,艺术具有共通性。我们可以从艺术的共通性入手,找到不同文化都能接受的价值,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翁贝托·法尼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加强文化交流,《拉克美》就是联合中国、意大利、美国、阿曼四国艺术机构制作的。“希望通过世界剧院联盟这个平台,各国艺术机构同行能够实现更多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创新发展。”他说。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介绍:“国家大剧院打造了‘六大平台’,创造了线上、线下演出相结合的‘双演模式’。目前,我们的线上演出已经累计在全球上百个国家播出。”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法国人菲利普·杰奎琳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0多年,并长期从事中法艺术交流史研究。他说:“早在上世纪,中法两国通过美术、艺术就有了深层次的对话,法国人熟知中国的艺术家,比如徐悲鸿、林风眠等。明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我和同仁计划举办一个展览,追溯20世纪中国艺术家与法国艺术的渊源。”

  一直以来,电影是极具视听魅力的文化产品。“看电影”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家之间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介绍,今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2》在海外4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观看人次超过8000万。影片中人物的情感与抉择,生动阐述当代中国价值观,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鲜活的生命力和人物形象。“为促进中外电影交流合作,我们在香港国际影视展、戛纳国际电影节设立‘中国电影联合展台’,今年已组织中国40余家电影机构参展,精选推介优秀中国电影近百部,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他表示,中国电影将继续以科技为纽带,链接高新电影技术发展,拓展视听艺术应用的边界,以交流为桥梁,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出去”,让电影成为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的一抹亮色。(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赖 睿) 【编辑:曹子健】 ,汇聚文明交流互吞卡手电 鉴的力量——2023北京文化论坛侧记

相关:

“税务单元”首次进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中新网晋中9月19日电(张云)9月19日,主题为“新时代·税之光”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税务单元”在山西平遥古城县衙展区正式开展。本次展览是税收专题首次进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由国内知名摄影家评选出的18幅(组)获奖作品和近200幅入选优秀作品参加展览。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本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特别开设的“税务单元”,由中国税务报社、国..

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在天津揭晓 39部作品分获7类奖项  中新社天津9月19日电 (王在御)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19日在天津举办。本届百花文学奖设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散文奖、科幻文学奖、网络文学奖和影视剧改编价值奖7个奖项,共有39部作品获奖。   其中, 《河马按摩师》(邱华栋)、《小野先生》(金仁顺)、《荷花姜》(潘向黎)等获短篇小说奖;《爱的川流不息》(张炜)、《我们的娜塔莎》(蒋韵)、《瓦猫》(葛亮)等获中篇小说奖;《下一站不下》(许春樵)、..

2023“运河有戏”演出季开幕 将举办130余场演出活动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陈杭)19日,2023“运河有戏”演出季暨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在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开幕。本次演出季以“近悦远来 活力通州”为主题,将持续到10月底,为民众带来130余场演出和文化活动。 19日,2023“运河有戏”演出季暨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在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开幕。陈杭摄   开幕式上发布了2023“运河有戏”演出季暨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宣传片,举行了以“运河有戏·点亮美好..

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 他们在亚运村里体验非遗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在浙江宁波进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以及随队官员入驻宁波亚运分村后,利用训练的空闲时间,逛起了村里的非遗文化体验点,泥金彩漆、面塑技艺等非遗项目,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探索中国的窗口。   宁波台记者 屠佳祺:我现在是在宁波亚运分村,运动员们训练回来后,到达亚运分村去往房间的路上会经过这条走廊,在走廊的旁边就有非常多的非遗展演活动,我身边这里就是一个面塑的非遗展示。  ..

《故宫日历》上新 2024年充分展现紫禁城龙元素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张文化名片,《故宫日历》19日再上新。《故宫日历·2024年》封面图案选用清代黄地九龙牡丹纹漳绒毯局部,腾飞于海水江崖之上的祥龙,充满活力。 《故宫日历·2024年》书封。故宫博物院供图   全书从故宫博物院的丰富藏品中选取文物366件,分门别类,最终呈现图片六百余张,用大量局部细节和文物对比的方式,力求多角度、全面呈现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日..

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 全球多国摄影师齐聚古城  中新网晋中9月19日电 (记者 胡健)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19日在山西平遥古城开幕,来自28个国家的两千余名摄影师携万幅作品参展。 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19日在平遥古城开幕。胡健 摄   本届大展共展出海内外两千余名摄影师的13961幅作品。其中,国际展部分有来自27个国家的225名摄影师带来的1627幅作品。参展摄影师包括加拿大摄影师罗伯特·戴维森、比利时摄影师帕特里克·格里斯、瑞士摄影师安德烈·歌德萨维奇..

SS2024北京时装周时尚博览会举办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李双南)日前,SS2024北京时装周时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据悉,展会将持续到9月20日。   本次时尚博览会规划时尚设计、时尚艺术、时尚文化、时尚活动四大内容板块,以时尚设计、文化艺术、文创潮玩、非遗创新设计、生活方式等为主题,构筑“时尚+”展会生态。同时,联动街区网红餐饮等品牌,打造区域性产业联动的特色展会。   本届时尚博览会是北京时装周首次全新尝试,汇聚原有时尚北京展、W..

爱因斯坦手稿亮相上海  中新网上海9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 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亲笔签名手稿19日亮相上海。数十件中外名家精品力作同期展出。 爱因斯坦手稿亮相上海。(佳士得供图)   佳士得上海拍卖十年上海预展开幕在即,记者19日先期探展。据介绍,这份手稿的英译本首次发表于1929年2月3日的《纽约时报》特别增刊上,标题为"新旧场论"。彼时,爱因斯坦受《纽约时报》之托,以相对简单的形式解释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回应..

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 王宝强等联袂演唱主题曲首发  中新网兰州9月19日电 (闫姣)第九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19日在甘肃嘉峪关市开幕,由著名演员王宝强、陈思诚、佟丽娅等八位明星联袂演唱,专门为电影展创作的主题曲《长城长 丝路长》全网首发。 9月19日,第九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在甘肃省嘉峪关开幕。闫姣 摄   本届电影展主题是“起航,光影新征程”。该电影展自2012年以来,累计征集到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作品2600余..

陕西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宇文觉静陵  中新网西安9月19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咸阳市洪渎原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静陵,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 图为跪坐女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北周宇文觉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墓址所在地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该墓东约1千米为宇文泰第八子谯孝王宇文俭墓,东北约7.8千米为北周武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