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第三天,最可怕的镜头出现

2023-10-11 05:03:23 来源:网络

中东地区,风云再起。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对“宿敌”,又将武器对准了彼此。

当地时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并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

图源:新华社

根据CNN报道,这次袭击是哈马斯在以色列境内发动的持续时间最长、协同程度最高的袭击之一,包括海陆空多维度攻击,甚至出动了可躲避侦查的悬挂式滑翔机。

随后,以色列国防军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军的回击必须让哈马斯“付出巨大代价”。

这意味着,持续数十年的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两方人民再次被卷入漩涡之中。

1.血与火之间

10月7日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的军事冲突,规模和强度均“前所未有”。

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数量极为庞大,当地居民经常可以看到天空被一枚枚火箭弹留下的尾迹所分割。

图源:网络

但这些“烟花”并不美丽,而是摧毁一切的杀器。

在火箭弹的轰炸后,以色列的消防队成员试图扑灭汽车上的大火,但他手中水枪射出的水柱在火光面前显得那么细弱渺小。

图源:新华视觉

原本繁华美丽的城市被浓烟、火光和爆炸所笼罩。

图源:美联社

以色列方的“反击”十分坚决。

以色列发动代号“铁剑”的军事行动,大批坦克集结,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声称,要将哈马斯控制的地区都变成瓦砾。

巴勒斯坦控制下的加沙地带,到处可以看到被炸成废墟的建筑。

图源:新华社

半岛电视台一位女记者在直播时,身后的大楼就遭到以色列战机空袭,女记者被吓得尖叫躲闪。

图源:环球网

事后,这栋大楼被夷为平地。

这场冲突之中,不只是建筑受损,更是有着无数的平民受到伤害。

根据以色列媒体及医疗部门的数据,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7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超过2200名以色列人受伤。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晚发表声明,称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至少413人死亡、2300人受伤。

双方伤亡超过5600人。

哈马斯战士突进到以色列城市,屠戮着平民,曾经有人亲眼看到普通民众在街上被枪杀。

图源:大河报

幸存者纷纷涌入逼仄的避难所,祈祷这场冲突尽快结束。

图源:大河报

以色列一位少将发出警告:“哈马斯已经在加沙地区打开了地狱之门。”

图源:澎湃新闻

哈马斯领导人则声称:“我们正处于伟大胜利的边缘”。

这场以血与火为底色的冲突,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蔓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画上句号。

2.无法停止的仇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争端其实由来已久,要追溯到七十多年前。

1947年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决议,1948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应该在一块领土上建国。

以色列很快宣布建国,但巴勒斯坦和它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认为这项决议偏向以色列,都投了反对票。

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之后,在1956、1967、1973和1982年,又先后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最终结果都是以色列获胜。

以色列逐渐占领了当初联合国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的领土,在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大概93%的土地,阿拉伯人只占了不到7%。

但除了领土争端之外,两者之间还有宗教冲突以及民族冲突,背后还有一些大国的身影,血越流越多,仇恨越积越重。

从2007年哈马斯占领加沙以来,基本上每隔两三年,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加沙冲突。

仇恨在血迹之中壮大,逐渐膨胀到难以消解的地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就像被绑上一架战车,轰隆隆地向前加速飞驰,撞碎拦路的一切。

两方不是没有看到过和平的曙光。

1993年9月13日,代表巴以和平的《奥斯陆协议》签订,全世界仿佛都看到了放下争端的希望。

第二年,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和他的外长佩雷斯,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阿尔法特曾经说过:“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落下。”

拉宾在宣读和平宣言时也说:“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也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但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仇恨消弭的起点时,命运齿轮的转动却戛然而止。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国王广场,力主和平的拉宾举行和平集会,广场上的人们也跟着他一起大喊——“要和平不要暴力”。

大会的效果超过预期,但就在离场的时候拉宾遭遇刺杀,被4颗子弹结束了生命。

杀死他的不是“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而是他的国民,一个极端主义者。

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一份《和平之歌》歌词,但那份歌词却已经被鲜血染成红色。

“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曾经的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纪念拉宾时如是说。

阿尔法特后因衰老和疾病离世,他离世之后,更为极端,提倡用武装暴力“解放家园”的哈马斯对加沙地区进行统治。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这片富饶的土地被浓重的乌云笼罩。

那缕至暗时刻前的短暂曙光,或许象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距离和平最近的一次机会。

3.无辜的平民

在极端对立与摩擦冲突中,受到最大伤害的,是那些无辜的平民。

巴勒斯坦的哈马斯组织,以恐怖主义袭击闻名。

本次巴以冲突之中,哈马斯袭击了以色列一个音乐节现场。

随着枪声大作,原本沉浸在音乐之中的人们纷纷逃窜,但还是有很多人被当做人质抓走,当作谈判筹码,或是“人肉盾牌”。

一名25岁的女学生,被哈马斯武装人员骑摩托车掳走,只能无助地呼喊:“别杀我!”

女孩的父亲在网上看到视频之后,只能无奈垂泪,除了祈祷自己女儿平安什么都做不了。

根据CNN报道,音乐节现场至少发现260具尸体。

有许多以色列妇女,被哈马斯绑架之后,被扒光衣服凌辱和殴打,奄奄一息躺在地上。

哈马斯武装分子曾开着卡车,载着一具半裸的女性遗体游街,对遗体暴力侵犯之后还进行嘲笑。

女孩的家人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认出,这是自己参加音乐节的女儿,而且是一名德国女孩,而非哈马斯宣称的以色列女兵。

图源:成都商报

很难想象,女孩的家人看到这些视频和图片的心情会多么悲痛。

无辜受难的,从来不只是某一方。

以色列常年对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区实行封锁、轰炸。

在上一次冲突时,有巴勒斯坦网友晒出在冲突中死去的儿童名单,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条已经消逝的鲜活生命。

有一个6岁的平民女孩,被以色列的导弹炸毁了住所,她的母亲还有四个兄弟姐妹,早已在轰炸之中离世。

以色列持续对加沙地带实施全方位的封锁,不允许人员物资等进出,这里食物、水源等必要资源都十分短缺,失业率更是到达50%左右。

这里处处都是断井残垣,居民却没有办法修复,大到家用电器小到一卷卫生纸,都成了稀缺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在2014年就曾指出,加沙的经济与社会条件十分恶劣,如果没有得到改善,五年后将不再适合居住。

上一次冲突期间以色列封锁燃料过境点,加沙居民每日供电仅4小时。

最离不开电的医院,时常因发动机燃料耗尽而停转。

那些垂死的重症患者,因为急救设备无法使用,而就此辞世,需要靠医疗设备“吊命”的慢性病人,只能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合上双眼。

10月9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下令“全面封锁”加沙地带,并称将停止对其供应电力、食物、水和燃料。

这就像是一把割在每个加沙地区居民身上的刀子。

而这些地狱一般的图景,不过是这片土地上不断重现的现实。

战争之中没有赢家,只有永恒的输家,那就是这些无辜的平民。

几十年过去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们,还在被仇恨与战争裹挟着,成为不断流血的牺牲品。

这并不是他们应该承受的。

以色列词作家罗特布利特创作的《和平之歌》中写道:“所以,请唱一首和平之歌吧,不要小声地祈求神灵。引吭高唱和平之歌,这是我们最应当做的事情。”

一片土地,可以用来播撒下仇恨的种子,也可以生长出橄榄枝。

正如以色列前总统、前总理西蒙·佩雷斯曾在书中写道:“和平,这条道路将布满荆棘,但它仍是唯一值得走下去的路。”

2021年5月21日,加沙地带,民众庆祝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

参考资料:

1. 《一篇长文,帮你理清阿以冲突》 押沙龙yashl

2. 《巴以暂熄战火,冲突为何七十余年久拖不决?》 南方人物周刊

3. 《亲历最漫长的和平之后,最怕梦醒时分》 摩登中产

4. 《新闻观察:巴以冲突为何“突然”爆发》 上观新闻

5. 《巴以冲突为何骤然升级?哈马斯是什么来头?国关专家解读》 央视网

6. 《巴以冲突,为什么和平总无法到来?》 看理想

7. 《已超400人死亡!巴以冲突缘何再起?》 新华社

8. 《巴以战火中的人道主义危机》 南方周末

9. 《妈妈,别让我一个人去换肾丨末梢》 新华社新媒体

,巴以冲突第三天,最可怕的镜头檀香的功效与作用 出现

相关:

上海女子去以色列度假:1天听到4次防空警报!10日,冲突进入第4天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激战不止局势在升级:冲突已致双方逾1600人丧生,以色列正在加沙周边集结重兵;事态在微变:哈马斯表示愿意讨论停火;外交有动作:巴勒斯坦总统准备访问俄罗斯;影响在显现:国际油价猛涨、金价攀升……10月9日,加沙城的建筑遭以色列空袭后升起浓烟。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度假遇战乱上海游客讲述惊魂之旅10月7日,数百枚火箭弹由加沙地带射向以色..

诺奖得主戈尔丁:美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如何形成?【编者按】10月9日,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因为增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而独享此殊荣。戈尔丁是哈佛大学经济系首位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重要的劳动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美国经济学会前主席(2013—2014年)。她的研究涉及广泛主题,包括女性劳动力、收入的性别差距、收入不平等、技术变革、教育、移民等。2023年1月,戈尔丁的经典著作(与她的丈夫劳伦斯·F.卡茨..

被以色列封锁的加沙地带,人们过得怎么样?沉寂多年的中东地区,又一次成了世界焦点。对大多数80后、90后而言,“加沙地带”“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这些地名可谓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因为曾几何时,无论广播还是电视总会隔三差五地出现这些名词,但亲身造访者却堪称“凤毛麟角”。加沙地带示意图。来源/天地图今天,我们不妨沿着历史的长廊,去探寻一下那片耳熟能详的土地——“加沙地带”。加沙地带有多少人?加沙地带位于西奈半岛东北部、比邻地中海的狭..

一个非洲女孩,自称中国人的后代作者:令狐空初闻,竟有如此奇事。细想,一切理所应当。2004年,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件。“大使先生,我叫姆瓦玛卡·沙里夫,是肯尼亚人,同时也是半个中国人。我是郑和水手的后代,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回中国去看看,这也是我祖先们的愿望,希望您能为我提供一些帮助!”肯尼亚女孩,郑和水手的后代,怎么听都感觉奇幻。但当年的郑和船队,确实到过肯尼亚的马林迪和蒙巴萨,留有后裔并非不可能之事。郭崇..

一碗小面寄托乡愁 两岸主题歌曲《台北小面馆》正式发布  中新网福州10月10日电 (叶秋云)“台北那家小面馆,亲情一脉割不断;只盼月圆那一晚,举杯共饮合家欢……”近日,两岸主题歌曲《台北小面馆》正式发布,引起广泛关注。 图为两岸主题歌曲《台北小面馆》曲谱。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供图   “娓娓道来的歌词,让我觉得大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就缺台湾一位,全体同胞都在期盼台湾早日回归。”听到此曲后,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陈奕廷如是说道。   陈奕廷是台商二代..

“满陇赏桂”非遗传承活动启幕 彰杭城秋季别样仪式感  中新网杭州10月10日电(王题题 金晶)眼下,正值桂花盛开期,浙江杭州满城飘香。10月10日,一场以“桂花+非遗”为主题的2023“满陇赏桂”非遗传承活动在西湖十景之一的“满陇桂雨”拉开帷幕。 在《桂花雨》舞蹈表演中,2023“满陇赏桂”非遗传承活动拉开帷幕。    王题题 摄   活动现场,桂花食品糕点、“桂花龙井”及茶艺冲泡、合香桂花香牌等具有杭州特色的市集项目展位依次排开。《宋韵·明月》古筝琵琶表演和..

上海多种形式为儿童青少年打造心理健康“防护墙”  中新网上海10月10日电 (陈静 乔颖)在10日举行的“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张浩直言:“虽然关注心理健康永不言迟,但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我们倡导全生命周期心理保健的重要和关键时间节点。” “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举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的宣传主题设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潜水界知名人士韩颋广西都安潜水失联 搜救工作正在进行  中新网河池10月10日电 (记者 林浩)10月10日,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通报,潜水界知名人士韩颋于10月7日晚在都安县大兴镇九顿天窗潜水时未上岸,疑似失联,目前,当地已联系国内专业水下智能机器人服务公司参与搜救,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图为潜水员在事发地开展搜救作业。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供图   都安瑶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介绍,10月8日上午,当地接群众报警称,韩颋于10月7日晚潜水,..

养老不仅是民生也是产业 中日人士在沪共议“银发宝典”  中新网上海10月10日电 (记者 郑莹莹)“日本比中国早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迄今为止,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大使赤松秀一10日说。   当天,中日康养产业论坛在沪召开。赤松秀一表示,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来促进老年人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也开发和生产适合老年人的个性商品与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   他表示,为了实现更安心、更舒适的老龄社会,日中企业之间可以更广..

欧阳娣娣参加选秀综艺 路透照神似姐姐欧阳娜娜10月10日,网传欧阳娜娜妹妹欧阳娣娣现身参加某选秀节目现场,她前往录制地点的路透照释出。照中欧阳娣娣身穿黑色上衣和高腰牛仔裤,青春靓丽,戴着口罩看起来神似姐姐。据悉,欧阳娣娣,2004年7月30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中国台湾女演员,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