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的政治遗产:从反奴隶制斗争到“黑命攸关”

2020-09-13 10:49:34 来源:网络

埃里克·方纳(邵仄炯 绘)

埃里克·方纳(邵仄炯 绘)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他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在美国内战史、重建史、非裔美国人史、政治文化史等领域著述颇丰,成就斐然,两度获得班克罗夫特奖(Bancroft Prize in American History and Diplomacy),一次获得普利策奖。

近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希编译的方纳北大演讲集《19世纪美国的政治遗产》出版,王希教授应《上海书评》之邀采访方纳先生,从十九世纪美国的反奴隶制斗争谈到了当下因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而在全美爆发的“黑命攸关”(Black Lives Matter)运动。

《19世纪美国的政治遗产》,[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189页,48.00元

《19世纪美国的政治遗产》,[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编译

采访︱王希

您的六十年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十九世纪美国的历史。这段时期对您来说为何如此重要?换句话说,为什么人们(包括美国人和其他人)要关心这段时期?

方纳:十九世纪,尤其是我们所谓的美国内战时期,对于了解今天的美国至关重要。现代美国诞生于内战期间,国家的力量及其国家对美国人生活的影响都比战前要大得多。内战带来的一些基本问题今天仍在辩论之中——谁是公民;谁应有权投票;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清除奴隶制给美国社会留下的遗产;这些随着四百万奴隶的解放而成为争议不休的问题。我们至今仍在应对美国种族奴役的长期后果。

您有很多关于美国内战及重建时期的著作。能否请您为读者简要描述或总结一下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遗产?

方纳:那个时代留下了两个最重要的遗产,一是美国民族国家的幸存(亦即十一个蓄奴州试图建立另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民族国家的努力宣告失败),另外一个是奴隶制的瓦解,它在此前的两个世纪曾对美国人的生活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此外还有一项遗产,战后重建时期美国经历了跨种族民主的首次尝试。宪法被修订,联邦法律被重新制定,目的是把公民的定义从种族观念中分离出来,并赋予包括黑人在内的所有美国人以平等的政治和公民权利,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最后一项遗产后来受到挑战,在南部基本上被废除,但是争取种族正义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今天。

您的第一篇演讲中提到,美国的历史开始于一个明显而根深蒂固的矛盾中,即自由与奴隶制并存。能否请您向读者解释一下,这如何可能?以及,为什么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继续在这种矛盾中生活下去就不再可能了?

方纳:托马斯·杰斐逊的一生就体现了奴隶制与自由的并存。在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他宣布新的美利坚民族立足于“人人平等”的原则。但是在那个时候,美国的奴隶人口有五十万,杰斐逊本人就拥有一百多个奴隶。美国的许多位国父都是奴隶主。有人希望奴隶制将来会自动消失。但是国家的经济与奴隶制紧紧绑定在一起——在南部,奴隶进行劳作的大型种植园是南部经济的核心;在北部,奴隶制的规模较小,最终将被废除,但北部商人和其他人也通过销售奴隶们种的庄稼而获利。种族主义有助于解释这种矛盾。许多美国白人认为黑人没有能力自由生活,因此奴隶制没有违反平等原则。奴隶制被认为是非洲人后裔的自然状态。

美国革命曾第一次将奴隶制变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辩论议题,激起了对虚伪的自由观的批判;但当革命激发的反对奴隶制的冲动消失之后,奴隶制问题逐渐从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销声匿迹了。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废奴主义运动的兴起,奴隶制问题才重新回到联邦的政治议程中来。在废奴主义运动中,奴隶制的批评者放弃了渐进式的废奴措施,而是要求立即和彻底地废除奴隶制。

这些反对奴隶制的斗争给个人自由、政治共同体和与美国公民地位相关的权利等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概念带来了新的内容。废奴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备受谴责的思想,但这些思想在三十年后被重建时代的法律和宪法修正案所吸收,即凡是出生在美国的人都有权利成为美国公民;凡是美国公民,无论属于任何种族,都应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

反对奴隶制的斗争要求对整个民族共同体(nation)进行重新定义,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坚定的是废奴主义队伍中的黑人成员,他们为此发明了一套新的关于自由的理解,远远超出了同时代大多数白人对自由的理解。塞缪尔·柯尼什写道:“自由与奴隶制的真正战场,是对肤色的歧视。”黑人废奴主义者和广大的自由黑人也批驳了把美国看成自由的领土的说法。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作为美墨战争的结果,一大片新的领土并入美国版图,奴隶制在联邦中的地位再次成为一个具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发起争论的政治人物使用了“自由土地”的话语——不允许奴隶制在新获得的联邦领土上存在——而这一措施打算保护的对象却是那些希望移居到西部的白人定居者。对成千上万北部人来说,移居西部可以给他们带来改变自身经济地位的希望,有助于维持和重建经济独立。如果任凭奴隶种植园主占领西部最肥沃的土地,北部移民将事实上处于被封堵的状态。这一次争论被1850年的妥协平息,国会命当地居民自行决定是否允许奴隶制存在。但四年后的1854年,国会批准了新的法案,将美国中部地带一大片新的联邦领土向奴隶制开放。

这一法案实施以后,美国政治经历了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重组,辉格党彻底瓦解,共和党凭借要永远禁止奴隶制任意蔓延的党纲成为引人注目的显赫大党,但共和党的兴起使南北区域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

在内战前夕,美国的奴隶人口达到将近四百万人,美国南部成为现代世界中奴隶人口最多、奴隶主权力最大的奴隶制社会。1860年,奴隶作为财产所含有的经济价值超过了美国人在铁路业、银行业和工厂所有投资的总和。随着十九世纪历史的不断延伸,南部各州之间也越来越紧密地被奴隶制捆绑在一起,它们关闭了几乎所有通向自由的通道,强化了管理奴隶生活和劳动的法律。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南部领袖们使尽浑身解数来强化奴隶制的联结功能。相比于在一个由自己的对手统治的国家里接受少数派的地位,棉花生产占主导地位的南部腹地的政客们大胆地提出了区域独立的主张。他们相信,处于危险之中的不单是一场总统选举的结果,而是南部的一整套生活方式。

在林肯当选总统后几个星期之内,南部腹地的七个州退出了联邦,组成“美利坚邦联国”,1861年4月12日,南部邦联的大炮开始攻击桑姆特堡,美国内战拉开序幕。双方在最初都没有料到,战争将推动美国加速走上解放奴隶的道路。

您在第二讲中讨论的地下铁路的故事令人惊叹。那些曾经帮助奴隶逃跑的废奴主义者如何说服自己,他们在做正确的事情?哪怕他们所做的是违反州或联邦法律的事情。

方纳:每个国家都会不时地辩论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法律时应承担的义务问题。废奴主义者认为,有一个“更高的法律”——上帝或道德的法律——是应该在人类创造的法律之上的。他们相信,当他们帮助奴隶逃离奴隶制、获得自由时,他们遵循的是更高的法律。当然,逃跑的奴隶们并不认为他们有义务遵守奴隶制法律——毕竟,他们在这些法律被制定和被实施的时候根本没有发言权。一个世纪后,马丁·路德·金将使用“公民不服从”——即拒绝遵守不公正的法律——作为民权运动的主要策略。

林肯的演讲有力地论证了林肯具有“成长能力”,这是现在我们看来对于所有优秀的政治领导人而言都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林肯是如何获得这种能力的? 十九世纪的美国政治文化如何促成这种成长?还是说,这碰巧或纯粹是林肯个人的特点?

方纳:要确切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形成往往是很难的。林肯很早就表现出了开放的胸怀,愿意在思想不可行的情况下改变观点,并且对批评意见虚怀若谷。并非每个政治领导人都具有这些素质。但正如林肯所说,在诸如内战之类的重大民族危机中,“寂静无声的过去留下的教条,已经无力应对当前的疾风暴雨……既然我们面临新的情况,我们必须具备新的思考,并采取新的行动。我们必须首先解放我们自己,然后我们必须拯救我们的国家”。他们迫切需要新的想法——要想打赢这场战争,最重要的是必须摧毁奴隶制,这是南部经济的基础。林肯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解放奴隶宣言》向众人宣告,在这方面,战争的目的和性质已经改变。

《解放奴隶宣言》与林肯在以前发表的各种与奴隶制相关的声明和政策都有显著的不同。它抛弃了在解放奴隶的进程中寻求奴隶主的合作的思想,也不再忠诚于联邦和背叛联邦的奴隶主进行区分。它要求立即解放奴隶,而不是采用渐进的方式,不再提及给予奴隶主以必要的经济补偿,也不再提及将获得解放的奴隶移居海外的计划。它第一次授权联邦军队征召黑人士兵。宣言启动了一个历史进程,通过这一进程,二十万黑人将在战争的最后两年里加入联邦陆军和海军之中,在联邦争取胜利的斗争中扮演关键的角色。《解放奴隶宣言》从根本上改变了内战的性质。它将消灭奴隶制变成了联邦军队的一个目的。它不带补偿地将当时美国的最大一笔私有财产化为乌有。它将自由的理想与一个民族国家之间的认同关系清楚地建立起来,而民族国家的权力将随着战争的进展而得到极大的扩大。

宣言成为内战的转折点,也成为林肯对自己历史角色认知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说的“伟大解放者”是指某人一生中都在等待废除奴隶制的机会的话,那么林肯绝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伟大解放者”指的是他仅凭大笔一挥就立即解放了四百万奴隶的话,他也不是这样的人。更好的说法应该是,林肯最终变成了“伟大解放者”——他接受了历史抛给他的机会,而且从此力图实现历史对他的期待。

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

在去年出版的新书中,您称美国重建时期为美国的“第二次建国”。准确地说,第二次建国与第一次建国有何不同和/或相似之处?

方纳:我用“第二次建国”这个表述来表示,今天的美国人应该意识到,南北战争后宪法变化的重要性不亚于第一次建国——即宪法的最初制定。

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在整个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此前林肯的《解放奴隶宣言》将三百多万奴隶宣布为自由人,但宣言没有解放那些居住在四个边界州的七十五万名奴隶,也没有解放居住在被宣言排除的南部邦联领土上的奴隶。此外宣言只是解放了奴隶个人,但并没有废止那些创建奴隶制的州法。换句话说,解放奴隶并不完全等同于废除奴隶制。《解放奴隶宣言》说白了只是一个军事行动的措施,通过总统作为总司令行使的战争权在战时得以颁布。它在战争结束后的命运如何尚不可知。

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使在该国出生的每个人都成为有权享有平等权利的公民。这条修正案是自共和国早期《权利法案》建立以来对宪法最重要的修订。修正案很长,而且十分复杂,是加入宪法的最重要的修正案。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的核心是第一款,它将出生地公民资格的原则写入宪法之中,并禁止州侵犯与联邦公民相关的特权或豁免权,禁止州拒绝给予本州的任何人——不光是公民——平等的法律保护,或不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他们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在最近的数十年里,联邦法院利用这一修正案扩展了数个群体的法律权利——最近的案例涉及同性恋男女的权利——而不只是前奴隶的权利。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关于同性恋者有结婚权的判决的法律基础就是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

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扩大了非裔美国人的投票权。这些是宪法的深刻变化,这个宪法在其原始的形态中是保护奴隶制的。他们使《宪法》成为一份当美国人感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诉诸保护的文件。

您在哥伦比亚大学庆祝您的学术成就的仪式上发表过讲话,其中提到了一个感人但又令人困惑的轶事:您将参加电视节目《科尔波特报告》获得的一百美元酬金捐给了纽约布朗克斯区的一所小学,因为那里的小学音乐老师买不起乐谱。您提出了一个关于美国应如何排列优先选择的问题:教育为先,还是军事力量为先?您认为,美国将如何解决财富分配极端不平衡和经济鸿沟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还是说,这样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

方纳:经济不平等是当今美国的一个主要问题,需要我们的政治领导人解决。我不是经济学家,不能提出具体的对策。但是首要的条件是政治领导力——我们需要有愿意解决这个问题的领导人,并面对它可能给美国民主带来的危险。在美国,财富掌握在越来越少数的人手中;不同种族的人并不享有同等程度的经济机会和财富。这需要改变。

鉴于目前美国的情况,尤其是面对新冠大流行的领导力危机,以及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去世引发的反对种族主义的广泛抗议,历史学家如何帮助人们理解这些情况?换句话说,美国人可以从美国的过去中学到什么历史教训?

方纳:乔治·弗洛伊德死后出现的群众运动可以从我们的历史中吸取两个有些矛盾的教训。其一是,变革通常是由于社会运动的努力而实现的,而社会运动通常由前瞻性的政治领导人协助。废奴运动和林肯领导力的结合——加上奴隶本身的抵抗——是摧毁奴隶制的必要条件。但是另一方面,第二个教训是进步并非不可逆转。权利可以获得,权利也可以被剥夺,就像重建时期结束以后美国黑人经历得那样。

一位中国历史学家评论说,警察跪压乔治·弗洛伊德致其死亡,就像是以法律和秩序名义进行的现代私刑行为。您同意这样的评论吗?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举动似乎是难以理解的。种族主义植根于美国的生活、法律和秩序究竟有多深?

方纳: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种族主义在美国的刑事司法系统和执法部门中无处不在。杀害乔治·弗洛伊德这样的事件非常普遍。被监禁的美国黑人比白人多得多。许多警察对待黑人与对待白人的方式截然不同。这些差异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代,至今仍根植于美国人的生活中。

,19世纪美国的政阿远食味 治遗产:从反奴隶制斗争到“黑命攸关”

相关:

江晓原:古代中国上层社会中的性自由(本文摘自江晓原著《性张力下的中国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8月。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现标题为编者所拟。)先秦时代,是从上古性关系松弛状态到性规范逐渐确立的转化时期。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性规范大致确立于汉代——仅仅是理论上如此,实际上人们常常不加遵守,上层社会尤其如此。先秦淫风此所谓淫风,凡烝、报、因(皆为春秋时代合法的异辈收继婚),兄妹相婚、转房以及仲春之会、色情娱神等等,皆不..

41岁高圆圆现身朗读会,高清截图现老态,但小动作尽显修养9月12日,女神高圆圆现身北京鼓楼西剧场,参加疫情后重启的“朗读会”。不知道是不是灯光影响,某些角度看起来,高圆圆脸部下垂严重:下午,高圆圆身穿黑色连衣裙现身,戴着黑色帽子搭配黑色靴子,头发随意扎起来,化了淡妆,自带女神光环。她戴着口罩,手里拿着一本书,从保姆车上下来,身上连包包都没背,一副朗读完就要马上回家带女儿的模样。高圆圆身穿的连衣裙看起来很休闲,腰部位置挺贴身,让女神的纤腰更明显,她产后已..

68岁唐国强也直播带货?身穿正装卖酒水9月12日,老戏骨唐国强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视频,号召大家珍惜粮食。视频中,唐国强老师站立在绿植旁边,声音熟悉又有力,只是脸部褶皱明显,老态藏不住。近日,68岁的唐国强现身赵本山徒弟小沈龙的直播间时,也可从他的脸部瞧见岁月的痕迹。当时,他亲自带货酒水类产品,引发了不少热议。画面中,唐国强配合网红主播推荐产品,一直是笑脸相迎,只不过从近照看,唐国强显得较为疲惫,眼角的皱纹很是明显。撇去面容的变化,..

警惕煽动种族歧视的“政治病毒”美国一些政客在疫情问题上转嫁责任、转移矛盾的政治表演不停,美国社会对立撕裂现象的加剧就不会停止,不止是亚裔群体,任何群体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受害者种族歧视本就是美国社会一道疮疤,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疮疤更是不断撕裂。随着美国一些政客大搞疫情政治化、恶意向中国“甩锅”推责,美国歧视亚裔的种族主义的病毒也在不断蔓延——亚裔美国人在公共场合频频遭受羞辱甚至攻击,社交媒体上歧视亚裔群体的现象此起彼伏;美国..

特朗普又破例,钦点白宫顾问执掌美洲开发银行【文/观察者网 张晨静】特朗普又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他不顾一些拉美国家的反对,打破数十年来的传统,首次提名本国候选人参与角逐美洲开发银行行长一职。而在9月12日,被提名的白宫拉美事务顾问克拉韦尔-卡罗内获得多数选票成功当选,成为了第一位出任美洲开发银行行长的美国人,其将于10月1日履新,任期5年。路透社报道截图美洲开发银行是由美国和拉丁美洲19个国家在1959年创建的,成员还包含加拿大和欧洲多国,但资金只供..

首位华人女导演!赵婷斩获威尼斯金狮奖最佳影片《无依之地》斩获威尼斯金狮奖最佳影片 北京时间9月13日,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名单揭晓。由赵婷执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主演的电影《无依之地》斩获最高大奖金狮奖。继侯孝贤、张艺谋、蔡明亮、李安和贾樟柯后,赵婷成为第6位获得金狮奖的华人导演,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人女导演。赵婷该片根据2017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赵婷本人执笔剧本。故事主角Fern是一个60多岁的女人,她在经济大萧条中失去了一切,于是她..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闭幕 中国导演赵婷获金狮奖 北京时间9月13日,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名单揭晓。由赵婷执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主演的电影《无依之地》斩获最高大奖金狮奖,该片也是第八部荣获金狮奖的中国导演作品。日本导演黑泽清凭借《间谍之妻》摘得最佳导演。《无依之地》来源于导演成长经历中对广阔公路的向往,该片由“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主演,以公路片视角讲述了一位历经破产的女性横穿美国的故事。该片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口碑已开,获烂番茄23连鲜..

你的防蓝光镜片有效吗? 在线上课、远程办公、线上购物……“云生活”成为人们工作休闲的常态,增添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紧盯电子屏的时间,增加了眼部健康受损风险。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44.8小时。在此背景下,以保护眼睛、缓解视疲劳为卖点的防蓝光镜片开始走俏。 防蓝光镜片真的有效吗?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防蓝光眼镜产品,如何正确选购?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什么是蓝光? 防范蓝光,..

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抗疫斗争所展现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精辟阐述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强调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

熬夜后睡得更香?最新研究揭示其中奥秘 熬夜之后会睡得更香?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是什么?日前,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科学》杂志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揭示新发现——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在睡眠稳态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探索睡眠障碍的相关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研究组合作完成。 睡眠在动物界普遍存在,人类生命约有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但睡眠如何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