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西郊目前最早壁画墓被发现 部分内容同期少见

2023-06-28 11:54:38 来源:网络

  6月2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近两年来,考古人员在西安西郊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出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极大地丰富了西安西郊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其中,在贺家墓地发现的一座长斜坡墓道双天井砖室壁画墓,为目前在唐长安城西郊发现的最早壁画墓。

  据介绍,此次发掘出的墓葬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期墓葬的演变序列,尤其是隋唐时期墓葬的考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发现和认识。

  三民墓地发现唐代宫人墓57座

  陈家寨墓地两年共计清理有北朝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581座和金代墓葬2座,出土文物有1500余件组。这些墓葬跨越北朝隋唐近500年的历史时期,为目前关中地区发掘这一时期中小型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是探讨北朝隋唐以来长安城居民居葬关系的重要实例。其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较为重要的隋代小型墓葬,为厘清隋唐之际中小型墓葬的演变规律与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民墓地发掘西晋至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280余座,其中唐代宫人墓地为本次考古重要收获。墓地位于发掘区域西部,东侧以兆沟为界,与同期墓葬相隔。兆沟内墓葬排列有序,中部被现代坑破坏,北部保存最好。宫人墓共计57座,可分为9排,各墓之间无打破关系。

  墓葬均为单人葬,墓主仰身直肢葬,头向南。随葬品以陶罐、壶为主,部分墓葬见有贝壳、铜镜、玉石饰品和黛板等女性装扮用品。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分析,墓葬时代当属唐代初期。经鉴定,20座人骨保存较好的墓葬墓主皆系20岁至30岁的年轻女性。

  考古人员认为,这批墓葬形制与葬俗一致,排列有序,显然经过严谨规划。结合以往在此地西南发现的唐太宗、高宗及中宗时期的宫人墓志推测,此次发现的墓葬应系唐初宫人墓。该墓地的发掘首次发现了唐代宫人墓地东兆沟,明确了墓葬排列方式,进一步确定了宫人墓地的分布范围及其埋葬序列。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有10余处唐代小型兆沟墓园,墓园内多分布有带一至三个天井的长斜坡墓道土洞墓一座或多座,印证了唐代文献关于墓田制度曾施行于低级别官吏及庶人墓葬的记载,完善了关中地区唐代墓田制度的序列。

  贺家墓地发现双天井砖室壁画墓

  在贺家墓地,专家发现了一座长斜坡墓道双天井砖室壁画墓,总长不足15米、深3.3米,使用石封门,甬道及墓室绘制壁画。根据墓志铭记载,墓主康比比或为粟特人,葬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唐长安城西郊目前发现最早壁画墓。墓室东壁的乐舞场景清新悠闲,各人物间的排布错落有致,正中欣赏乐舞的胡人女性形象极有可能为墓主人,在以往的唐墓壁画中少见。出土的随葬品43件(组)中,以彩绘陶俑为主。

  专家表示,关中地区开元前期壁画墓发现极少,学界对于这一时期壁画布局不甚了解,该墓部分壁画内容同期少见,分布位置特殊,体现出玄宗规范丧葬制度之前壁画存在的多样性,为神龙至开元晚期唐墓壁画的演变提供了实证资料。

  据了解,西安西郊的田野考古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西安市工业化布局与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国家和省市级多家文博机构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70年间发掘历史时期墓葬已逾两千座。

  参与发掘墓葬的专家指出,综合既往考古工作成果,西安西郊主要以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为主,超过3个天井的墓葬甚少,以无天井或1个至2个天井的土洞墓葬多见。从墓主身份来看,可以概括为“一个主体,三个特殊”的隋唐长安城居民葬地特征,即以城西庶民小型墓葬为主体,以宫人墓、宦官墓和番人墓三个特殊人群为特色,兼有中低阶武官墓葬。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岳川】 ,唐长安城西郊目新华月报 前最早壁画墓被发现 部分内容同期少见

相关:

只有人类才有资格获奖,格莱美对AI音乐说“不”  2022年底,ChatGPT为人类世界带来了革新观念:智能机器人写诗、作曲,甚至模仿真人歌手的声音。AI让普通人制作音乐的门槛迅速下降,一个编程高手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不懂乐器、不会唱歌的“音乐人”,甚至拿到乐坛大奖。   这一担忧也引起了音乐界的重视。最近,美国流行音乐最权威的奖项格莱美就专门提出,只有“人类创作者”的音乐作品才有资格获奖。   格莱美只青睐“人”的作品   “我会让你最喜欢我,yeah,..

历史上的多巴胺穿搭:敢穿,敢想,还敢豁得出去  今夏的网络热词必须是“多巴胺穿搭”,它不仅霸屏各个网络平台,还成为了不少年轻人春夏穿衣的主要风格。所谓“多巴胺”,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以及开心的信息。而“多巴胺穿搭”是对高饱和度的色彩进行协调搭配,以玫红、宝蓝、粉红、粉蓝、亮黄、紫色等鲜艳的色彩为主,通过撞色或是独特的款式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高饱和度的色彩往往能给人带来生机,从而可以改善情绪。这种与快乐相关的穿搭风..

山西发现战国水井遗存 实证2400年前筑井技术  中新社太原6月26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6日晚对外发布考古发掘报告称,当地考古人员在阳泉市发现战国时代水井遗存,实证2400年前筑井技术。   2019年,在阳泉市洪城北路东平坦垴村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口水井,经报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阳泉市文物管理中心联合对该井进行抢救性发掘。   水井地处山西省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坦垴村西部,在发掘期间,..

浙江文旅观察: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施光南?  中新网杭州6月26日电 题:浙江文旅观察: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施光南?   记者 童笑雨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唱响大江南北,曲作者施光南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熟知。   施光南是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今年是施光南逝世33周年。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这位人民音乐家?   6月26日,施光南夫人洪如丁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提到了她的愿望:把..

《只手摘星斗》获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  中新网上海6月26日电 (王笈)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以下简称“大赛”)26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颁奖典礼。本届大赛共评出14部获奖作品,生动呈现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进程的《只手摘星斗》获特等奖,以盲人视角展现世间百态的《茫茫白昼漫游》获一等奖。   本届大赛以“好故事照见人间烟火”为主题,鼓励来自各行各业的网络作家以网络文学为载体,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文学..

西安西郊发现唐代宫人墓地 墓葬排列有序经严谨规划  中新网西安6月26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1年至2022年,考古人员在西安西郊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极大地丰富了西安西郊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期墓葬的演变序列,尤以隋唐时期墓葬考古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发现和认识。 陈家寨墓地出土乐俑组合。 陕..

歌舞为媒 如何讲好新疆故事?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6日电(潘琦)新疆是“歌舞之乡”。在这里,人们习惯于用歌舞交往交流,也习惯于用歌舞讲述自己的故事。   文化艺术节、“新歌唱新疆”、戏剧晚会……2023年开年以来,一场场歌舞盛会在新疆各地鸣锣开场。曼妙腾旋的龟兹乐舞、悠扬的木卡姆吟唱、热闹欢腾的麦西来甫……尽显新疆各民族歌舞文化之美。 新疆阿克苏的音舞诗画《千年之约·梦幻龟兹》表演。 潘琦 摄   非遗文化点亮舞台   “真厉..

“江西省文艺创作奖”设立 激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优秀作品  中新网南昌6月26日电 (记者 吴鹏泉)记者26日从江西省文联推进文艺创作工作会上获悉,经江西省评比表彰办批准,江西省文联正式设立“江西省文艺创作奖”,并即将启动首届评选活动。   近年来,江西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着力讲好江西故事,潜心创作精品力作,在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文艺大奖等评选中屡获殊荣,用文艺的形式抒写了江西人民在新时代感恩奋进的伟大..

上海千顷堂书局后人捐出逾50本珍贵中医药书籍等  中新网上海6月26日电 (记者 陈静)成立于1883年的上海千顷堂书局,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营出版机构之一,主要出版中医药书籍。 谢文一是上海千顷堂书局最后一代掌门人谢祖芳的曾孙。 受访者谢文一供图   26日,上海千顷堂后人谢文一向宁波帮博物馆捐赠了50余本千顷堂出版的珍贵中医药书籍;同时,谢文一发起了"千遇千寻——抢救古医书行动"公益项目。该公益项目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和上海云开朵朵公益基金会联合..

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发现东周时期“环城大道”  中新网商丘6月26日电 (王宇 白鹏)“近期,考古队在宋国故城南城墙内侧发现了厚度达80厘米以上的踩踏面,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东周时期的‘环城大道’。”6月26日,河南商丘宋国故城南城墙与睢阳古城西城墙交接处的“城摞城”考古发掘仍在紧张进行中,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负责人孙政委透露了最新的考古进展。 图为宋国故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邢栋 摄   孙政委介绍,今年3月至4月份以来,考古队把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