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搬”到网络平台 数字技术让古籍“触手可及”

2023-07-12 14:46:44 来源:网络

  输入网址、轻点鼠标,儒家经典《论语》可逐页在线阅览,飘逸俊秀的汉隶代表作《曹全碑》书法跃然眼前,古籍还能实现繁体字和简体字转换等功能,让读者能查询、会阅读。专家认为,中华古籍浩如烟海,对珍贵古籍进行保护、修复和活用,关乎中华文脉的延续和传承。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成熟,古籍正走出“深闺高阁”,资源会得到更有效利用。

  从图书馆“搬”到网络平台

  点击浏览器,进入一个名为“识典古籍”的网站,记者看到《周易》《左传》《礼记》等典籍陈列在首页上。随机点开一本,左侧为章节目录,右侧为正文,排版形式既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又还原了古籍纸张的阅读美感。

  这是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字节跳动合作研发的一个数字古籍平台,自去年10月发布以来,已上线古籍1200余部,免费供公众浏览。

  与一些数字化平台仅提供古籍影像不同,点击该平台的功能按钮,还能实现简繁体转换、图文对照、全文检索、支持移动端等服务。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浩介绍,该平台应用了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等技术,不仅将影印本上的文字提取整理,还可以标记文本中的人名、地名等信息。“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古籍由以前的图像加工成可检索的文本与数据,方便研究者、用户直接阅读。”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成熟,科技赋能古籍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国家图书馆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累计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3万部(件)。打开《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读者能浏览到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永乐大典》40册、75卷的高清图像及相关知识;浙江大学打造的“智慧古籍平台”可在线查阅数万篇古籍,还有著者小传、人物行迹及社会网络关系图等延伸信息。

  这些古籍是怎样从图书馆库房“搬”到网络平台的?杨浩介绍,古籍数字化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将古籍进行扫描。古籍扫描使用专用非接触式扫描仪,通过高像素照相机,尽量不按压古籍页面进行拍照;采用的光源是防紫外线的LED灯冷光源,减少对古籍的损害。其次是对图像做数据化处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字进行识别,对标点、实体等进行标引,方便读者阅读与检索。

  减少人工智能识别错误率也很重要。字节跳动公益古籍项目相关负责人说,具有中文、历史等专业知识并对古籍感兴趣的员工,自发成立2600人的志愿者团队,参与古籍校对工作。

  方便读者获取资源

  “作为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古籍数字化及其平台建设意义重大。”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主任王军认为,古籍数字化可以很好地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传统上,人们要利用古籍,必须直接接触书籍,这可能导致书籍受到进一步磨损,且只能在特定的图书馆或机构中阅读。通过数字化,不仅能减少对古籍的物理损害,还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这些资源。

  近年来,古籍数字化和平台建设进展很快。国家图书馆搭建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已发布6000多种、15亿字的点校本古籍。一些地方还打造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数字平台,如“广西古籍文库”目前共收录100多部古壮族文字古籍底本和近千份民族地区文书等资源。

  不过,古籍数字化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现存古籍中,只有少部分被拍摄成图像资料,而大部分未实现文本数字化。此外,大量古籍分散收藏在各个图书馆或收录于不同的数据库,难以进行高效检索、关联阅读和深度挖掘与利用。

  如何将这些散落的古籍整合起来?6月初,一个旨在对2.5万种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的古籍智慧图书馆项目启动。该项目到2025年底,将实现国家图书馆等馆藏古籍数字化,并为人们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

  短视频再现古籍里的美食

  “没想到古籍这么‘香’。”在看完系列短视频《食光机·随园私房菜》后,有网友留言说。该短视频由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馆研究员史星宇和韩超制作,他们按照清代文学家袁枚写的《随园食单》,再现古籍里的美食,吸引不少人观看。

  “为了更好地呈现《随园食单》中的菜品,我们结合历史和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对原文文本一起推敲斟酌,在烹饪上反复试验,同时尽量还原书中的烹饪手法,保证菜品的原汁原味。”韩超说。

  如何让数字化的古籍和人们更亲近呢?这考验着文保机构、科研院校与互联网公司等相关从业者的创新能力。如纪录片《古籍寻游记》运用交互技术、扫描技术等,让用户以更沉浸的方式体验甲骨文刻字、建造敦煌莫高窟的过程。

  王军认为,在古籍数字化、活化过程中,人文社科学者要积极介入,并加强与技术人员合作;高校古典文献学等相关专业应培养兼具技术与学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古籍内容应向着“数字文创”转化,让古籍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

  彭训文 【编辑:卞立群】 ,从图书馆“搬”到无锡特产 网络平台 数字技术让古籍“触手可及”

相关:

实力派演员引领文艺新风尚  近日,中国电影华表奖、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等奖项揭晓,实力派演员成为最大赢家。“百姓中的演员,演员中的百姓。”“将用一生的努力,去做一个人民喜爱的好演员。”他们的获奖感言饱含着对表演的敬畏、对艺德的坚持、对人民的热爱,引得各方点赞。大家都说:“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经历了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文艺领域呈现出一派业界推崇实力派,观众追捧实力派,演员争当实力派的喜人景象。   ..

“超长三伏天”来临 三伏贴火热开贴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 实习记者 柴嵘 实习生 刘扬)入伏首日,三伏贴开贴,今年的贴敷格外火热。  8时许,北京中医医院开展三伏贴服务的多个科室门诊号源已经约满。呼吸科共7间诊室,各诊室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名患者贴敷三伏贴。“我今年87岁了,能不能贴?”“我有肺纤维化,能贴三伏贴吗?”“三伏贴有没有禁忌症?”呼吸科候诊区域内,不断有患者向护士咨询三伏贴的相关问题。  准确地找到膻中穴,贴上药贴,3分钟就..

深圳警方打掉两个豪车租赁诈骗团伙  □ 本报记者   唐  荣 李文茜  □ 本报通讯员 黄锋铭  在网络平台伪造公司信息吸引客户,通过跟踪客户并划车、向客户虚报车损、提供虚假车损单和结算单,骗取客户押金牟利……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天安派出所组织警力赶赴多地,一举打掉两个以车辆损坏名义骗取客户押金的租车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2022年4月14日,袁先生在网上找到一家租车门店,想租借一辆蓝色的玛莎拉蒂GT跑车,联系..

遏制网暴,平台要有更大作为  □ 裴 炜  为切实加大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国家网信办起草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近日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  如今,网络暴力已成为网络生态环境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并非单纯将社会中的传统暴力形式迁移至网络空间,而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不断..

包装简单气味难闻 “网红毒玩具”为何会流入市场?  ● 泡泡胶、火漆印章、“纳米胶吹吹乐”……线上线下存在大量包装简单、无任何生产信息的“三无”玩具,且没有使用安全提醒或提示,但由于颜色多样、造型奇特等原因卖得火热,在中小学学生之间十分流行  ●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家长投诉称孩子玩火漆印章被烫伤,还有家长称孩子玩后产生头晕、恶心、鼻炎加重等情况,并附上照片和视频。记者买了两款起泡胶,玩后用清水洗手,手上残留一股胶质味  ● 找准儿童玩具市场..

“一张网”提升城市能源安全韧性  ◎本报记者 叶 青  7月2日,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圳会展中心圆满落幕。在此次展会上,深圳上线了国内首个“电力充储放一张网”(以下简称“一张网”)。  据介绍,在深圳市政府推动下,依托南方电网,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深智城集团)联合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基于全市域级、全自主可控、精细建模的统一时空信息平台,率先打造了国内首个“一张网”,这是我国首个聚合充电设施、新型储能、光伏等各类电..

彩云之南,有群“90后”科特派助农忙  ◎本报记者 赵汉斌  时值盛夏,在壁立千寻的怒江大峡谷里,在高原山野的牧场上,在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在4060公里边境线上广袤的甘蔗园……云南红土高原上,活跃着一群“90后”科技特派员。  他们转化科技成果,开发优势特色产业,是“田间大夫”,是牵线人,是新理念的传播者,更是农民和企业的知心人。  “在新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中,尽管‘90后’的比例并不很大,但他们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科技特派员岗位的锻..

治理网络暴力需要更多技术响应  7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7月8日新华网的报道显示,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的网暴现象明显增多,而发动网暴、跟风讨伐的成本较低,导致用户发布攻击内容较多。   毫无疑问,公众苦网暴久矣。近年来,网暴引发的悲剧不少,其中,有的是个人、自媒体账号或组织为了流量等利益刻意为之,有的是人们在不以为意状态下攻击他人形成的规模效应,还有的是“法不责众”心理驱使..

8个备受骑手关切问题有了解决方案  本报讯(记者赖书闻)近日,在海南省总工会和省人社厅指导下,首次美团(海南)骑手恳谈会在海口市召开。会上,骑手代表和美团配送、海南区域合作商企业代表围绕劳动保障、配送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形成共识,签署《美团(海南)骑手恳谈会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深化骑手权益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放大新业态“就业蓄水池”的价值。   据悉,本次恳谈会上,美团外卖配送员与美团行政方就创造更便利的送单条件、确保劳..

降雨登场 湿度变大 这些地区将变得闷热  11日入伏,刚好浙江、上海两地气象部门也陆续官宣出梅了。梅雨一走,就是副热带高压系统一家独大了,从常年统计来看,三伏期间正是长江流域进入高温主力时段。   11日的高温情况也非常直观反映了南北变化:高温核心区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华北黄淮不少地方退出高温行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则出现了38℃以上高温。   尤其浙江,大部地区气温都在37℃以上,中部甚至出现大片40℃以上极端高温区域。   随着降雨登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