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东方“巨龙”何以被一咏千年?

2023-06-29 01:35:41 来源:网络

  长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与象征。自古以“长城”为咏诵对象的诗歌汗牛充栋,为长城赋予了丰厚的文化意蕴。

  古代以长城为主题的诗歌都有哪些?这些诗歌是如何反映长城内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又是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了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艳华。

  长城何连连 连连三千里

  早在《诗经》中,就有对长城雏形的相关描写。《诗经·小雅·出车》中有云:“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

  西周末年,大原(今宁夏固原)一带游牧民族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渐强,周宣王派大将尹吉甫率军征伐,又命南仲在朔方筑城增兵,设立军事据点。南仲所筑之城,是互不联结的城堡,战时可遥相呼应,有学者认为这就是早期长城的雏形。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战国古长城连绵不绝、巍峨雄伟,联结农耕和游牧两种文明,这也成为后世长城承载的重要使命。

  “长城”作为诗歌意象,最早出现在秦朝民歌《长城谣》中:“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作品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对战争的谴责和控诉,成为历代吟咏长城诗歌的先声。此后,汉代陈琳的诗作《饮马长城窟行》,一方面延续《长城谣》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战争对百姓的摧残,另一方面也生动展现出“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的雄奇景象。秦汉文人将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和心系苍生的真挚情感,寄寓于长城主题诗歌之中,显现出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与和合思想,使长城主题诗歌从一开始就饱含着人性关怀。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长城”这一边塞诗中的重要意象,与“大漠”“汗马”“疾风”“秋草”“旌旗”“明月”“胡乐”等意象相结合,呈现出边塞辽阔凄美的景象:“阴山日不暮,长城风自凄”(戴暠《从军行》)、“长城兵气寒,饮马讵为难”(江总《骢马驱》)。在魏晋诗人笔下,长城成为戍卒所处苦寒之地的象征,对戍守边塞的将士们予以痛切的怜悯和同情,从侧面流露出对战争的谴责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此后曹丕、沈约等文人均以《饮马长城窟行》为母题,将建功立业、怀家思归、同情民生、渴望和平等更为丰富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使《饮马长城窟行》成为经典的乐府古题。

  一声羌笛吹关柳 万卒雕戈拥贺兰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他先后两次主持修筑长城,加强防御体系建设,维护和巩固大一统局面。

  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开篇就以“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展现隋代长城的雄伟壮阔,接下来的“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流露出修筑长城是为了“给后世百姓带来安宁”的使命感。

  无疑,从修筑长城的初衷看,长城是为了防御入侵、守护安宁。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长城的存在,战争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幅减少。因此,长城也成为和平的象征。

  伴随唐代边塞诗的兴起,长城主题诗歌不断丰富。文人强烈的反战情绪与舍身报国的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蓟北行》)、“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王昌龄《塞下曲》)的忠义精神与爱国情怀充溢于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杜牧更是以“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咏歌盛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将英勇贤德的人格精神与长城的军事功能相比拟,赋予长城内在的精神气韵。

  唐代诗人一方面站在民本思想的角度,谴责大力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苦痛,如杜甫在《前出塞九首》寄寓“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的深切期盼,李白在《北风行》中发出“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的悲慨之情;另一方面,在“国难倚长城”(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效曹刘体》)、“恩威作长城”(姚合《送邢郎中赴太原》)、“唇齿赖长城”(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等深情表达中,长城不仅是保卫家园的坚实屏障,也是将士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历史演进、民族融合与人文精神的交织,使得长城在军事与政治意义之外,被赋予丰厚的文化与情感意蕴。不论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的荒寒,“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思念,还是“海暗云无叶,山春雪作花”(郑愔《塞外》)的浪漫,“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沙战骨拥长城”(李益《统汉峰下》)的悲壮,使得长城作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双重内涵更加凸显,其文化价值、情感价值与审美价值在历史积淀中逐步确立。

  诗歌是文人内心情感与志向的表达。古代长城主题诗歌集反战情绪、思乡情感与渴望和平于一体的情感表达,正源于诗人们对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人文精神的代代传承。

  至明代,不论是张居正的“一声羌笛吹关柳,万卒雕戈拥贺兰”(《塞下曲》),还是徐勃的“贺兰山下战尘收,君去征途正值秋。落日故关秦上郡,断烟残垒汉灵州”(《送康元龙之灵武二首·其一》),均如画卷一般展现了边关战事的磅礴与苍凉,也寄寓着诗人们渴望结束征战,实现边关和平安宁的内心愿景。

  然今果限谁 内外一家矣

  长城戍防体系推动了宋、辽、西夏、金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繁荣以及政治和解,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作用突显。

  沈括在《鄜延凯歌》中以“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反映了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在长城周边共居共存的场景。

  苏轼《河满子》一词的上阕云:“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在苏轼心中,长城是守护家国平安的有力屏障,因而借用唐太宗任用李勣筑长城治边的典故,对四川南州太守冯当世的政治才干予以赞美,并通过“岷峨凄怆”与“江汉澄清”的对比,展现战争平息后安定美好的景象。整首词作寄寓了苏轼为家国安定贡献力量的理想与愿望,也流露出对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的珍惜。

  在《望海潮·献张六太尉》一词中,金代词人邓千江以“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呈现边疆的安定,用“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颂扬为家国和平献身的将士。

  宋金文人对长城的书写数量虽不及魏晋与唐代,但却更多流露出为国担当的情怀,诗歌的思想意蕴更加理性、厚重。在他们笔下,长城不仅仅是历史遗迹,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长城戍防体系在明清进入成熟时期。比起历代,明长城在规模上最大。坚固的防御体系保障了长城内外各民族的长期和平交往。长城沿线形成了耕牧交错、多民族杂居的“板升”聚落,长城内外各民族共同开设的官办贡市、关市、马市,还有民间形成的民市、月市、小市等,都是民族融合的缩影与见证。

  嘉靖年间进士石茂华的《中秋登长城关楼》写道“且喜休屠今款塞,长歌不觉露漙漙”,不仅描绘了当时长城内外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更是那一时期各民族交往通好的历史见证。

  清康熙之后,北方渐无军事冲突,长城内外的民族融合持续推进。乾隆皇帝在其《古长城》一诗中一边盛赞“延袤古长城,东西数万里”的雄浑气象,一边以“然今果限谁,内外一家矣”彰显各民族融为一体的历史图景。文人群体也普遍以民族融合的视角关注长城,顾光旭的《五原》描绘了历史上的战略要地萧关与灵武,并借“汉节萧关道,唐宗灵武台”展现了汉唐时期民族融合的盛景,从中流露出对大一统政治局面的渴望与祈盼。

  “长城内外是故乡”,长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凝聚的象征,而长城主题诗歌则记录了长城内外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多民族融合的进程,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追求。可以说,长城主题诗歌与长城一样,是中华各民族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郭艳华,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叶攀】 ,这条东方“巨龙”何以被一咏千年?心情烦躁

相关:

甘肃“守艺人”敦煌线上线下启“非遗盛会”  中新网兰州6月28日电 (闫姣)保安腰刀、庆阳香包、兰州刻葫芦……连日来,一场甘肃省“非遗盛会”在敦煌市持续展开。该省41家非遗工坊6000多件非遗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吸引游客走近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不足,接下来将再接再厉,创作出符合当前审美的文创产品,使非遗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中来。”国家级非遗项目洮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卢广成如是说。   6月26日至..

从“亲仁善邻”里领略中华文明的处世之道  说文解词|从“亲仁善邻”里领略中华文明的处世之道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合、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亲仁善邻”,典出《左传·隐公六年》,原文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意思是亲近仁德,与邻邦友善相处,是立国的法宝。   在“亲仁善邻”中,“亲仁”和“善邻”是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亲仁”是建立“善邻”关系的基础..

与山川草木为伴 护林人一年走出6000余公里  中新网吉林6月28日电 (张瑶 魏静 于志刚)山林静谧,清爽怡人。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桃山国有林保护中心的护林员马春光在松花湖边的山地中巡护。他说,这个季节是最舒服的时候,城市里面烈日炎炎,他工作的地方有树有水,凉爽惬意。   “这边柞树多,还有红松、落叶松和樟子松,能看到山鸡和野兔,偶尔也能见到狍子和野猪的脚印。”50岁的马春光做护林员已经11年了,山川草木和野生动物是他保护的对象..

讲好健康中国故事近日,“2023健康中国传播大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CHTV)大演播厅举办。此次大会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 推动健康中国传播”为主题,聚焦健康中国行动核心内容,旨在推动健康中国共建共享。此次大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联合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卫生健康传播分会、医学论坛网承办。 会议现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司局的领导,对健康中国行动工作做了深刻解读和..

青海海西:人工智能助力健康惠民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及《青海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就医难题”为目标,全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以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提升基层医疗能力 保障医疗质量 “智医助理”是服务于基层医生的人工智能全科辅助诊疗系..

端午假期出游 小心蜱虫叮咬 夏季是各类蚊虫的活跃期。蜱虫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常出现在草林茂盛的地方,悄无声息地钻到人体内吸血,严重时可致命。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曾三武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示,端午假期郊外游玩,小心蜱虫叮咬。 问:什么是蜱虫? 曾三武:蜱虫,俗称狗鳖、牛虱、草爬子,常常隐藏在浅山丘陵的森林、草丛、牛羊皮毛间。它生长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以吸血为生。没吸血时,其腹背是扁平的,仅有芝麻粒般大小,..

众生胶囊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图片来源:国家药监局网站 人民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众生胶囊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国家药监局表示,请相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2024年3月14日前,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就修订说明书事项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

甘肃民勤“小城养老”模式 让“幸福银龄”原居安养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面对“银发潮”,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在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探索医养康养融合发展的“小城养老”模式,托起“银发”幸福晚年。   年近70岁的张平和和老伴闻月兰居住在民勤县祥和小区。“孩子在外忙事业,我不想跟着‘漂’,感觉住在老家自在一些。”生活虽然基本能够自理,但张平和依旧有苦恼:每天三餐,吃不了多少,但做起来麻..

广东以科技力量多措并举力争延长荔枝保鲜期   荔枝等离子体冷杀菌技术示意图(资料图) 广东省科技厅 供图   记者21日从广东省科技厅获悉,该厅重点围绕预冷、抑菌、包装、蓄冷等保鲜关键技术环节,以应急专项方式组织“2023年广东省荔枝保鲜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重点遴选一批具备产业化应用能力的技术/装备项目,落地推广到全省荔枝产区,保障今年全省荔枝保鲜技术需求。   据广东省科技厅介绍,为推进荔枝保鲜科研攻关,该厅还成立了荔枝保鲜工作专班,组..

宁夏:到2025年底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基本健全  记者21日从宁夏民政厅获悉,日前,宁夏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基本健全,清单不断完善,服务对象、内容、标准等清晰明确。   基本养老服务是指由国家直接提供或通过一定方式支持相关主体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须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内容。   《实施方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