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美术类毕业展:释放艺术活力 绽放青春芳华

2023-07-09 16:42:56 来源:网络

  释放艺术活力 绽放青春芳华(坚持“两创”铸就辉煌)

  ——观二〇二三年高校美术类毕业展

  高 洪

  炎炎夏日,挡不住人们的观展热情。近期,国内各大美术院校和综合院校美术设计专业陆续举办毕业展,展馆外大排长龙,展厅内人头攒动。高校毕业生围绕艺术创新、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等主题探索时代表达,通过作品传递美学理念,展现出当代学子的创造活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一个值得研究的艺术现象。

  大胆创造 别开生面

  作为学习成果的体现,毕业作品凝结着毕业生的巧思和心血。他们以独特视角,探究时代变迁、艺术创新,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表达深层思考。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厅里,一座精巧的唐风建筑群微缩模型吸引观众驻足端详: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间,居然穿插着现代化交通系统和科技设施,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这件名为《东都秘录》的作品,将唐代东都洛阳建筑与科幻元素、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想象相融合,创新演绎历史文化故事。

  从平面展示到立体构建,从静态呈现到动态演绎,思维敏捷的青年学子为艺术创作注入活力。在各大院校毕业展上,学子们对新内容、新形式、新材料、新语言的探索丰富多彩。以鲁迅美术学院等高校毕业展上的雕塑作品为例,其中既有以具象语言展开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也有以抽象语言进行的观念表达和浪漫想象,作品的科技感、时代感、交互性不断增强,令人耳目一新。

  艺术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形象化思维是他们反映时代的方法,蓬勃的创造力则为他们提供了迎接未来挑战的底气。

  科艺融合 拓展边界

  信息技术浪潮气象万千,艺术创作和教育同样与时俱进。在艺术创作领域,数字技术以其多元开放的特征,促进了艺术媒介、形式、语言、风格的更新,以及创作方式、创作场域的改变,从而催生全新艺术形态和成果,推动理论创新,构建面向未来的科技美学。在艺术教育领域,新技术则促进着新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式的形成。从毕业展中可以窥见这些新变化。

  许多学生借助跨媒介、跨学科知识创新艺术表达,展现对科技发展的思考。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以“混合现场”作为毕业展的主题。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不断消解、融合的今天,展览探讨了新技术为社会生活、艺术创作和设计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的设计作品《AI·I:设计师的第二大脑》则融合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知识,试图在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探寻协作共生的解决方案,同时让历史资料库中的设计焕发新生。

  将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以回答现实课题,是设计类毕业创作的重要趋势。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上,一些学生围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智慧社会建设等热点,提供创意解决方案,展现当代学子以艺术服务社会的理想抱负。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的毕业展,则从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出发,着力于传统纺织工艺与先进科技手段的融合创新。学生们通过运用智能纺织品、电子纤维等,探索服饰、家纺等领域设计的更多可能。

  在跨学科教育的带动下,青年学子将艺术与科学、哲学等学科紧密结合,灵活应用前沿技术,持续拓展艺术边界,推动学科融合发展。

  传承文化 致敬经典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毕业展上,许多学生通过汲取精华、巧妙构思、创新语言,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文明在传承中绽放新光彩。

  如何“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不少学生自觉展开探索。中国美术学院学生的设计作品《今之六艺》以“礼、乐、射、御、书、数”6个象形文字为基础,运用现代图形与服饰语言重新诠释汉字的象形性,并将其穿戴在身上,表达对当代人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探求。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的《丹青引》跨媒体光影时装秀活动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班学生通力合作,以现代跨媒体时尚元素诠释中国诗词歌赋的美学境界,为观众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视觉盛宴。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以新鲜创意向经典致敬,是毕业展中的亮点。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学生作品《桃花扇》,灵感源于清初孔尚任的同名昆曲剧本。创作者以工笔细致勾勒桃花盆景、雅致团扇等意象,力图还原戏文中的意境;又将魔方、拼图藏于画面,实现传统场景的现代转换。壁画系学生作品《西游本纪》则根据文学名著、文献史料中的相关描述与记载,结合创作者对《西游记》的理解与体会,以客观的视角和生动明快的风格,再现原著中的30余个经典艺术形象,受到许多观众喜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艺术创新创造带来丰厚滋养。进一步开掘中华文化宝藏,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青年学子在未来艺术之路上方能有大作为。

  反映时代 服务社会

  与时代同行,是毕业展优秀创作的共性。这些作品关注社会、扎根生活,力求反映、回应时代需求和人民心声。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展即以“画·时代”为主题,通过主题性美术创作、创意设计等展现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密切关联。服务百姓生活是青年学子设计创作的焦点。围绕地铁隧道日常监护与应急救援、高铁乘坐体验的智能化、老年群体益智健身等课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以充满人文关怀的思考交上一份份立体答卷。为助推乡村振兴,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提出多种智慧系统解决方案,赋能美好田园生活。

  近年来,各高校毕业展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其不局限于校内成果交流展示,而是辐射至更广泛的区域及社会群体,艺术创作的传播度和公共性持续提升,为推动全民美育贡献力量。在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开放期间,学校举办了“‘美术馆之夜’公共美育周”“特色主题日”“创意市集”等活动,让大众近距离感受浓郁艺术气息,为城市增添缤纷艺术景观。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高校,同样让毕业展走出校园,让艺术与大众共情、大学与城市共融、成果与社会共享。

  毕业展是一场青春的盛宴。在百花齐放的艺术创作中,新一代青年学子展现出求新求变、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以及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毕业展也是各高校特色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从中可以看到跨学科、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正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毕业展还是开展社会美育的载体,一批优秀作品在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更多前沿理念,为产业升级和文化创新提供有益启示。期待青春力量书写出更绚丽的时代华章。

  (人民日报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主任) 【编辑:田博群】 ,2023年高校美术夕阳红图片 类毕业展:释放艺术活力 绽放青春芳华

相关:

民间文艺:扎根田野,投入时代  【守望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总书记关于“双创”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为民间文艺事业开阔发展视野,提升文化高度,践行文艺使命做出了重大的战略性指导,使民间文艺事业消除了专业研究与现实实践的隔膜,打破了保护与发展踟蹰不前的困局,突破了传统民间文艺赋能当代生活的瓶颈,使其在新时代、新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从抢救保护到传承传播 ..

北京今明天高温持续天空“颜值”在线 下周或迎来降雨降温  中国天气网讯 今明天(7月9日至10日),北京“炎值”高,最高气温维持在38℃左右,同时受到冷涡影响,午后多对流云涌动,傍晚出现晚霞的概率较高。11日白天闷热感将加重,夜间或将迎来降雨,12日最高气温降至30℃。   7月以来,北京天气炎热,35℃以上的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昨天,北京全市66%的气象监测站气温达36℃及以上。同时,受到冷涡的影响,天空“颜值”也在线,蓝天下白云朵朵,傍晚晚霞迷人。   北京市气象台..

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13省市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  中国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7月9日0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预计7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吉林中东部、辽宁中东部、山东中东部、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局地风力可达11级;黑龙江中西部、吉林、辽宁中东部、山东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北部和南部、上海、湖北东部和南部、湖南西北部、浙江北部、重庆东南部、贵州北部、云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小时雨量30-50..

高温橙色预警!南北方大范围高温持续 6省区局地可达40℃  中国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7月9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7月9日白天,华北大部、黄淮、江南大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湖北西部、陕西中南部、甘肃中西部、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吐鲁番和南疆盆地东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江南中部和东部及内蒙古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浙江东南部、福建东北部及内蒙古西部等局地可达40℃以..

西南联合大学书就的传奇,仍在继续……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54】这所大学书就的传奇,仍在继续……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这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  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这所大学书写了一段传奇:在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烽火岁月里,在滇坚持办学8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175位两院院士……  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平..

烈日当头照 高温下的“劳”与“保”  本周北京出现连续两天超40℃,这在北京七月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而六月份还有过三天超过40℃,更是有记载的气象历史当中所没有过的。   本周四,北京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而这还毕竟只是七月刚刚开始,今年的夏季会不会因为这热而显得格外漫长?我们该怎么面对?尤其是很多暴露在户外的劳动者健康如何防护?7月2日,北京一名导游因为热射病抢救无效而死亡,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

校徽校训校歌一应俱全 学子们共建“山河大学”  寄托美好期盼 学子们共建“山河大学”   校徽校训校歌一应俱全 线上社区讨论火热 “教师”备课直播答疑   “‘哪里都可以是‘山河大学’,翻过山去,自有山河。”一夜之间,虚拟高校“山河大学”和它的“创办声明”火了。这所“大学”有校徽、校训、校园网站和成百上千人的同学群。但这并不是一所存在于现实中的高校,正如创办声明所言,“本学校是虚拟学校,希望各位不要当真”。   “为什么要建起一座“虚拟高..

清华北大校园开放参观首日爆满  清华北大校园开放参观首日爆满   目前两校可预约日期内的参观名额都已全部约满   本报讯(记者 雷嘉)7月8日是时隔三年之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暑期对外开放校园参观的第一天。虽然北京持续发布高温预警,但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在两所大学看到,两校都迎来了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体,散客和团队游客顶着高温和烈日游览兴致不减。   昨天下午一时五十分,距离校园参观下午场开始还有10分钟,北大校园参观的入口——北大..

笔尚法度 格物求真——试论宋徽宗与宣和画院的审美取向  【学人谈】   北宋宣和年间,宫廷画院的发展臻于顶峰,其创作成就与徽宗皇帝直接相关。赵佶在绘画题材上主要关注皇宫内院之物,正如宋代邓椿所著《画继》言其“独于翎毛,尤为注意”,而观《宣和画谱》所收花鸟画为各科之冠,“其自形自色,虽造物未尝庸心,而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焉”,从中不难看出赵佶对于花鸟画的青睐程度。纵观徽宗时期的画院创作,花鸟画可谓熠熠生辉,赵佶的艺术观念也充分体..

睡在皖南川藏线上  对自驾游的人来说,玩得好还要住得好——  睡在皖南川藏线上  本报记者 陈华 本报通讯员 施院生  阅读提示   皖南川藏线是一条自驾游的黄金线,串起了沿线旅游的珍珠链。露营基地、高端民宿,为自驾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住宿环境,同时,也带动了沿线旅游经济发展。  经历了端午节游客高峰后,安徽宁国青龙湾水库的一个码头上,方塘星空露营基地负责人肖明峰才想起,已经4个月没回家了。而他紧张忙碌的原因,只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