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不发朋友圈,可能是一种衰老的标志

2023-10-16 20:10:13 来源:网络

人的孤独与摆脱孤独的冲动是永恒的。沉默有时候会给人带来力量,你需要握紧它;沉默有时候也会给人戴上枷锁,你得挣脱它。

撰稿丨里约热泪奴

你有多久没更新朋友圈了?

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设置了“仅展示最近三天”?

你又有多少朋友从朋友圈“消失”了?

这似乎可以成为我们当下的灵魂三问。

不久前,微博话题“为什么好多人都消失在朋友圈了”冲上了热搜榜的第一名,可视为此灵魂三问的一个旁证。

图/网络

图/网络

有人说,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很多中年人消失在朋友圈——王小波说:

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确实,这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男人,表达欲望应该随着荷尔蒙一起下降了。

01

有人总结了一些人从朋友圈消失的原因。

比如,隐私和安全问题,随着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泄漏和滥用问题逐渐暴露,一些人担心在朋友圈中分享生活细节会导致隐私泄露;

社交压力问题,一些人可能感到朋友圈需要不断更新、点赞和评论,以维护社交关系,这令人疲惫;

时间管理和效率问题,一些人可能意识到他们在朋友圈上投入的时间和获取到的回报之间存在不平衡,这促使他们选择减少或停止使用朋友圈,等等。

我认为这背后最终涉及的首先是一个信任问题。

事实上,朋友圈早已不再是真正的朋友圈。

随着社交媒体对日常生活的密集覆盖与延伸——社交场合,人们见面往往不再习惯递名片,而是扫一下微信二维码——一个人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庞杂,包括了亲朋好友、同事、熟人和陌生人。这使得分组管理变得繁琐,人们不再愿意投入大量时间来管理不同群体的隐私设置。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发表一条朋友圈动态,由此比想象的更复杂,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

最近网上有一首挺火的诗,标题叫《炮没约成》,推出这诗的公号的历史阅读量在1000上下,但这首诗成为了爆款,达到了10万+。

诗不长,兹录如下:

啥都挺顺利的/一起吃了饭/然后一起喝咖啡/还看了一场电影/下午的风凉爽适中/开的房间雅致洁净/都各自洗完澡了/随口聊起了俄乌和以哈战争时/掰了。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爆款,是因为它以口语化的形式,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我们身边的价值观底线撕裂的场景。

事实上,最近哈以冲突爆发起来,在我们的朋友圈、微信群里,已经发生了对立与撕裂,挺以的挺哈的之间,可谓“炮火连天”。

既然这样,一些人干脆选择减少或者不发布可能引起争议、暴露价值观取向的内容,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些体制中人尤其如此。

02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了?其中的高赞回答是:想发的“朋友圈”已经以私信的形式发给在乎的人了。

人到中年,很多人可能已经活得通透——朋友圈常常成为人们展示生活的场所,许多人通过精心选择和加工的照片和内容来呈现一个看似完美的形象,花花草草、旅游美食,打造岁月静好的人设,但很多中年人已经对此感到兴味索然。能发的不想发,想发的不敢发,朋友圈逐渐荒芜也就并不奇怪了。

不过,要说他们真的就此在朋友圈消失,或者说,就此告别朋友圈,当然很难。

因为,人毕竟是一种群居动物。微信的界面上,是一个人孤独的小小的身影,面对一颗硕大的星球。孤独也许是人的宿命,但人终其一生,也在像摆脱地心引力一样摆脱孤独。

从这个角度看,朋友圈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将无数孤独的人链接在一起,塑造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前所未有的生活。是不是很像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那句名言——“媒介即人的延伸”?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有人曾举例,她某天发了一条朋友圈“特殊的节日不想一个人过,谁陪我一起吃个晚饭?”原本带有几分调侃,没想到很快就约到了朋友。正和朋友大快朵颐之际,又接到了老父亲的电话,原来老人刷到了女儿的朋友圈,怕她伤感,赶忙来电安慰。

我也曾有类似体验。

疫情期间,有一次家人突然发病,考虑到彼时去医院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平时甚少发朋友圈的我,在去医院前发了一条朋友圈,求购某种药物。

没想到迅速收到众多回应,许多平时不怎么在朋友圈互动的朋友纷纷与我联系,最终,一个住处离我不远的朋友开车送来了药物——难怪有句话叫“万能的朋友圈”。

03

早在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就在演讲中表示,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其中有7.8亿人每天在刷朋友圈,1.2亿人会每天更新朋友圈。

这组数字很有趣,它表明,虽然很多人选择在朋友圈隐身,但还是保持对他人的关注,也就是说,自己不希望被人看到的同时,希望看到别人。

其实,这些刷朋友圈的人,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潜意识里也是在为摆脱孤独而寻找价值观的同类。

朋友圈曾有一篇爆款文,称三观一致必将取代血缘关系,成为新的人际纽带。这就是基于社交媒体建立起来的判断。

虽然这话也未免绝对,三观不一致,但血缘关系无法取代;不过,它也确实昭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即血缘的重要性退场,人们会因为价值观的相通,感情上的相惜,灵魂上的共鸣,走在一起。

人与人始于外观,终于三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经说过,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的可怜人,长期活在单一的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基于此,我认为朋友圈还有一种筛选功能,即把那些离自己的精神世界很远的人剔除出去。

人到中年,常说人际圈需要做减法,而朋友圈是标示、筛选人群的最好方式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朋友圈价值观撕裂也不完全是坏事,它在无意中完成了人际关系的重组。

但是,筛选或者被筛选的前提,是你得先暴露自己。如果人人都渴望发现别人但又不希望自己被他人发现,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所以,如果标榜自己不发朋友圈,就像有人标榜自己在互联网时代不读书一样,是一件非常无趣的事情。不发朋友圈可能也会和戴手串、端泡着枸杞的茶杯等一样,成为油腻中年的另一种标配。

朋友圈未来当然有可能迭代。但人的孤独与摆脱孤独的冲动是永恒的。沉默有时候会给人带来力量,你需要握紧它;沉默有时候也会给人戴上枷锁,你得挣脱它。

同样,一个不发朋友圈的中年人,可能意味着通达、成熟,但也可能是一种衰老的标志。这个时候,你需要对此保持必要的警觉,寻回像少年一样有着旺盛表达欲的心。

因此,请你走出自我营造并且设定的洞穴,好吗?

,中宋一骜 年人不发朋友圈,可能是一种衰老的标志

相关:

河南抢玉米事件背后,是乡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01朋友发给我一个视频,10月14日,河南周口市郸城县,一玉米地遭百余人疯抢,民警到现场制止无果。目击者说:人太多,警察都管不住。但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要么有争议,要么不够完整。首先,关于抢的人数。有的说是百余人,但也有人说是五六百人。当一群人一窝蜂拥上去,一时难以数清到底多少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哪个说法是事实,人数都可以说蔚为壮观。其次,关于抢的对象。光看文字,“上游新闻”引用的“贵州广电-百..

投资者劝马斯克:特斯拉与其降价促销,不如花钱打广告10 月 16 日消息,特斯拉很少花钱打广告,但随着销量增长放缓和为提振汽车销量而采取降价策略,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不安。尤其是降价可能会导致特斯拉今年收入减少数十亿美元。而通用汽车、福特和其他汽车制造商每年在大型媒体上的广告支出超过 200 亿美元。以下是翻译内容:从很多方面来看,加里・布莱克 (Gary Black) 都可以称得上是特斯拉的“铁粉”。自 2021 年成立基金以来,这位芝加哥基金经理始终将特斯拉作为自己..

李想阳谋,捧杀问界图源:网络李想与马斯克不相伯仲。如果从全球汽车行业选出嘴炮王者Top2,海外首选特斯拉CEO马斯克,国内必定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他们都擅长借助社交媒体造势,在短时间内输出信息密度极高的动态:骂粉丝、怼友商、谈论公司治理、点评行业现状以及各种放空炮,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持续占据舆论焦点。这样的操作不难学,放眼汽车行业,战力较为出众的还有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和华为“遥遥领先”的余承东,但真正运用到化境的..

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10月16日上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CGTN记者董雪、摄像王纪刚)

是什么引爆美国这场史无前例的医疗工作者大罢工?2023年夏季以来,美国罢工事件接连不断,虽未达到上世纪70年代高峰时期的规模,但在美国劳工运动持续衰退多年的背景下,当前罢工浪潮的涌现仍然显得极不寻常。2023年10月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鲍德温公园,医护人员在凯撒医疗中心外抗议。图|新华社10月初,美国凯撒医疗集团工会联盟7.5万多名医护人员发起罢工,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工作人员罢工事件,使美国今年参与罢工的人数达到45.3万多人,为近40年来最高水平。是什..

以驻美大使:无意重新占领加沙和统治200万巴勒斯坦人以色列驻美大使赫尔佐格(Michael Herzog)10月15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以色列无意重新占领加沙地带。CNN问道,以色列是否有重新占领加沙的计划?逃离该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是否会被允许返回?对此,赫尔佐格回答说:“我们无意占领或重新占领加沙。我们无意统治200多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他还说:“我们当然希望加沙人民回到他们的家园。我们讨论的是无辜平民。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使他们免受伤害,而哈马..

一个周末,王毅的四通电话毫无意外,尽管四个电话是打给四个不同国家的外长,可议题只有一个——中东局势、巴以冲突。文 | 海上客10月14日、15日,这一个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打了四通电话。毫无意外,尽管四个电话是打给四个不同国家的外长,可议题只有一个——中东局势、巴以冲突。110月14日,王毅先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话,接着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通话;15日,先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话,再与土耳其外长费丹通话。这四通电..

美国华人一家四口遭灭门成悬案,警方再次呼吁公众协助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Albany)一个华人家庭于9年前被发现遭遇灭门惨案,但州警政厅(NYSP)经过数年调查仍未发现线索及锁定凶手,案件一度成为悬案。在案发九周年之际,警方再次发出呼吁,希望公众提供线索,并寻找知情者协助破案。2014年10月8日,位于奥尔巴尼桂德兰镇(Guilderland)的一个住宅内,39岁的陈锦锋(Jin Feng Chen,译音)与37岁妻子李海燕(Jin Feng Chen,译音)以及两个分别为10岁和7岁的儿子,被人发现倒在血泊中..

为什么喝龙舌兰时,瓶底会有一条虫?在google上输入why tequlia bottle,你就会看到无数老美的疑问。“为什么龙舌兰瓶底会有一条虫?”这个问题在老美心里,仅次于为什么喝龙舌兰要配柠檬和盐。尽管在龙舌兰的故乡,墨西哥人是搭配柠檬和辣椒享用它。Quora上的提问但毫无疑问,美国人爱龙舌兰,虽然热爱并不代表他们懂龙舌兰。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人喝的龙舌兰酒比任何国家都多,这当然也包括墨西哥。没有人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龙舌兰在美利坚人民心底扎了..

宁浩解读《红毯先生》自我调侃 未来或二搭刘德华 10月15日,作为“惊喜影片”亮相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红毯先生》举行媒体见面会,导演宁浩出席活动,并分享和解答了关于影片创作的故事与问题。 电影《红毯先生》讲述了香港“天王巨星”刘伟驰(刘德华 饰)从影四十年,一直渴望得到“影帝”荣誉,因此决定与导演林浩(宁浩 饰)合作拍摄农村题材影片。但在体验生活、拉投资、拒用替身的过程中,他却引发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闹剧,从而向观众展现了娱乐圈的众生百态。 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