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为何屡振不兴?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周年再思考

2023-10-16 18:37:09 来源:网络

1.自从2003年以来,中央给予东北三省提供的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贴和项目资金,累计不会少于10-20万亿。

2.中央对东北的大力支持,虽然帮助解决了很多燃眉问题,但是总体看,东北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差了,正在由20年前的中上游坠落为今天的中下游,对中央财政越来越依赖的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与西北地区并列成为中央补贴最多的地区。

3.东北其走向全域性的衰落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全球产业迭代、经济地理格局演变、人口、国际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各种因素叠加阻碍了东北发育出新的产业,使其完全错过近二十年的历次产业浪潮。

4.东北国有经济比重仍然过高,国企经营效率全国最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辽吉黑三省国企创造的利税不如上海市属国企1%,近万家地方国企纳税额不足华为三分之一,必须进行二次国企改革,东北经济才会有新的增长空间。

5.长期以来东北亚的分裂对峙严重阻碍东北发展,使得东北越来越”孤岛“化,中国必须改变朝鲜、俄罗斯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不主动的局面,只有把东北区域发展战略和东北亚国际战略结合起来,才能解决东北参加全球化、参与全球技术贸易体系的难题。

6.东北近二十年的历史,是“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国内版预演,东北的教训值得从中央到地方充分吸取,未来多数城市经营不好都有“鹤岗化”的风险。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是为中央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开始。这也是世纪之交,党中央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另两个是2000年的西部开放战略和2004年的中部崛起战略)。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已经20年了,这期间党中央可谓高度重视,各方面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先后出台四份总体纲领性文件,推出上百种优惠支持政策;中央领导人密集亲临东北视察,为东北发展出谋鼓劲。单从显而易见的在财力支持上,我们就看出国家对东北振兴这一战略做出了巨大投入,这些投入大致分以下几类:

第一是财政转移支付。2003年至2022年之间,中央先后给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转移支付总额分别达32553亿、28628亿、58847亿,累计转移支付规模近11万亿。当然这三个省份也向中央每年缴纳不少税收,但是综合近十年数据看,黑龙江每年平均接受的中央净转移支付平均在2500亿左右,吉林在1300亿左右,辽宁也从财政净贡献省转化为净补助省,2020年中央净转移支付已经达到944亿,东北三省该年接受的净转移支付已经达到5480亿。因此,粗略估算这20年间东北三省获取的中央净转移支付在6-7万亿。

(2011年—2022年东北三省对中央的净上缴变化,单位:亿人民币。可见财政缺口越来越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也就越来越大,数据来源:历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011年—2022年东北三省对中央的净上缴变化,单位:亿人民币。可见财政缺口越来越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也就越来越大,数据来源:历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第二类重点项目建设支援。主要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重点民生保障工程等。比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内含13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近两万亿;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内含127项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6万亿。其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民生保障工程,一般中央由中央财政兜底;而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从一些项目实施情况看,中央承担约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类央企定向帮扶项目以及国有金融机构的支持。比如,今年6月,国资委召开“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参会央企与东北三省一区签约合作项目111个,总投资超5000亿元,用于发展新型制造、新能源、农业等产业;2006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核销东北国企历史欠款3110亿;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16家银行向中国一汽一次性授信10150亿元,用于企业脱困和新项目投资;今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重要机构,与辽宁省政府签订战略协议,未来三年向辽宁授信5万亿元,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第四类是其他中央预算专项拨款和税收减免等。比如,2004-2005年,中央拨付东北三省破产工业企业补助金387亿,粮食农业类补贴240亿;2006年,国务院批准豁免经营困难的企业历史欠税,总额度超过百亿,豁免各种机器设备采购税费93.6亿,用于支援提高产能;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金和职工养老保险补助金621亿,城乡低保补助金129亿,水利专项补助87亿;2014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3.5亿,支持在黑龙江试点林区停止商业性采伐;2015年,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474亿,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建设等。

可以看出,中央的支持可谓事无巨细,既有发展性的,也有保障性的,既有民生性的,也有生态公益性的;支援主体也是多元的,既有中央部委,也有央企、金融机构。对于所有的支援类目,我们虽然不可能一一查询出来,但是大致估算累计也不会少于10-20万亿。

那么这些政策施行下来的效果如何呢?不可否认这些投入对于国企脱困,改善下岗工人民生,缓解资源枯竭城市和工矿区衰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东北农业产业化能力和少数重点国企经营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但是总的来说,国家希望实现塑造内生经济增长力,恢复经济发展动能,使基础良好的东北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反而这些年东北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差了,正在由20年前的中上游坠落为今天的中下游,对中央财政越来越依赖的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与西北地区并列成为中央补贴最多的地区。

具体而言,在GDP总量方面,东北三省的全国占比从2002年的11.4%,降低到2022年的4.8%,下降了一半还多。20年前东北三省GDP总量与广东不相上下,而如今加起来仅有浙江省的75%左右,河南省的90%。

在人均GDP上,东北三省与全国之比也从2003年的133%左右(全国9030元,东北12900余元),降低到2022年的69%(全国8.57万元,东北5.94万元)。2003年,辽吉黑三省分别是位居第8、13、10,2022年则分别下滑至19、27、30位。如果拉长历史比较范围,黑龙江省在改革开放前是除了三个直辖市外,人均收入第二最高的省份,现在跌落为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青海),不到半个世纪发生从天上到地下的变化,这种跨度剧变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东北三省人均GDP位次变化,图片来源:粤开证券研究院)

(东北三省人均GDP位次变化,图片来源:粤开证券研究院)

企业500强方面,2002年辽吉黑三省分别有17家、6家和9家入围,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辽宁仍然居全国第7位,黑龙江居于第10位,系上游省份。2022年企业500强榜单中,三省数量分别萎缩至4家、1家、1家,排名分别下跌到第23、26、26名。这说明,东北过去虽然是全国大型企业最密集的地方,但是如今影响力已经急剧衰落。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则是东北在全国产业体系中的严重边缘化,即便是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工厂中都离不开东北制造的机器设备和元件,但是,现在的工业生产供应链已经很少与东北企业发生联系,东北企业雄踞价值链顶端情况更已不在。

城市竞争力方面,2002年,东北三省共有3座城市排名全国前20,5座城市位居前30,大连、沈阳等虽然已经被苏州、杭州等后来居上城市超越,但是总体差距不大,经济总量仅仅比其落后20-30%左右,仍高于南京(杭州、大连、南京三地GDP分别为1782亿、1406亿、1298亿)。2022年,东北所有城市已经跌出前20,前50强中也仅有3座东北城市,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大连位居第29位,GDP仅仅相当于苏州的35%或杭州44%,如果放在江苏仅在13地级市中居于第7名。

财政自给率方面,分税制改革后,1994年-2002年之间,辽吉黑三省财政自给率分别为64%、45%、54%(《中国经济转型:基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第78页),处于全国中游水平;2022年则下滑至40%、21%、24%,吉林、黑龙江两省财政自给程度已经全国垫底,仅仅高于情况特殊的西藏、青海两省,比贵州(32%)、新疆(33%)这些补贴大户还要低不少。如果说西部边疆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又加上有重要国防战略任务,对国家财政依赖度高是常情,东北是全国自然天赋和工业基础最好的一个区域单元,也沦落到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度日,实在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东北为何屡振不兴?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周年再思考

总之,东北振兴投入是巨大的,但是与同时实行的西部开发战略、中部战略崛起相比,收效却是最小的。现在中西部虽然还有很多发展问题,但是至少已经形成成渝、关中、长株潭、武襄宜、合芜马等新兴经济带,这里拥有大量吸引年轻人的强二线城市或准一线城市,不乏具有全国一流影响力的产业和企业,东北显然是乏善可陈的。

(近20年来东北和西南在全国GDP占比的变化,西南逐渐后来居上,远超东北)

(近20年来东北和西南在全国GDP占比的变化,西南逐渐后来居上,远超东北)

那么东北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态势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界一直缺乏认真探讨,往往归咎于计划色彩浓厚、营商环境不好此类早已形成社会公论的东西。这当然这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决定性原因,否则怎么解释同样作为计划时代重工业中心的北京、南京、西安、武汉却能持续走向繁荣?

科斯的“边缘革命”理论或吴敬琏的增量改革理论,为我们分析东北衰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科斯和吴敬琏都认为民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这些新增量或“边缘力量”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基础因素,作为存量的国有经济其实一直是滞后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

从各省来看,但凡是增量改革做得好的地区,经济地位上升就快(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代表);而增量改革做的差的地区,经济地位下降就厉害(以传统北方工业基地为代表)。从全国来看,东北的增量发展,无疑是做的最差的地区,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发生呢?

根本来说,东北经济计划体制的完善性、顽固性,东北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均不利于新的增量成分的产生。东北是计划经济最发达的地区,90年代中期,东北三省国企达28000家之多,平均每个县就有100余家。虽然在世纪之交,东北也像全国一样进行过市场化改革,但是国有经济比重仍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比如,国企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全国平均水平为27%,辽黑吉三省则分别高达43%、65%、51%(《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20》)。

(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鲁尔区”)

(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鲁尔区”)

东北又是全国城市化最早地区,早在1990年就达到50%左右,比内地提早21年,因此也最早迈入少子化、老龄化阶段。1982年“三普”的时候,东北总和生育率就已经低于维持基本规模的2.1,2000年更降低1以下,人口提前进入萎缩状态。又加上东北是新开发地区,人口总量很少,三省人口加起来不过相当于内地一人口大省的数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很少,大约只有1500万左右。

我国乡镇经济和民营经济无一例外都是起源于计划薄弱的乡村,这里没有严密物资的统购统销,以及生活配给制的不足,为民营经济产生提供了空间。由于改革初期东北城市国营计划经济的完善性、发达性,以及农村地广人稀的现实,使得东北一开始就不具备产生民营经济的条件(就好比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工业化国家无法实现)。

进入90年代之后,民营经济主要增长空间是城市化带来的消费服务业、地产等行业发展,但东北此时城市化空间已经很有限,扣除外流人口,1990-2010年代城市人口实际增量仅在1600万左右(仅为江苏省40%),城市经济规模增量的有限性,进一步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增长空间。

同时又由于东北剩余农村劳动力很少(仅相当于长三角聚集劳动力的十分之一),而另一个增量——外商投资经济,其起步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故东北远远不如内地沿海省份具有吸引力。除了一开始大连、沈阳等可以吸引少部分外商企业,其他地区严重脱离新的全球化产业体系,与外资的绝缘不仅意味着失去了资本,更意味着与全球技术和金融体系的脱节,进一步阻碍了整个体系的升级更新。以上两点即所谓的“先天不足”。

虽然后来东北在1998-2002年的经济改革中,也实行了大规模的国企破产重组,从一些领域退出,但是国有企业掌握主要经济资源的局面没有改变,因此,很难形成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东北事实仍是国有主导型经济体系,民营经济发展只能依附国有经济,作为一个补充,而非独立的产业体系主体。这种状态严重挤压了民营经济成长空间,扼杀了市场创新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用上汽、广汽和长春一汽三个国有车企做比较,广汽集团、上汽集团90%的供应链依靠周边民企和外企,这样形成了很好地一个国企、民企、外企的互动生态,既给予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同时也减轻了国企负担,使其专注于研发和营销即可。而长春一汽拥有从发动机分公司、车桥分公司、变速箱分公司、柴油机厂,到零部件公司,到铸造厂、模具厂、电镀热处理公司、涂料厂等全供应链分公司(在计划时代,一汽的整车零件自制率可达80%以上)。

故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悖论:长春是全国汽车工业发源地,已经有近70年历史,但是这里影响力的汽车供应链民企寥寥无几,反而是绝大多数集中在汽车工业起步30来年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推及整体来看,东北民营经济虽然在这20年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夹缝中成长”的环境,使得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此为“后天积弱”。

此外,海量老国企和人口普遍老龄化的“两老”问题,不仅让东北输在了起点上,在这20年来,还持续吞噬社会资源,成为阻碍发展转型的沉重累赘。比如,东北国企长期维持亏损局面,根据国资委的统计,2020年东北三省的地方所属国企,亏损总额达165亿元,纳税额仅341亿,国企的资本使用率不足上海的五分之一,利税能力仅相当于上海的4%,东三省所有国企纳税额,仅仅相当于华为一家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年鉴2021》)。

(黑龙江全域已经重度老龄化)

(黑龙江全域已经重度老龄化)

再比如,东北也是全国社会养老负担最重地区,至2022年,就业人数与退休人员抚养比已经达2.5:1(全国为5.8:1),黑龙江省就业人数1473万,而离退休人员达656万(相比之下广东就业人员7039万,离退休人员仅为752万),该省2022年养老保险缺口641亿,相当于本省该年财政收入(1290亿)的近一半。总之,“两老”问题占用消耗了社会本来就不宽裕的资源,让经济转型和增量突破“雪上加冰”,东北可谓带枷负重前行,这与东南沿海历史负担相对很轻的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对东北也是极不友好的。最直观的是全球产业的迭代,也就是全球范围内中温带重工业带的衰落。中国东北工业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全球经济重化工业化中产生的五个主要重工业带之一,它们都是集中在全球中温带煤铁资源丰富区,拥有当时全球最巨无霸的工厂,被视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和信息产业兴起,中温带重工业带逐渐走向衰落(后人用“锈带”来形容这些区域)。这场大衰退首先是美国五大湖区、鲁尔区,继而是东欧的捷克—波兰南部工业带,苏联乌拉尔工业带(东欧剧变、苏联崩溃其实跟这很有关系)。主要产业是重工业的东北,也不可能幸免,只不过东北由于工业化普遍比这些地方晚了20年以上,衰退也相应推迟了一二十年。

新产业的发展要素是:自由、宽松管制的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发达的教育,便利的海空运,这些显然都是东北所缺乏的。况且东北由于计划体制的浓厚遗留,是旧重工业带中重新振兴较慢的一个(同样转型缓慢的还有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带),匹兹堡、鲁尔区都实现了很好地复兴,但是东北则几乎完全与新兴产业错过。

东北亚国际环境的掣肘,是阻碍东北经济增量成长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是往往为大家所忽略的。东北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中,其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东北发展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严重高于内地普通省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北甫一开发就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强劲地区,得益于东北亚短暂的经济一体化、自由化氛围。依据《瑷珲条约》,中国船只可以自由在黑龙江、乌苏里江航行,海参崴聚集着十余万华商,建立起东北与国际沟通的发达贸易网络,东北的产品便捷地通过俄罗斯或朝鲜港口,运送到世界各地,由此刺激了大豆、煤炭、钢铁等支柱产业的产生。建国初东北的繁荣,也得益于苏联远东、中国东北、北朝鲜构成的东北亚版“经互会”的短暂存在。

不过,从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历史看,东北的国际地缘环境总体是不断恶化趋势:朝鲜半岛分裂和战争,使得过去东北与韩国、日本密切的经济联系被长期隔断,仅靠大连港的海运维持;中国本来依法享有的黑龙江、图们江出海权的丧失,让黑吉丧失最便捷出海通道;21世纪初朝鲜核频频试验,以及中俄美日韩朝在东北亚的错综复杂竞争和对峙,更恶化了东北所处的环境。

虽然东北可以与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贸易关系,但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逐渐贫困化和内循环化,这种经贸联系是有限的,2022年黑吉两省的出口总额加起来仅有新疆的一半(1047亿V.S.2091亿)。新疆出口对象是经济很不发达的中亚地区,而黑吉两省出口又远远低于新疆,俄罗斯远东和朝鲜的经济活跃程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这两个国家由于内心担心在中国优势越来越大,对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也一直很抵触,所谓图们江联合开发,绥芬河——海参崴自由贸易走廊也一直不见有实质落实。

(图们江出海口:临海而不能出海,一直是吉林乃至东北经济发展之困)

(图们江出海口:临海而不能出海,一直是吉林乃至东北经济发展之困)

因此,东北在实质逐渐成为朝鲜和俄罗斯坚固屏障下的一个“孤岛”,虽然有沿海沿边的优势,但是参与全球技术、贸易循环的程度很低。2022年东北三省贸易依存度仅为19%,远远低于全国34%的水平,尤其是黑吉两省贸易依存度仅为10%左右,在全国处于下游;2020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6亿美元,仅相当于全国的2.5%,或江苏的8%、北京的26%、四川的36%、陕西的43%,可见其对外经济连接度不仅低于沿海地区,也低于很多中西部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的省份。

如果东北面临的是一个和平开放的东北亚,它面的发展命运会大不一样,虽有很多历史积累的问题,但还是可以有足够的外来资本、技术、贸易驱动新的产业产生,进而影响存量的改革,东北充当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并列的“第四极”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东北几乎没有享受到这三十年的全球化红利,这种封闭、自循环的局面固化了原体制的弱点,加剧了东北的衰落。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东北衰落绝非一个简单的营商环境不好一个因素,它是全球产业迭代、经济地理格局演变、经济体制、人口、区域地缘政治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存在明显利好,都会激发产生新经济增长点,但是这些因素无一是对东北利好的,这个期间中国多数地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进步,东北则宛如处于世外桃源,以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完整地与世界变革错过了。

东北为何屡振不兴?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周年再思考

那么东北在过去20年与世界变化失之交臂给我们哪些启示呢?那就是,必须放弃以财政输血为主要手段的东北振兴战略,唯有深层次改革,才能为经济创造增长空间;那就是,通过盘活旧产业、老企业的存量改革思路也不可行,必须重点放在扶植增量上;那就是,以单纯国内区域发展问题的视角看东北兴衰,也解决不了东北振兴问题,必须站在整个东北亚战略的高度,化解东北参与国际化的困境,才能疏通东北发展的经络。

面面俱到的大水漫灌最终不能根本改变局面,必须借鉴改革开放的经验,拿出一些关键性的改革措施,让东北人民、全国人民看到实质的变化,才能慢慢增加社会对东北发展的信心。比如,实行第二波国企国资改革,解决世纪之初国企改革没有处理好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天处理不好,东北一天不会振兴;比如,东北必须抓住新的产业浪潮,打造一两个产业亮点或一两个产业中心城市(可以借鉴鲁尔区、匹兹堡复兴的经验),这样才能逐渐聚垒产业资源;再比如,在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对东部发展日益依赖的契机下,努力协调实现东北沿边—图们江三角洲—海参崴自贸经济贸易区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历史正在重新呈现一些有利于东北的积极因素:全球经济的再度重工业化和主权化趋势,数字经济赋能实体制造的趋势,以及东北人口老龄化即将过峰的趋势(估计到2030年东北每年新增老龄人口将比现在减半)等等。东北如果可以抓住这波历史机遇,像美国中部平原州一样,维持财政自给和中等的发展水平是没有问题,如果继续浪费掉时间窗口,则可能像它的北邻西伯利亚工业带那样,无限地继续“锈”下去。

最后,东北之外的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做一个完全的局外人去嘲讽东北,以显示本地的优越性。东北的衰落就像它的提前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样,只不过是“未富先老”、“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国内版预演,未来多数城市如果经营不好,都不可避免成为下一个“鹤岗”。东北的好处是,它的衰退正处于全国多数地方发展崛起的时候,因为有中央充盈的财政做保障,但是接下来的地方就不会有这么幸运了,我们现在是应该思考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及如何应对了!

,东北为何屡振不送柴侍御 兴?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周年再思考

相关:

四川女商人4600万购买昆明一酒店,9年未能过户直到患癌离世,赵女士也没等到这场“酒店诉讼”的最终结果……赵女士是四川乐山商人,9年前以4600万元购买昆明一家酒店,并约定4个多月内完成房屋产权过户时再付尾款。她按合同约定首付了2200万元,后又追加付款700万元。但因该酒店已被卖家抵押,未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迟迟未能完成该酒店房屋产权的过户。此后,赵女士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拉锯战。▲赵女士生前照片(家属供图)最先,她起诉酒店方,要求确认所..

独家对话Cocos创始人王哲:国产游戏怎样才能不被卡脖子游戏引擎是一门慢生意Fast Reading■违背契约精神是Unity引发行业地震的主要原因,由此破坏的信任关系很难修复。■百亿美金市值的引擎帝国出现裂缝,对Cocos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国内游戏厂商可能被引擎商卡脖子,国产开源通用引擎为规避风险提供了不错的选择。作者 | 文杰封面来源 | Cocos官网当全球最大的游戏引擎商Unity陷入争议和信任危机,国产引擎Cocos忙碌了起来。9月12日,Unity宣布更改收费政策,拟从明年初开始..

脉脉急了文 | 张 琳编 | 谢中秀为了抢回增长,脉脉不惜花式“骚扰”老用户。最近,95后女生安琪在逛街的时候接到了脉脉方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对面传来的是冰冷的智能语音,“安琪,XX公司给你发了条邀约信息,请注意查收”。曾经下载过脉脉的安琪,因为体验感不好早已将App卸载,接到电话那一刻,安琪觉得非常愤怒,“注册时留的电话并不代表平台可以随意使用,侵犯用户隐私。已经卸载的软件,不可能因为一个电话就重新下载,只会印..

vivo将发布自研AI大模型矩阵:首次被OriginOS 4系统应用凤凰网科技讯 10月16日,C-Eval大模型评测榜单更新,榜单显示,vivo自研大模型在C-Eval全球中文榜单中排名第一。vivo相关负责人透露,vivo自研AI大模型将会在即将发布的OriginOS 4系统中被首次应用,其中包括十亿、百亿、千亿三个不同参数量级的5款自研大模型,全面覆盖核心应用场景。C-Eval榜单是由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合作构建的面向中文语言模型的综合性考试评测集,涵盖52个不同学科,共有13948道多项选择..

“战时”CEO、带着武器进产房,以色列创业圈的战争实况带着武器进产房的弗里德曼与妻子(右)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6日,自从以色列-哈马斯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30万以色列人被征召入伍,其中包括许多科技工作者,一些科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成为了真正的战时CEO。46岁的坎德尔(Kandel)是以色列创业公司Munch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他的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在视频中寻找和编辑最引人注目的片段。据坎德尔回忆,今年10月7日凌晨,他被不祥的警报声惊醒。由于他住在加沙以北约25英里的小..

小米汽车工厂无限接近量产,用户却比雷军还要着急随着华为问界新M7销售持续火爆,还没有公布造车进展的小米汽车再次备受关注,业内担心小米汽车跟不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目前我们收到的最新消息是,小米汽车位于北京亦庄新城的自建工厂已经在进行生产线连调,无限接近于正式量产,一切就等造车双资质正式下地。在小米汽车工厂里看到的那个红色小米汽车标志,让人充满期待。跨界而来的造车新势力在2023年迎来了终极挑战,那是口碑和销量的全面集中化,强者更强。跨界造车..

Mate60国内激活量近300万!华为麒麟9000S备货曝光:太多了10月16日消息,对于华为来说,Mate 60横空出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基于麒麟芯片的新机。有消息称,麒麟9000S芯片的备货量已经达到了4000万-4500万片。这足以满足华为Mate60系列在未来好几个月的生产供应,表明华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满足市场需求。对于这个说法,有供应链表示,这货量有点夸张,但华为确实备了不少货,而除了Mate 60系列外,还会有更多的华为手机搭载麒麟9000S处理器,而明年的P70也会是一员。..

仇恨在全球蔓延,美6岁巴勒斯坦裔男孩被捅26刀身亡以色列军队在不断增加的美国军舰部署的支援下,沿加沙边境布防并进行演练。据以色列高官称,以色列军方很快就会对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军方宣布其目标是占领加沙,消灭哈马斯的军政最高层。以色列还将自2006年以来首次寻求 "夺取土地并至少短暂占领"。战事升级 "有可能使以色列陷入长达数月的血腥城市战斗"。不过,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以色列占领了加沙,那么以色列将如何处置加沙,以色列官员所说的摧毁哈马斯的领导层究..

以色列官员称以方应控制加沙东部和北部,建立安全区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巴以爆发新冲突,以色列酝酿在加沙地带展开大规模地面行动,还要求加沙北部民众迁往南部,以避免被误伤。以色列官员还称,以色列应该控制加沙地带东部和北部,建立安全区。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15日报道,以色列司法部长吉迪恩·萨尔(Gideon Sa’ar)说,哈马斯必须被摧毁,这样它就永远不会再威胁以色列。他还补充说,这也能给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一个教训。他还说,战争结束后,加沙地带必须变得更小..

以色列国防军:过去24小时内打击加沙地带250个军事目标当地时间2023年10月15日,以色列加沙边境,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组织哈马斯的持续战斗中,一辆以色列装甲车在边境附近田野上行驶。当地时间10月16日,以色列国防军表示,过去24小时打击了加沙地带250个军事目标,消灭了哈马斯国家安全部门南部地区指挥官穆阿塔兹·艾德。以色列国防军在其社交平台Telegram的频道上发布消息说:“过去24小时,以色列国防军打击了大约250个军事目标,其中大部分在加沙地带北部地区。据以色列国..