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朱家角“信会”120年前大清邮局

2023-02-26 04:00:07 来源:网络

  中新网上海2月21日电 (记者 缪璐)“信会·角里”朱家角大清邮局120周年纪念展21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大清邮局“角里客厅”举行。本次展览以“信会”为主题,展览分为“清代邮品”和“书信展览”两个部分,并推出“好久不见书信博物馆”以及多款“信”字文创产品。

  朱家角大清邮局成立于公元1903年,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大清邮局旧址,至今已有120年历史,也是本地最早的邮政机构。1953年迁址到北大街放生桥附近,2001年被列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邮局旧址的门外矗立着的仿清代铜制铸龙邮筒,是朱家角的一张独特的名片,现在仍保留着邮递书信的功能,彰显着“车马慢,书信长”的复古浪漫。

“信会·角里”朱家角大清邮局120周年纪念展21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大清邮局“角里客厅”举行 主办方供图 “信会·角里”朱家角大清邮局120周年纪念展21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大清邮局“角里客厅”举行 主办方供图

  “这是我第一次触及百年水乡古典建筑,在中国同事的帮助下逐渐读懂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韵味,于是在设计中我们基本保留了建筑的原始结构,特别是老门窗、临水的美人靠,还有房子原有的装饰性元素也都被悉数保留和再利用。”作为朱家角大清邮局建筑设计团队中的一员,木君设计总监Justin是位地道的英国人,他表示,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尊重是他动手设计前的第一要义,“让古今新旧能够在这里进行沟通,也希望人们走进建筑的时候在历史的痕迹中感受现实。”

“信会·角里”朱家角大清邮局120周年纪念展21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大清邮局“角里客厅”举行 主办方供图 “信会·角里”朱家角大清邮局120周年纪念展21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大清邮局“角里客厅”举行 主办方供图

  据大清邮局市场部总监李安琪介绍,新的朱家角大清邮局,将以打造4个1为目标——1个品牌、1个空间、1个平台、1份传承。在这座见证了时光的建筑里,将中国邮驿历史和朱家角大清邮局的新空间、文化的新融合体验展现给广大群众,继续传扬历史文化与中国传统书信文化的魅力。

  开幕式现场,诗人、作家吴斐儿朗读了一封来自上海邮政博物馆的回信。这封回信拉开了“朱家角大清邮局对话世界博物馆计划”的序幕,未来朱家角大清邮局将收到更多的回信,将拉近大清邮局与世界的距离,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此外,全新升级后的朱家角大清邮局还建立了“大清邮局文创设计师智库平台”,开幕式现场智库平台首批签约艺术家代表朱敬一表示,智库将联名优秀的设计师、艺术家、插画师等,共创共建共享,共同创意、选品、设计、出品,深挖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全球先锋创意,共同打造青浦文创城市名片。

  现场“清代邮品”展览中,展出了1878-1909年间发行的12款不同的清代邮票,有大龙邮票、蟠龙邮票以及宣统元年纪念邮票等;清代红条封及清代老上海、北京明信片。其中,有一件特别的展品——清代大龙邮票。

“信会·角里”朱家角大清邮局120周年纪念展21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大清邮局“角里客厅”举行 主办方供图 “信会·角里”朱家角大清邮局120周年纪念展21日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大清邮局“角里客厅”举行 主办方供图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牛庄(今营口)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正式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大龙邮票”一套3枚,邮票图案正中为一条五爪蟠龙,腾云驾雾,并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面值(用银两计算)分别为:“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橘黄色,寄挂号邮资)。(完)

【编辑:岳川】 ,游戏菜单 上海朱家角“信会”120年前大清邮局

相关:

45件近代童服山西太原展出 展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中新网太原2月21日电 (高雨晴 胡健)红缎面刺绣童子老虎小肚兜、白地绣花莲藕荷包、八仙盘金绣小花帽……2月21日,山西考古博物馆推出《绣罗童裳——馆藏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45件馆藏近代儿童服饰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图为刺绣垂辫狮子童帽(清代) 张云 摄 民众正在拍摄展品。 张云 摄   中国自古有“衣冠王国”的美誉,童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儿童服饰一般由女性长辈以针代笔,绣中..

用艺术反哺家乡:北方昆曲剧院赴河北高阳“寻根”义演  中新网保定2月21日电 (记者 吕子豪)21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北方昆曲发源地”河北省高阳县河西村村南戏台搭起,由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瑾、邵峥主演的新版剧目《风筝误》鸣锣开场。   北方昆曲简称“北昆”,是我国古老戏曲声腔昆山腔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京、津及河北中部、东部。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记载:1917年,由韩世昌、郝振基等领衔的昆曲代表流派之一高阳荣庆社进京发展,并逐..

三大方志主题展亮相 讲述历史中的北京故事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李双南)21日,历时两年打造的“方志北京”“年鉴北京”“志说‘一城三带’”主题展,在北京市方志馆开幕。该馆全新开放三个参观区域,展厅面积约1300平方米。主题展利用馆藏各类志书文献资料多达5亿字,涵盖808张图片资料、1348册图书、11个场景、5处多媒体、45件实物,共设置故事点百余个。   展览以“志说”为切入点,聚焦志的价值、人的贡献,以小见大,讲好北京故事。其中,“方志北京”展..

古今隔空对话 海南上演沉浸式研学剧怀念苏东坡  中新网海口2月21日电(记者 王子谦)伴随着《明月几时有》的琅琅读书声,穿越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宋人四般闲雅,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自竹林而来,轻呼:“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我就是把海南当成真正故乡的苏东坡。”   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正在海南举办,作为本次大会的研学活动之一,海南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瑶城东坡文化沉浸式研学剧《致东坡先生一封信》21日在海口瑶城古村首演,今人跨时空“对话..

探访汉字起源——贾湖遗址博物馆即将试开馆  中新网漯河2月21日电 (王迪)四十余骨笛声动天下,十一项发现举世无双。21日,记者跟随“写意中国——探访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的贾湖遗址博物馆,聆听来自九千年前的华夏文明回响。   贾湖遗址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面积约55000平方米,距今约9000―7500年,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的代表性遗址。 图为出土了贾湖骨笛的M282墓..

今年1月,全国共3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备案公示  中新网2月21日电 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消息,2023年1月,经备案公示的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为33部,共10166分钟,包括百变校巴、迷你特工队等。   按题材划分,童话题材15部、2973分钟,占备案公示总数的45.5%、29.2%;文化题材4部、734分钟,占备案公示总数的12.1%、7.2%;科幻题材3部、588分钟,占备案公示总数的9.1%、5.8%;教育题材6部、3460分钟,占备案公示总数的18.2%、34%;其他题材5部、2411分钟,占备案公示总数的..

蒋梦麟写丁龙 为何误植史实那么多  一 丁龙史实何以一误再误   两甲子前美国劳工丁龙捐建哥大汉学系的往事,一直媒体热度不断。在央视和《北京晚报》报道丁龙故乡及其后人的消息刊出后,“丁龙热”引发了更多话题。前不久纽约组织了一场讨论会,我应邀报告丁龙史实挖掘始末,国内也有学者和听众线上参加会议。会上有人再次提出这个问题:丁龙当年捐建之汉学系成就和名声都比较高,可为什么近一百年间却很少有前辈中国学者告知它是华人发起建立的呢?   ..

《人生一串》团队回归 用镜头记录小卖家生意江湖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人生一串》团队为什么不拍烤串儿了?看到纪录片《这货哪来的》片名,可能会有观众发出这样的疑问。   2月20日,由《人生一串》原班人马打造的纪录片《这货哪来的》举办点映活动,资深媒体人、乐评人郭小寒与总导演陈英杰、导演张岳明、谷壮深度对谈,畅谈拍摄幕后故事。 来源:主办方供图   “关于《人生一串》,大家心照不宣就想停一停,三季了以后就想问自己,最开始想做烧烤的心劲儿还有..

丝路上的“90后”演员:心之所向,把热爱变成了专业  中新网兰州2月21日电 (刘潇)“我是甘肃庆阳人,但我从小在敦煌长大,现在也在敦煌工作,在我心里,我更像是敦煌人。”近日,甘肃省敦煌市《又见敦煌》剧组演员胡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表演,让所有观众都能身临其境感受敦煌历史与文化。   2月19日,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在敦煌市开启2023年首场演出。该剧以史诗笔法展现丝路文化,生动再现敦煌千年文化,形象展示了“和平合作、..

文艺作品走出去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正是因为聚焦人类共同的未来,加入独特价值表达,中国科幻文艺才能在海外传播中引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喜爱。   网络作家群体庞大、网络文学和网络时尚文化同频共振、内容出海和生态出海相辅相成,使中国网络文学及相关影视作品的海外影响力持续扩大。   海外受众不但想从中国文艺作品中感受飞扬的想象力、绚丽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体认现实、感受历史,从各个维度观察思考当代中国的需求。   “今人不见古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