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合作不应成为牺牲品”(深度不雅察看)

2022-05-31 15:42:42 来源:网络

核心阅读

美西方一些国家以俄乌冲突为由,相继中止与俄罗斯在科技研发及创新领域的合作,企图在国际科学合作领域与俄罗斯“脱钩”。美西方将科学问题政治化的行为遭到众多专家学者和媒体的批评。

当前,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不少科研合作项目已被迫中止,这加剧了科研领域的逆全球化趋势,对国际科学合作精神构成巨大威胁。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美西方极力推动与俄“科研脱钩”,同时对俄科学家进行妖魔化和孤立,损害了国际科学合作精神,不利于全球科学交流与发展,也不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西方多国相继取消与俄科技合作

俄乌冲突升级后,美西方一些国家逐步停止了与俄方的一些科技合作。在太空探索领域,欧洲航天局暂停与俄罗斯在月球任务和“火星太空生物学”计划上的合作。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宣布,暂停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科研合作,并关闭了搭载于俄罗斯卫星上的黑洞望远镜,而该望远镜绘制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宇宙黑洞地图。用俄罗斯火箭发射4颗伽利略导航卫星、“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以及法国CSO—3侦察卫星的计划也被叫停。此外,美俄在国际空间站方面的合作也面临不确定性。

在大型国际科研项目方面,欧盟委员会3月宣布,全面停止与俄罗斯在科技研发及创新领域的合作。欧盟委员会宣布,暂停欧盟科研资助框架“地平线欧洲计划”中涉及俄研究机构的各项协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取消了俄罗斯的观察员身份,终止了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使用欧方大型加速器等实验设备的资格。位于德国的欧洲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运行方宣布暂停与俄方的合作协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教授德米特里·斯特雷勒茨基就此表示:“我非常惊讶欧盟把科学家作为目标。”

在学术交流层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结束了与“俄罗斯硅谷”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的合作关系。英国、欧盟等方面冻结或撤回了对俄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暂停与俄罗斯机构的所有联系。加拿大指示其科研机构“避免”与俄罗斯开展新的合作。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5名科学家3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联名信指出:“停止与俄罗斯科学家的所有互动,意味着西方和全球利益和价值观的严重倒退。”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翰·霍尔德伦是该信件的起草人之一,他表示:“我非常重视科技合作。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对俄罗斯科学家的大规模妖魔化和孤立,我和同事一起写了那封信,我们对此感到震惊。”

专家指出“科研脱钩”是双输方案

法新社指出,长期以来,国际科学合作,特别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一直象征着冷战后的世界团结。欧洲航天局中止与俄方的合作,这一决定意味着“火星太空生物学”任务将被长期推迟。这对欧洲和俄罗斯数千名从事该项目多年的科学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指出,俄乌冲突正在引发“欧洲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太空危机”。

“与运输、能源或食品一样,航天部门的供应链也遭遇了严重的中断,迫使许多项目的日程发生了变化。”西班牙工业技术发展中心负责人豪尔赫·隆巴说,如果欧洲想在太空领域与俄“脱钩”,需要数十亿欧元的额外投资。

路透社报道说,西方对俄制裁损害了科学研究与气候变化研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冻结相关资金,可能导致一个位于西伯利亚的研究北极永久冻土的科研站测量中断。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发言人彼得·赫格斯贝格说,资金冻结可能会导致该科研站自2013年以来的连续测量中断,影响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认知。

“对于整个科学界来说,与俄‘脱钩’是一个双输的解决方案。国际科学合作不应成为牺牲品。”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米特里·谢帕先科强调,面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没有俄罗斯的试验场地和俄罗斯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就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俄罗斯化学家帕维尔·特罗申参与了俄罗斯和德国联合开发的通信卫星下一代太阳能电池项目,但随着德方暂停合作,该项目前景黯淡。他说,联合项目应该是为了全世界的利益而进行的,“把俄罗斯科学家排除在外只会适得其反”。

多方呼吁继续开展科学交流

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表示反对将科学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有上千名俄罗斯科学家参与实验工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和计算主管约阿希姆·姆尼希表示,这些俄罗斯同事不应受到“惩罚”。巴西物理学会主席、核物理学家德博拉·佩雷斯·梅内塞斯表示,科学家不应为乌克兰危机付出代价。比利时大学校长会议发表声明,呼吁各国政府“确保学术合作能够尽可能地继续下去”。

世界社会主义网站刊文指出:“惩罚俄罗斯学者和学生,这没有任何进步的内容。相反,这是一种咄咄逼人的行为,文化和公共生活中激烈的反俄运动,旨在妖魔化俄罗斯的一切,并让科学为外交和战争政策服务。”

美联社指出,科学家们表示,对俄罗斯与西方双方来说,这种科学脱钩的代价都很高,如果没有科学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问题将变得更加困难,时间也会被浪费。科学家们在共同研究从释放原子能量到向太空发射探测器等诸多难题时,已经变得相互依赖对方的专业知识,“破坏这张紧密的合作网络将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唐·林肯表示,在国际空间站、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项目上,各国应该“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共同努力”。这些成就是全球科学进步的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了解周围世界的独特而宝贵的工具。“如果没有包括俄罗斯研究人员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的贡献,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如果禁止俄罗斯参与这些大型科学项目,我们就不会取得这样的进展。”

“尽管当前存在挑战,科学交流仍应继续进行,科学的力量可以推动国际社会的积极变化。”《自然》杂志文章指出,接触而非孤立,更有助于构筑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和平铺平道路。

(本报华盛顿电)

,“国际科学柠檬鲨 合作不应成为牺牲品”(深度不雅察看)

相关:

冒险启程!《小马宝莉》首部全CG大电影确认引进 近日,火爆全球的知名IP《小马宝莉》首部全CG大电影《小马宝莉:新世代》正式宣布确认引进,即将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电影发布了一款先导海报,全新一代主角悉数登场。他们将在这部最新大电影中延续系列作品“友谊与爱”的精神内核,开启一段载歌载舞的欢乐冒险之旅。先导海报中,五位全新角色集结亮相,萌力十足。拥有闪耀紫发的陆马希悦走在队伍最前方,带领全体成员欢乐进发。希悦的右侧是同为陆马的英奇,他是一名正义的小..

电影《目中无人》发布台词海报 三重内涵解读片名 由杨秉佳编剧并执导,魏君子担任制片人,张哲监制,秦鹏飞担任动作导演,谢苗领衔主演,高维蔓、向皓、刘奔、张荻主演的古装犯罪动作爽片《目中无人》将于6月3日上线。日前,该片发布一组台词海报,凶恶反派猖狂叫嚣危险升级,盲眼捉刀人不畏权贵替天行道,一场正邪较量徐徐拉开帷幕。电影《目中无人》讲述盲眼“捉刀人”成瞎子,遇上惨遭灭门和凌辱的酒家女倪燕,原本不想插手的他逐渐被卷入一场势力庞大的暗黑纷争中,成瞎子..

2022年海浪电影周拟定9月2日举办 短片征集开启 海浪电影周正式开启2022年短片征集,时间从5月30日下午4时开始,持续至7月15日0时结束,报名通道为官方网站。2022年海浪电影周拟定于9月2日至8日在北戴河新区·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举办。电影周专注融合电影艺术和生活方式,旨在挖掘具有创新思想与市场潜力的新生代创作人才。今年设置主题展映、露天放映、学术课堂、产业创投、沙龙对话、音乐演出等系列活动,探索在完整的电影节环节之上,更贴近美好生活与每位鲜活个体。迭代..

《坏蛋联盟》票房破2亿 成2022年进口片票房冠军 动画电影《坏蛋联盟》上映32天,总票房正式突破2亿元,成为2022年首部内地票房破2亿人民币的进口片,以及2022年内地进口片票房冠军。影片将延长上映至6月28日。本片讲述了扒手大坏狼、窃贼贪心蛇、伪装大师美肚鲨、打手食人鱼、黑客高手骇客蛛组成了“坏蛋联盟”,做尽了各种坏事。当这群臭名昭著的坏蛋立志成为模范公民时,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故事。 文/CC

《侏罗纪世界3》成都首映 主创独家问候中国观众 近日,科幻冒险电影《侏罗纪世界3》在四川成都举行了中国首映礼。《侏罗纪世界3》作为侏罗纪系列这一影史顶级IP的终结篇,早已在海内外备受关注;而四川自贡素有“恐龙之乡”的美誉,《侏罗纪世界3》本次的成都首映礼,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恐龙回家”之旅。本次首映礼可谓惊喜连连。活动刚开始,首映礼的第一重惊喜便震撼登场——《侏罗纪世界3》中国区独家海报正式揭幕,恢弘大气的场面不禁将本片紧张刺激的氛围立刻渲染起来..

“战疫”中 她们在与时刻赛跑  位于海淀区的北京市上地医院目前承担着隔离酒店以及核酸筛查的检测任务,日检测能力可达到4000管以上。为尽快筛查出隐匿病例,有效阻断新冠疫情传播,北京市上地医院的医务人员加紧工作,与时间赛跑。   魏马红是上地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23年。2020年疫情以来,魏马红调入核酸专班,负责与隔离酒店对接、转运核酸样本等工作。为了能够用最短时间将收集好的核酸检测样本送到医院的核酸实验室,魏马红与同事们..

31省份累计陈述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8019.1万剂次  中新网5月31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2年5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8019.1万剂次。 【编辑:李岩】

接种疫苗后,新冠病亡风险和长期症状较低 根据英国《自然·医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以美国1300多万退伍军人为对象的研究,在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在确诊后仍可能出现与“长期新冠”相关的症状,但这些风险及病亡风险都要低于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这项研究发现,需要持续优化预防感染的策略,开发新冠长期症状的照护途径。 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的长期症状已有记录,然而它们与突破性感染(完成疫苗接种超过14天后接种者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BTI)关联至..

新变异株会引发流行新高吗? 5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网站报告了我国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感染者的情况,该感染者4月27日抵达上海,5月12日已治愈出院。 在感染力和致病力方面,文章提醒,BA.5新分支的出现已经导致一些国家(如葡萄牙)病例数量的上升,南非4月下旬以来住院人数略有增加或与BA.5新分支的致病力有关。 那么,这种新出现在我国的奥密克戎分支会引发疫情“新高”吗? 欧洲升级BA.5的“风险等级” 早在2个星..

白蚁集中“分飞” 上海将加大病媒防治力度 5月29日,不少上海市民反映白蚁集中“分飞”。截至今晨,上海全市54家白蚁防治企业的近500人参与值守和灭治工作。 白蚁在自然界已有几亿年的历史,一直被人类视为害虫,全球每年因白蚁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我国是受白蚁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已知白蚁有4科44属479种,大多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 “就上海地区近10年的情况来看,这个季节白蚁大量分飞是正常现象。”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5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