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砚台 三代匠心(非遗焕彩新时代)

2023-05-15 18:54:45 来源:网络

  走进位于山西省新绛县王庄村的绛州澄泥砚文化园,精品馆中陈列的500多方澄泥砚雕刻精美、造型多样,令人大饱眼福。前来参观的游客连连赞叹:小小砚台竟能做得这么精致!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陶砚,用经过澄洗过滤的细泥烧制而成,质地细腻,莹润素雅,发墨快,不伤毫。澄泥砚制作起源于西汉时期,唐宋时兴盛,以山西绛州澄泥砚为主要代表。

  澄泥砚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为了抢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新绛县蔺永茂、蔺涛父子多方搜集资料,多年反复试验,终于恢复了澄泥砚的生产。古老的传统工艺在当代重焕光彩。

  多年钻研 恢复技艺

  新绛县古称绛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1984年,蔺永茂从新绛县文化馆调到县博物馆工作,借此机会,他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物类书籍。《砚林脞录》记载“绛人善制澄泥砚”,清乾隆帝曾为宋代澄泥砚题铭,赞其“抚如石,呵生津”。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对澄泥砚的兴趣越来越浓,萌生了恢复澄泥砚制作技艺的想法。我从事美术工作30多年,做设计和雕刻都没问题。新绛又有丰富的汾河冲击泥沙……”蔺永茂心头火热,马上行动起来。

  古籍中关于澄泥砚制作方法的记述比较粗略,要想恢复这一失传已久的工艺,各个环节都得自己摸索,困难重重。

  “寻找泥料就用了两年。”蔺永茂说,由于汾河河床、水量和水质变化,文献中记载的“缝绢袋于汾水中,逾年而后取”的方法已不适用。蔺永茂和儿子蔺涛沿着汾河下游两岸的沟沟壑壑仔细寻找,凡是历史上汾河流经的区域、地层沙土中含有蚌壳化石的地方都进行采样试验,终于找到合适的泥料。

  这只是开始。原料怎么配比?建什么样的窑?用什么燃料?如何控制温度?一个个难题摆在父子俩面前。

  一窑一窑地试,数不清失败了多少次,火烧眉毛、土窑爆炸的危险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终于在1991年烧成两块澄泥砚。经过3年技术锤炼,1994年,蔺永茂、蔺涛父子烧制的绛州澄泥砚在中国名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专家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让我们兴奋之余,更感到任重道远。”蔺永茂说。父子俩继续钻研,完善技术,形成了一套从进窑到出窑、升温降温、调控气氛与色彩的成熟烧造工艺,不仅烧成了鳝鱼黄、蟹壳青等颜色,还烧出了五色澄泥砚。

  2008年,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蔺永茂被评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潜心创作 培养人才

  绛州澄泥砚的制作需经过滤、制坯、雕刻、煅烧等十几道工序,生产周期长达一年,仅澄清过滤就需四五遍,过滤后的泥要包覆塑料膜静置6个月,定型阴干还需3个月,成品率仅三成。

  然而,由于失传几百年,制作如此考究的绛州澄泥砚问世后,一开始市场知名度并不高。

  “文化事业要慢慢来,急不得。”蔺涛潜心创作,自主开发了数十个系列产品。他从当地历史故事中寻找灵感,创作了嫘祖养蚕砚、舜吟南风砚等古中国系列砚;为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设计了100方造型各异的荷塘月色砚;挖掘山西各地文化特色,推出“一县一砚”;弘扬革命文化和时代精神,制作红色革命圣地主题、廉政主题等红色系列砚。

  蔺涛带着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和展会,扩大澄泥砚的影响力。云海腾蛟砚、和平砚等7件作品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渐渐地,绛州澄泥砚的品牌立了起来、推了出去。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蔺涛用心培养学徒、组建团队。张迎利就是其中一员。

  走进位于新绛县光村的绛州澄泥砚研制所,只见张迎利正在台灯下细细雕刻一方砚台。她16岁拿起雕刻刀,从事砚雕已有23年。

  “我在这里感受到澄泥砚的魅力,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文房四宝用品制作砚雕技能竞赛”决赛中,张迎利获得“全国澄泥砚雕刻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我要继续精进雕刻技艺,为传承澄泥砚文化尽一份力。”

  47岁的范友良也是绛州澄泥砚研制所的骨干。2002年,范友良开始学习制作澄泥砚,从枯燥的泥沙过滤学起,“每天头一件事,就是把缸里滤出的水排出去,再灌满。重复一个月,才能得到合格的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范友良学到了手艺,也磨炼了心性。

  现在,范友良主要负责泥料制取和烧造,还带了不少徒弟。今年2月,运城市授予不同行业的10名精英“河东工匠”荣誉称号,范友良获此殊荣。“对我来说,制作澄泥砚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责任。”他感慨道。

  “非遗传承关键要靠人才。”为了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拓宽艺术视野,蔺涛定期选派业务骨干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等院校深造。

  目前,绛州澄泥砚研制所40多人的团队中有1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3名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搭建平台 发展产业

  会议室里,绛州澄泥砚第三代传承人、蔺涛之子蔺霄麟和他的团队正在复盘一周的直播工作和网上销售情况。

  2019年,蔺霄麟从韩国留学归来。那时候,绛州澄泥砚的制作技艺已经很成熟,生产也从作坊式走向企业化。

  “我能做些什么?”在苦练基本功的过程中,蔺霄麟找到了答案,“传统澄泥砚产量少、价格高,多用来收藏。要让它走进大众生活,必须创新品类,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蔺霄麟组建起自己的小团队,设计开发澄泥砚文创产品,还开设了网店,通过网络直播介绍澄泥砚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技艺。

  蔺霄麟在设计中注入更多时尚元素,开发出“玲珑”系列砚、“云水”系列砚、“一砚三用”系列等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受到年轻人青睐。他还通过调整窑内温度和氛围、砚坯摆放位置等,让烧制出的澄泥砚颜色更加丰富。

  “我们团队不断创新,推出有颜值、有卖点的产品,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澄泥砚、喜爱澄泥砚。”蔺霄麟说。

  近年来,蔺涛着力打造绛州澄泥砚文化园,以此为平台实现规模效应,推进文旅融合。“园区的定位是‘新绛文化会客厅’,让游客可以一站式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园区已经初具规模。”蔺涛说。

  2022年,绛州澄泥砚文化园被评为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园占地42亩,除了澄泥砚,还入驻了云雕、木版年画、面塑等20多家当地非遗企业。

  “今年以来,除了特殊天气,园区里基本每天都会迎来研学和参观团队,‘五一’小长假期间接待了1万多人。”蔺涛介绍,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正在建设酒店等配套设施。未来,这里将成为集交流、展示、技艺体验、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园区。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十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上,绛州澄泥砚研究所与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院校合作的文创产品吸引了许多人关注,现场售出200余块砚台。

  “政府在推动企校合作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支持。”蔺涛表示,未来将为高校师生研学和社会实践提供更好的条件,也期待通过跨界合作带来更多创新活力,将绛州澄泥砚打造成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付明丽

付明丽 【编辑:叶攀】 ,徐丹妮 一方砚台 三代匠心(非遗焕彩新时代)

相关:

如何加强影视科技人才培养  日前,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重庆永川举办。在“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专题论坛上,业内人士就智能时代如何加强影视科技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把握趋势,解决“卡脖子”难题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下,电影产业从制作端到放映端都在加速云化和智能化升级,越来越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紧密关联。”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说,人工智能在电影产业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

“天才的艺术家不会被AI取代”  在家乡福建泉州的惠屿岛海边,点火倒计时开始时,蔡国强闭上了眼。“十二,十一,十……”微暗的灯光打在他的脸上,倒计时进入到最后几秒,他睁开眼,抬头望了一眼天空,点燃了“天梯”烟花的导火索。火光像是甩开的皮绳,跳跃着裹着烟雾向空中窜去。随后,火光铺开一层层阶梯,一级一级向上攀爬,伸入深邃的夜空。   蔡国强望着空中,铺展开的烟花“天梯”撕裂声响起,他用一口闽南腔对着手机的视频通话说,“听这个声..

河北邢台发现一明代正德年间石碑 刻有完整“宗支图”  中新社石家庄5月8日电 据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8日消息,工作人员近日在南和区河郭镇赵牌村发现一通明代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所立的古石碑,距今已有502年历史。   新发现的古石碑为青石材质,高130厘米、宽75厘米、厚22厘米。该碑两面书文,碑阳文字字体为行书,共854字,字迹清晰,由奉议大夫山西太原府代州知州朱锐撰文,详细记述了墓主人赵思明求学、从政的历程,并记载了赵思明一家三代均以孝行闻名乡里,其..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穗启动终评活动  中新网广州5月8日电 (记者 程景伟)8日晚,“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在广东省友谊剧院开幕。当晚,广州粤剧院演员李嘉宜主演的参评剧目《文成公主》,作为开幕大戏精彩上演。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于5月8日至23日在广州举办,活动将评选产生15朵“梅花”。 ..

粤港澳文艺名家聚首广州谋划共建人文湾区  中新网广州5月8日电 (记者 程景伟)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8日在广州开幕。与会的众多文艺名家围绕“共建人文湾区,推进文艺交流合作”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通过新的文艺创造与文艺传播,向着人文湾区、艺术湾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的目标进发。他建议,共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共同开展湾区各类文艺活动,共同推动湾区“艺术之城”创建工程,共..

邓台村忆邓丽君:已去经年 仿佛从未走远  中新社邯郸5月8日电 题:邓台村忆邓丽君:已去经年 仿佛从未走远   作者 陈林 谌诗雨   “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怎不叫人为你向往。”五月的邓台村,蓝天白云下,麦穗正旺。这个邓丽君从未回去过的故乡,如似《小村之恋》的歌词。   传奇歌者已去经年,又仿佛从未走远。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28周年的日子,在她的祖籍地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邓台村,不时有歌迷到此纪念心中“永远的歌后”。   村内广场前,..

一起来“艺”游 民众走进排练厅近距离感受杂技艺术魅力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杂技团、北京市杂技学校8日在京举办以《一起来“艺”游》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让普通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丰富包容的杂技文化。同时,现实题材杂技剧《呼叫4921》经过打磨升级,宣布开启三个月的全国巡演。 杂技剧《呼叫4921》片段表演现场 中国杂技团供图   中国杂技团自2017年举办首届公众开放日活动以来,通过杂技艺术的幕后开放,以及与观众的近距离互动,将更多优秀的..

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人士探访海南  中新社海口5月8日电 (记者 李雪峰)“艺海流金·阳光海南”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来自内地、香港与澳门的文化和旅游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业界代表等约170人出席。 5月8日,“艺海流金·阳光海南”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此次活动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支持,包括开闭幕式..

广西展演民族文艺节目 集中展示各民族文艺创作新成果  中新网南宁5月8日电 (记者 黄艳梅)《赶歌圩》《长桌酒》《山海欢歌》《琵琶声声话同心》《民族团结花盛开》……8日,一个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鲜明地域特点的民族歌舞节目轮番上演,集中展示广西各民族文艺创作新成果。 图为展演活动演出现场。 俞靖 摄   当天,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广西民族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在南宁市青秀山铜鼓音乐台举行。 图为《瑶夜山歌..

纪念邓丽君爱心演唱会杭州上演 两岸同胞携手公益献爱心  中新网杭州5月8日电(郭其钰)有人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28周年的日子,当晚,2023《月亮代表我的心》海派邓丽君经典爱心演唱会在杭州大剧院进行慈善演出,向残障人士和工作者免费赠送演出门票。   今年是邓丽君诞辰70周年。近30年来,全球华人每年定时纪念邓丽君,其成为了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   据了解,邓丽君生前曾举办过多场义演,为和平、赈灾、助学、社会公益等。此次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