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宇文觉静陵

2023-09-22 22:29:21 来源:网络

  中新网西安9月19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咸阳市洪渎原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静陵,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

图为跪坐女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北周宇文觉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墓址所在地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该墓东约1千米为宇文泰第八子谯孝王宇文俭墓,东北约7.8千米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西北约3.5千米为北周重臣豆卢恩家族墓地。

图为武士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为墓志志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发掘表明,墓葬地表原有围沟。围沟呈南北向长方形,南部中间一段向南凸出,南北长147米,东西宽105米。沟内仅一座墓葬,居于中部偏北的位置。墓葬坐北向南,为斜坡墓道带四个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墓室底距现地表深10米,系北周时期中型墓葬。该墓被盗扰,现出土随葬遗物146件(组),集中分布在墓室东南部,且以各类陶俑为主,与西魏、北周墓葬出土陶俑形制基本一致,皆为矮小的半模俑。

图为镇墓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为甲骑具装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墓志置于墓室入口东侧,盖盝顶方形,素面无字。志方形素面,正面楷书“周故略阳公宇文觉墓二年十月壬申”15字,并以朱砂描红。据志文内容可确定墓主为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周书·孝闵帝纪》载,宇文觉为宇文泰嫡子,九岁获封略阳郡公,周元年(公元557年)正月即天王位,十月被害驾崩。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后,追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陵曰静陵。本次发掘表明宇文觉于周二年(公元558年)以“略阳公”的身份安葬,该墓即北周静陵。

图为墓志志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为墓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人员介绍,北周宇文觉墓考古发现的意义重大。首先,围沟的发现可进一步明确北周帝陵与北周高等级大墓一样具有地面结构。其次,宇文觉以“略阳公”身份下葬,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提供实物证据,补充了北朝史史料。最后,静陵位置的确定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完)

【编辑:曹子健】 ,陕西发现北周开国君主宇文吞噬星空 觉静陵

相关:

湖南搭建戏剧创作孵化交流平台 推出高质量舞台剧原创剧本  中新网长沙9月19日电 (唐小晴  任科)19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南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新时代现实题材‘乡村振兴·三高四新’主题戏剧创作工程”创作采风活动在长沙启动。 湖南启动“乡村振兴·三高四新”主题戏剧创作工程采风活动。中新网记者 唐小晴 摄   好的戏剧作品,来源于最朴素的人民生活,展现的是最真实的人民情感。只有根植于生活土壤的作品,才有血有肉、真实可信。近年来,湖南省艺术研究..

美食中忆旧情 三联推出赵珩最新散文随笔《老饕三笔》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应妮)对于喜欢美食文章的人来说,“赵珩”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三联出版社日前推出他的《老饕三笔》,写口腹之物,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依旧是“以饮食为由,东拉西扯,谈些经历过的旧事”,或可“从怀旧的角度阅读”,亦可“获取些闻所未闻的美食知识”。   《老饕三笔》共42篇,从桂林的马肉米粉说到日本的怀石料理,从苏州观前街、南京皮肚面,说到巴塞罗那的街边小吃。既有红的樱桃、..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普洱!9月17日 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 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 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成为全球第一例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图为普洱景迈山。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 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 “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 申遗..

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走近青年纪录片创作者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纪录片创作者】   纪录片的“温度”是怎样的?   “是‘冷’也是‘暖’。”回答这个问题时,许多青年纪录片创作者的答案似乎有些矛盾。   透过这聚焦真实世界的镜头,人们能看到基层派出所警察的执勤日常,体会他们守护一方安定的酸甜苦辣;能聆听“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和文物修复工作者一起对话历史;能认识热爱唱歌的夜班的哥,从他认真生活的样子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贴近当下、关..

电影《封神》在英国首映 主创分享创作感受  中新社伦敦9月18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当地时间9月17日,中国神话史诗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伦敦举办英国首映礼。该电影导演乌尔善、演员费翔、美术指导叶锦添在首映礼上分享创作故事。   乌尔善通过视频连线与现场观众交流,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借电影“出海”的心得。他说,中国电影走出国门与海外观众达成共情之前,首先需要触及国内本土观众的内心。   费翔认为,《封神》中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为更大..

阮玲玉默片名作《恋爱与义务》将在台重映  中新社台北9月18日电 (记者 刘舒凌)台湾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18日公布,将于10月下旬重映经数字修复的传奇演员阮玲玉代表作《恋爱与义务》。20世纪90年代,这部影片自乌拉圭华人捐赠的影片中寻获,并被该机构视为“镇馆之宝”。   据介绍,阮玲玉风靡20世纪30年代中国影坛,《恋爱与义务》因其以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诠释当时各阶层女性形象而闻名。该片原被视为散佚名片,未料其中一个拷贝于20世纪30年代被忠实影迷从上..

山西发现百余座纵跨千年墓葬 佐证“尧都平阳”  中新社太原9月18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对外发布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襄汾县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215座墓葬,进一步通过考古佐证“尧都平阳”。 山西考古人员在襄汾县发现百余座墓葬,图为考古遗址俯拍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为配合襄汾县经济开发区道路路网工程和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襄汾县博物馆组成联..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规模将达1000种  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应妮)“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十二辑专家论证会17日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据悉,第二十二辑出版完成时,该丛书的规模将达到1000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十二辑专家论证会在京举行。 商务印书馆供图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自1981年正式立项出版,至今已逾40年,是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翻译工程。丛书凝聚了中国几代学者和出版人的心血,寄托了他们“..

贯通东西 实意交融 七旬画家开创中国画新画法 9月18日,“墨彩交融·乔翠莲新意象绘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陈欣怡 摄   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陈欣怡)9月18日,“墨彩交融·乔翠莲新意象绘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今年72岁的河南籍画家乔翠莲是中国新意象绘画的开创者,也是当代画家中,作品能够入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业界俗称“大红袍”)为数不多的女画家之一。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乔翠莲》。..

数字出版作品《探秘丹青》带读者入画《千里江山图》  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 应妮)入青绿山水,览锦绣山河,如临其境体验王希孟画笔下的宋朝气韵——借助数字科技手段,观众将能“走进”《千里江山图》,这是故宫出版社推出的数字出版作品《探秘丹青》,也是以数字科技手段解读文物藏品的创新尝试。 数字出版作品《探秘丹青》带读者入画《千里江山图》。  故宫出版社供图   《探秘丹青》系列数字出版作品首季包含《绘境》《竞技》《闲趣》《入宴》《仙游》五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