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疑云”一周年,为何真相仍难明

2023-09-26 16:02:12 来源:网络

新华社柏林9月25日电 (记者李超)一年前,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事件,此后有关各方作出各种分析和解读,调查过程中也不断有人爆料,但事件真相至今没有浮出水面。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北溪事件调查存在敏感问题,即使查出真相也很难公布。欧洲已成为这起事件的最大受害者,经济遭受重创,对美国依赖加深,要实现“战略自主”恐将更加困难。

三种说法 扑朔迷离

去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泄漏,无法使用。事件发生后,各方基本认定爆炸系人为破坏。关于谁是幕后黑手,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

事发初期,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纷纷将矛头指向俄罗斯,称俄方通过炸毁管道切断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以威胁欧洲。俄方对此坚决否认,认为爆炸事件背后有“西方的痕迹”。不少分析指出,俄方要切断供应只需关闭管道阀门即可,保留管道还能以恢复供气为筹码与欧洲讨价还价。指责俄罗斯的说法此后逐渐平息。

第二种说法指向美国。今年2月,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爆料,“北溪”管道被炸是美方所为。先是美海军派多名潜水员安放爆炸物,数月后再由挪威海军飞机投掷声呐浮标引爆炸药。赫什还提供了很多细节。美国希望拉住欧洲国家共同对抗俄罗斯,切断俄欧特别是俄德之间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且具有实施此种破坏活动的能力。因此这一说法获得不少舆论认同,但美方拒绝承认。

第三种说法指向乌克兰。美国《纽约时报》、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报道,爆炸事件可能由一个乌克兰团体制造,且乌政府不一定知晓。对此,乌总统泽连斯基称,他并未下令制造这一事件。俄方则认定炸毁“北溪”管道只可能是国家行为,非政府团体很难具备实施这样高难度破坏的能力,西方媒体相关报道是要包庇真凶。

高度敏感 真相难表

爆炸事件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进展也十分缓慢。三国不久前在致联合国安理会的材料中称,所有调查都尚未完成,且仍然不能确定完成时间。

德国《明镜》周刊指出欧洲国家谨慎态度背后的逻辑:如果幕后黑手是俄罗斯,那么此举是否会被视为战争行为?如果是美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终结?如果是乌克兰,那么欧洲国家是否应停止向乌提供武器支持?

尽管德媒小心地提到上述三种可能,但多位专家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最大。西班牙俄罗斯问题专家何塞普·普伊格塞奇认为,“北溪”事件就是美国导演的,目的是打破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对于调查进展迟缓,俄罗斯军事专家维克托·利托夫金指出,欧洲国家的调查将揭露美国的罪行,但它们并不想招惹美国,而且将美国绳之以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西方长期对此事保持沉默。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一名欧洲外交官的话说,欧洲和北约的政策制定者会面时遵守心照不宣的约定,即“不谈‘北溪’”,深挖事件真相可能得到一个“令人不适”的答案。报道指出,西方国家的官员无意查清爆炸事件的真相,因为他们“宁可不知道”元凶是谁,也不想发现本国的盟友要对爆炸事件承担责任。

经济受挫 “自主”更难

俄罗斯廉价能源输入欧洲的重要通道被毁,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欧洲国家。以德国为例,在失去短期内恢复自俄进口天然气的可能性后,德国将供应来源转向挪威、荷兰、比利时、阿联酋等国。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与此同时,美国对欧天然气供应也大幅增加。2022年6月,美国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首次超过俄罗斯。截至今年4月,美国提供了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

尽管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欧洲短期内仍难摆脱能源成本压力。据法国《快报》网站报道,欧盟弃用俄天然气的代价高达8110亿欧元。

此外,能源危机还加快了欧洲企业外流。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高气价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这可能使欧洲进入“新的去工业化时代”。

对此,俄罗斯政治评论员谢尔盖·科尔涅耶夫斯基认为,美国蓄意阻止俄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是因为美方意识到俄欧能源合作将增强欧洲工业潜力,提高欧洲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影响力。

欧洲面临的困境让一些欧洲政治人物重新考虑“战略自主”。德国内政与国土部长南希·费泽表示,“北溪”被炸事件的背后是“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问题。

但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危机已让欧洲在防务和经济上更加依赖美国,再加上欧洲企业在能源危机下向美国转移,欧洲想实现“战略自主”更加困难。如何处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调查结果将考验欧洲国家“战略自主”的决心和能力。正如丹麦奥尔堡大学政治与社会系国际关系学教授李形所说,欧洲人将迎来不得不作出决定的时刻。(参与记者:陈汀、和苗、付一鸣、康逸、胡加齐)

,北溪“疑云”一周年,为何真相仍难铁二中 明

相关:

华为,走自己的路华为,走自己的路陶凤“遥遥领先。”9月25日,在深圳湾春茧体育馆内,这样的呼喊声盖过了余承东的声音。当天,华为举行秋季新品发布会,外界对这场发布会期待甚高。两个看点,既在于华为自身是否“轻舟已过万重山”在C端强势回归,也在于与“友商”狭路相逢,苹果iPhone15系列新机发布,王总是要见王。然而,哪怕是绰号“余大嘴”,余承东对手机也是话不多说,对芯片更是只字不提,也没有给大家带来“One more thing”的惊喜时..

当专硕、直博成常态,学硕会“消失”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9月24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正式开始,选专业型硕士(以下简称专硕)还是学术型硕士(以下简称学硕)成为很多考生需要面对的问题。连日来,多所高校相继宣布将停止个别专业的学硕招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名校的数学、物理专业。与此同时,近两年博士生比例增长较快,目前在校生规模已达到55.6万人,是2012年的两倍。今年的高考招生中,本博贯通更是成为一些高校招生宣传的新招牌。“学硕衰,..

多地汽车客运站停止运营或搬迁转并,媒体:转型势在必行长沙汽车客运站车次减少、海口汽车东站谋划多元业态、广东佛山4个汽车客运站宣布关停……近年来,多地宣布汽车客运站停止运营或搬迁转并,引发关注。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客运车辆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汽车客运站车流人流涌动的热闹景象已不多见,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成为不少客运站的现状。旅客数量下滑、经营效益下降、运营成本增加,汽车客运市场发展遭遇“寒冬”。汽车客运站“遇冷”..

YouTube计划取消无广告的Premium Lite订阅计划IT之家 9 月 26 日消息,YouTube 目前在部分欧洲国家提供 Premium Lite 订阅计划,该计划不包含广告并支持后台播放功能,而且价格低于其 Premium 订阅。在试点了两年之后,YouTube 最终还是决定砍掉 Premium Lite 计划。在一封发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中,YouTube 宣布将于 2023 年 10 月 25 日后不再提供 Premium Lite 计划。图源 PixabayPremium Lite 计划最早于 2021 年在比利时、丹麦、芬兰、卢森堡..

阿根廷上空疑现8年来最大臭氧层空洞【阿根廷上空疑现8年来最大臭氧层空洞】财联社9月26日电,据阿根廷国家气象局当地时间9月24日报告,当地时间21日和22日该国南部火地岛省上空现最大臭氧层空洞,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自2015年以来最大的臭氧空洞。每年,臭氧层空洞会在8月至12月之间形成,导致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健康产生多种有害影响。近年来,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产业的升级,臭氧空洞的面积呈现缩小趋势,2019年,臭氧空洞的面积约为630万平方公里,是自1..

华为万元Mate新机皇超高端稳了!超100万人想买“电子茅台”快科技9月26日消息,在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推出全新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师,同时推出了“非凡大师”两款重磅新品华为WATCH 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师和华为Mate 60 RS非凡大师。作为华为史上最高端的Mate旗舰,华为Mate 60 RS非凡大师也意味着华为将全面冲刺超高端手机市场。目前,华为Mate 60 RS非凡大师已在华为商场开启预约,将于9月28日上午10:08正式开售,提供16GB+512GB/1TB两种版本,售..

13 Ultra同款!曝小米14 Pro支持可变光圈:影像升级快科技9月25日消息,博主数码闲聊站暗示,小米14 Pro主摄是5000万像素,传感器尺寸是1/1.28英寸,支持可变光圈,能在f/1.4-f/4.0之间切换,进光量媲美1英寸超大底。此前在小米13 Ultra上,小米就配备了可变光圈,支持f/1.9和f/4.0两挡切换,在光圈值为f/1.9 时,一英寸大底会让照片的边缘虚化掉,能拍出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小米13 Ultra切换到f/4.0 时,就能够拍摄大场景照片,再配合1英寸超大底主摄,能够完全发挥..

起猛了,纺织巨头开始投起新造车谁说新造车融不到热钱了?亮相没多久的极石汽车,最近收到一笔“巨款”,来自山东最大的民营企业魏桥创业集团的10亿美元战略投资。作为2023年才发布新车的极石汽车,很多人对这个品牌或许都比较陌生。8月底,极石推出了旗下首款车型——中大型新能源SUV极石01,6座版售价为35.99万,7座版34.99万,首款车型预计将在11月开启交付,不过官方目前并没有公布预订单数量。极石虽然是个新人,但其创始人已经在其他行业功成名就。极石汽..

美《大西洋月刊》:何时生孩子,人类随环境而变美国《大西洋月刊》9月22日文章,原题:人类生育日历正在变化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妇产科主任凯瑟琳·斯庞发现,每年她都和同事们在6月到9月接生大量婴儿,这段时间的月出生率比2月到4月高10%。这种情况并非特例,几十年来,美国人口出生率会在夏末上升,春季进入低谷。出生的季节性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有记载。一家非营利性组织的环境健康主管马丁内斯表示,人类生育日历一直在变化,随着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生育能力..

字节旗下PICO大谈VR+MR未来,回避当下销售目标调整9月25日,字节跳动旗下XR(扩展现实)平台PICO宣布“PICO 2023首届XR开发者挑战赛”官方赛事报名通道已于今日开启。自2021年被字节跳动以90亿元价格收购之后,PICO享受了一波字节资源带来的影响力与产品销量增长,并在2022年的产品发布会上表示PICO 4销量会突破100万台。但在今年,PICO传出销量不及预期的消息,也将2023年的销售目标进行了调整。对此,PICO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具体销量数据与市场情况暂不回应。2023年的VR(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