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对美国到底多重要?

2023-03-06 08:02:15 来源:网络

文 | 猫骑士

《台湾沦陷后的世界》——无意识的务实与有意识的呓语

近日,媒体报道俄军已对乌军重兵防御的巴赫穆特完成合围,这场已经持续一年双方伤亡数十万人的战争似乎看到了一点结束的迹象。有别于冷战后西方集团单方面碾压,俄乌战争给全世界的吃瓜群众展示了一场相对高技术条件下有来有回的战争。

当然,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完全置身事外的观众,这场战争让台独势力及其背后的势力情绪如过山车一般起伏,从开战之初的“速通基辅”72小时的恐惧,到10月俄军赫尔松胜利大逃亡的嚣张,甚至有台独分子公开叫嚣要像乌克兰那样对抗中国的“侵略”。事实上,在美国及其仆从势力那里,俄乌战争已经被想象所改造,成为了对抗中国的预演。

随着近期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毫不掩饰的动作,稍微有点政治敏感性的人都会意识到,历史最终要向70年前悬而未决的问题走去,而意识形态方面的渲染则已经走到了前面。

近期,一份名为《台湾沦陷后的世界》的智库文章面世,抛开文章中政治正确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情绪,这篇文章全面展示了西方精英阶层对台海冲突及其后果的看法,在地缘安全方面的看法甚至称得上实事求是,它展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我们对“草莓兵不堪一击”“pla一上岛对面就换红旗”以及“一星期占领两星期速通”的盲目乐观之外,台湾到底有多重要?是不是美国可以随时出卖的闲棋冷子?这篇文章给出了解读。

关于这个撰写这个报告的机构,虽然其声称“私人,独立,无党派”,但根据我们能查询到的一些信息,该机构涉及美国海军的背景,负责人以前是美国政府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目前和国内的高校也有一些合作。

综述——置身事内的狂热与置身事外的务实

在综述部分,文章介绍了编纂的方式,分别委托了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六位作者对“失去台湾”之后的世界进行分析,之后对六位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提炼。

美国作者认为台湾太重要了,必须武装保卫,就算打输了也比不打强。澳大利亚作者认为一旦“失去台湾”,澳大利亚海外孤臣的定位就越发清晰,要积极主动的介入中美冷战。

而日本和韩国作者则更加直白——台湾都保不住还想保住日韩? 印度作者则是印度特色吃瓜群众的心态——一方面认为中国这么能打,我们得小心,全然忘了被痛扁的历史,另一方面认为美国连台湾都保不住,那就得重新考虑和华盛顿的关系了,甚至要“寻求华盛顿的让步”,完全不考虑就算美国人在台海吃瘪照样有能力拿捏印度这个事实。

欧洲作者看起来并没有深入考虑“台湾失陷”的问题,满脑子还是俄罗斯的威胁,可以说是符合刻板印象了。

总体上讲,各国作者的观点,除了置身事内的美国和很有可能被牵扯进来的日韩,都出乎意料的务实,很显然,面对一个卷进去真的会粉身碎骨的大事件,理智还是能击倒政治正确的。

美国部分——以己度人的超展开和日式校园风的冲突图景

在一段政治正确的废话之后进入正题,作者首先分析了失去台湾的后果,包括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民主政治完蛋啦,社会主义又回来啦”;美国对华军事遏制能力的崩溃——失去了对全球最繁忙水道的监控,军事基地和情报监控能力彻底完蛋等等;西方产业链核心部位的崩溃——美国将失去20W个工作岗位,同时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将遭受重挫;以及后续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

在笔者看来,这部分是全文最有价值的部分。但之后作者开始设想冲突的图景,画风就进入不可预料的领域了。

作者预想中大陆挑起冲突的方式是这样的,首先查封大陆台资,对台湾全岛进行物理意义上的切断——想象一下北溪管道是如何完蛋的。之后是中国人熟悉的情节,借口一架无人机在台湾被击落发起进攻,PLA和台湾空海军和海警打的有来有回,用作者的话说“双方伤亡惨重”,之后由于进攻受挫,中国在西部沙漠炸了一颗核弹来搞恐吓,美国被吓住了,PLA一波导弹无人机打穿了伪台政府,兵不血刃拿下台湾。

这便是作者设想的那个不干涉的可怕结果,有个老梗说得好,美国人指责你的都是他们干过的,诚哉斯言,这一套王八拳确实是美国人自己耳熟能详的把戏。

这个时候的台湾在干什么呢?选举。出于对于选票政治的迷信,对极权联盟社会鲁棒性的迷信,在美国人的设想中,即使战争的阴云已经完全笼罩了台湾,台湾这个“十大民主国家”之一,依然要把最神圣的事业进行到底,就如同现在的日式萝卜片剧情一样,在一个随时面临崩溃的世界里,承担起拯救重任的少男少女们最重要的事还是每天按部就班的校园生活。

当然,在这种场景下,彻底的失败是不被允许的。在民主自由大法的加成下,美西方联军大力援助,让PLA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体面的退出了台湾。当然,美国人基于自身经验的奇怪脑洞也必不可少,比如甚至有这么一段“台湾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废墟,在战后的贫困、无家可归和饥饿中,一种新型禽流感杀死了100W台湾人和10W解放军”,我甚至怀疑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灾后的奥尔良,或者是民主了很多年的伊拉克,人总归是无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世界的。

总的来说,作者对牵扯到真实世界的中国与台湾的内容看起来非常可笑,但作为一个专业的智库研究人员,在宏观方向上的判断还是非常务实的,这种务实就像一面镜子,也映照出了我们对台湾当局者迷的短视。

澳大利亚部分——远离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的孤独恐惧

由于地图投影的错觉,导致人们对澳大利亚远离欧亚大陆和北美的距离缺乏直观感受,但作者显然很清楚澳大利亚孤悬海外远离美国的事实。在澳大利亚部分,作者清醒的认识到失去台湾的美国将难以在西太平洋建立完整的遏制防线,而已经控制南海的中国将很轻易的向南太平洋施加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罪犯后代但始终认为自己是盎格鲁撒克逊世界先锋的澳大利亚白人政权,首先想到的不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如何与中国建立关系——譬如进一步强化经贸合作,而是寻求最大程度的武装自己来充当未来想象中冷战的前线,可以说是相当忠心了。

在作者看来,澳大利亚首先要做的是成为一个有核国家,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将不得不考虑运载系统、核战略、指挥和控制以及核能力基础设施,以维持独立的核威胁。”另一方面,如果战争持续,澳大利亚有义务成为美国的兵工厂,“加强关键能力的主权国防生产以防范供应链中断”。同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

应该说,澳大利亚部分是仆从国意识最强烈的一部分,作者甚至没有花费篇幅去描述在“失去台湾的世界”里,澳大利亚应如何考虑自己的经济走向可能产生的变化,而是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架辅佐美国与中国打长期冷战的战争机器,可以说是相当出乎意料的。考虑到澳洲白人政权强烈的种族主义属性,这种看法恐怕代表了其精英阶层相当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告诫我们“扩张军备是为了保卫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航线”之类的笑话真的只是笑话。

日本部分——置身事内的吃瓜群众

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台湾对日本的价值,而只用很少的篇幅写中美围绕台海的冲突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值得玩味的。作者认为台海无论打成什么样,只要本土不挨揍,对日本都是有利无害的。作者描绘了“失去台湾”在军事方面造成的诸多变化,但在经济的影响上却没有耗费过多笔墨,而是做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表态“对日本经济来说可能不是致命的打击”。

显然的,作者认为这场冲突更多是对美国这个大哥还行不行的考验,如果美国表现的过于软弱,那么美日同盟的前景就会完全消失——爷要投共,如果美国积极介入,那么日本也会吃到冷战红利,非常熟悉的路径依赖了。

对作者来说,失去台湾对日本交通线的影响显然是更值得关注的事,作为一个完全的资源输入国家,交通线就是生命线,失去台湾让日本面临比威廉二世德国更险恶的地缘安全环境,这才是日本人必须关注的问题。但比较遗憾的是,作者的讨论还是限于和平状态下不友好的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譬如在巴士海峡刁难一下前往日本的运输船之类的情况,对于真正要命的,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封锁则只字不提,或许这是房间里的大象,大家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敢点破罢了。

韩国部分——北方的威胁与核武的野心

韩国部分可以概括为两个问题:朝鲜和东方大国打过来的时候爸爸管我吗?我想要核武器可以吗?

或许是朝鲜战争留下的巨大阴影,虽然韩国部分通篇都在讨论韩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但字里行间完全没有充当“民主世界”桥头堡的勇气和自觉,怕被当炮灰,怕北边兄弟南下,怕被遗弃,强烈的焦虑和不安是主流。在这种背景上,积极友好的在美国失败的世界里投靠中国似乎也是可以放在台面上讨论的议题,但这样的讨论也不敢明目张胆,也要提一句“东亚的民主——专制动态将受到影响”。

在寻求安全感的基础上,韩国一直想拥核的小心思自不待言,一方面受限于“自由世界”盟友们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想在故纸堆里寻求支持,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或是说服美国在韩国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

总体上讲,韩国对台海冲突的前景显得非常焦虑,这种焦虑更多来自于对美国在冲突中到底行不行的焦虑,毕竟即使是最愚钝的韩国人也能感受到,台海冲突不会局限于台海,而如果不局限于台海,第一个受害者肯定不是日本。一个无法履行同盟义务的daddy,是不值得被信任的,但韩国政府法西斯余孽的底色又无法面对美国完全失败的世界线,因此,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与对核武器不切实际的渴求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印度与“俄罗斯ptsd”的欧洲

印度部分的内容还是典型的印度特色,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印度人,用超乎想象的责任感和捍卫“民主自由”的欲望把台海冲突和自身联系在一起,认为“中国入侵”会导致印度右翼民族主义意识的关注,“中国可能最终获得其应有的地位,成为印度的主要安全挑战”——太荣幸了。

但通篇文章除了在只言片语里提到先进的军事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找不到任何这种联系在逻辑上的支撑,大约印度作者想的就是“如果美国都没有能力干涉,那这种力量肯定会拿来揍印度”,相当符合南亚小霸王心怀利刃杀心自起的行事风格了。

当然,印度作者的文章里自然也少不了印度风格的浪漫想象,譬如作者认为,失败的干涉会让印度重新考虑与美国的关系,同时,由于美国的失败带来的维持国际秩序的需求,让印度可以在美印关系中获得更大的让步和更多的好处。

而欧洲部分则充满了不耐烦的敷衍了事,一方面作者在开篇就提到了中欧之间紧密的贸易联系和技术上的交流,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因为政治正确的需要为“自由世界”的立场做一些心口不一的鼓吹,相对而言,他们更关注正在发生的俄乌冲突对欧洲带来的深远影响,同时把这种影响投射到还未发生的失败中,从而又从失败中找到对欧洲的负反馈。

总体上讲,六位作者的合集展现了一种奇特的共性,在表达有价值的内容时,总是呈现顾左右而言他的无意识,在表达政治正确的内容时,则呈现出口号式狂热的有意识。这种倒错感背后是一种无奈,是被帝国主义霸权与政治正确绑架的无奈。地缘政治和经贸关系是房间里的大象,只能视而不见,但冲突的渺茫前景又让政治正确的口号显得没有底气。

但作为置身事内的另一方,在无意义的呓语下面,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未来的冲突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台湾独特的地理地位,在西方产业链内举重轻重的地位,和大陆之间复杂而又敏感的历史关系,都注定了它是我国复兴与美国霸权冲突的焦点,绝不是想象中轻浮而又乐观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只有最坏的打算,才拥有最乐观的未来。

,台湾对美移组词 国到底多重要?

相关:

地震下的“土耳其世纪” 埃尔多“安”?从土耳其南部驱车穿越地中海怀中的阿达纳平原,一路向东,景色突然开阔。努尔山脚下原野广袤,流转的草浪在阳光下变换着色彩——只是偶尔剧烈的颠簸惊扰了漫步山路的宁静。高速公路时而沉降塌陷,路崖下的草皮裂开一道又深又长的口子,扎在草野里的树齐刷刷地歪向一边,警告着赶路人:灾难来过。“坦白地说,我非常害怕。”1999年,土耳其经历上一次国难级别的伊兹密特大地震时,25岁的卡里姆在土东南部省份舍尔纳克当兵,当时他..

闭门会谈且不开记者会,拜登朔尔茨会谈被批“过于神秘”【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地时间3日到访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会谈。这次访问没有任何媒体、商务代表团和内阁部长随行,双方会谈后也没有举行联合记者会。媒体纷纷质疑这次“神秘访问”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有分析认为,美德在援乌坦克、“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以及充斥保护主义色彩的美国《通胀削减法》等议题上矛盾重重,但作为美国的“小弟”,德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颐指气使却无能为力。德国《明星》周刊日..

朝鲜呼吁联合国:立即叫停据路透社3月5日报道,朝鲜外务省5日呼吁联合国要求美国与韩国立即停止联合军事演习,称美韩军演正加剧有可能“失控”的紧张局势。报道援引了朝中社播发的朝鲜外务省负责国际事务的副相金仙景的一份声明。声明说,美韩演习“把朝鲜半岛地区局势推向极端危险边缘”。据报道,美韩两国官员3日表示,美韩将于3月举行包括两栖登陆在内的为期10天以上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美韩军机3日参加联合空中演习。(路透社)美韩3日还举行了有美..

全球“去美元”:进程加速但道阻且长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进口商品采用美元结算的伊拉克日前对外官宣,将允许与中国的贸易直接以人民币结算,而此前不久,沙特阿拉伯在2023年度达沃斯论坛上也宣布将在石油出口中接受美元以外的替代货币。当然,摆脱以前的扭捏状态,大大方方且理直气壮为非美货币打开落地窗口的远非中东地区,全球“去美元”进程正在加速。不可一世的美元霸权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拥有80%的世界黄金储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

城镇化率首超65%,下一个突破口在哪?图片来源:新华社今天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一个数字十分引人注目:去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65.2%。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如今,“十四五”尚未过半,目标已然达成,速度不可谓不快。是什么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增长动能又还将持续多久?十年前,有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部署,按下了常住人口城..

利好来了!今年这些重磅政策将出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点任务,计划怎么干?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制定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800亿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新能源汽车等消费;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称“计划报告”)勾划出了重点。计划报告..

关于金融,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什么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报告指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金融”19次,比去年多了3次提及保险9次,银行1次,资本市场1次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金融工作如何评价?对今年的金融工作提出了什..

想靠买法拍车捡漏?你可能得先准备十本驾照…看最近二手车的价格降了,脖子哥就打算花个两三万,淘一台雅阁 CG6 这样的的日系车来玩玩。老 JDM 买来玩玩姿态,效果还是不错的▼正找着呢,一天有个朋友跟我说:看二手车不如买法拍车,价格香,甚至能捡漏。我一寻思,好像确实有这个说法,于是就打开了法拍网站。这不看不要紧,一看价格,卧槽,好像还真挺香?比如说这台 11 年 3.6L 排量的斯巴鲁傲虎,最终的落槌价才不到 4 万。这玩意当年,落地可得小 50 万。..

地图App能预测红绿灯,还真不是啥黑科技相信不少开车的差友最近都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导航软件会在一些路口给你红灯读秒的倒计时。说实话,一开始世超觉得,这个功能有些鸡肋。毕竟大多路口的信号灯本身不就自带读秒。但一段时间体验下来,我发现它居然还挺实用。比如在通过第一个路口后,导航软件就会立马放出下个路口信号灯的先行预告。要是没有这个提示,我大概率会想大脚油门,但最后受伤的肯定是油耗和钱包。当然,最让编辑部爱不释手的,还..

白岩松评2023年GDP目标为增长5%左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时事评论员 白岩松:当听到2023年GDP目标为增长5%左右,我的感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多少有点意外,因为它低于多数人的预期。回想过去5年,在有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五年年均GDP增长5.2%,而过去十年平均增速是6.2%。更何况去年GDP增速是3%,在低基数的前提下,大家就期待今年能有5.5%的增速甚至是达到5.5%到6%之间。但最后定的目标是5%,所以有点意外。但为什么说在情理之中?首先,这是一次换届的两会,上一届政府在完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