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抢玉米事件背后,是乡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

2023-10-16 20:10:03 来源:网络

01

朋友发给我一个视频,10月14日,河南周口市郸城县,一玉米地遭百余人疯抢,民警到现场制止无果。

目击者说:人太多,警察都管不住。

但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要么有争议,要么不够完整。

首先,关于抢的人数。

有的说是百余人,但也有人说是五六百人。当一群人一窝蜂拥上去,一时难以数清到底多少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无论哪个说法是事实,人数都可以说蔚为壮观。

其次,关于抢的对象。

光看文字,“上游新闻”引用的“贵州广电-百姓关注”的新闻,很容易让人以为村民抢的是没收割的玉米。

但其实,是机器一边在收割,村民一边在旁边捡玉米。有一个视频拍摄者说,一开始是捡玉米,捡着捡着开始抢了。

再次,关于抢的次数。

网上流传的大部分视频,都是白天拍摄的。但我看到一个在晚上疯抢玉米的视频,也是发生在10月14日的河南周口。说抢玉米的百余人,深夜自带手电,逼停收割机。

由于媒体报道不够仔细,不知道这是两个独立的事件,还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时间段。但同样的,无论是哪样,也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02

南阳迷笛音乐节规模性集体偷盗事件刚过去,另一起疯抢事件就发生在河南大地上,再一次把河南推上风口浪尖。每一个视频的评论区,都是可以想见的冷嘲热讽。

官方也很快发布了“情况说明”:

这是一份用心良苦的通报。

第一,它没有突出这次疯抢玉米的人数,而是用“有群众”轻轻带过,努力将事件控制在“个别人”的范畴,降低了事件的规模性。

第二,它将这次事件定性为“到已收割过的地块捡拾玉米”,尤其是“捡拾”这个词,将一个可能违法的事件,描述为一个平常的事情,大大削弱了事件的严重性。

第三,它解释了现场警察的到场原因,是公司联系乡政府,乡政府“安排”民警来维持秩序,而不是公司报警。不难看出,这是在消解公司和“群众”的对抗性。

第四,最后又特意强调了“机收工作正常进行”、“400亩玉米已全部收割完毕”,没有影响正常收割作业,又在尽力消除后果的恶劣性。

总之,无论事实如何,当地政府都在通报里字斟句酌,努力降低这件事可能的负面影响。

但从当地政府如此小心谨慎的措辞中,也能看出,如果无法说这件事是不光彩的,最起码也是敏感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和看待河南周口玉米被百余人疯抢这件事呢?

03

首先要声明,在农村,收完玉米,起完红薯,遗留在地里的庄稼,是谁都可以随便去捡去刨的,主人是不会说什么的。

但是,你也得等人家搂一遍,然后才可以去捡去拾。对此,人们是有默契的。

但人家一边收庄稼,你都不等人家搂一遍,就一边在旁边捡,那就和抢没啥区别了。

河南周口这次疯抢玉米,就属于这种情况。

无数人,把责任归到河南人身上。视频评论区“又是河南”、“大河南,真中!”、“为河南人民点赞”的留言,昭示着很多人的思维惯性。

但稍微在抖音上搜一下就知道,等人家搂完之后,老老实实捡玉米的,大有人在;而哄抢庄稼的事情,也并不只是发生在河南。

与其从空间的角度看问题,倒不如从时间的角度去看。其实,河南周口农民疯抢玉米事件背后,反映的是如今乡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

周口和我们亳州接壤,我从小就在农村拾麦子、刨红薯(我们那边叫shen红薯),但却从来没有拾过玉米。去年回家过中秋,我妈去拾人家搂过的地里拾玉米,竟然拾了半三轮车。

这在我小时候是不可想象的,很简单,小时候收玉米,都是人用手掰的。玉米按垄来种,顺着掰,就几乎不会有漏网之鱼。掰完后留下的玉米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无法支撑起拾玉米这样的行为。

很多人可能知道现在都是用收割机收玉米,但可能不知道,玉米收割机的精准度不足,会漏掉很多玉米。正因为遗留下的多,才会有人去拾玉米;而也只有400亩玉米的收割,才能吸引那么多人过去。

说这些,不是为他们辩护,而只是提醒一下,这是拾玉米这件事可以成立的前提。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村庄,去城里打工,留在村里的是生命两头的老人和小孩。没有人种地,荒着也是浪费,于是,很多人的土地慢慢地都被承包出去了。

有的承包给亲戚,有的承包给自己村或附近村的能人,也有人像这次事件里的一样,承包给了专业化运营公司。

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

一是,几乎所有人的庄稼,无论是自己种,还是承包,都全面机械化了。

以前一家五六口人忙活七八天才能收完的麦季,现在一天就能结束(但是要等收割机)。种地成了一件很省力的事,而且地越多越省事。种小块地的,因为无法机械化,反而更累。

二是,正因为以前旷日持久的农忙,现在一天就可以结束,农民才有时间去拾玉米。除了种地,既没有别的产业,也没有什么正经的休闲娱乐,农民没有别的正经事可做,闲着也是闲着。要是放在二三十年前,农忙时,他们收自己的庄稼都累死累活,哪有时间去拾别人的玉米?

有足够多的玉米遗留在地里,自己又有不知道如何打发的时间,那么不去拾玉米,简直对不起自己。

而正是因为农村空心化的日益加重,才会有更多作为闯入者的“外地人”,来本地加入农业生产。

在南阳迷笛事件时,有大V说,规模性偷盗的那群人,是一群不具有现代财产观念的“前现代人”,在相对封闭的农业时代,他根据你与他的关系,来确定他对你的标准的。所以被偷的人当然是外乡人,因为你与当地村民们没有任何关系。

在差序格局中,那些高中都不一定毕业的大爷大妈,对外地人下手,是最能说服自己的。要是本村或邻村的能人包400亩玉米地,于情于理,他们这样疯抢,也是要考虑考虑面子和后果的。

但有一个现实情况需要说明,承包成百上千亩玉米地的大户,想要在收割后搂一遍,光靠自己家人或公司员工,是不现实的。最好的做法是一天几十块钱,雇佣当地农民去搂。否则,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农民跟着收割机来拾了。

这可能也是周口农民拾玉米拾得如此理直气壮的原因之一吧,只是最后变成“抢”,性质就完全变了样。

04

总之,日益严重的农村空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乡村的凋敝和衰落,还带来了本地与外地的冲突,带来了现代与前现代的冲突。

然而,当我们用现代的观念,去嘲笑“前现代人”的时候,其实也暴露出我们对农村的陌生和傲慢。

如今的农村,物质条件无疑是今非昔比,但如果你置身于空荡荡的村庄,你就会生出一种无望之感。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公共设施,他们既不能去厂子工作,也没有公园可逛,更没有丰厚的养老金,可以让他们对几棒子玉米嗤之以鼻。除了种地就是闲极无聊,老人们在无聊中走向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去拾玉米也好,去抢玉米也罢,当然不值得提倡。但对他们来说,那可能是一场盛大的节日,是庸常生活中的欢乐时刻,值得他们全身心投入。

嘲笑和批评是容易的,但理解却需要投入真正的关注,需要放下歧视和偏见。

看到成群结队的农民去疯抢玉米,我心里涌起一股厌恶,但在厌恶之余,就又觉得他们是如此的可怜。那一张张灰尘扑扑的面孔,那一辆辆简陋的三轮车,那蝗虫一样的架势,那一次次的弯腰,像是一幅千百年来农民的缩略图,昭示着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贫困。

如何走出这种贫困,我不知道,只是每每想起我那日益凋敝的村庄,以及千千万万个类似的村庄,我心里就生出不知如何是好的忧伤。

,河南抢宋伊人的个人资料简介 玉米事件背后,是乡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

相关:

投资者劝马斯克:特斯拉与其降价促销,不如花钱打广告10 月 16 日消息,特斯拉很少花钱打广告,但随着销量增长放缓和为提振汽车销量而采取降价策略,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不安。尤其是降价可能会导致特斯拉今年收入减少数十亿美元。而通用汽车、福特和其他汽车制造商每年在大型媒体上的广告支出超过 200 亿美元。以下是翻译内容:从很多方面来看,加里・布莱克 (Gary Black) 都可以称得上是特斯拉的“铁粉”。自 2021 年成立基金以来,这位芝加哥基金经理始终将特斯拉作为自己..

李想阳谋,捧杀问界图源:网络李想与马斯克不相伯仲。如果从全球汽车行业选出嘴炮王者Top2,海外首选特斯拉CEO马斯克,国内必定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他们都擅长借助社交媒体造势,在短时间内输出信息密度极高的动态:骂粉丝、怼友商、谈论公司治理、点评行业现状以及各种放空炮,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持续占据舆论焦点。这样的操作不难学,放眼汽车行业,战力较为出众的还有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和华为“遥遥领先”的余承东,但真正运用到化境的..

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10月16日上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CGTN记者董雪、摄像王纪刚)

是什么引爆美国这场史无前例的医疗工作者大罢工?2023年夏季以来,美国罢工事件接连不断,虽未达到上世纪70年代高峰时期的规模,但在美国劳工运动持续衰退多年的背景下,当前罢工浪潮的涌现仍然显得极不寻常。2023年10月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鲍德温公园,医护人员在凯撒医疗中心外抗议。图|新华社10月初,美国凯撒医疗集团工会联盟7.5万多名医护人员发起罢工,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工作人员罢工事件,使美国今年参与罢工的人数达到45.3万多人,为近40年来最高水平。是什..

以驻美大使:无意重新占领加沙和统治200万巴勒斯坦人以色列驻美大使赫尔佐格(Michael Herzog)10月15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以色列无意重新占领加沙地带。CNN问道,以色列是否有重新占领加沙的计划?逃离该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是否会被允许返回?对此,赫尔佐格回答说:“我们无意占领或重新占领加沙。我们无意统治200多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他还说:“我们当然希望加沙人民回到他们的家园。我们讨论的是无辜平民。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使他们免受伤害,而哈马..

一个周末,王毅的四通电话毫无意外,尽管四个电话是打给四个不同国家的外长,可议题只有一个——中东局势、巴以冲突。文 | 海上客10月14日、15日,这一个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打了四通电话。毫无意外,尽管四个电话是打给四个不同国家的外长,可议题只有一个——中东局势、巴以冲突。110月14日,王毅先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话,接着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通话;15日,先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话,再与土耳其外长费丹通话。这四通电..

美国华人一家四口遭灭门成悬案,警方再次呼吁公众协助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Albany)一个华人家庭于9年前被发现遭遇灭门惨案,但州警政厅(NYSP)经过数年调查仍未发现线索及锁定凶手,案件一度成为悬案。在案发九周年之际,警方再次发出呼吁,希望公众提供线索,并寻找知情者协助破案。2014年10月8日,位于奥尔巴尼桂德兰镇(Guilderland)的一个住宅内,39岁的陈锦锋(Jin Feng Chen,译音)与37岁妻子李海燕(Jin Feng Chen,译音)以及两个分别为10岁和7岁的儿子,被人发现倒在血泊中..

为什么喝龙舌兰时,瓶底会有一条虫?在google上输入why tequlia bottle,你就会看到无数老美的疑问。“为什么龙舌兰瓶底会有一条虫?”这个问题在老美心里,仅次于为什么喝龙舌兰要配柠檬和盐。尽管在龙舌兰的故乡,墨西哥人是搭配柠檬和辣椒享用它。Quora上的提问但毫无疑问,美国人爱龙舌兰,虽然热爱并不代表他们懂龙舌兰。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人喝的龙舌兰酒比任何国家都多,这当然也包括墨西哥。没有人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龙舌兰在美利坚人民心底扎了..

宁浩解读《红毯先生》自我调侃 未来或二搭刘德华 10月15日,作为“惊喜影片”亮相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红毯先生》举行媒体见面会,导演宁浩出席活动,并分享和解答了关于影片创作的故事与问题。 电影《红毯先生》讲述了香港“天王巨星”刘伟驰(刘德华 饰)从影四十年,一直渴望得到“影帝”荣誉,因此决定与导演林浩(宁浩 饰)合作拍摄农村题材影片。但在体验生活、拉投资、拒用替身的过程中,他却引发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闹剧,从而向观众展现了娱乐圈的众生百态。 一定程度..

《狗神》平遥惊喜首映 吕克·贝松因观众感动落泪 继《红毯先生》之后,电影《狗神》也以“惊喜影片”的身份亮相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10月15日晚首映现场,导演吕克·贝松以及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导演宁浩、李玉、章明,演员黄轩、章宇等嘉宾悉数亮相,与现场影迷一道提前解锁了这部即将公映的新作。 《狗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个人与一百条狗的故事。因此在放映开始前,吕克·贝松还特意提问现场观众:大家是否喜欢狗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长舒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