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透支了吗?

2022-05-16 09:30:57 来源:网络

点击进入“凤凰网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文/曾于里

马伯庸已成为当下影视领域炙手可热的IP作家。

从2018年开始,他的小说争相被改编,甚至小说还未出版,剧就已经开播。哪怕影视寒冬,他的小说依然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在平台得到高评级。

不过,根据马伯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每每都是 雷声大、雨点小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连热剧都算不上。《古董局中局》从剧集到电影,反响平淡。

《长安十二时辰》是马伯庸小说改编最火的一部剧,但离爆款也有一步之遥。该剧当年在云合的有效播放量排在网剧 (不含电视剧) 年度第20名。

这一次万众瞩目S+级的《风起陇西》,口碑不错,但爱奇艺独播时最高热度仅有7366。一部播出效果好一点的B+级剧,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热度。

为什么马伯庸IP很火,剧却挺凉? 在《风起陇西》开播后,这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发现“马伯庸”这个IP陷入了危机。

与此同时,已经备案或拍摄中的马伯庸剧,多达10余部。 影视领域,依然在“风起马伯庸”。但这种繁荣,的确显露出了透支。

01 偏爱他的与众不同

市面上比较火的作家,很大一部分是网络写手,他们的小说最早连载于网络,受众基础非常庞大。

这是制作方优先改编网文IP的原因,网文的读者理论上可能转化为观众。

马伯庸的特殊性在于: 他成名于网络,粉丝无数,但他不是“网络写手”

千禧年之前,马伯庸就在论坛上写文章,脑洞大开、文风幽默,帖子广为流传。

2005年前后,网文崛起,诸多网络写手崭露头角。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知名段子手,马伯庸并未走上网络写手这条路。

相反,他到国外留学,按部就班去外企上班 (直到2015年才辞职) ,兼职做一个“传统作家”, 一些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等纯文学刊物上

在微博上,他仍然是论坛时代那个幽默、亲和力很强、受粉丝喜欢的“马亲王”。

跟其他网文作家相比, 马伯庸既有网络写手的粉丝优势,同时, 他有意与那种日更式的网文做区隔 ——他要规避文字的速朽、注水、挖坑不填、烂尾。

他的小说质量比较平均,不见得是经典,但也没有明显的拉胯之作。这是制作公司偏爱他作品的首要原因。

其次, 马伯庸小说自有特色。

尤其是他的历史小说,善于在历史中发现有趣的蛛丝马迹,融合各种类型元素,形成 “历史新编” ,讲述别树一帜的古代悬疑故事。

譬如《长安十二时辰》,以唐太宗时代为背景,但结合了网络游戏《刺客信条》以及美剧《24小时》,虚构了一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阴谋。

阅读小说,就像是在 观看一部1.5倍速的美剧 。明明是发生在古代的故事,内核非常“当代”。

《三国机密》借鉴了美剧的镜头语言和英国谍战剧《锅匠,裁缝, 士兵, 间谍》, 叙事的开头源自于大仲马的《铁面人》。

《风起陇西》,马伯庸自述该书“祖父是克里斯提昂·贾克,祖母则是弗·福塞斯,外祖父是罗贯中与陈寿,外祖母是丹·布朗”……

古装题材满足观众的历史想象,当代内核丰富了看待历史的视角,并借助历史的躯壳表达当代理念,由此形成稀缺的类型。

其三,马伯庸的小说, 无论是历史小说还是民国背景的《古董局中局》, 均以繁复的考据著称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细致到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和结构,《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是拿着显微镜看明朝——官场均衡之术、胥吏斗争手段、民间生存百态,无所不包。

虽然有时不免有掉书袋之感,但繁复的书写,恰好契合了影视寒冬下IP的去粗取精,古装剧从玄虚到写实的转型—— 更加注重历史细节、服化道更为精益求精、宣发上更需要大吹特吹“制作”

甚至,对古代风物的细致还原,无意中也迎合了民族主义情绪下“天朝上国”的想象以及国潮热,并适合制作方进行IP联动开发。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带火了西安;爱奇艺为《风起洛阳》打出“一鱼12吃”的标语,基于“洛阳IP”开发出综艺、剧集、游戏、衍生品、舞台剧、动画、纪录片、漫画、商业地产、VR全感、电影和文学12种产品形态。虽然大多下文难续,至少制作方一开始“画饼”时很美。

最后, 马伯庸小说画面感非常强 ——尤其是《长安十二时辰》之后的小说,像是帮导演写好了分镜,很适合影视化改编。

马伯庸透露过,他写作时会有意地运用一些镜头意识。

“我会用文字把这个镜头的运镜表现出来,它一个视角的拉远,一个视角突然拉近,一个特写,或者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变化,会用文字写出来。观众的视觉是跟着一个虚构的摄像头走的。”

林林总总原因叠加下,马伯庸得到制作方的“偏爱”,大家争相恐后把他的小说搬上荧屏、银幕。

02 为什么总是差口气?

可马伯庸IP改编的影视剧,至今未有爆款。

先说《古董局中局》系列。这是马伯庸最早被影视化的小说之一,也是同IP开发次数最多的,已出了三部剧集,一部电影。

几部《古董局中局》,与此前南派三叔《盗墓笔记》、天下霸唱《鬼吹灯》踩过的坑一模一样: 版权分散,制作方各不相同,风格不统一,演员不连贯

第一部由腾讯影业、五元文化、壹加传媒共同出品;

《古董局中局Ⅱ:鉴墨寻瓷》由华谊兄弟、企鹅影视、盛世核芯、七印象文化传媒共同出品;

《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由华谊兄弟、企鹅影视、七印象文化传媒共同出品,但演员大换血;

电影版,则由英皇电影出品。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水平参差, 观众面对三四个不同的许愿,累觉不爱,能爆才怪。

历史小说IP暂时没版权分散这个烦恼,却又有新的困境—— 马伯庸小说的特色,稍不留神,就成为剧版的局限 。

一方面, 马伯庸爱考据,对历史细节描写繁复,到 了剧版,导演就在服化道上精益求精,在视听语言上用心打磨,这很好。

问题是,导演总忍不住爱“炫”, 过多耽溺于古代各种生活细节、日常烟火 ,用大量花里胡哨的镜头去表现古城生态,造成节奏拖沓散漫,稀释了历史悬疑本该有的紧张感。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主线高度紧张,“日常”恰恰是悠闲的、不紧不慢,二者之间相互冲突。

记得有一集,张小敬被捕,命悬一线,崔器带兵想去增援张小敬,却被人群困在这里动弹不得。

这时剧集开始展现好几分钟的歌舞片段,擂台上的舞姬在翩翩起舞,许鹤子在一旁随着音乐唱歌,崔器和士兵们情不自禁跟着许鹤子一起哼唱,全然忘记张小敬被困的事。

各种日常细节的旁逸斜出, 让本身就不通俗的剧情,看起来更繁琐

另一方面, 马伯庸爱阴谋,他的“历史新编”几乎都是关于历史的阴谋叙事。

以他自个的说法:“历史上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内幕,如果没有,那么就制造一个出来。”

优点是脑洞大开,有人本主义,批判大人物“下大棋”,枉顾小人物的生存。

缺点是, 写多了难免自我重复

《三国机密》《风起陇西》都是三国里的谍战风云;《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与《风起洛阳》里的“联昉”基本一个样;《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关心小人物,《风起洛阳》里高秉烛关心小人物,《风起陇西》里荀诩关心小人物……

看第一部新鲜,连着几部看下来,多少让人觉得: 故事不一样,马伯庸的配方大同小异

再则,男频剧常常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太low太俗,各种无脑意淫。

另外一个极端是,虽然不low,还挺高级,有学识有深度,可又有着男性的自恋、自我耽溺、自以为是, 把晦涩当高级,把絮叨当品位

马伯庸IP改编的那些S+制作虽然不在第二个极端上,但多少也有这个问题。

阴谋本身没那么难懂, 但讲故事时没有充分落地化、通俗化 ,对观众专注度要求很高,一晃神就断线;繁复的细节铺陈、过多的镜头炫技,抬高故事的接受门槛;女性形象总体单薄,男女情感线相对单调……

这让马伯庸IP改编的影视剧局限于圈层: 口碑或许不差,但大众兴趣不大

以上都是技术层面的瑕疵,如若马伯庸像紫金陈那样好命,遇到更好的编剧,出爆款也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无论怎么挑刺, 马伯庸小说底子不差。

现在更令人担忧的是:业内对马伯庸小说IP的哄抢,过于急功近利,甚至小说还没出来,剧就先给你拍了, 或造成舍本求末、买椟还珠的困局

《风起洛阳》剧都播完五个月了,小说也还没影子。莫不是压根就没小说吧?

爱奇艺筹备的《汴京》,观众至今也没有看到原著。

腾讯视频的《大明书商》,创意源头竟然就只是马伯庸的一个微博短文《枉是便宜卖纸人》。

制作方真的是看中马伯庸的小说,还是纯粹看中“马伯庸”这个IP?趁着有热度,能压榨赶紧压榨,能变现赶紧变现?

马伯庸的小说是值得拍的,前提是吸取教训,写好剧本,而非舍本求末。

否则,产出的不仅仅是糟糕的影视剧,毁掉的还会是观众对马伯庸这个IP的信任。

届时凉的就不只是剧了。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热玛吉一次多少钱 马伯庸,透支了吗?

相关:

出境游“静默”900天当国内游从业者还在为五一经营惨淡而发愁的时候,出境游从业者已经远离目的地两年多了。“出境游已经不能说惨了,目前完全是停摆状态了。”从业10年的出境游领队雯儿直言。2020年初,疫情爆发。随后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下发通知,即日起,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包括出境游在内的所有团队游及“机+酒”服务遭遇暂停。此后,国内游偶有动弹,比如2020年4月13日有序开放旅游景区、2020年..

31省份新增本土“140+1019” 新增衰亡4例5月1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5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1例(福建7例,广东2例,上海1例,云南1例);本土病例140例(上海69例,北京39例,四川14例,河南8例,广东5例,浙江2例,辽宁1例,江苏1例,贵州1例),含5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42例,北京5例,广东3例,浙江2例,贵州1例)。新增死亡病例4例,均为本土病例,均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

王馨平自曝确诊新冠 不久前父亲王羽和舅舅曾江先后弃世5月15日,这两天,王羽女儿王馨平自曝确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根据王馨平透露,自己只是轻症,轻微喉咙不适,现在正在酒店隔离,自己会乖乖喝水,大家不要担心。对于王馨平确诊,不少网友纷纷安慰,并送上祝福,希望她能够早日康复。这段时间,对于王馨平来讲可以说是家庭接连出现变故,也让不少网友心疼不已。不久前,一代功夫巨星王羽先生去世,紧接着大家熟悉的老戏骨曾江先生也离开了我们。这两位都是王馨平的最..

“野蛮总裁”第一大姓“顾”为何在娱乐圈查无此人?最近看剧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主角团几乎扎堆姓顾……比如《余生请多指教》中,肖战饰演的主刀医生叫顾魏,技术过硬才貌双全:《心居》的故事也是围绕着童瑶饰演的顾清俞一大家子展开:还有《王牌部队》,肖战饰演的新兵就叫顾一野:顾家传人包围影视界的当下,有小伙伴提出了灵魂思考——娱乐圈有没有姓顾的明星?看完这个问题娱乐酱也跟着虎躯一震,立刻地毯式搜索娱乐圈百家姓,好像有名有姓的顾氏明星,竟然只有..

三千IP,成本为何仍最宠马伯庸?作者丨工凡近日,由路阳执导,陈坤、白宇主演的古装谍战剧集《风起陇西》正式收官,豆瓣评分7.9,在马伯庸IP改编的影视作品序列里排名第二,紧随让马伯庸名声大噪《长安十二时辰》之后。这彰显了这个故事口碑上的成功。三国+谍战的混合玩法,以小人物为切角的历史讲述方式,环环相扣、反转不断的剧情让这部戏吸引到了不少年轻观众。但从评分人数上来看,《风起陇西》的市场声量并不如后者,4万多人的收看评价数量也低于去年年底..

美团上线健康记实小轨范Tech星球独家获悉,美团于近期在微信端上线了一款名为“美团健康顾问”的工具性小程序。根据体验,这款小程序主要用于记录用户每天的血糖值,精确到早饭前、早饭后2小时、午饭后2小时和晚饭后2小时。记录的血糖值会生成记录,并在一周过后,再次生成每周档案存于个人档案中。此外,美团健康顾问还会提供“高血糖生活指南”,主要介绍疾病、用药和生活饮食方面的医学知识。随着互联网医疗的飞速发展,健康记录工具也成为了互联网..

为何音乐流媒体,是比长视频更烂的生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表外表里,作者|周霄 张怡 陈成,编辑 | 慕沐 付晓玲 曹宾玲,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在过去的审美里,垄断往往会被投资者认为,是“性感尤物”的特征之一。科技界大佬彼得·蒂尔,甚至直接指出:垄断才是第一生产力,才能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互联网的从业者,也纷纷将其奉为圭臬。而如今的音乐流媒体行业,随着海外垄断者Spotify、国内绝对老大腾讯音乐纷纷陷入估值幻灭,越来越多的投资..

科技早报|马斯克或拜访印尼 贝佐斯报复拜登同化视听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昨夜今晨,科技圈都发生了哪些故事,以下是要闻回顾:TOP关注1、马斯克或在11月造访印尼 寻找原材料投资机会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正在考虑访问印尼,探索在这个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机会。马斯克上周六在SpaceX位于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工厂会见了印尼总统佐科,后者向他发出了邀请。根据佐科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马斯克对此回应称:“希望在11月,感谢你们的邀请。”印尼拥有世界上..

抖音上线“乐趣匹配”功能 推出目生人社交新弄法文 | 陈桥辉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新言财经》独家获悉,抖音App于近日在其“消息”页内的上方窗口中,新增“兴趣匹配”功能,据悉,该功能主打基于短视频内容的兴趣社交,拥有“匿名聊天”、“兴趣匹配一起看”和“语音聊天”等特点。根据体验,该社交玩法主要是围绕当前播放的短视频内容作为兴趣点,再通过系统匹配,从而认识在同一时间段内观看当前短视频内容的用户。当匹配成功后,当前播放短视频的界面即可成为聊天窗口..

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最新发现 最新研究揭秘:很是严重是什么导致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例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最新研究显示:可能与新冠病毒导致的超级抗原相关。以上发现刊发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研究表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体内病毒库形成。具体来说是新冠病毒在儿童胃肠道中的持续存在可导致病毒蛋白在肠道上皮细胞中反复释放,从而引起免疫激活。这种反复的免疫激活可能是由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