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上海”之气象万千锻造更多电视剧精品

2023-06-28 11:39:56 来源:网络

  ■本报记者 王彦

  《功勋》《超越》《风吹半夏》《梦华录》《三体》《破晓东方》《人生之路》……它们共享一个称谓——“沪产电视剧”。在“神仙打架”的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中,这7部剧一同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的提名名单,也成为沪产电视剧新时代十年来成绩单的精彩剪影。过去十年,《功勋》《超越》《大江大河》《小欢喜》等10部沪产精品电视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国内表彰电视剧的四大权威奖项。

  昨天的优秀沪产电视剧研评会上,收录了50部佳作的《新时代优秀沪产电视剧集粹》首发。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顾问李京盛说:“这些沪产剧中,既可以体察‘沪上人家’的情绪心态与人生况味,更可以从中洞察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

  继往开来之时,“大上海”一词被反复提及。人们期待——沪产电视剧能以“大上海”之大格局、大气象,锻造出更多精品力作,把某部作品、某个时段出圈刷屏的“偶然”转化为百花齐放、常开不败的“必然”,为国产剧的繁荣发展、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厚植“上海文化”底色,在守正中传承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电视剧的创作重镇之一。许多观众对经典国剧的记忆,都绕不开《围城》《蹉跎岁月》等沪产剧。

  编剧王丽萍、导演傅东育,如今都是赢得观众口碑的金牌创作者。回望来时路,他们不约而同提起“前辈”“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经典作品教会他们的本事,里面蕴藏“上海文化”的基因底色,让他们受益至今。在上影,王丽萍从《围城》导演黄蜀芹那里得到了“关注时代”的秘钥,眼下,她正与一部现实题材剧本“死磕”五年,“想要写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的故事”。也是在上影,傅东育在四个不同的车间体验过工业化体系的雏形,前辈的言传身教,他一以贯之,熔铸进了自己的《风吹半夏》等作品。在他们看来,写上海故事、中国故事,就是要找到独特视角,把普通人融入大时代的脉搏;▼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创作振奋人民精神力量的作品,就是要以工匠精神秉承安静、沉着的心态,摒弃浮躁、膨胀的作风。

  上海演员吴越分享了表演背后的初心与真诚,“一段表演是否动人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来自真诚,真诚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然后,带上尊重、善良和热情,与包装无关,远离偏见傲慢,这样一路下来,自始至终,便是美!”她回忆自己在46岁那年接演《我的前半生》的经历,这是她第一次演所谓“反派”,第一次承受着家人生病与工作的“兵荒马乱”,也是第一次在播出后感受到网友对反派形象铺天盖地的愤怒,却也最终收获了更多的自由,“我开始体会到,一段扔掉杂念轻装上阵的表演是多么自由,让人快乐。”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沪产电视剧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上海文化”的底色中。三十多年前的海派电视剧深深打动过观众的心,也成为那个年代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主流,“它们以成功的艺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创作,植根于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沃土,是以高扬地方的文化优势和审美特色等因素优化组合的精品力作。而新时代的沪产剧,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住那些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过的优秀传统,并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

  立足文学沃土,在经典的滋养中再上层楼

  仲呈祥以《平凡的世界》与《人生之路》为例,直言上海出品改编了“改编的新鲜经验”。“《平凡的世界》是忠实于原著精神价值取向和基本人物形象关系、故事主要事件和时空的一种成功改编;《人生之路》是根据小说《人生》部分情节改编,拓展了时空,时间向后延伸,空间由陕北扩展到上海。”

  事实上,为改革开放凯歌前行的《大江大河》、讲述上海解放第一年的《破晓东方》都是立足文学沃土,在经典的滋养中再上层楼。而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庆余年》,“穿越”式叙事激发出古今价值观碰撞的奇妙火花;《梦华录》的热播顺应当代民间古代文化热潮以及学界“宋文化”热。著名文艺评论家郦国义提出,如何推动、加深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双向奔赴”和“双向赋能”,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实践课题;“而经典名著传播的美育引领,也应成为两个‘双向’的题中应有之义,引起业界和媒体的充分重视”。

  正在筹备中的《风雨宝兴里》和《千里江山图》则是极为典型的上海IP、上海故事、上海制作,后者改编自作家孙甘露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同名小说,有望最大程度再现历史景观,在传统的谍战剧版图里点亮真正的上海坐标。

  融汇城市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的“大”风貌

  今天,我们要如何创作沪产剧,在中国故事里如何刻画在上海生活、奋斗的人们?柠萌影业创始人苏晓说,奥义就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中。

  从近年来涌现的都市题材作品来看,《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小敏家》《心居》《安家》等作品以家庭、职场、婚恋、教育、住房等民生话题为切入点,写出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情感需求、人生选择。同时,《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女性题材作品,也在叙事中融入了严肃的思考,传递出新时代女性的新风貌。李京盛认为,这些作品“让观众清晰地体察到了在大都市万象纷繁的背景下,生活的涓涓细流是怎样的日夜奔腾不息”。

  沪产剧的“闯劲”这些年来有目共睹。年初热播的科幻剧《三体》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为中国科幻电视剧扬起了新的旗帜。而正在筹备的《赤子之心》《理想的天空》《保险人生》《英雄联盟》等一系列作品,大胆进入创作的“先行区”。“在沪产剧的队伍中,一批敢作敢为的创作者们,以一系列精品剧正面回应着大众对现实主义佳作的盼望,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可供参考的标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影视编剧梁振华说。

  沪产剧在着眼烟火弄堂的“小”确幸之外,也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大”风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为新时代十年沪产剧的全国视野与追求点赞。《大江大河》《风吹半夏》《破晓东方》《光荣与梦想》《特赦1959》《猎狐》《埃博拉前线》《特战荣耀》《超越》等作品都在不同的经纬度上,书写属于时代的故事。她说:“这些沪产剧叙事丰富了、也改变了‘Made in Shanghai’的摩登本质,真正打开了‘大上海’的格局,也把‘大’变成一种更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前缀。” 【编辑:李赫】 ,以“新僵尸先生国语 大上海”之气象万千锻造更多电视剧精品

相关:

从“钢城”到“音乐之城” 重庆大渡口迎来音乐狂欢  中新网重庆6月23日电 (记者 刘相琳)2023“重庆乐堡WHY NOT音乐节”23日在重庆大渡口区开幕。为期两天的音乐节期间,将有多名老中青三代人喜爱的乐队及艺人登台,为大渡口打造“音乐之城”注入活力。   音乐节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本次音乐节占地2.5万平方米,邀请了郑钧、GAI、VAVA、早安、达达乐队、岛屿心情、萨满等老中青三代人喜爱的乐队及艺人,将上演为期两天的夏日音乐狂欢。 图为2023“重庆乐堡WHY NOT音乐..

热评丨“端午+”,让传统佳节推陈出新  近日,深圳市龙华文体中心上空,千架无人机编队闪耀星夜,演绎“飞龙在天”迎接端午。短短数十秒的视频在各平台转载,播放量突破千万。   提到端午,“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饮雄黄;赛龙舟,敲锣鼓”的歌谣也许会带着童年记忆,在很多人脑中盘旋回响。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更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但其面貌正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科技、媒体、文化、创意活动与古老节日频..

专访朱一龙:“何非”是一次挑战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专访朱一龙:“何非”是一次挑战   中新社记者 高凯   尽管近期在大银幕不断以不同类型人物给观众以惊喜,但对演员朱一龙而言,“何非”仍然是“最不一样的”。   2023年端午节,悬疑片《消失的她》拿到了亮眼的票房成绩,作为影片故事的最大承重者,“何非”这一银幕人物吸引颇多关注。对于自己对这个“不一样”的角色的塑造,朱一龙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直言,“这是一次挑战..

好评中国丨端午赛龙舟,凝聚民心的文化符号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舟竞渡是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端午赛龙舟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一个凝聚民心的文化符号。这一符号的背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跨越时空仍然生生不息的力量。   端午赛龙舟是具有强烈地域性和集体性的文化活动,如广东的龙舟长盛不衰,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看;湖南、湖北等地,龙舟竞渡非常受欢迎的活动,湖南怀化中方县的铜鼎镇是沅江河畔的一..

专访《消失的她》导演:人物是悬疑的核心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专访《消失的她》导演:人物是悬疑的核心   中新社记者 高凯   2023年端午档,电影《消失的她》成为此间院线最亮眼的存在。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6月23日14时49分,2023年端午档大盘票房突破5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影片《消失的她》档期内票房2.5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端午档国产片票房冠军。   以主人公视角切入,情节互相交错穿插,无论故事本身还是叙事方式,《消失的她..

世界遗产文化传播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 世界遗产文化传播论坛22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开幕。   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论坛组委会主席、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熊澄宇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主任夏泽翰发表视频致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文化和旅..

端午假期首日,各地景区人气值咋样?数据来了  北京公园景区接待游客98万人次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是出游的好时节,人们在假期里寻景端午,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休闲中享受着生活的美好。端午假期首日,全国各地旅游景区迎来游客高峰。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表示,端午假期首日,全市各公园景区共接待游客98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6%。各公园景区总收入96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15%。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介绍:北京各市属公园昨天共接待游客31.3..

票房断崖式领跑《消失的她》引力何来?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高凯)端午档期进入第二日,电影《消失的她》延续预售强势进一步上演断崖式领跑,截至23日上午10时,该片总票房已达2.27亿元人民币。这部由陈思诚监制、编剧,崔睿、刘翔执导,朱一龙、倪妮、文咏珊领衔主演,杜江特邀主演,黄子琪主演的悬疑犯罪片,被认为以极具风格化的电影语言展现出悬疑片的新魅力。   与观众的一次赛跑   作为一部颇为纯粹的类型片,《消失的她》在节奏把控上无疑做..

河南博物院首次开启夜间游馆  中新网郑州6月23日电 (阚力)6月22日端午之夜,馆藏文物逾17万件(套)的河南博物院首次开启夜间游馆,再现焚香展演、七汤点茶等“宋人四雅”,受到观众热捧。 图为游客在展厅参观。 阚力 摄   当晚6点至10点,河南博物院开放三个与端午节相关的展厅,并通过“寻龙”“赏乐”“着华服”“品美食”等互动品鉴项目,正式开启“端午夜未央”主题活动。其间,端午诗乐会、华服秀、传统手工技艺表演等将活动推向一波高潮。 ..

羽人竞渡纹饰是端午龙舟文化的起源吗?  中新网宁波6月23日电 题:羽人竞渡纹饰是端午龙舟文化的起源吗?   记者 童笑雨   端午已至,各地进入“龙舟时间”。很少有人知道,桨声舟影里的角逐,不仅能在短视频中刷到,也出现在博物馆里。   在浙江的宁波博物院,有一件与龙舟文化相关的国家一级文物——羽人竞渡纹铜钺。它仅成人手掌大小,铸造于战国时期,距今2000多年,是宁波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它何以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它和龙舟文化有何渊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