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萧钢构再陷26亿元跨国大单疑云 引合同真伪质疑

2014-07-31 03:56:09 来源:网络

  交易对手方未按规定公告引合同真伪质疑

  以杭萧钢构2015年在蒙古的首批工程价款6.5亿元计算,这一金额占去年蒙古国内建筑业生产总值的14.73%

  继7年前发布了超300亿元大单合同公告后,7月24日,杭萧钢构再度发布了《特别重大合同》公告(简称:合同公告),不过涉及金额仅为26亿元。另外,此次合同公布后,公司的股价并未如上一次那样出现上涨,反而是连续两天下跌。

  7月24日,合同公告发布的当天,杭萧钢构股价便出现了0.53%的下跌;7月25日,公司股价再次下跌4.28%;在随后的交易日中,公司股价则是有涨有跌。7年前的暴涨行情这次并没有出现。

  对此,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自从上次超300亿元大单合同被证监会认定为‘披露的信息有误导性陈述’后,杭萧钢构发布签订重大合同公告时总让人带着几分质疑,而如果这次公告后,再出现暴涨的话,监管机构可能会介入进行调查。”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在查看本次合同公告后,还是发现了几处疑点。

  签订合同公司

  暂无法核实

  据悉,杭萧钢构获得的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蒙古包棚户区改造钢结构住宅重大合同,合同建筑面积暂定60万平方米,金额为26亿元。虽然金额没有上次在安哥拉的大,但相同的是,此次杭萧钢构的合同还是与国外签订的。

  合同公告显示,7月23日,杭萧钢构董事会方面已经通过了《同亚洲中心建设有限公司(中国香港)及BURD蒙古包棚户区改造有限公司(蒙古国)签署蒙古国乌兰巴托市蒙古包棚户区改造钢结构住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议案》。

  虽然,杭萧钢构在公告中对亚洲中心建设有限公司做了介绍,包括公司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主营业务为住宅、公建、市政建设等项目的地产开发。但据《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并未找到亚洲中心建设有限公司的相关消息,只是找到了一个域名为http://www.acc.cm标有“亚洲中心建设有限公司”名称的网站链接。

  点开链接后,记者发现,该网站除了在抬头出写明了亚洲中心建设有限公司外,没有任何其余信息,包括公司介绍以及联系方式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同公告中,杭萧钢构表示,亚洲中心建设有限公司是亚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亚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港交所上市的国家联合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国家联合资源控股持有亚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1%的股权),如果是这样的话,亚洲中心建设有限公司应为国家联合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孙公司。

  按照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规则及股价敏感资料披露指引的规定,该合同超过了国家联合资源的净利润。据国家联合资源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其实现净利润为3190万港元(约合2547万元人民币).

  而上述合同应对国家联合资源的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国家联合资源应该进行披露,但截至目前,国家联合资源方面并未发布任何与上述合同相关的公告。

  对于上述两点疑问,记者致电了杭萧钢构证券事务代表叶静芳,其在给记者的回函中对上述两点质疑分别解释称:“对方公司情况,我们不便透露。我们对联交所的上市规则不清楚,有需要可以向国家联合资源方面求证。”

  随后,记者又致电了国家联合资源,但至截稿时,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2015年工程款占去年

  蒙古国内建设总值14.73%

  除上述两点疑问外,记者还注意到,此次杭萧钢构所公布的合同金额为26亿元,而根据商务部驻蒙古国经商参赞处发布的2013年蒙古国主要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蒙古国建筑施工产业总值共计14522亿蒙古图格里克,其中,蒙古国国内建筑施工产业占91.3%,共计13263亿蒙古图格里克。

  如果按照7月30日人民币对蒙古图格里克的汇率计算(1人民币等于300.5898蒙古图格里克),去年蒙古国建筑施工产业总值约为48.3117亿元,蒙古国国内建筑施工总值约为44.123亿元。这也意味着杭萧钢构公布的合同金额,已经占据了蒙古国去年国内建设总值的近59%。

  对于上述数据的疑问,杭萧钢构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表示:“我们不了解蒙古国数据的统计口径;合同是分批并且跨年度执行的,可比性不强。”

  虽然,在合同公告中,杭萧钢构表示:“具体工期分批确定,根据业主销售资金回笼情况分批建造。确认开工后批次现场有效施工期14个月完工,各年度5月1日以前开工的需在2个年度内完工。首批1#2#3#7#8#楼需2015年10月末前竣工(首批1#2#3#7#8#楼工程价款约 6.5 亿元)。”

  而即使以2015年的首批工程价款6.5亿元计算的话,这一金额也占到去年蒙古国国内建筑业生产总值的14.73%。

  对此,有业内人士质疑,如此巨量的投资,蒙古方面能不能消化掉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另外,杭萧钢构的回函中还表示:“关于蒙古国房产开发分析,具体可见‘特别重大合同公告五、合同履行的风险分析1’。此外,往年数据有多大参考价值,值得商榷。”

  而在杭萧钢构所说的“特别重大合同公告五、合同履行的风险分析1”,实际上是公司一段近300字的表述,其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概述,就是蒙古房地产开发形势一片大好。杭萧钢构还举例称,乌兰巴托的办公商业用房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且部分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已经参与到当地楼盘的开发。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使形势好,往年的数据参考价值也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头一年的肯定要看。目前世界经济环境普遍不好,如果不参考往年数据,怎么能够预测和确保完工后公司的利润是多少?公司称往年数据的参考价值值得商榷,这个说法让人感觉有点不太负责。”

(责任编辑:DF127)

,杭萧钢构再陷读写人 26亿元跨国大单疑云 引合同真伪质疑

相关:

上市公司再掀转型热潮 大多追逐短期市场热点  业内人士表示,不具备相应人才储备与能力的跨界转型,最终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做裤子的要转型做电商了,做高端餐饮更是历经多次转型,从环保到影视再到智能电视服务领域,卖扑克的则要进军医药行业了,卖烟花的要去做互联网金融了。没错,这就是2014年上市公司跨界转型的众生相。而上市公司热衷追逐热点,玩跨界转型早已不是新鲜事。   早在2012年采矿业火爆时,诸多上市公司也一窝蜂涌入采矿业,包括当时..

外管局:二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448亿外管局:二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448亿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448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2273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2175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二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722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109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96亿美元,收益顺差5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7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369亿美元,其中,直接..

服务业上半年势头良好 高技术产业是未来亮点  两大产业引领全年经济发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是我国上半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经济运行平稳的良好环境下,诸如新能源汽车、环保、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上半年的微刺激政策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一些处于困难时期的产业,在微刺激政策下也出现了明显好转,但是要想脱离困难期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

专家:中国房地产市场暴利机会已结束  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新一轮调整时期,要经历半年或更长时间   7月30日,在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上,与会专家对中国经济全年形势进行展望,一致认为,今年全年GDP增速达到7.5%左右的目标没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上,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提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机会已经结束。   邱晓华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远远没有到完结的阶段,因为工业化还在继续推进,城市化才刚刚走完一半的路..

新三板46家券商备70亿元静待做市  20多家券商与70多家挂牌企业就选择做市转让方式达成意向   昨日,记者从接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的人士处获悉,新三板做市业务系统将于8月25日上线。截至目前,已获得做市商资格的46家主办券商准备了70亿元做市资金,另外有20多家券商与70多家挂牌企业就选择做市转让方式达成意向。   同时,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定于2014年8月2日进行做市业务第一次全网测试,以检验市场各方技术系统的正确性和业务操..

户口的“魅力”还有多大?  “户籍制度改革关系所有老百姓的利益,是个好举措!希望我的孩子在上学之前,我能先取得北京户口。”在北京已经工作了15年的王先生表示,他有一个两岁大的女儿,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女儿上学之前,能取得北京户口。这个愿望在今年7月份之前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是,目前来看,王先生达成所愿已不那么遥远。而且,从长远来看,户口的“魅力”正在逐渐消失。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浙江证监局部署2014年上市公司监管工作  7月30日,浙江证监局召开2014年度辖区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2013年辖区上市公司运行和监管工作情况,深入分析了上市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着重对下一阶段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出席会议,并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修订情况做了专题讲座。   辖区21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以及辖区各会计师事务所..

十一部委联动户籍改革:农民进城不必退“三权”  7月3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规定将由公安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和法制办等十一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并明确提出: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户改开启 “农业户口”将成历史  力度、决心、涉及面可谓前所未有的户籍制度改革,于昨日(7月30日)正式拉开序幕。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这块“硬骨头”正式破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国政府网昨日全文刊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安部副部长黄明等八部委相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和解读。   由此,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即将退出..

万亿元国有项目开放 民资存疑动力不足  又一交通建设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7月29日,新华社消息称,江苏省南京市246、340和360等省道建设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自国务院向社会资本推出80个示范项目以来,多地稳增长投资寻求与民资联手,投资领域向民资开放力度正不断加大。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重庆、江西、山东、河北及河南等省份的总投资规模已超过万亿。   然而,对于有些国有项目伸出的橄榄枝,民资企业仍然存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