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观就是人性

2023-09-22 22:19:04 来源:网络

  中新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 徐婧 吕少威)如何通过文学更好反映当下的中国生活?中国文学“走出去”还需要做什么?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平行论坛上,莫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人:文艺价值与社会生活”平行论坛举办。图为莫言在论坛上发言。中新社记者韩海丹摄

  莫言表示,当下的生活和创作的关系,是每个写作者都必须正视的问题。好的文学是跨越时空的,不会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现在读《诗经》《红楼梦》,人们依然会被感动,依然受到很强烈的震撼,依然有很高的审美享受,这就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

  莫言提到,作家的创作需要关注当下,但是又必须不受当下的束缚。即便写一个看起来完全和当下没有关系的体现历史的作品,依然要对现实给予高度关注。通过对现代人情感方式等内容的了解,回头再来关注作品所描写的这段生活,它的特殊性和个性就会呈现出来。

  在莫言看来,讲故事是作家的职能和小说的基本功能,但是小说家、剧作家最核心的追求是通过艺术手段和故事来表现人性,塑造栩栩如生、具有独特价值和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刻画人的情感、描写人的命运,这是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等艺术工作者的终极追求和努力奋斗的方向。

  “文学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莫言谈到,最近十几年来中国文学被翻译成世界其他语种的数量大大增加,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当中的地位越来越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大家都能够看得到、感受得到。

  然而,一个作家应该关心的是把自己的作品写好,才有可能水到渠成被翻译出去。在莫言看来,文学作品之所以被翻译,之所以能够感动、感染和作家不一样的人民和读者,就在于其中共同的价值观,“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观就是人性。”

  作为中国作家,写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作品是重要任务。“要时时刻刻通过讲述故事,通过细节、情节把人物内心深处最微妙的部分表现出来。”莫言说。(完)

【编辑:黄钰涵】 ,莫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观就是人拖延 性

相关:

触摸大唐风华:百余件河洛唐文物山西展出  中新网太原9月16日电 (高瑞峰)16日,“大唐东都——唐代洛阳文物精品展”于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百余件(组)河洛地区出土的各类唐代文物,再现大唐盛世都会风貌。 16日,“大唐东都——唐代洛阳文物精品展”于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 高瑞峰 摄   该展览展出文物包括陶器、金银器、石刻造像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余件(组)。三彩镇墓兽、三彩骆驼、三彩菱形纹罐等“唐三彩”展品,釉彩之光越千年;波斯银币、黄绿釉..

艾伦·麦克法兰:“中华文明就像一片森林”  中新社剑桥9月15日电 题:艾伦·麦克法兰:“中华文明就像一片森林”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中华文明就像一片森林,生长着各种不同的树木,它们身处在不同位置,扮演着各种角色,以一种相互支持的方式共享同一个空间。”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当地时间15日开幕,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在阐述此次艺术节主题——“和谐”时,作出上述比喻。   艾伦·麦克法兰说,就像其林地花园里..

“用心做文创” :听业界人士分享文创产品开发经验  中新网北京9月16日电 题:“用心做文创” :听业界人士分享文创产品开发经验   作者 苏婧欣   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与以旅彰文”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当天下午,论坛嘉宾以“文创产品开发”这个文旅融合创新模式为切入点,围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带动文旅消费”为题展开圆桌对话。   从国礼设计看一般文创产品研发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国礼艺术中心主任吴永平表..

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开幕  中新社剑桥9月15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当地时间9月15日,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拉开帷幕。   此次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为期六周,百余位来自各国的诗人、艺术家和学者相聚于中国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笔下的康河畔,以“和谐”主题开展一系列创意活动,包括新书发布、时装艺术展、名家访谈、纪录片拍摄、诗歌朗诵、音乐会、专家论坛、艺术联展等。   “在徐志摩曾经生活与学习的学院庆祝他的..

网络微短剧:“小体量”追求“大格局”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因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

从山间一片叶到万家杯中茶《茶·世界》展览9月初在故宫博物院开展。  茶是大自然的赐予和中国古人智慧创造相结合的产物,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各主要语言关于“茶”的发音,不少来自中国话。虽然早就知道这一点,当我在国外访问时亲耳听到当地人发出“茶”的音,对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突然有了更切身的体悟。自然而然地,一个想法萌生了:办一个..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核心阅读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考古学家苏秉琦就提出考古学的“中国学派”。苏秉琦区系类型理论代表着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第一个高峰。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人薪火相传、焚膏继晷,就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等重大研究课题,交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答卷”,为构建中华文明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考古人的独特贡献。  考古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文明的遗存,是一种包罗..

28次掌声献给滚烫的西班牙生命之舞■本报记者 宣晶  昨前两晚,西班牙首屈一指的舞蹈家、编舞家曼纽尔·利南携“全男班”弗拉门戈作品《生命万岁!》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以滚烫热辣的生命之舞点燃全场。根据记者在现场的统计,约90分钟的表演,观众席28次响起热烈掌声与欢呼,与台上恣意挥洒的舞者们互相应和。   这是西班牙曼纽尔·利南舞团首次访华演出,也是《生命万岁!》的亚洲首演。演至最后一幕,全体舞者脱掉华服、拆散假发、卸下妆容,将..

同根同源、同心同行 两岸青年演员共谋曲艺新发展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张杨彬)“我的很多朋友都会在网上找德云社的相声视频来看,感觉现在不少台湾年轻人对曲艺还是蛮感兴趣的。”台湾青年相声演员安宸初15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当日,“巾帼笑坛”两岸青年曲艺演员交流活动在北京启动。本次活动以台湾“相声天团”为主体,九位台湾青年曲艺演员将与北京德云社、天津名流茶馆等专业曲艺团体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并赴中央戏剧学院、天津艺术学院等院校的曲..

“合璧”流散文物、助力文物修复,专家热议数字化成果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让文物“复原”“合璧”、永久保存壁画彩塑……数字化将为文物古迹带来怎样的助力,成为15日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平行论坛上的热议话题。   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副主任蒋人和回顾了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的佛像复原项目,数字化重建过程中将中国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石窟文物彼此建立起联系,并和其原处的石窟寺来源一一对应。这样的成果已经在美国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