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还是芈平?古人的姓、氏、名、字有多烧脑

2023-06-28 11:23:03 来源:网络

  网上看过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是《离骚》的作者姓名是什么?回答“屈原”是错误的。《史记·屈原列传》开头就说了嘛,“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史记·楚世家》也说了,楚国是芈姓的后人。那屈原自然也是芈姓了。那为什么我们要管屈原叫“屈原”,却不叫“芈平”呢?这就涉及古人的姓、氏、名、字四个概念了。

  屈原为什么与楚王同姓不同氏?

  我们仍然从屈原说起。屈原与楚国王室是同姓,屈原又是屈氏,那么楚国王室也是屈氏吗?答案是错误的。根据传世文献来看,楚国王室是熊氏,在《楚世家》里,就记录了商周之际的楚人先祖鬻熊,他的后代就都以熊为氏。不过根据新出土战国文献的记录,楚国王室的氏应该是“酓”。“酓”可读“yǎn”,是酒味苦的意思;也可读“yǐn”,同“饮酒”的“饮”,也与酒有关。楚人有为王室进贡苞茅的义务,苞茅就是用来滤酒的植物,大概因此也就有了“酓”的氏。

  “酓”为何被传为“熊”呢?宋代出土了一块战国秦国《诅楚文》石刻,上面的楚王叫“熊相”,所以过去一般认为,“熊”是秦人对楚人的蔑称,到秦大一统后就把“酓”彻底抹去了。但根据新出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楚人先祖季连为祝融幼子,祝融派人找他大概想传位。季连却躲在山洞不肯接受。使者放火焚烧相逼,季连大喊:“熊在里面呢!”意思是,季连不在这儿,您找错了!使者回报,祝融感叹“是穴之熊也”,就把季连取名穴熊。季连的后人就以熊为氏。

  这样看来,从“酓”到“熊”或许并非秦人的蔑称,而是战国就有的文字通假,到秦代统一了这种书写。毕竟黄帝也号称“有熊氏”,说“熊”是蔑称并不可靠。其实,文字在流传中传抄讹误是正常的,像楚国王室其实最早也不是姓“芈“。“芈”同“咩“,是羊叫的意思,所以也有人望文生义,说楚人以羊为图腾。但根据新出土战国文献的记录,我们可以得知楚国王室的姓实际上是“嬭(妳)”,商代甲骨文有“爾(尔)”这个地名,这大概才是“嬭”姓的来源。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楚国王室是嬭(芈)姓和酓(熊)氏。那么,姓和氏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从今天来看,姓就是氏,某人的姓就是某人的氏,也可以说是某人的姓氏。但在周代,这是存在一定区别的。以屈原为例,他的屈氏是怎么来的呢?一般认为,屈氏的来源是春秋前期的楚国人莫敖(官职)屈瑕,有种说法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虽然未必可靠,但应该是王族;还有一种说法,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可能是楚君熊绎的弟弟。

  这样看来,氏可以理解为姓的分支。《春秋左传研究》说:“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立氏。”意思就是姓是大宗,即使后世相传百代,姓也不会改变;而姓下面的各家族,则可各自立不同的氏。也就是说,屈原与楚国王室的祖宗都是嬭(芈)姓,但酓(熊)氏只属于王室这支大宗;屈氏这种分支小宗也属于嬭(芈)姓,但不属于酓(熊)氏,而是自己的屈氏。

  屈原为什么不能叫做芈平?

  那么,屈原到底能不能叫“芈平”呢?其实,屈原叫屈平是可以的,在《屈原列传》里就这样叫。但屈原叫“芈平”却是绝对不可以的。这涉及周代姓和氏的不同用法。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原姓》称:“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说的是男子以氏相称,女子以姓相称。所以屈原就不能叫芈原、芈平。同样,孔子的“孔”也是氏而不是姓,孔子是商朝王室之后,他的姓应该是“子”;但孔子的“子”不是姓,和孟子的“子”一样是尊称。

  至于女子一般以姓相称。在《诗经》中就多次提到“孟姜”,这并非人名,而是姜姓长女的意思。孟(或伯)表示排行老大,仲表示老二,季表示老幺,叔表示排行居中。这是一种称呼结构。也有一种结构是谥号加姓,比如春秋齐国公主庄姜、文姜,庄姜嫁给卫庄公为正妻,故可从夫谥为“庄”;文姜嫁给鲁桓公,但鲁国夫人享有独立谥号,故谥为“文”;还有的女子也称氏,一般出嫁前从父氏,出嫁后从夫氏,比如齐国公主也可以统称为“齐姜”。

  不过,“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称呼结构主要盛行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姓氏就开始混同,到秦汉时期就基本合二为一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称:“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是说姓是为了区分婚姻的;而氏是为了区分贵贱的。也就是说,姓表示的是血缘集团,因为周代盛行“同姓不婚”制度,所以女子在结婚时和嫁入后,都容易辨别出身;而氏表示的是社会集团,男子需要参与各家族政治活动,也容易辨别出身。

  周代因为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体是大家族,也就是所谓的“氏”;战国秦汉时期因为铁犁和牛耕技术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成为社会主体。传统的宗法制度瓦解,姓与氏的区分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现代具体的氏,不少都是来自周代的“氏”,比如熊、屈;像秦、齐、楚、赵、韩、燕、魏,这些姓氏都是战国诸侯国名,也是当时的“氏”。而现代的姓氏一般也不再变化,这种属性又是来自周代的“姓”,但具体的姓,在今天姓氏中比重不大了。

  周代氏的由来一般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以封地或居住地为氏,这种最为常见,“战国七雄”国名至今都是氏,还有一些小地名如东门、南郭、西门、北宫等也是氏;一种是以职官为氏,比如司徒、司马、司空都是周代官职,司马迁祖上程伯休父,因官居司马而立司马氏;还有一种是以祖先名号为氏,比如孔子氏“孔”来源于其先祖孔父嘉(字孔父),孟子氏“孟”就是来源于其先祖孟穆伯(字孟或行孟),而庄子氏“庄”则可能是因为他的某位祖上谥号是庄。

  姓是不是来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周代姓相对氏来说则要少得多。网上流传所谓“上古八大姓”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没有依据。文献中只有“祝融八姓”的说法,指祝融之后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嬭)八姓。周代比较重要的古姓,还有风(太昊之后)、姜(炎帝之后)、偃(皋陶之后)、祁(帝尧之后)、姚或妫(帝舜之后)、姒(夏王室)、子(商王室)、姬(周王室)、嬴(秦王室)等等。我们注意到,其中不少姓都带了个女字旁,这又是为什么呢?

  根据战国时期《国语·晋语》的说法,少典娶妻有蟜(jiǎo)氏,生黄帝、炎帝。黄帝因为姬水而姓姬,炎帝因为姜水而姓姜。如此说来,姓、氏在三皇五帝时代就有了。近代学者根据西方人类学理论,认为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这样也能解释不少姓从女字旁。不过,这种说法有严重缺陷。一方面,根据现代人类学研究,母系社会并非父系社会必经阶段,也就说中国上古不存在普遍的母系社会;另一方面则是甲骨文字的诘难。

  经过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商代并不存在明显的姓、氏区分,很可能也就没有姓、氏概念。比如商王武丁王后有妇好(子)、妇妌(井)等, “好”“妌”表示她们出身的家族子方、井方,并非像周代一样表示姓,但同时又可以表示她们的名。女字旁可有可无,只是表示她们的性别,并非所谓“上古母系氏族”。至于商王族确实多称“子”,但这个子不是姓,只是王族身份的一个称谓;商王族成年时有“子子”程序,由自然的“子”变为社会的“子”。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姓、氏、名、字的区别实际上是源于周代了。商人没有分封制度,氏族活动范围稳定,故不需要姓、氏之分。周人将子弟分封各地,这才需要姓、氏之别。周人见到商人称呼多“子”,所以就把商人称为子姓。至于其他的姓也是周人改造的,比如周王室的姬姓,“姬”在商代甲骨文中是一种女性人祭或神灵,很可能来源于商人俘虏周人女子,将其作为人祭的命名。周人的文字继承于商人,所以也化用了一些商朝就有的称谓。

  周人的另一创举,是从商人的“子子”中发明了名和字的区别。在周代以至近代,名是出生的名字,为自然化属性,多用于谦称;而字是成年的名字,为社会化属性,多用于敬称。名和字之间一般有联系,或相近或相反。周代至后世不少人的字都是“子某”,这正是沿用商人的习惯,比如孟子字子舆;同时周人又创造了男子字称“某父”、女子字称“某母”的结构,比如孔子字仲尼(父)。而周代的字又可以立氏,这也正是商代姓、氏、名、字不分的遗存。

  文/林屋公子(历史专栏作家) 【编辑:于晓】 ,屈原还新疆天气 是芈平?古人的姓、氏、名、字有多烧脑

相关:

漫话节气丨夏至为何要吃面? 【编辑:邵婉云】

海南创意粽子成新宠 主打年轻健康牌  中新社海口6月20日电 题:海南创意粽子成新宠 主打年轻健康牌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端午将至,粽香四溢。鲜虾鲍鱼肉粽、椰丝猪肉蛋黄粽、香蕉牛排粽、藜麦猪肉粽……今年,海南粽子玩出健康创意“新时尚”,各式奇特口味纷纷入粽,吸引食客尝鲜。   以斑斓为食材的风潮,席卷了海南美食圈。斑斓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草本香料植物,常用于甜品制作,目前在海南文昌、琼海、万宁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海南人将萃取的..

第十三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新增中俄民间文化长廊  中新社黑河6月20日电 (记者 王琳)20日,跨越一江两国的第十三届中俄文化大集在黑河市开幕。大集为期两个多月,除保留以往的传统项目外,新增了中国民间花灯展、中俄民间文化长廊等新项目。   中国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被誉为“中俄双子城”。历经十余年发展,中俄文化大集的影响力不断攀升,成为中俄两国国家级、区域性、协作性、机制性和民众性的文化交流品牌项目。   本届大集于6月15日至..

河北大名发现一合唐代墓志 对考证当地区划行政提供佐证  中新社邯郸6月20日电  据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名城管理建设委员会20日消息,该县近日发现一合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694年)墓志,距今已有1329年历史。   据了解,该墓志为青石材质,墓志盖为盝顶式,底面边长46厘米,顶面边长24厘米,墓志盖顶部刻有“宋公墓志”四个大字,四周刻有祥瑞图腾,其中三面是龙形图案,一面为瑞兽图案,志石边长为46厘米,厚9.5厘米,碑文共计17行280字,字体为楷书。 图为今年3月拍摄的唐..

纪录电影《穿越烽火》江西首映礼举行  中新网南昌6月20日电 (朱莹)20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为指导单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江西电影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穿越烽火》在南昌举行江西首映礼暨推广曲《锦》发布会。 图为纪录电影《穿越烽火》主创团队代表与现场观众交流了对影片及推广曲的观看心得。 朱莹 摄   纪录电影《穿越烽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人民电影《延安与八路军》从拍摄到洗印、历经坎坷的故事。袁牧之、吴..

“全国龙舟之乡”广东顺德发布国潮长卷《顺峰游龙图》  中新网佛山6月20日电 (记者 程景伟)每年农历五月初三,珠三角地区不少龙舟会自发聚集到广东佛山顺德区勒流街道龙眼村太尉庙进行“点睛”,这是“全国龙舟之乡”顺德在端午期间最隆重的民俗盛事之一。   6月20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三,在“水韵勒流龙腾湾区”2023勒流街道龙舟文化月之“龙眼点睛”习俗活动现场,一幅长达3米的国潮长卷《顺峰游龙图》首发。其中,长卷“C位”便是独具顺德特色的“龙眼点睛”。   该幅长卷..

《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原件亮相广西南宁  中新网南宁6月20日电 (张广权)“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广西巡展(以下简称:《永乐大典》广西巡展)20日起在广西南宁对公众免费开放。两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原件亮相巡展现场。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成书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重抄于明嘉靖末期,共11095册,22877卷,3.7亿余字。《永乐大典》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原件亮相广..

致敬文学交流 仲夏文学之夜活动举办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高凯)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以下简称“BIBF”)期间,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公司”)主办的第一届“仲夏文学之夜”活动在北京郡王府举办。   中图公司总经理林丽颖,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副主任郑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娜斯琳·法蒂玛,土耳其文化中心主任库尔班,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公共外交处公共外交官员葛宁,中国作家铁流、刘震云、赵丽宏、欧..

肖扬研究员谈新作:力求以学术关怀社会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始终注重从家长的需求和视角出发,力求以学术关怀社会,使它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研究。”近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原副所长肖扬研究员分享了新书《孤独症谱系障碍者未来安置探寻》的创作感悟。   她进一步举例道,比如在写监护时,特别注意对家长感到困惑的法定监护、遗嘱指定监护和意定监护之间的异同进行辨析并列表进行比较,使家长能一目了然,并针对家长最为关心..

学者蒙曼:世界受制于眼界,人要有知识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上官云)“我希望当我在写这些人物的时候,能真正把这个书写出历史感,而不是仅仅写成一本安慰当代人的心灵鸡汤。”日前,聊到写作相关话题时,著名学者蒙曼给出了如下回答,“我希望在历史中看人性,在历史中看生活。”   不久前,蒙曼的新书《蒙曼女性诗词课 邦媛》出版了。在一场新书分享会上,她和嘉宾杨澜、席瑞顺着历史的脉络,围绕女性角色以及女性力量等话题分享观点,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