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花2个多亿,从印度进口茶叶?

2020-09-11 12:31:04 来源:网络

◆一切的高端都离不开品牌。

茶叶,起源于中国,几乎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可现在,说起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和英国、斯里兰卡、印度等这些原本不产茶的国家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2019年,中国共进口茶叶近4.4万吨。

其中,中国向印度买了超过1.3万吨茶叶(同比增长28%),花了外汇3124万美元(近2.2亿元人民币)。

印度种茶历史,还不到200年。

作为茶叶故乡,中国为什么现在需要这样大规模地从印度买茶叶呢?

01

一场偷窃,本不产茶的印度成了茶叶王国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栽茶。

先有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后来,唐人陆羽著有茶界的百科全书《茶经》。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从识茶、辨茶,到喝茶、品茶,再到茶的贸易,直至奠定茶的霸主地位,中国花了千年时间。

而走下神坛,却像是须臾之间。

这得从一场盗窃说起。

1848年10月,武夷山脚下来了两个陌生人:一主一仆。仆人透着精明,看打扮是个中间商。主人身材高大,全程一言未发。

据仆人介绍,他的主人来自长城以北,想要购买茶树和茶种。

茶园老板很是热情,带他们参观了茶叶生产房间,并为他们介绍了茶叶从种植、采摘到炒青等一系列流程。

趁没人注意,主人打开笔记本,将一切记下。

临走前,这一主一仆买了两万株茶树苗及大量茶种。

实际上,这位主人,并非长城以北的客商,而是一名英国人,名叫罗伯特·福均。

茶叶间谍罗伯特·福均

他只有一个目的:受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窃取中国茶叶机密。

福均的计划很成功,把中国茶树、茶种偷偷运到当时英国殖民地印度,再辅以中国传承千年的育茶、炒茶技术,造就了中国茶的强大对手:印度茶。

但印度茶的出现,未能直接摧毁中国茶。从出口量来看,鸦片战争后30年,中国茶叶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据统计,鸦片战争前几年,中国每年出口茶叶大约45万担。

到了1856年,仅上海就出口了44.5万担茶叶。另一个通商口岸福州,出口量也达到了30.7万担。

1881年,上海、福州的出口茶叶更是分别达到了62.3万担、66.3万担。

鸦片战争后三十年,中国茶叶出口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通商口岸扩大后的红利效应,以及回光返照罢了。

19世纪末,中国茶叶出口江河日下,量价齐跌。大量的茶商、茶农破产,茶园荒废,整个行业进入全面危机。

1903年,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叶出口量降至33.09%,1921年更是降至8.79%,已然丧失世界一流茶叶大国的地位。

清代时期,中国茶农种植茶叶的场景

而同时期的印度茶,却混得风生水起。

1890年,印度对英国茶叶出口量超越中国。三年后,这一数据增至中国的3倍。

从整个世界市场来看,20世纪前50年,印度均占据了世界茶叶产量和出口的30%以上,一度达到50%。

本不产茶的印度,成了世界茶叶王国。

印度茶叶重镇:阿萨姆邦

印度茶叶除了品质不断提高,还使用了机械化制茶。

1870年后,在技术革命加持下,印度茶企将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环节,先后换上了机械化的外衣。

机械化的孪生兄弟,就是规模化。

19世纪后期,印度已经出现千人规模的制茶大厂。其竞争力和前景,比中国传统的小作坊高出很多。

当时国内也有人意识到了危机,不少有学之士在申报等主流报纸上宣传机械制茶。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茶企,船小反而难调头,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经验。

大量中国茶叶小作坊,只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解放前,中国茶叶手工生产仍占茶叶产值的90%以上

如果当时中国有几家大型茶企和品牌,而非一盘散沙,情况也许就大不一样了。

这些问题,其实到现在还没有根本改观。

02

近七万家茶企却比不上一家立顿

改革开放后,中国茶企有所恢复,特别是产量方面,回到了世界一流国家的行列。

凭借着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茶叶的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占据世界第一,比第二名的印度高出近一倍。

在出口量上,中国也不差,稳当地占据着世界前三强,是印度的近1.5倍。

可以说,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说,茶叶大国,中国是实实在在做到了。

但如果说起茶叶强国,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从出口均价来看,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均价为4.88美元/千克,不仅低于日本(27.3美元/千克)、法国(19.75美元/千克)、德国(11.22美元/千克)等发达国家,就连巴西(8.78美元/千克)、斯里兰卡(4.99美元/千克),也比不上。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茶叶的出口均价在2013年已经和印度持平,并在随后的几年超过了印度。

2001-2013年中印两国茶叶出口均价对比

但另一方面,印度的单位面积产出水平,仍领先中国不少。

据统计,印度茶叶的单产为每公顷17.1吨,而同期的中国只有10.3吨。

也就是说,中国茶叶出口均价虽胜过印度一筹,但在单位产出水平上,还有不少差距。

在国际贸易学中,有一个术语叫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专门用来衡量某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在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通常来说,如果一国的某个产业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的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茶叶方面,中国和印度的RCA指数,一个是1.79,一个是6.36。

中国是前者,印度是后者。

而这背后,还是因为中国茶企没有带头大哥。

国内的茶企普遍“小而不美”。有数据显示,中国共有6.7万家茶企,但产值普遍在百万级左右,过亿的寥寥无几。

国内两家领先茶企的营收及利润

即便是1993年创立,2011年登陆港股市场的中国茶叶老大天福茗茶,2019年的营业收入也只有17.97亿港元,不及整个市场的1%。

宏观上来看,2019年中国营收过亿的茶企只有7家,5000万至1亿的更少,只有4家。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据《经济日报》报道,英国茶叶巨头立顿(茶叶来源主要为肯尼亚、南亚等地区),仅红茶一项,2019年销售额就达28亿美元,高于当年中国茶企总出口额21.75亿美元。

早在2017年,《人民日报》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发表了一篇名为《破除“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窘境》,指出中国茶叶产业大而不强,缺乏知名品牌。

03

中国茶叶到底缺什么?

近7万家茶企、8000万个茶农,却出不了一家立顿,这是不少国人的心病。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品牌建设的差异。

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有限。特别是对西方来说,他们更喜欢喝红茶,对中国茶叶品牌知之甚少。

英国茶理事会顾问简·帕蒂格鲁曾表示,英国人每天总共喝掉1.65亿杯茶,平均每人1天3杯。

下午茶就起源于英国

而几乎将一生1/3的时间花在饮茶上的英国人,除了国内品牌,也只喝日本、印度茶。

中国茶叶的出口以亚非国家为主,比如说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等,而像阿联酋、英国等富裕国家的茶叶进口,基本被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占据。

对于富裕国家或者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更喜欢选择高端的牌子货。

这正是中国茶企欠缺的。

比如我们知道铁观音很有名,却从未听过哪个牌子的铁观音特别好。西湖龙井、云南普洱茶、江苏碧螺春等茶叶也一样,往往 “有名无姓”。

即产地出名,却没有一个足够响亮的牌子。

据全球大型技术调查顾问公司TechNavio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十大茶叶公司,基本上被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家霸榜,无一个属于中国。

先有对品牌的重视,后有品牌,再有议价权与溢价权。

说起对品牌的重视,立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百年立顿”,这4个字一点也不夸张。早在1890年,立顿就出现了。

重视品牌建设的立顿,初创时就想了一句很好的广告词: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为了扩大立顿的品牌影响力,其创始人托马斯·立顿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名人效应,争取到了英国女王赐予的爵位,并被女王称为“世界红茶之王”。

再加上从贫民窟到著名企业家的跃升,托马斯·立顿的个人魅力,无疑促进了立顿这一品牌在英国乃至世界的发展。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立顿爵士

1972年,立顿被全球巨头联合利华收购,这非但没有使立顿消失,反而激励其开启了新一轮的扩张。

从电影、电视,再到各种时尚杂志,甚至在网络小说中频频出现,立顿这一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杜拉拉升职记》中植入的立顿红茶广告

酒香还怕巷子深,没有足够的品牌优势,就很难有足够的地位与收益。

纵观各行各业的龙头,比如可口可乐、贵州茅台,无不是以品牌取胜,鲜有凭数量取胜。

04

由大到强,任重而道远

进入新时代,很多茶企意识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知易行难,这条路注定任重道远。

从目前来看,中国茶企在建设高端品牌的路上,至少有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一,是声誉。声誉也就是好的知名度,先有声誉后有品牌。

但在不少外国人的眼中,中国茶叶常常和低端的中国制造绑在一起。

一方面固然有其思维固化的原因,另一方面与中国茶叶本身不无关系。

早在2012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其购买的9家中国茶叶品牌的18份茶叶,每份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涉及天福茗茶、峨眉山竹叶青等知名品牌。

绿色和平在全球超40个国家设有分部

前几年,更是有个别机构称“中国98%的茶都有农药残留”,一时间把中国茶叶推向了风口浪尖。

欧盟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对中国茶叶的进口数量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达不到其最低茶叶残留标准,即所谓的技术贸易壁垒。

符合有机认证的中国茶叶还很少

其二是政府的支持。在印度、越南等国家,政府都设有茶叶局,负责协调、研究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政策。

而单个企业的力量往往很薄弱,更难以从宏观上协调、研究整个茶叶行业的发展方向。

其三是宣传力度。公元9世纪,茶叶才从唐朝传入日本。可以说,日本茶文化的产生,比中国晚了约2000年。

然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日本茶叶比中国知名得多,甚至有人认为茶文化、茶道就产生于日本。

因为早在明治时期,日本的一个美学大师冈仓天心写了一本书:《茶之书》,风靡欧美,极大地普及了日本茶文化。

而当时拒绝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只能被半路截和。

早期人类全球贸易地图中,中国茶叶是最重要的物品之一

一叶知秋,中国茶行业的问题,何尝不是整个中国的问题?

如何在分配蛋糕时有更大的话语权?如何将产业链往上游延伸,打破一次次被卡脖子?

这都需要品牌,更需要由大到强的转变。

,中国安达亚美 为什么要花2个多亿,从印度进口茶叶?

相关:

诺兰其实拍了部《大话西游》作为2020年全球最受期待电影,没有之一。《信条》的口碑……砸了。7.8分这个成绩,放在众多电影里貌似不算差。但对于诺兰这种每部作品都八九分、豆瓣top250常驻大神来说,算得上是一次滑铁卢。比起那种大家提都不想提的烂片。《信条》的口碑崩塌,始终带着极高的议论度。网上冒出各种信息量爆炸的超长解说,视频动辄一小时,文案一万字起跳。“熵减”、“钳形运动”、“逆时间”、“祖父悖论”……科普比电影还长。但很多人看完..

卵巢囊肿超过5厘米要治疗 20岁的陈小欢(化名)近半年来下腹部逐渐隆起且伴有腹胀感,身边的同学都笑话她是不是怀孕了。小欢在好友的陪同下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检查,原来她的盆腹腔内有个巨大肿瘤。 入院后,妇产科主任王雪峰给小欢实施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小欢体重减轻了10斤,腰也一下子变细了。 据王雪峰介绍,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50岁发病率较高。卵巢肿瘤大多数是良性的,少部分为恶性,但部..

两款食疗方 助老师缓解咽炎脱发 教师是一个集脑力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许多老师一直备受咽喉炎、须发早白、脱发、腿部静脉曲张、颈腰椎病和神经衰弱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何通过饮食调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杂病门诊高三德副主任中医师给广大老师推荐以下两款食疗方。 1.蜜饯百合 原料:干百合100克、蜂蜜150克。 制作:将干百合洗净,放入浅碗内,加入蜂蜜,加盖隔水蒸1.5小时,趁热调均匀,晾冷后,装入瓶内冷藏保存..

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相对封闭管理”仍非常必要   记者:新学期,北京迎来大学生返校,这对高校防疫提出哪些要求?   李奕:今年秋季开学,北京预计将迎来约93万大学生返校,其中有63万是京外的学生。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的背景下,开学后的高校管理和防疫工作无疑面临巨大压力。   北京市教育两委在暑期经过认真思考和研判,提出了开学后高校管理的几项要求,比如坚持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学校的单元管理,重点环境的..

六招延缓卵巢衰老 卵巢是维护女性内分泌系统平衡的重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女性在45~50岁开始卵巢逐渐萎缩,功能逐渐衰退,身体出现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症候群:月经失调、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心慌头痛、焦虑多疑、腰腿酸痛等。当女性在40岁前就出现上诉症状时则是卵巢早衰。 如何保养卵巢,延缓卵巢功能衰退呢?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妇产科蒋 梅副主任医师表示,以下六招女性不妨牢记: 1.进行健康教育。让广大女性..

糖尿病“上眼”悄无声息  定期筛查截获病变信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俗称“糖网”)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首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眼部并发症。我国每10位糖尿病人中,可能就有4名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已经成为成年人排名第一位致盲性眼病,杀伤力巨大。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主任医师马进教授指出,临床中发现糖网患者的人数正逐年增加,几乎占据了眼科医院眼底病门诊的半壁江山。糖尿病导致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应重视早期眼科筛查..

伟大抗疫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作出深刻阐述。 一场大疫,也是一场大战和大考。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连用四个“最”给出权威定性:这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遭遇的传播速..

白露养生:宜润肺养肺适当贴膘 已是白露节气。秋天已悄然而至,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酷热逐渐消退,秋燥日渐明显,暑湿尚未消退,面对换季的影响,呼吸道疾病易高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肺病科叶焰主任医师提醒,肺部与秋季相应,身体在立秋后进入了养肺关键期,应注重润肺养肺,养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秋冬要润肺养肺 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秋天的气候特点为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咳..

“高温青年”社区聚力抗疫 “高温青年”社区(Blazing Youth Community)由多位温州青年、海外留学生和华侨华人志愿者组成。 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高温青年”社区在疫情期间主动发挥信息渠道和信心纽带作用,通过远程隔空置换物资、给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发放爱心包裹、对意大利、美国等30多个国家进行物资支援等行动,携手华侨华人驰援海外,书写了动人的抗疫故事。 加急派送 血脉相溶 “高温青年”社区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团..

华人医生坚守海外抗疫一线 纪子宸(右)和同事与国产品牌呼吸机的合影。当时他们收到了四十台中国品牌的家用呼吸机。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期看点: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多国出现疫情反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医生积极投身疫情的应对工作。 他们通过远程门诊、线上问诊、志愿服务等途径,及时向当地的华侨华人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让海外华侨华人更安心。 勇担责任 全心投入 旅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