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花儿”如何才能长盛不衰?

2023-06-28 11:19:02 来源:网络

  6月17日,在北京完成节目录制的“90后”花儿歌手杨雪笑容挂在嘴角,年纪轻轻的她,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花儿传承人,奔赴各地传唱花儿是她的工作之一。

  花儿并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种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其产生时间,学者多以明代初年界定。花儿以爱情为主线,多方面展现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中国西北部,被誉为大西北民歌之魂,因歌唱形式散漫,也叫“漫花儿”。

  在返回银川途中,出生山区的杨雪谈及“花儿初体验”时称,父母干农活时会“漫”上几句花儿,缓解劳累,在潜移默化中,她也会“漫”几句。求学期间,流行音乐在同龄人中盛行,她因哼唱花儿还曾被当成另类。成为花儿传承人后,她逐渐意识到,花儿的传承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

6月16日,甘肃籍音乐人段兴华在兰州信息科技学院20周年校庆活动中演唱《花儿》。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供图 6月16日,甘肃籍音乐人段兴华在兰州信息科技学院20周年校庆活动中演唱《花儿》。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供图

  创新:向流行音乐“取经” 从田野走向舞台

  近日在“中国花儿之乡”甘肃临夏州和政县举行的“中国花儿大会”上,杨雪与各地花儿歌手同台演出,相约在田野中寻找花儿“味道”,新疆师范大学声乐教师副教授马巧梅也是其中一员。马巧梅接受专访时表示,花儿的保护、传承,需建立在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变化中。

  马巧梅说,花儿在配乐上可以向流行音乐“取经”,甚至在创新中可以倾向于说唱音乐,这样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也便于他们去接受、去传唱。

  对于马巧梅的观点,甘肃籍青年音乐人段兴华表示赞同。6月16日,位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的兰州信息科技学院迎来20周年庆,段兴华是演出嘉宾之一,他的演唱节目《花儿》加入说唱元素,同学们手里挥舞着手中小旗,呐喊声、尖叫声响彻场馆,全场沸腾。

  “许多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民间音乐,觉得土、不上档次。”段兴华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多次尝试将传统民歌、小调与当下流行的说唱、电音相结合,包括《花儿》在内音乐作品短短几天内便可达到上百万人次的播放量。

  “这就是花儿本身的魅力。”段兴华将花儿比喻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创作只是帮她扎了个马尾辫,梳了个齐刘海,美的还是她本身”。

  花儿还能怎样“变身”?临夏州民族歌舞剧团给出答案:花儿剧。

  该剧团摸索创作以花儿格律编写唱词,融合文学、表演、导演、舞蹈、美术等,以1965年创演的第一部小型花儿剧《试刀面》为标志,确立了花儿剧这一剧种,先后创作演出了《花海雪冤》《牡丹月里来》《雪原情》《雾茫茫》《迎春花儿开》《布楞沟的春天》《幸福像花儿一样》等10多部不同题材的花儿剧。

  “运用4首原汁原味的传统河州花儿。”花儿剧《布楞沟的春天》音乐总监、作曲李海魂曾说,该剧借鉴河州花儿、河州小调、河州贤孝、河州平弦,将多种艺术元素糅合,形成全剧12段舞蹈音乐,44段唱腔。从序幕曲到尾声,轻松明快,激越动听。

2019年,在甘肃兰州演出的花儿剧《布楞沟的春天》。(资料图) 艾庆龙 摄 2019年,在甘肃兰州演出的花儿剧《布楞沟的春天》。(资料图) 艾庆龙 摄

  传承:用新技术手段延续“一方人唱一方歌”

  在中国花儿大会期间,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柏平以学术角度解析花儿。他说,花儿在山村、平原、田野、市井演唱,歌唱者融于自然,表达深沉的爱,最大特点便是自适,自己感到舒服即可,好坏由别人评说。因此他建议,不仅要重视“一带一”的口传心授,也要加强“一对多”的传播,更要重视群体性,发动学生、村民自己来唱歌,形成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局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哪些适合在学校中大面积开展进行,这没有统一标准,也不是一刀切的事情。”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韩煦认为,这需要相关专家、学者与官方人员共同研究确定。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郑长玲坦言,随着社会发展,西北地区民众与外界的交往趋于频繁,他们开始走出大山,去往城市谋生。因此,越来越多人不再身处“鸡犬之声相闻”的乡土社会,而是高楼大厦的标准化都市。伴随他们成长的花儿就此成为情感依托和精神家园,或是一种对远方家园的追忆和归属。

  对此,郑长玲表示,一方面需修复花儿存在和延续的文化生态环境,实现“一方人唱一方歌”;另一方面则需激发内在生命力,在传承和保护的思路下探索新途径。

  不少学者认为,花儿属于民间文学范畴,有其自身的传承规律,官方干预过多,客观上会限制花儿自主传承。因此,既要做好“原汁原味”的保护,又要探索花儿舞台化、戏剧化,不仅需要官方和学者及歌手,更需要民众参与其中。

  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师王瑞表示,以往对于花儿的传承和保护比较注重花儿的历史、流派、唱调、歌词等,但还需清醒认识到,花儿还是小众音乐,西北地域之外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花儿是什么,无法产生共鸣。

  与花儿面对相似境遇的戏曲,在互联网时代下做了相关尝试,如短视频平台与京剧演员发起“笑出国粹范”主题挑战,活动上线次日,就吸引3万人参与,拥有超过25亿人次的点击量。对此,王瑞认为,通过类似渠道,可以让年轻人感觉花儿是可触及的,是身边文化,不再有距离感,但也需要认识到,短视频平台传播是碎片化的,如何抓住花儿特点,让大众对花儿有积极正面的认知,还需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

  交流:各民族共创共享 汇聚在“花儿之乡”

  作为花儿传承基础的“花儿会”是大型群体民间活动,活动参与度和群众基础尚可,多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仅在甘肃境内就有124处花儿会。以刚举行的中国花儿大会为例,3天内,当地共接待游客62.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8亿元人民币。

  陕西师范大学民族学博士朱健彪认为,花儿并不是某一民族的贡献,而是各民族共创共享的文化成果,体现了汉语文化群集体智慧。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崔玲玲认为,花儿流传过程中,在广阔高峻的山间田野里,各民族青年用花儿表达爱慕和追求,但在互诉衷肠时,经常出现语言障碍,只好用多种语言交替演唱,因此,可以看到汉语和藏语、保安语等融合,因此花儿包含民俗学、地理学、语言学等内容,不仅吸引了中国西北学者的关注,也让美国、日本等国家学者热衷研究此领域,并取得不少成果。

  “临夏是花儿的故乡,是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的称号。”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介绍说,临夏为深度挖掘花儿文化内涵,培育打造花儿文化产业,先后实施临夏花儿历史博览传承中心、花儿剧院等项目,创办《中国花儿》杂志,培养花儿非遗传承人,举办高水平花儿学术研讨会以及花儿歌手大奖赛等。

  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民间收藏家将5300多件花儿历史文献资料捐赠临夏州博物馆,包括明清以来学者谢缙、王竑、吴镇对花儿的记载、吟咏、研究等相关著作,也有朱仲禄、王绍明、苏平等歌手的胶木唱片、磁带、光碟等,集中展示了花儿艺术产生、发展、演变、流布的历史脉络。临夏州博物馆也由此成为全国花儿文献资料最丰富、体系最完整的收藏之地。(完)(《中国新闻》报 作者 艾庆龙)

【编辑:刘阳禾】 ,千年“花儿”如何才能长盛新疆伊犁 不衰?

相关:

第三届香·扇书画精品展在扬州开展 感受夏季的热烈与美好  中新网扬州6月20日电 (记者 崔佳明)惟有绿荷红菡萏。20日,第三届“明日夏至”香·扇书画精品展在扬州非遗文人香传习基地中运香会开展,本次香·扇书画精品展的作品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我们相信,融合传统非遗文人香的氛围,一定会为民众带来一场视觉和嗅觉的盛宴,感受夏季的热烈与美好。”扬州市国艺书画院院长,扬州知名女画家、书法家、作家张羽对中新网记者说。 ..

新疆木模戳印技艺传承人: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中新网新疆吐鲁番6月20日电 (谢懂飞)“大家可以来尝试一下,上手简单、操作方便……”近日,在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传承人帕丽旦·买买提热情地邀请过往的游客体验非遗项目,感受木模戳印技艺的魅力。   准备木模、铺上土布、调好颜料……初始工作完成后,帕丽旦·买买提为每一名体验项目的游客递上木模,让他们在土布上印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看着游客们认真印制图案,帕丽旦·..

秦雍城发现时代最早秦国大型建筑遗址 为春秋时期建筑遗址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6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对位于秦雍城城址区东端的瓦窑头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春秋时期大型建筑遗址1座,出土器物标本500余件。   春秋时期大型建筑遗址仅存基础部分,由南北向建筑与东西向建筑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南北向建筑基础由3道南北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东西向建筑位于南北向建筑北端,建筑基础由4道东西向平行的夯土墙组成,推测东西向..

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久远博大,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两家为其归致。   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典籍与统绪因而成..

中日韩166件书法篆刻作品聚兰亭 致敬“书圣”共促交流  中新网绍兴6月20日电(记者 项菁)为期一个月的“欣于所遇”——中日韩名家书法篆刻邀请展20日在浙江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开展,中日韩三国书法篆刻名家的166件作品集中展出,均聚焦王羲之或兰亭主题,挥毫之间尽显美美与共。   公元353年,王羲之在绍兴兰亭妙笔写就“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2023年是王羲之诞辰1720周年,撰写《兰亭集序》1670周年。此次邀请展以艺术为媒介,意在以文会友、促进交流,共同致敬“..

家庭剧:要“大而全”,还是要“深而精”?  胡祥   近来,《熟年》《妻子的新世界》《外婆的新世界》等家庭剧在荧屏热播,刮起一阵“家庭风”。这几部剧在题材选择、叙事手法、美学表达上都各有创新,不乏亮点,有的影像质量非常高,但是也体现出一些共有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够深入。   面面俱到反而失去表达重点   家庭剧是国产电视剧常见类型,它主要是反映一个或几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比如住房、婚恋、子女教育、亲情伦理等,藉由这些典型问题来反映当..

为时代文化注入新鲜元素  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图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化生存已成为现实。作为媒介进化与时代嬗变的产物,年轻的中国网络文学,在完成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当下。   网络文学是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生力军。数据显示,2022年“Z世代”用户数字阅读时长累计超20亿小时。随着数字阅读在全民阅读中的占比越来越重,书香社会的内涵在网络时代有着更丰富的意味。数..

白玉兰奖入围名单释放国产剧哪些品质新信号  ■本报记者 王彦   每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入围名单时,“风向标”的评价总是如期而至。而当本届征片时间跨越两年,近400部国产剧报名,最终22部佳作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评选时,此次评选更是被寄予了“时代性的标杆”厚望。   电视节“白玉兰对话”板块上,今年的电视剧评委会主席胡智锋评价,近年来国产剧创作有着关注时代、温暖现实、融合创新的突出亮点,反映出中国电视剧的高质量发展已成常态。要从这些..

名家笔下的端午  ◎钱国宏   在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眼里,端午节是思念的节日。端午,让他想起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他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写道:“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是,汪曾祺居然以孩童的视角,传神而细腻地描写了端午节吃鸭蛋的过程:“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

中新人物|迪丽热巴:出道十年,失意得意皆值得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刘越)日前,悬疑犯罪题材剧《公诉》即将圆满收官。剧中怀抱理想、坚韧敏锐,展现新时代女公诉人风采的检察官“安旎”一角令不少观众眼前一亮。   作为主角团中唯一一位90后演员,饰演“安旎”的迪丽热巴,在出道十周年之际,选择打破舒适圈,首次挑战公诉题材,在人生的新阶段里,寻求作为演员更多的可能性。聚光灯下,关于《公诉》,关于“安旎”,关于自己,这一次,迪丽热巴有话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