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和苏联这么脆弱?

2023-03-07 16:02:59 来源:网络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阶段,表现的截然相反,这非常地耐人寻味,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你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已经一败涂地,西线盟军攻入了德国境内,东线的苏联红军,都打到了柏林城下,可是纳粹德国上上下下,居然还团结一心,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

如果要不是朱可夫付出了几十万的伤亡,攻克了柏林,逼得希特勒自杀,德国恐怕真的要战到最后一人。

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在东线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沙皇已经垮台,列宁和德国人签订了《布里斯特条约》,不仅仅退出了一战,还割让了大片的苏联领土,让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局。

西线的战场此时依然在法国境内,虽然美国人参战了,德国人的压力变大了,可是他们的战线并没有崩溃,英美法联军要想在堑壕战中彻底打败德国人,以当时的战争技术来说,不付出个几百万人的伤亡是不可能的。

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国虽然处于劣势,但远远谈不上失败,至少还有机会以战促和,更何况所有的战火还远离德国本土,但他们突然就无条件投降了,这是不是太诡异了?

同样是德国人,他们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天差地别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谈的一个问题,到底一个国家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第一?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决定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战争技术。

马拉战车的发明,促成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崛起,让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中国古代商朝和周朝的建立,也完全依赖于这项军事创新。

马鞍和马镫的发明,带来了游牧民族的兴起,让骑士阶级统治了欧洲上千年。

由于这些技术的学习成本非常高,只有少数的军事贵族才能充分掌握,所以他们成了战场上的决定力量,普罗大众在古代战争中,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现代社会到来之前,在政治上无关痛痒。

可是当火药革命爆发之后,火枪的发明让战争的门槛迅速降低,随便找个阿猫阿狗,练上个一两天,一扣扳机,照样能把张飞吕布射下马来。

这就带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吕布带上几十个重甲骑兵,骑着赤兔马就能冲垮上千人的步兵,大家比的是武艺高低;现在阿猫阿狗扛着步枪走上了战场,玩的是排队枪毙,在这种战争场景下,贵族变成了无数个炮灰中的一粒微尘。

因此战争的逻辑,变成了谁能动员的炮灰更多,谁的枪炮造得更好,杀人的效率更高,战争变成了整个社会科技水平,动员能力,国家经济总量的比拼。

要实现上述这些目标,那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就必须能培养的出爱迪生,吸引得来爱因斯坦,让福特汽车和通用电气有发展的空间,每一个阿猫阿狗也愿意为之献身。

它的政治体制就必须要实现三个目标:

第一、这个社会必须要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观。

第二、能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第三、国民对本国政治制度的绝对信仰。

所以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马上就能看清楚,德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最后阶段的表现,为什么会天差地别呢?

因为希特勒是民选上台的,无论是他的纳粹纲领,也就是国家社会主义思想,还是他的种族主义观点,也就是雅利安人至上,就是当时几乎所有日耳曼族德国人的共同信念。

而且希特勒后来搞独裁,从总理变成元首,也是全体德国人投票认可的,所以他就是德国主流的代表。

他的所作所为,不管是迫害犹太人,还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代表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共同意愿,所以他们愿意和他同生共死。

即使是苏军已经兵临柏林城下,他们依然不肯抛弃他,宁愿和他一起玉碎,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认同。

而反观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威廉皇帝领导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核心,是以容克贵族组成的军事集团,他们的存在是历史形成的结果,并不是德意志人民的选择。

德国人民对他们的服从,是因为他们带领了德国的经济起飞,带领了德国在一次又一次的对外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德国人民带来了自豪和荣誉,德国人民对他们的支持,是对他们领导能力的肯定,而不是对这种政治制度的信仰。

这就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他们的合法性是来自于他们的执政能力,所以一旦遇到了挫折,社会对他们的支持,马上就会动摇。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战开始的时候,整个德国社会在民族主义情绪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除了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全体国民和所有的党派,甚至包括德国共产党,全都无条件的支持德国政府,可是一旦战争真正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马上就一肚子牢骚。

一战末期的德国,还远远谈不上彻底失败,只是在战场上陷入困局,经济出现了衰退,人民仅仅因为从吃白面包变成了吃黑面包,从随便买变成了配给制,大家就不干了,开始怀疑整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了。

然后一个左翼犹太人政治家李扑克内西,振臂一呼,基尔港的水兵就发生了叛乱,工人阶级立刻上街游行,直接就从内部把德国给搞垮了,逼得德国政府不得不无条件向协约国投降。

这件事的详细过程,我在以往的文章,《从眯眯眼到大屠杀,是谁在操控这个世界?》里,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变成了超级大国,因为他们一度都拥有了这三个要素。

我们先说说苏联,它成功的关键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虽然我们今天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可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派思想,大有盖过今天西方主流价值观的趋势。

你可不要以为我是开玩笑,我给你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英国的剑桥五杰,这五个人都出生在英国贵族家庭,上的是英国最好的剑桥大学,属于根红苗正的英国统治阶级。

可是这5个人却是苏联的克格勃间谍,属于吃饭砸锅的那帮人。

他们不仅仅向苏联透露了每次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聚会时,英国人的谈判计划,还泄露了美国人的原子弹秘密,冷战中北约的大量机密情报,帮助苏联人赢得了各种先机,他们对苏联的贡献,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之过。

他们帮助苏联人,既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女色,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们信仰共产主义。

第二个是德国人佐尔格,他是德国中产阶级出身,后来移居了苏联,二战时,他获取了日本不会出兵苏联西伯利亚,这个非常重要的情报,让斯大林放心地把远东的军队调到了欧洲,打赢了莫斯科战役。

佐尔格后来被日本情报机关发现,被秘密杀害,一个德国人为什么愿意为苏联献身?

还是为了信仰。

所以为什么克格勃能变成上个世纪最伟大的间谍组织?

你以为它真的像后来西方间谍小说里描写的,就靠几个燕子,也就是出卖姿色的女间谍,就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当时有大量的人信仰共产主义,愿意帮助苏联,这才是它成功的关键。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美国在二战后突然实现了科技飞跃?

还不是因为以爱因斯坦为首的一大群欧洲科学家,去了美国,一下子带飞了美国,那他们为什么要去美国呢?

也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和苏联一样,都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观。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先成功后失败呢?

我们还是以苏联为例,斯大林堪称上个世纪,不亚于希特勒的暴君了,他在30年代发动的大清洗,杀死和流放了几百万苏联人,把苏联折腾得够呛。

可是即便如此,当如日中天的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的时候,也没能把苏联打垮,为什么呢?

因为绝大多数的苏联人,不管他们喜不喜欢斯大林,但他们信仰共产主义,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这绝不是像现在有些书上和电影里描写的,被几个政委用枪逼的。

要想搞清楚这个道理,我们只要看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就知道这才是真相。

你要知道在我党的历史上,斗争也是异常激烈的,早期王明在苏区搞的大清洗,后来延安时的整风运动,还有一次又一次的路线斗争,哪一次不是大浪淘沙?

可是共产党被搞垮了吗?没有,反而变得更加坚强,因为这些早期的革命者,真的是信仰共产主义。

所以一个有着“普世”信仰的政治制度,它有着非常坚强的生存能力,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

再加上20年代和30年代,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全民教育,迅速提高了苏联的国民素质,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斯大林强而有力的政治统治,让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通过计划经济迅速发展起了重工业,让苏联变成了工业化国家。

以当时的标准来看,这三个要素,苏联全都占齐了,所以它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超级大国。

那它为什么又失败了呢?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又不符合这三条标准了,那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首先是苏联的政治制度,从一种国民信仰,变成了一种对政府领导能力的评价,这让它一下就变脆弱了,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信仰?

所谓的信仰,就是无条件地相信。

如果有一个人问你,你信不信菩萨呀?

你说我信,为什么呢?

因为我上次给他烧了香以后,马上就来好运气了,所以我当然信菩萨了。

那么这算信仰吗?

对不起,这个不算信仰,因为万一下一次你拜他不灵了,那你肯定就换一个菩萨拜了,这是交易。

那什么才算信仰呢?

圣经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上帝遇到了魔鬼,两个人就开始互喷。

上帝说我的信徒信我呀,那是真的信,不像你是靠忽悠,给点小恩小惠,才让别人依附于你。

魔鬼说你得了吧,吹什么牛,你不也是这么干的吗,谁拜你拜得多,你就给谁好处,你要敢不这么干,谁还会信你呢?

这时候恰好有一个叫约伯的人从他们下面走过,魔鬼就说,这个人也是信你的,有本事你就折腾折腾他,看他还敢不敢信你。

上帝一听,说:“好!赌就赌!”

于是它就开始各种的折腾约伯,先是让约伯死了亲人,又让他一贫如洗,然后又整的他得了一身脏病,痛苦不堪,然后就让魔鬼去问约伯,看他还信不信上帝。

魔鬼就去问,没想到约伯说,我当然信上帝了,不论他折不折腾我,我永远都不会说他一句坏话。

所以什么叫做信仰,那就是信的人要像个受虐狂一样,不论你怎么折腾他,他始终不忘初心。

苏联人前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这个态度,所以无论斯大林搞集体农庄饿死了多少人,搞大清洗杀死和流放了多少人,苏联照样稳如泰山。

其实你想想早期那些中共党员,也是一样一样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美女和金钱吗?当然不是!

那么苏联人为什么后来信不下去了呢?

因为这个理论有缺陷。

苏联前期能凝聚在一起,那是因为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愿意在布尔什维克的组织下,团结起来,去斗争压迫剥削他们的资产阶级。

可是等到苏联建成几十年之后,各种阶级敌人,早就被消灭干净了,无产阶级们这时也有房有车了,也不那么无产了,甚至到了此时此刻,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变成资产阶级,所以凝聚大家的纽带就不存在了。

其次是苏联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之后,发现计划不如变化快,衙门里的人永远也搞不清楚,老百姓到底想要啥,到底是该让工厂生产袜子还是生产领带?是生产白衬衣还是生产黑裤衩?

需求是永远无法预测的。

所以一旦度过了温饱阶段,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计划经济就直接抓瞎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他们想要的东西,靠计划永远也无法满足,只有通过恢复私有制,搞市场经济,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前苏联重工业搞得不错,那是因为需要几艘军舰或者几辆坦克,国家是可以计划的,可是老百姓需要什么,国家是没法计划的,因此苏联的民用工业搞得一塌糊涂,不是苏联不重视,而是臣妾办不到啊。

苏联到了后期,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要想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只能否定计划经济,不然苏联和西方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这你就没法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了。

因此所有的人都认识到,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永远也走不到共产主义,这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下的政治信仰,就彻底崩溃了。

苏联人和苏联政府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交易,你干得好,我就支持你,你干得不好,那我们就反对你。

一旦失去了信仰,最先影响的其实并不是老百姓,而是政府官员,他们也是人,一个国家没了信仰,他们是最着急的。

苏联后来出现了两派,一派是想通过修修补补,搞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来解决这个矛盾,戈尔巴乔夫走的就是这条路。

另一派则是想推倒重来,另立炉灶,从根子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叶利钦和他背后的亲西方派,就是这部分人。

这样的社会,一旦遇到了经济下滑,再加上政府内部出现了权力斗争,马上就会引发全面的危机。

所以为什么苏联在它看起来最强大的时候,仅仅因为一点风吹草动,突然就垮了?

不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无能,也不是由于叶利钦的阴险,而是一旦整个国家对自己的政治制度没了共识,那它就会变得脆弱无比。

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三条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威廉皇帝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它只符合这三条中的第二条,能够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它最脆弱。

虽然它拥有最好的科学家,得了无数的诺贝尔奖,工业技术也在当时处于领先的地位,可是战争都还没有结束,它自己就先崩了。

希特勒的纳粹帝国,比一战时的旧德国,多了第三条,人民对这种政治制度的绝对信仰,所以它能撑到了最后。

但是因为它缺了第一条,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所以失道寡助,最终还是彻底覆灭。

而苏联虽然一度这三条要素都很齐备,但是它的政治理论是建立在沙砾之上的,所以它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的世界霸主,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三条它都完美地具备。

我们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谈回中国,那么中国具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呢?

这里我不想做评价,我只是想问大家三个问题:

1,中国能不能够留住自己最优秀的人才?外国的高人愿不愿意移居中国,或者为了中国的利益而献身呢?

2,如果人民币放开管制,允许自由兑换,自由出入的话,有钱人是愿意把钱留在国内,还是把钱换成外币,存在国外呢?

3,如果我们遇到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类似的困境,会不会出现像李卜克内西和斯巴达运动这样的第五纵队呢?

这些问题大家自己去判断,我不做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外部有着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些问题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是如果进入了大国之间激烈的冷战,甚至是热战,那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就像是威廉皇帝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果它不参加一战,它满不满足这三个标准,根本就无关痛痒,同样对苏联也是如此,没有冷战的外部压力,它的国内矛盾完全可以慢慢化解,绝不至于轰然倒塌。

但是一个国家如果陷入外部的高压,甚至战争之中,那这三个标准就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但我也必须提醒大家,这三个标准,是过去那个科技水平下,一个国家成功的必备条件,未来很可能完全不同,为什么呢?

,为什么德国和苏联伊朗石油 这么脆弱?

相关:

中方:安理会应立即解除制裁中方认为安理会应立即解除对南苏丹制裁新华社联合国3月6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戴兵6日在安理会审议南苏丹问题时发言表示,安理会应当立即解除对南苏丹的制裁措施。戴兵说,近期,南苏丹多个地区暴力活动升级,安全和人道形势令人担忧。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南苏丹的安全还是要靠南苏丹政府来维护。安理会对南苏丹施加的制裁措施,限制了南苏丹政府保护平民的安全能力..

美俄亥俄州又出事!化工厂爆炸,当地民众被要求紧急撤离消防员在现场(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消防局)海外网3月7日电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旗下电视台“FOX19”报道,当地时间3月6日晚,美国俄亥俄州圣伯纳德的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当地民众被要求紧急撤离。当地消防部门官员表示,消防员于6日晚7时做出反应。爆炸导致工厂内部的氮气泄漏,火势已得到控制,对公众不会有危险。当地居民沃尔顿说,他们在家里听到了爆炸声,“我们听到了警告,他们说所有人需要撤离。我有点害怕,我女儿有慢性..

生活美学类图书悄然走红  近日,北京开卷公布最新数据,心理类图书热度上升,与此相应的是,倡导内心快乐,追求生活美学的一批图书也在书店悄然走红。读者们开始乐于学会在一片绿叶、一杯清茶、一件饰物中找寻美。   ■从博物中获取人生大自在   刚刚面世的《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占据书店C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从北大四院中的植物说起,通过植物命名、植物术语、植物属性、入侵植物及植物伦理等有趣专题,有意无意地传播了知..

聚合首都文创资源 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徐婧)6日,第六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举行颁奖典礼。本届大赛共征集项目(作品)55318个,54个优秀项目获得专业赛道奖项,20个优秀团队获得“文化创客团队奖”。大赛将对优秀项目进行重点孵化,并整合市区两级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孵化中小微文化企业和创新创业项目。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卫东在致辞中表示,2021年,北京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50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1%,居于全国首位。2022年..

多位专家齐聚广州为岭南非遗“破圈”建言献策  中新网广州3月7日电 (记者 许青青)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如何走出狭小的美术圈,进入现代社会生活,进入更广阔的当代空间里,是当代工艺美术从业者和研究者不断思考、观察并用实践检验的议题。   在近日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多名专家围绕“非遗工美高质量发展观察、实践与思考”“非遗工美的海外传承与传播”两大主题进行探讨。   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

问典惊蛰 静动相宜  北京时间3月6日4时36分,我们迎来惊蛰节气,仲春时节开始。   二十四节气到了惊蛰,说道要多一些。一是惊蛰和雨水的排序有变,二是惊蛰的名字前后不同。   《左氏春秋•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冒鼓,必以启蛰日。”《礼记•夏小正》:“正月启蛰。”《汉书•律历志》注:“惊蛰今曰雨水,雨水今曰惊蛰”者,乃东汉所改,班氏纪于史耳。   汉(景..

TVB监制陈维冠:翻拍“鹿鼎记”要有新奇感  1984年,改编自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同名电视剧在香港无线电视(TVB)播出,当时年仅22岁的梁朝伟饰演韦小宝,刘德华饰演康熙。这部剧也成为目前观众心中公认经典的《鹿鼎记》影视化作品之一。14年后,TVB再次翻拍《鹿鼎记》,由马浚伟、陈小春主演。   2022年,TVB再次以曾经的剧版《鹿鼎记》为蓝本,由向来喜欢“开脑洞”的监制陈维冠执导,陈豪、龚嘉欣、周嘉洛、江嘉敏、谭凯琪等主演,拍成剧集《傲娇与章经》。在TVB..

剧版《繁花》有望9月播出  近日,电视剧《繁花》的出品方之一,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在一个采访中透露,剧版《繁花》在大年初四开始补拍,目前已经到了收官的时候,预计9月播出。   《繁花》由王家卫导演,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人主演。该剧改编自金宇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商人阿宝(胡歌饰)与几位女性之间的一段上海故事。该剧自2017年开始筹备拍摄,2020年1月正式备案,同年9月低调开机。王健..

电视剧《三体》展现中国式硬科幻的影像魅力  本报记者 张洁   2023年开年以来,电影《流浪地球2》票房不断刷新,电视剧《三体》迎来口碑热度双丰收。两部作品走出国门,成功“出海”,让世界看到中国科幻的影像魅力。历经七年打磨,《三体》这部备受瞩目的科幻剧以高分收官,这部国产科幻影视改编剧的影响却还在延续。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三体》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三体》在科幻剧集领域内具有里程碑式的标杆意义。   用视听..

北师大原创音乐剧《往事歌谣》带来王洛宾的故事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应妮)完成北京师范大学校内10场演出后,以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为主角的原创音乐剧《往事歌谣》将于4月15日、4月16日登上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   该剧由北京师范大学原创出品,以王洛宾投身西部边疆、献身音乐艺术为国家奋斗的故事为题材,融合了音乐、舞蹈、乐器演奏、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此次复排打磨,将为剧组吸纳新鲜力量,继续提升音乐剧品质。   音乐剧《往事歌谣》经2019年的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