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接下来这两场会议,对中美关系来说是机会

2023-07-04 23:50:23 来源:网络

【文/观察者网 王慧】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是第11届世界和平论坛的热门话题。

在7月3日举行的“重构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分论坛中,多位中美专家围绕中美关系的现状、不确定因素、未来走向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观察者网注意到,参与上述讨论的两位美国学者——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杰出研究员包道格、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董事长库普坎——都提到了未来几个月将举办的两场国际会议,并期望看到中美元首在这两场会议时见面。

一场是今年9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G20峰会,另一场是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APEC峰会。

目前,距离9月份的G20峰会仅剩2个月时间。“虽然时间都被浪费了,但也不是不可能。”包道格告诉观察者网,他认为,这两场会议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机会。

他说,理想情况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应该在2月首次访华时启动这方面的努力,但由于无人飞艇事件等各种原因,他6月份才成功访华。

“这个延误带来了极高昂的代价,因此需要更快速地跟进,把更多的工作压缩到更短的时间里。我认为,这里的目标不应该是为了接触而接触,也不应该掩盖真正的利益冲突,相反,目标应该是满足双方的最低利益诉求,避免出现代价高昂的冲突,并解决双方眼前利益及其他问题。”包道格补充道。

“重构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分论坛与会专家,左至右分别是: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杰出研究员包道格,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辑思,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董事长库普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

“重构稳定的中美关系框架”分论坛与会专家,左至右分别是: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杰出研究员包道格,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辑思,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董事长库普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他认为,G20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是否会面取决于接下来两个月中美高层交往情况,包括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的访华,和这之后可能访华的美国商务部长、交通部长等。

“如果有积极成果,那么9月份两国元首见面还是很可能的,如果只是交往没有成果,那么中方可能觉得美方没有诚意,G20期间安排元首会面也没有什么必要。”吴心伯表示,G20是个多边活动,即使中美两国领导人有会面也是象征性的。但是,和不见面相比,见面总归是积极信号。

他认为,当下两国关系的气氛还不适合谈高层会面的事情,但是时间已经很紧了。“我前段时间在华盛顿,美方人士跟我说,他们很着急,因为旧金山的APEC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宾馆还没定。”吴心伯说。

“中国领导人有很长时间没有到美国本土去了,因此11月份的APEC峰会在美方看来是一次机会。”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辑思在演讲中说,是否能避免从现在到9月、到11月期间发生影响两国关系的突发事件很重要,如果有任何事件出现,双方是否可以避免特别激烈的争论或冲突,这是我们可以期待的。

“如果峰会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明年的中美关系也许能够避免惊涛骇浪。”王辑思说。

当下的中美关系正处于低谷,在谈及双边关系接下来的不确定性时,包道格特别提到了2024年的美国大选和台湾地区所谓“大选”。

他认为,近几十年来,在美国四年一度的选举周期,两党都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因此未来一年半,在中美关系当中,美方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会增加。

吴心伯指出,当下华盛顿对中国的氛围非常不友好,反华成为政治正确,两党都是如此,很多美方人士在刻意避免和中国接触,怕因此受到批评。

他告诉观察者网,4月份他在复旦大学接待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美国驻沪总领事馆领事何乐进一行,他们和学生进行了直接的交流。但是现在,中国在美国的大使和公使很难有类似的会面,因为美方人士怕被说成是“中国代理人”,会拒绝这种会面。

“我们使馆的人跟我说,他们试图联系美国的政府官员、智库人员和企业界的领袖等,每发出10封邮件邀请,可能只会收到2个回复,通常还都是说No。”吴心伯在演讲中说,这很容易让人想起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

在第11届世界和平论坛期间,中美前驻美大使崔天凯也谈到了他对中美关的看法。他认为,中美有稳定两国关系的共同责任,以回应整个国际社会的期望。而要实现稳定的、对两国和世界都有利的中美关系,需要两国有共同的政治意愿,并且在目标和路径上达成共识。

“美方经常讲需要护栏,我始终对这个说法有所保留,如果两国关系在错误的轨道上,护栏有什么用?前提要在正确的轨道上。”崔天凯说。

,美学者:接相关 下来这两场会议,对中美关系来说是机会

相关:

人们为什么爱看甜宠剧?  张杰   酷热之下,看一部甜甜又鼓舞人心的好剧,给容易疲乏的日常生活打打气,是个不错的选择。近日,由陈伟霆、章若楠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照亮你》播出,该剧口碑不俗,热度不断攀升。不仅在播出期间冲上多个剧场收视热榜前列,收官之后,还保持话题热度不降。   这部讲述消防员与记者之间爱情故事的电视剧,以“英雄救美”为开端,围绕消防员靳时川(陈伟霆 饰)与记者徐来(章若楠 饰)之间的十年之约展开,讲述了一段..

“神仙打架”的暑期档 你会先看哪一部?  暑期档,一个听上去就很热闹的名词,也是中国电影市场“上新”规模最大的档期。   随着电影《消失的她》上映8天总票房破13亿元,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迎来新一轮观影高峰。从这周四开始,几乎每周都有“超级大片”上映,传统的暑期档动画片以及各种不同题材的国内外影片扎堆上,影迷们基本可以住在电影院的节奏。   热词典   暑期档   泛指暑假及前后时间的电影档期。主要受众群体为4-24岁的学生观众。“暑期档”..

从头到脚“捂”起来,防晒也有“黑科技”?  从头到脚“捂”起来,防晒也有“黑科技”?   一到夏天,各种“硬核防晒”成了无数年轻人热议的话题。在户外街头,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我防护,防晒服、防晒帽、遮阳伞几乎成为出门在外的标配。   面对颜值高、功能全的防晒产品,相关专家表示,普通衣物也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部分防晒衣所用材质的“黑科技”,不过是不同的面料配比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已。   文/片 记者 田汝晔 张琪   年轻人的防晒焦虑  ..

被调出“三有”名录 野猪:我危险了吗  被调出“三有”名录 野猪:我危险了吗   专家:仍受禁猎区和禁猎期保护,不得随意猎捕   国家林草局6月30日公布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部分地区致害严重的野猪被调出“三有”名录。   据了解,今年新调整的“三有”名录共收录野生动物1924种。与2000年首次发布的原名录相比,新增了700多种野生动物,对原名录所列物种中在我国没有自然分布的,或广泛分布、种群数量极高、无..

野鸡大学为何屡禁不止?  由2015年的210所激增到如今的391所 野鸡大学为何屡禁不止?   羊城晚报记者 罗清峣 王隽杰 实习生 王伟   近年来,每到高考志愿填报前夕,媒体都会曝光各地的“野鸡大学”名单,提醒考生和家长防骗。“野鸡大学”也称“学历工厂”“虚假大学”,其办学以营利为目的,通常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本身并不具备高等教育办学和招生资质,颁发的学历不被教育部承认。在近日媒体公布的名单中,391所“野鸡大学”榜..

云南昭通多地遭受暴雨袭击 紧急转移8350人  中新网昭通7月4日电 (陈忠华 杨洋)记者4日从云南省昭通市防汛指挥部获悉,3日20时至4日7时,该市多地遭受暴雨大雨袭击。目前,查灾核灾等工作正有序进行,当地已紧急转移民众8350人。   3日,昭通发布暴雨Ⅳ级预警。当晚20时至4日7时,全市共出现大暴雨2站、暴雨23站、大雨60站,最大降雨量123.9毫米,最大小时雨强60.7毫米,共涉及镇雄、威信、彝良、昭阳等6个县(区)16个乡镇。   接到预警信息后,昭通市防汛指挥部..

一针改善老年灵长类动物的记忆  科技日报北京7月3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衰老》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单次注射寿命蛋白klotho可以改善老年猴子的认知功能。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或能推动klotho作为一种脑功能恢复疗法的临床转化。   认知是大脑的关键功能,但衰老和年龄相关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认知障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认知障碍已经成为需要有效药物干预的一个生物医学挑战。   klotho是一种由肾脏、大脑组织表达的天然蛋..

暑期想要“摘镜”?这些近视手术要点要知晓 全国各地陆续开启暑假模式,不少家长和孩子将摆脱近视困扰列入假期“愿望清单”,高考生们更是成为近视“摘镜手术”的主力军。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刘增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示,近视手术并非人人可做,也不是随时可做。 “目前,近视手术主要分为角膜屈光手术和晶体植入手术两大类。”刘增业介绍,角膜屈光手术主要包括全飞秒、半飞秒等,通过改变角膜的厚度及曲率来矫正近视和散光。晶体植入手术是在角膜上..

首位转基因猪心移植患者心衰原因公布  发表在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的新研究揭示了首个转基因猪心移植患者的致死原因。该手术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将转基因猪心移植到人类患者体内,标志着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7岁的大卫·贝内特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接受了治疗,这是他最后的“一线生机”。手术后近7周内,他心脏功能正常,没有明显急性排斥反应迹象。但突然发作的心力衰竭导致他在移植两个月后死亡。移植团队一直在对导致心衰的原因和生理过程进行..

国家卫健委:锻造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核心力量”  【强信心 开新局】   “重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我们能按类型高效调派国家层面的专家赶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还可以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7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发布会上表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应急队伍共同形成了我国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的“核心力量”。   应对突发事件,比速度拼质量   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有很大不确定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