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大国因素依然重要

2023-10-12 05:23:45 来源:网络

直新闻巴以冲突升级已经几天了,有人说其严重性超过俄乌冲突,有人说这是第二次“9·11”或第二次“珍珠港”,您认为应如何准确定位?

特约评论员 庚欣:巴以冲突升级已经好几天了,但有关这次事件好像还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位。

第一,我认为应该称为“巴以冲突升级”,因为这不是一次孤立的事件,而是最近以来乃至几十年来,双方冲突不断延续、和平进程又不能重启所导致的恶果,是一次暴力升级,并带来紧张局势的加剧。这与以往的突发冲突明显不同。

第二,这场冲突和俄乌冲突有所不同,俄乌冲突是美俄两大国为代表的东西方军事力量直接相互挤压的长期博弈的继续,是伴随“北约东扩”等重大背景形成的利益磨合破裂的爆发,风险性极大;而巴以冲突,看似事态夺人眼球,其实只是两个相对比较小的军事力量之间的碰撞升级,而且有长期各方协调经验的案例积累,风险性和俄乌战事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有人说这是第二次“9·11”,其实不准确,因为“9·11”是一个与整个和平人类为敌的、非传统式的突发性恐怖袭击,和这一次事件是基于双方长期鲜明对抗且不断冲突、积累矛盾的情况明显不同。这不等于是要承认哈马斯突袭的正当性,但是要指出和“9·11”的这种特定的恐怖袭击还是有本质不同,定性上应该有所区别。

第四,有人说这是第二次“珍珠港”,更是不准确的定位。珍珠港事件是日本作为法西斯主义阵营的主要成员,向整个和平人类发起挑战,珍珠港事件前,美日之间一直是有合作关系的,但日本突然翻脸,确实是“不宣而战”。这些都与巴以冲突的性质完全不同。

而且,要特别注意,“9·11”和“珍珠港”,一个是引发全球反恐战争,一个是导致世界大战扩大,这和今天的情况也截然不同。因为中东或巴以的矛盾,是可以通过和谈逐步解决的,矛盾性质不同,肯定解决的基本路径和方法也不同。

可见,如果仅仅从表面现象看,哈马斯突袭成功或以色列方面防备不足等,似乎与“9·11”、“珍珠港”等有些相似,其实历史背景、基本性质、后续前景等与之完全不同,我们恰恰要在比较中加以鉴别,准确把握这次事件的定性以及对策。

这里,我特别要提醒大家,在形势紧张、复杂之际,要注意不要被人“带节奏”出现误判。

以色列等不断以“珍珠港”或“9·11”来描述这次哈马斯的突袭,我觉得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是为了妖魔化哈马斯以及整个巴勒斯坦及阿拉伯世界,批评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这次袭击,特别是对平民的伤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它等同于恐怖主义,或等同于二战时法西斯主义的不宣而战,其实并不妥当,因为以色列也有过类似行为,作为老冤家、老对手,吵架也要注意实事求是。而且你以后还要跟他谈判,毕竟我们都不希望走向世界大战、天下大乱,也不是要走向前20年那种“以暴易暴”的所谓反恐战争,以色列或西方社会,都应该在这一点上留有余地。

第二就是为以色列自己这次的疏失,或者是“系统”全面失灵做辩护。因为这次以色列无论是情报系统、“铁穹”系统,还是最近一段时间美以在中东推展的和解计划系统,这次都受到了一些伤害。系统或失了灵,或受到了干扰,也因此丢了面子。尽管美以的和解计划和中国、俄罗斯等其他大国的考虑有很多“不谋而合”,或者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在以色列或美国西方内部,也有强硬派和温和派之争,这次哈马斯袭击肯定有利于强硬派,而不利于“和解派”,拜登的中东政策已经在美国被骂得狗血喷头了。所以,以色列要把这次哈马斯升级冲突的行为,说的坏一点儿,好像不是我们无能,是敌人太狡猾、太过分,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哈马斯袭击确实有无差别的性质,包括抢劫人质等等。

第三,就是以色列要把这次事件过度解读,使以色列更多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以此来掩盖之后以色列同样残酷、强硬的报复打击行为的负面效应,反而突出这种报复的所谓“正当性”。同时,“9·11”和“珍珠港”都是打击美国的,都是美国受到伤害之后施以强势报复的历史有名案例,以色列通过这样的类比,西方媒体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以色列这次受到的打击和美国挂钩,特别容易得到美国的同情同感和支持。当然美国会怎样行动,还要看临近大选、国会停摆、焦头烂额、自顾不暇的拜登如何选择了。

总之,越是复杂、尖锐的局势下,越要注意客观、准确、全面地把握基本事实的定性和事情本来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10月10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

10月10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

直新闻以色列宣布要进攻加沙地区,您认为中东战事的前景如何?中国应该怎样应对?

特约评论员 庚欣:这次冲突的升级,特别是以色列受损较大、面子丢的较多,所以估计会有一个持续的报复和反击、逐渐平衡的过程,很难立刻停火止战。但可能也不至于发展到天下大乱或世界大战的地步。

首先从内因来看,中东这个地方,特别是巴以之间的矛盾,一直就具有着长期性、对抗性的特征。但是,它们的关系,除了因历史、宗教、各种利益、感情等负面因素的对立,还有一种地缘上“近邻”的定位,它们是“搬不走的邻居”,不管关系怎么不好,大家也要在一起相处。其实世界上这种复杂的地缘关系很多,只是中东这个地方的矛盾有些特殊性,多少年来一直是既有尖锐的殊死对抗,又有分不开的比邻而居。

于是,这里就同时具有一种相互的相知性和争斗的节制性,不断的打打谈谈,打和谈都有过进展,有不同的升级和降温,而且双方都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些节制性。在历次的冲突中,双方都是既残酷对抗,又很难完全置对方于死地,当然也有双方力量不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背后大国的力量和利益均衡等,由此就呈现出矛盾长期性、反复性的特征。使得双方都不能真的一次战争就把对方真的“搞死”。就如同一个人的“慢性病”,很难治愈,但也不会马上致命。而是不断磨合、平衡的长期过程。

最近一段时间,似乎以色列各方面比较占据主动,但一次突袭又打破了平衡,随之又是一个对抗、协调,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巴以乃至中东这种争斗的复杂性、持久性特征,是今天评估战局前景的内在依据。

从外部看,大国因素依然重要。巴以这么多年持续争斗,动荡不定,和背后的大国关系既彼此对立又相对均衡有关。美国力量强大,但是它不可能把所有力量都放在中东,俄罗斯包括原来的苏联、欧洲等也都如此,地区大国如伊朗也好,土耳其也好,它们也只能是发挥一些局部性的作用,各种力量资源的投入都是有限的。而且,各大国经过长期在中东经营,费力很多,但所得很少,甚至有人比喻这里是“大国的坟墓”。

所以这些年来,各大国其实都在撤出中东,希望离中东稍微远一点儿,恰好又有中国这样的建设性因素进入中东,并形成了从卡塔尔世界杯前后的基建,到最近促成沙特和伊朗等各方面的和解,不管哈马斯突袭会造成怎样的干扰,中国主导推动的这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发展态势,难以逆转。今天正值百年变局,尤其现在俄乌冲突压得美国、欧洲喘不过气的时候,他们当然不希望在中东再开辟一个无底洞式的战场。美国国会援助乌克兰的钱还没着落呢,再加上一个以色列,那真的是捉襟见肘了。所以,各大国应该不会支持或允许今天巴以冲突无限升级。

所以,从内外各方面来看,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从巴以及中东的特殊性来看,我认为这场冲突是可控的,不至于发展到世界大战的程度。

有关中国的对策,由于巴以双方都是中国的好朋友,中国政府最近一系列外交表态和斡旋行动,都体现了公正、成熟、温和的原则,特别强调“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呼吁立即停火。并多次指出“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症结还是迟迟未能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这些极具针对性、照顾到各方合理关切的政策立场,对于今天的形势非常具有建设性。

中东长期受到老殖民主义和新霸权主义的欺凌、伤害,自身又有很多矛盾错综复杂,多少年的实践表明,战争没有赢家,暴力没有出路,只有和平才是正道,才可能形成共赢的结果。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旗帜鲜明地提出“中东方案”,基本原则就是“和为贵,忍为高,谈为上,信为先”。这在今天中东地区显得尤为切合实际,而且会成为中东和解的唯一出路,也是巴以和解的唯一可能的选择。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其讲各自的道理,不如先搁置争议,实事求是地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先停火止战,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

为此,我建议各大国,特别是中美俄,包括地区的土耳其、伊朗等,最好应尽快协调立场,同联合国合作,以不同方式一起缓和中东目前的战局。过去也有这样的先例,也进行过多次斡旋和调解,应想尽办法先尽快让双方停火,实施人道主义救助,尽快举行联合谈判,分别找到公约数和共同点。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一定争取这场对谁都没有好处的战争尽快停下来,

世界需要和平发展,中东正在推动各方乐见的“和解潮”,不要让这次巴以冲突升级的逆流干扰我们的努力,这也是对所有人的智慧、能力和决心意志的考验。

,巴以冲突,大国因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素依然重要

相关:

埃尔多安:以在加沙所为“不像一个国家”参考消息网10月11日报道 据法新社10月11日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1日说,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没有“像一个国家”那样行事。以色列在哈马斯对其发动致命攻击后对加沙地区进行了猛烈打击。报道说,埃尔多安称:“以色列不应忘记,如果它的行为更像一个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它最终将被视为一个组织。”他抨击以色列军队在人口稠密的加沙地带采取的“可耻手段”。埃尔多安说:“轰炸平民场所,杀害平民,阻止人道主义援助,并试图将..

法媒: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参考消息网10月11日报道 据法新社10月11日报道,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表示11日向以色列发射了导弹。此举招致以色列的报复性炮击。此前,本周早些时候,该组织的三名成员在黎以边境紧张局势加剧之际被打死。报道说,这场交火发生的同时,以色列正在加沙附近集结军队和重型装甲车,对发动血腥越境袭击导致超过1200人死亡的哈马斯武装分子实施报复行动。报道称,真主党发表声明称,他们对“朝向扎拉村的一处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

有原因的恶,也是恶最近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新闻,网上讨论很多。很多人都在大谈历史。其实,历史很难讨论是非,只能通过法律,才容易厘清对错。法律的逻辑是一个好东西,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际问题。一别人的错误,不能成为自己也犯错的理由。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法律原则。每一个行为都是独立的,都要承担独立的责任。讲一个典型的例子,老王骂了老吴,老王的行为是错误的;老吴因此打了老王,那抱歉,老吴的行为也是错误的。..

许魏洲:首演革命题材电影《爆破班》,责任与压力并存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越)10月10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爆破班》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该电影由陆川监制,柒一总策划,张永保导演,许魏洲、韩昊霖、喻恩泰、许敏、赵尧珂等主演。   据介绍,《爆破班》是基于“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影片,涵盖了党史、新中国史,旨在还原革命时期战斗英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该电影通过细腻刻画英雄人物,以新角度重新树立英雄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呈现出更加具有专业度、创新..

台湾花莲县发生地震 福建多地有明显震感  中新社福州10月11日电 (记者 龙敏)台湾花莲县11日18时36分发生5.4级地震,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多地有明显震感。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1日18时36分在台湾花莲县(北纬23.24度,东经121.32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地震发生后,福建福州、莆田、泉州、厦门等地有明显震感。   据福建地震信息服务显示,福州市区距离震中位置约370公里,震感约为2度。福州市民陈彬说,当时正在家中吃晚饭,..

衡水湖秋冬季候鸟迁徙开启 已有万余只越冬候鸟抵达  中新网衡水10月11日电 (崔志平 张凯)连日来,千余只大雁飞抵享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的河北衡水湖。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今年秋冬季候鸟迁徙悄然开启,目前,已有万余只越冬候鸟抵达衡水湖。 10月11日,群雁在衡水湖栖息、飞翔。陈康 摄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是华北平原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一级、二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专家:长途旅行后下肢肿胀 需警惕血栓  中新网广州10月11日电 (蔡敏婕 李晓姗)今年10月13日是第10个“世界血栓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普通外科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灏近日介绍,血栓(VTE)是全球第三常见的心血管杀手,在日常生活中,通宵麻将、熬夜加班、长期卧床及肥胖、肿瘤、高危孕产妇等,都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近期,69岁的李女士因“左下肢肿胀疼痛8天,进行性加重3天”到南方医院增城院区血管外科门诊就诊。经详细询问病史,李女士在下肢肿胀..

被忽视的成人多动症“没有哪种病会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得那么紧。”撰文 | 石悦欣 朱欢 编辑 | 沈佳音《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像是在洞穴里打怪,身旁漆黑一片,每个方向都会被突袭。又像是在悬崖边摸索,一个踉跄,游戏结束,等待重启。白瑶形容,自己前30年的人生就像《赛尔达》的林克一样,在黑暗中寻找树,点亮它。直到她找到了那个病的名字,树根终于被点亮,她看清了悬崖、洞穴,还有自己。ADHD是她找到的名字,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

刘小涛履新苏州市委书记,首次讲话说了啥中共中央批准:刘小涛同志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省委决定:刘小涛同志任苏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10月11日,苏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据“苏州发布”报道,刘小涛在会上讲话中表示,苏州经济体量大、科技实力强、文化底蕴深、发展基础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苏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苏州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增添了强大动力。省委对苏州工作十分关心、大..

“日薪1000元!”大学生境外求职,竟身陷缅北日前,浙江绍兴大二学生雷某,在朋友蛊惑下去国外求职,却被骗至缅北一诈骗窝点。雷某回忆,在缅甸被迫接受杀猪盘和电信诈骗培训,不仅失去人身自由还长时间被羁押殴打。接到报警后,警方开始一场跨国营救,最终将雷某解救回国。大学生被骗身陷缅北警方多次赶赴中缅边境展开营救6月10日,浙江绍兴上虞警方接到一名高校老师报警称,该学院学生雷某失踪整整一周。接警后,警方第一时间进行研判,发现雷某疑似从云南省偷渡出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